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位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浚等人分兵伐吳,于次年滅吳,使三國分裂的中國再次得以統(tǒng)一。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早期還出臺了不少經(jīng)濟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太康年間,西晉出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晉滅吳后,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以至于晉朝只前后持續(xù)了51年隨即滅國,這和武帝司馬炎不無關(guān)系。
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應該是一個被低估了的皇帝,雖然其不能和歷史上任何一個開國之君相比,可以這樣論定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開國之君都比司馬炎強的多。雖然武帝后期以致淪為昏君,但是其統(tǒng)一中國的功績還是不能否認的。必定司馬炎為人太過寬厚,如果武帝接手的是一個富裕的太平盛世,那么老百姓擁有一位這樣的君主無疑是最好的。司馬炎錯誤主要是后期熱衷于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后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重,兩天后駕崩,享年55歲,葬于峻陽陵
司馬炎葬于峻陽陵,作為一代開國之君,按理說陵墓肯定是要大于其祖輩司馬懿墓和司馬昭墓??墒菚x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fā)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zhàn)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而自己所立太子又是個窩囊廢傻子,自然沒有能力給其建陵。隨后的十六國時期劉曜為了破壞司馬家的風水龍脈,又于太興二年(公元319年)開始搗毀北邙山上的晉帝所有王陵,峻陽陵也在其內(nèi),并首當其沖的被劉曜挖了個干凈,以致從此以后晉武帝峻陽陵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后世再難尋覽。
歷史一瞬間,山河日月長。轉(zhuǎn)眼間就到了2009年的時候,位于河南偃師縣南蔡莊有個普通的村民在自己家的農(nóng)田里干活,沒想到鋤頭挖掘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一聲碎響,便知道肯定是挖到了什么硬物,于是就繼續(xù)挖開一看,果然是一塊很大的石頭,而且上面還有花紋,但是對于滿山遍野都是陵墓的邙山農(nóng)民來說,立即就能斷定肯定是挖到了古墓,也不放在心上繼續(xù)的干著農(nóng)活,隨著也就不斷的挖出了不少的磚頭,村民似乎預感到自己的地里有可能埋葬有古墓?為了保險起見,村民立刻趕回家中打電話通知給了偃師縣考古隊。
沒有想到,隨著考古隊的到來,一代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的峻陽陵浮出水面。偃師縣考古隊很快就來到了南蔡莊村民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考古隊對村民挖到的石碑和該地進行了勘察,斷定是距今千年以前的古物。隨后考古隊就立即對這里的古墓開始進行了保護性挖掘,經(jīng)過數(shù)天的挖掘之下,考古隊終于成功的挖通了古墓墓道,進入墓道后從墓中的情況來看,此墓應該是三國時期的墓葬。而且該墓規(guī)模還是非常巨大的陵墓,基本可以斷定是一個高規(guī)格等級的“陵”墓,當時考古隊都非常的興奮,畢竟不是誰都能在有生之年親手挖掘一座帝陵,無疑和書生科考中了三甲一般興奮。
不過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陵墓雖然順利挖開了,可是墓里寒酸的什么珍貴的陪葬物都沒有,更不要說貴重的金銀玉器等物品,除了挖出一點簡單的陶器、鐵器、玻璃器以外,其他物件全部沒有。更缺少的是沒有文字性的東西,給考古斷代確認墓主身份帶來極大的不便,隨后考古工作者只能根據(jù)晉書以及早期出土的貴嬪左棻出土的墓志銘作為主要依據(jù),判斷該墓就是晉武帝峻陽陵。
走訪峻陽陵相對其他西晉帝陵要好找的多,第一次我來到這里也就是遠遠看了看,當時第一是因為時間問題,第二也是好大一座山,西晉有著“不墳”、“不樹”、“不謁”的祖訓,想要尋找起來相當困難,故而這次前來我是留夠了充足的時間準備尋找該墓。汽車沿著X018鄉(xiāng)道經(jīng)過首陽山莊向北直接上山,在山下第一個拐彎處就到了。來此交通和道路相當方便,沿路邊有兩條道路可以通向上面的“之”字型018鄉(xiāng)道上,在路邊有“首陽山鎮(zhèn)南蔡莊村公墓”石碑一方,繼續(xù)沿公路向前走幾米,一條并不明顯的步行小道就在眼前,從此向北上山,行大約百米就見一個斜坡土坑,這里就是峻陽陵的墓道所在地了。
根據(jù)我掌握的一些零星資料顯示,早期考古工作者在這附近是大量挖出了幾十座晉朝古墓,其中的M1號大墓為最,應該就是晉武帝峻陽陵,但是出土文物并不多,也根本沒有實物證據(jù)證明就是峻陽陵的證據(jù)。在018鄉(xiāng)道上上山不遠的第一個大“之”字路中間就是墓道所在的位置。雖然十多年過去了,但是早期考古挖掘留下的墓道依然清晰可見,墓道沿山順勢而建,也基本算是一個早期的山陵。該墓道暴露在外的部分長不下30米,靠近上坡山下最深處有七八米的樣子,因為時間久遠,村民恢復耕地,現(xiàn)在把早期挖出來的墓道基本已經(jīng)回填平整,并恢復了耕種,在山坡墓道邊無法恢復的地方側(cè)長滿了酸棗樹,也就無意中對墓道形成了保護,讓后來者尋找峻陽陵多少留下了一些痕跡,大大方便了以后的走陵愛好者。
在墓道四周埋葬有大小幾十座現(xiàn)代人的墳頭,上側(cè)道路下,也就是墓道的上段有半個籃球場大小一片平地,都是星星點點的的墳堆。在其中一個墳頭剛好碰見一對年輕夫妻給先人上墳,也不便過多攀談,隨便問了幾句?我問他們是不是早期這里挖過一座帝陵,夫妻兩個也說不清楚個所以然來,只是說早年間這里是有考古隊挖掘出西晉陵墓,大家都稱這里是晉王墓,具體情況他們也記不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植被的恢復,現(xiàn)在滿眼都是綠色的植物,要想找見其它遺址無疑很是相當困難。
我只能沿著附近野地亂走,東刨刨,西看看,還是多少看見地里有不少早期的廢磚。這里新舊墳到處都是,也有用磚切的,被后來人扔的到處都是,還好漢磚比較好認識,重量和聲音都比今磚宏亮,當然今磚時間近,菱角磨損少,就更容易確認。漢磚比較厚重體積大,但是這里多為碎塊,也只能根據(jù)質(zhì)量和聲音進行辨別,不管怎么說還算是找見了幾塊,總算沒有白來?;究梢源_定我是真正意義上走進了一座西晉的帝陵,雖然還不能確定墓主的真實性,但是必定還是來了。最后就用唐代詩人王建《北邙行》一詩結(jié)束我的西晉帝陵之行吧;
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天涯悠悠葬日促,岡坂崎嶇不停轂。 高張素幕繞銘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陽城北復城東,魂車祖馬長相逢。 車轍廣若長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樹。
澗底盤陀石漸稀,盡向墳前作羊虎。 誰家石碑文字滅,后人重取書年月。
朝朝車馬送葬回,還起大宅與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