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已經整整一個月,但嶺南地區(qū)的氣溫依舊高企,動不動就到35度,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就是民間說的'秋老虎’。孩子'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加上現(xiàn)在都開學了,重新進入集體生活正是最容易生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調整顧護孩子的方法,今天我會詳細講解。
“秋老虎”指的是入秋以后,降雨逐漸減少,但夏季的暑熱未散,天氣逐漸由濕熱轉變?yōu)樵餆帷?/p>
而之所以把這種氣候比喻成“老虎”,是因為此時不僅熱,還燥。燥邪與熱邪一旦結合,就會像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此時,孩子很容易感受溫燥之邪,正所謂“久睛無雨,秋陽以曝,感之者多病溫燥”,就是這個意思。
本來,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都是應節(jié)的正常氣候,而“秋老虎”這種入秋許久都不變涼的氣候就被古人稱為“非時之氣”。我們講,“非時之氣、必有大疫”,“非時之氣”最容易產生疫癘之邪,所以在秋季很容易爆發(fā)流感,孩子也很容易感染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傳染病,家長一定要當心。
燥邪當令,孩子易上火、生病
秋季的主氣是“燥”,本來這是大自然的氣候變化,但是,如果太過了,我們的身體就會不適應,它就會變成傷害我們的東西——邪氣。
中醫(yī)把這些外來的邪氣分成六種,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熱),這六種邪氣又叫六淫?!耙?,就是太過的意思。
燥邪有兩個特點,一是“燥勝則干”,二是“燥易傷肺”。
● 燥勝則干
燥勝則干,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早有記載。燥邪侵犯人體,最易耗傷津液。孩子體內陰津不足,不能滋潤濡養(yǎng)四肢與臟腑,身體就會出現(xiàn)一派燥象。最常見的就是皮膚干燥、口鼻干癢、口干舌燥、口舌生瘡、流鼻血等癥狀;體內津液不足,腸道失于濡養(yǎng),糟粕內停就會出現(xiàn)大便干、羊屎便甚至便秘的情況。
一些脾虛的孩子因為脾胃運化無力,不能從水谷精微之中吸收津液,就更容易出現(xiàn)陰虛火旺的狀態(tài),比如舌紅少苔或者無苔、手心腳心都比較熱、睡不安穩(wěn)、盜汗、脾氣也很暴躁。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出現(xiàn)上述癥狀就以為是“上火”了,會頻繁地給孩子用清熱降火的涼茶甚至是中成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過食寒涼之物還會損傷孩子的脾陽,脾虛了,更加沒有動力運化津液,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燥熱、上火的癥狀。孩子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到了冬季就更容易感冒、咳嗽,一些過敏性疾病也容易發(fā)作,而且會遷延難愈。
因此,家長要明白,孩子這些“上火”的癥狀其實是身體感受了溫燥之邪,身體“缺水”了,所以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潤燥,而不是清熱。
● 燥易傷肺
燥易傷肺,肺為嬌嫩之臟,喜潤而惡燥。肺主氣,司呼吸,開竅于鼻,直接與自然界大氣相通,燥邪多從口鼻而入,因此最易損傷肺津,影響肺之宣降,肺失濡潤,肺陰受損就很容易引發(fā)咳嗽。所以,到了秋冬季,孩子會經常出現(xiàn)咽喉干癢或痛、干咳少痰、痰粘稠難咳等癥狀,實際上都是燥邪惹的禍。
另一方面,肺主一身營衛(wèi)之氣。燥邪傷肺,營衛(wèi)之氣不和則百病叢生,肺又主管呼吸系統(tǒng),外感、咳嗽、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就會很多發(fā)。而一些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也會頻繁發(fā)作。
秋燥襲人,最易傷肺,孩子本就“肺常不足”,家長更應該及時地幫孩子養(yǎng)肺潤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病。
應對“秋老虎”,4招潤燥防病
我在廣州從醫(yī)生活了幾十年,按照我的經驗,嶺南地區(qū)這種又熱又燥的氣候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家長在顧護孩子時,要針對一個重點——潤燥。
1、飲食上要注意涼潤
“燥者濡之”,“濡”即潤澤,意味著治燥要柔潤,不能過于猛烈。目前這個階段,天氣又熱又燥,燥邪多為溫燥,因此,在飲食上要以“涼潤”為主,家長可以多給孩子選擇一些水分多的、酸味生津的食物。
