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書法的標準
文/唐昌虎
摘要:
綜觀歷代書法作品,從甲骨、籀金、秦漢刻石到魏晉文書,漢字方塊形態(tài)的書寫規(guī)范基本律定形成,特別是東晉以后,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書寫法則至唐代完成后,指導著迄今的書寫方法。其標準以“道”、“正”、“中”、“和”四字概括,反映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藝術(shù)觀,而書家的“性情”,則是書法作品風格和特色的表現(xiàn)?!罢薄捌妗鞭q證認識的層度,不只是反映出書家的風尚,同時也反映出時代的特征。
法度
仰面獨揚眉,回頭自拍手 70x46CM
晉代是書法史上一個集大成的時代,上承籀金漢隸,下啟正行今草,并出現(xiàn)了王羲之這位書圣,其地位之高,至今也無人可以比擬,不得不使人究其根由,窮其書法的根脈和近兩千年來世人對書法評判的標準。
漢字以方塊形態(tài)結(jié)體象形,在完全脫離了原來的模形之后,以單純的線條來表現(xiàn)字義,以情感化的線性結(jié)體來表達書家的感情后,書法就誕生了,所以書法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陶器和石刻上的文字符號。我們思考這種書寫,不但要符合先人的審美原則,同時也要符合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層度。在那蠻荒的年代,庖犧氏八卦列畫、倉頡覽二象之爻(江式,1979,P62),1“爻畫既肇,文字載興”(虞和,1979,P49),2這種書寫觀,就是道家的自然觀。所以書寫一開始就有了法則,這種法則的產(chǎn)生是自然的,追求的也就是自然的形態(tài)。先人們把它運用到最早的刻寫、甲骨、籀金和秦漢的石刻中。到了漢代,蔡邕曰:“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保ú嚏撸?979,P6)3讓書法符合陰陽的觀點,這就更進了一步,并進而論之為:“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坐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日月,縱橫有可抽象者,方得謂之書也?!保ú嚏?,1979,P6)4所以說符合陰陽原則,符合可象標準,成為了最早的書法標準。
楊慎《南鄉(xiāng)子》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龍吟幾戰(zhàn)爭。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里聽。70X67CM
蔡邕逝,鐘繇為求蔡邕筆法,于韋誕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勝(陳思,1979,P399)。5為練習“多力豐筋”,鐘繇總結(jié)出學書的方法:其一,加強用筆練習;其二,每見萬類,皆畫象之。史載其訓練,畫地廣數(shù)步,臥畫被穿過表,入廁終日忘歸。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他的法書《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還示表》是最好的示范,至今無一微詞?!缎颈怼吠χ庇怖?,《薦季直表》高古俊逸,《賀捷表》豁達婀娜,《還示表》方整正大,雖為搨件,其體勢承隸轉(zhuǎn)正,開墨跡書法范本先河。實際上書法在這個時期,其書寫的法則都已完全具備。以《薦季直表》上署的黃初二年與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和九年計,王距鍾一百三十二年,其書法體式基本沒有多大變化,只是在性情上有別,鍾書正大,王書矯健。一個鐵的例證是魏晉殘紙的發(fā)現(xiàn),其中前涼時期《李柏信稿》兩件,說明了不但同時期的南方有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承傳書風形成,北方不甚知名的書家也達到了同等的水準,而書風如此的接近,其水平之高,不但說明了王書的真實,也說明其時代特征的普及性。
這種帶有隸意的書風,隨著時間的演進,書寫法則更加完備,特別對于筆法提按的要求,深刻影響著正書筆法的完善。至唐代,歐陽詢?nèi)ǎ芯拷Y(jié)字,現(xiàn)存的《九成宮醴泉銘》是歐按照自己的理論的示范,其筆畫之精準,后人無可撼量。
嚴陽尊者《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70x45CM
唐代出現(xiàn)了一批偉大的書家,也產(chǎn)生了一批論法度的書法理論家。徐浩《論書》,談十二種筆法。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談十二種筆意。蔡希綜《法書論》,談何為法書。竇蒙《述書賦》語列字格,用簡略的字,概括典型單字的風格、品質(zhì)。張懷瓘《玉堂禁經(jīng)》,研究筆法。孫過庭《書譜》,主論正、草二體寫法。李世民《筆法訣》,研究點、畫的筆法。虞世南《筆髓論》,研究書法創(chuàng)作全過程。李華《二字決》,使筆以“截拽”二字論。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談草書寫法。盧攜《臨池訣》,研究書法流源、學書、使筆、水墨之法。韓方明《授筆要說》,把筆、使筆之法。
云淡風輕135CMx35CM
到了宋代,這種對“法”的研究加以了放大,更加側(cè)重書家的精神意識的關(guān)注。歐陽修《試筆》,以書法為樂事,除法以外,作為精神追求和消遣。朱長文《續(xù)書斷》,繼唐代張懷瓘《書斷》之后,把唐宋時期的書家,依“神”“妙”“能”三品一一排定。黃庭堅《論書》,講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如懷素與顏真卿論書一般。米芾《海岳名言》,有獨到的運筆方法,為臨池所探索。宋人書家在唐法的基礎(chǔ)上,故多意趣。出于對本源的研究,多有新意,非死守成法,世稱宋書多意,也是自然心態(tài)的寫照。
