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鴻雁 |
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的觀察和思考,它可以溝通教師“所倡導的理論”和他在實際教學中“所采納的理論”,從而達到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教育改革的價值目標。課程評價既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學校教育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評價體系也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科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這種發(fā)展性的教育評價理念就是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所以,新課程改革觀下的教育評價原則應是:多元化、全面化、多樣化、全程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再是“師道尊嚴”的教師,則應是教師、學生、家長等各個方面。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科學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評價方法多樣化:科學課程的評價要靈活地運用各種評價方法與方式。例如:評價方式可以是師評、他評、自評等。評價的方法不應單純地依靠筆試的結果,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xiàn)狀、潛力和發(fā)展趨勢,采用靈活多樣的、可操作性強的、簡明的方法。如:測驗與考試、學生成長檔案袋、評定量表、作業(yè)、研究性學習成果分析等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評價時機全程化: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fā)展性,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特別應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通過對以上教育評價的價值取向、評價過程、評價方法、評價手段等原則的研究,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教育評價策略也應發(fā)生相應的變革。以下是一些可借鑒的教育評價方法。
1.連續(xù)觀察與面談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學生較長一段時間的連續(xù)觀察或較深入的面談,記錄學生在科學課程達到目標上的表現(xiàn)。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評價客觀深入,通過連續(xù)觀察和面談針對性地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過程作深入的了解,同時幫助教師改進科學課程的教學。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對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或是變化特別大的學生使用這個方法,評價效果會更為明顯。
2.實踐活動評價。過去中學教學評價注重的是客觀定量的硬評價,很少含有軟評價的成分,更沒有提供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才能、表達獨立見解的機會。“以論題代替試題”即學生的學習成就不只由筆試成績決定,也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論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成就,這將占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的一部分。評價不僅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應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即“過程性評價”。
3.測驗與考試。書面測試是對學生進行評價最常用的方法。但從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念出發(fā),試題首先要改變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書面測試內容和方法,即試題中減少記憶性的內容;同時要加強“開放性和情境性試題”的開發(fā),試題不僅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發(fā)展實際,而且要綜合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宇宙與空間科學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
4.學生成長檔案袋。檔案袋評定(porfolioas-sessment)是一種廣泛被采納的評定方式,它是以文件的形式記錄學生的進步。它是由學生個體、家長、教師共同對學生個體個人的經歷進行系統(tǒng)地紀錄,了解其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它包括個體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成績、在校內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體會、成果及家長、教師的期望等。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多地參與,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進步,是與以學生個體為中心的學習策略一致的。
5.評議法。該方法主要用于對學生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的評價,先讓學生按照評價指標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議,教師根據自評和互評的結果,結合連續(xù)觀察與面談、研究性學習等實踐活動、個人成長檔案袋的紀錄給學生寫出激勵性的評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