防溫燥的飲食清單
水果:檸檬、雪梨、蘋果、石榴、葡萄、西梅等;
食材:蜂蜜、銀耳、蓮藕、鮮百合、馬蹄(荸薺)、南杏仁、麥冬、沙參、玉竹、石斛等;
食療:秋檸飲、安秋方、玉竹麥冬湯、百合冬瓜湯、冬斛飲等。
在這里,我還想特意講解一下秋檸飲。秋檸飲是我根據(jù)秋季的季節(jié)特點,以及孩子的生理特點來制定的一道秋季平安方,它由檸檬、蜂蜜、陳皮組成。檸檬味酸,能開胃醒脾、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又能收斂肺氣,避免肺氣過亢克犯肝氣,導致肝氣不舒的出現(xiàn);蜂蜜能補益脾胃、潤腸通便、潤燥,緩解秋燥引起的肺燥、燥咳、大便干硬、便秘等問題;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加強了秋檸飲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秋檸飲全方潤燥而不生濕,祛濕而不傷津,很適合秋季保健用。在孩子消化好的情況下,一周安排2~3天,可以起到預防秋燥上火、大便干硬、便秘、燥咳干咳、感冒咳嗽的作用。而且,秋檸飲味道酸甜,孩子也很喜歡喝,平時可以帶回學校喝,或者秋游時帶上一兩瓶也是可以的。
2、控制消化,及時祛濕
秋季固然要潤燥潤肺,但肺喜濕惡燥,脾卻喜燥惡濕,它們的秉性完全相反。如果孩子的脾胃里還積聚著夏季留下來的暑濕,而家長卻盲目地潤燥潤肺,只會讓臟腑更加失衡。脾胃一被濕氣滯住,就生出更多痰濕來,調理防病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家長要謹記一個養(yǎng)護重點——肺燥要潤,脾濕要清。當孩子出現(xiàn)明顯的濕氣重的癥狀,如舌面水滑、舌苔厚膩、軟便掛壁、大便不成形、濕疹、汗皰疹等,家長就要給孩子喝木棉花黃糖飲,濕氣重時可以連續(xù)喝2~3天,每天1次。
木棉花黃糖飲
材料:木棉花5克,布渣葉8克,廣藿香5克,黃糖適量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兩碗;
2. 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煲,煲30~40分鐘;
3. 煮成50~150毫升,晾溫飲用。
功效:消積祛濕
宜忌:
◆ 3 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調理食療方可查閱
《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日常保健、預防濕氣的出現(xiàn),家長要懂得用好新三星湯。家長每天都要堅持“10秒判消化”,如果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有一個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要警惕脾胃有積食。積食時要連續(xù)喝2~3天的新三星湯,并配合素食;日常保健一周安排一次,并配合素食。
積食與濕氣一般都是相伴而行的,家長要及時地幫孩子消食導滯,才能避免積食入里化濕;不僅如此,只有孩子消化好、沒有積食,吃一些潤燥生津的食療才能補得進去,否則,只會加重孩子的積食,導致脾虛越來越嚴重。
3、健脾是防秋燥的關鍵
脾主運化,負責把飲食中的水谷精微轉化為對身體有用的津液,再運化輸布到全身。因此,要防秋燥,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脾胃健運起來,否則,吃進去的飲食只會停滯不前,讓身體越來越濕困。
在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家長要幫孩子健脾,每周可以安排2~3天的新四神湯,每天1~2條。新四神湯由山藥、芡實、白扁豆、南杏仁以及少量的銀耳組成,山藥、芡實能健脾補脾,白扁豆能祛濕;而南杏仁、銀耳能潤燥補肺,是一道很適合秋季健脾的食療,既能補益,又不容易上火。
4、顧護情志,讓孩子靜下來
現(xiàn)在的天氣還是比較熱的,熱擾心神,炎熱的天氣讓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思緒雜亂,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比大人差,更加容易發(fā)脾氣。
“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抑郁、苦悶、煩躁的情緒都會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日久化火,身體就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這段時間家長要顧護好孩子的情志,不要打罵孩子,盡量讓孩子安靜下來,不要經常跑跳、瘋玩,多做些放松身心、舒緩的活動,如爬山、廣播體操、八段錦,讀讀繪本,聽聽音樂,畫畫等都是可以的。而且,秋主收,秋季要斂陽,幫孩子真正靜下來,才能更好地把陽氣斂到體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