薛昂夫《懷古》凌歊臺畔黃山鋪,是三千歌舞亡家處。望夫山下烏江渡,是八千子弟思鄉(xiāng)去。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青山太白墳如故。59CMx27CM
以法而論,唐代已完成,宋代著意,表現(xiàn)自我,已是對法的批判和發(fā)展。故其后世無多大建樹,只是對其修和補完善,無法對其作較大改動。其中有大動作者,幾乎都遭到嚴格的批判。項穆評米芾:“元章之筆,妙在轉(zhuǎn)折結(jié)構(gòu)之間,略不思齊見仿,徒擬放縱驃勇之夫,妄夸具得神奇,所謂舍其長而攻其短,無其善,而有其病也,與東施之效顰,復奚間哉?”(項穆,1979,P522)6楊賓《大瓢偶記》,借皇帝之口,李后主云:“后世書家可得右軍之一體,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魯;柳公權(quán)得其骨,而失于窘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氣,而失于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獨獻之俱得,而失于驚急,無蘊藉態(tài)度?!保钯e,1993,P581)7
吾生坦蕩135CMx35CM
至元趙孟頫承法以后,明清書家大都在態(tài)勢上取悅受眾,清時館閣體僵靡,創(chuàng)碑書另開一面,則更是承勢取新,至今不變。其間碑、帖之爭各有消長,但其字法之依,仍是漢魏兩晉蔡邕、鐘繇、王羲之余脈,無論南北碑版、墓誌、題署、書件,其法同宗。
天地為師 135CMx35CM
標準1道
網(wǎng)中度日月 塵下看乾坤135CMx35CMx2(1)
形而上為之道……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周文王,2005)8夫書,即為象,由象形到抽象,由抽象到證道。這種證道的方式,是通過深遠而通達的“玄通”方式而獲得,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保ㄈ卫^愈,1985)9道的條件是須要德行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人德?!保ㄗ铀?,2005)10這種道的目的是發(fā)揚光大,使四海受益。“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保ㄗ铀迹?005)11道的內(nèi)容說穿了就是要放棄規(guī)矩,追求自然。“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大巧若拙。”(莊子,2005)12法,就是規(guī)矩,而道是放棄規(guī)矩,所以書法是在這種守規(guī)和逾矩的過程中完成,即所謂“玄之又玄”。道是通過正、奇兩種手法來認識和處理事物。正、奇即為陰陽?!稗汴H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擊,反復反忤?!保ㄔS富宏,2012)13至于書法,因是書之象,有跡可尋,“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保ㄔS富宏,2012)14變陰陽為方圓,事理皆通。
網(wǎng)中度日月 塵下看乾坤135CMx35CMx2(2)
項穆把道的陰陽與方圓運筆說得非常明白:“圓以規(guī)為象天,方以矩為象地。方圓互用,猶陰陽互藏。所以用筆貴圓,字形貴方,既曰規(guī)矩,有曰之至?!保椖拢?979,P522)15字體上是這樣,書體上又何嘗不是?孫過庭講真書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性情;草書以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點畫為性情。宋曹在談到“書法之要,先別乎古今。今不逮古者,古人用質(zhì),今人用妍;古人務(wù)虛,今人務(wù)滿。質(zhì)所以違時,妍所以趨俗。虛所以專精,滿所以自畫。”(宋曹,1979,P568)16陰陽、虛實、空滿、黑白的觀點是中國書學,或者說是中國美學的根本觀點。道,是書學的指導思想,因為漢字筆畫書寫的虛實變化,結(jié)體、章法的虛實變化,線條成了書法的語言,用它來表達這門藝術(shù)的美感效果。
2正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4)
作為表現(xiàn)的式樣,方塊字的方正是其取勢的主要形態(tài)。以“正”為道,以“正”為謹,以“正”為敬,以“正”為大的核心取勢是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再讀歷史上對鐘繇書法的評價,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就是其正大的氣象。書圣王羲之的作品甚至無可挑剔,到了唐代,太宗又是極力推崇,但作為儒家文化正統(tǒng)傳人的韓愈,稱其為“羲之俗書趁姿媚?!保ㄖ扉L文,1979,P324)17至此后,代有微詞,言其逸美,而少了些大丈夫的氣概。顏真卿的真書,至今亦是歐、顏、柳、趙四大家之一,影響著歷代書家。但米芾批其為:“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保总?,1979,P363)18那么世人又是如何評價米芾的?楊賓認為:“宋四家書,本號蘇、黃、米、蔡。后以蔡京當國,而亦以書名,后以京易之。后人以京小人而書又無骨,乃以君謨易之,皆非三家同時也。宋四家書,本稱蘇、黃、米、蔡,朱子以黃、米欹側(cè)狂怪,世俗甲乙非是,沈啟南以君謨?yōu)橹熳铀?,乃更為蔡、蘇、黃、米?!保椖?,1979,P519)19這種正,還不只是書正,還要人品正。以技取勝,或者說以怪取勝都是不足效法的。并且楊賓還說:“篆法之壞,自李監(jiān);草法之壞,自張長史;八分之壞,自韓擇木。”(宋曹,1979,P568)20歷代書家的評論莫衷一是,究其主要原因是否以正為體,把其推崇到至高無上的皇統(tǒng)地位。說“顏真卿含弘光大,為書統(tǒng)宗,其氣象足以儀表衰俗?!保ㄠ嶈?劉有定,1979,P408)21鮮于樞評書:“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保◤垜循彛?979,P229)22則可對輕言創(chuàng)新者以警示,更有甚論,楊賓批“黃倦圃云:‘唐失之強,宋失之佚,元失之勻?!鄤t以為唐失之勻,宋元則未暇論也?!保簬t,1979,P581)23這些話,不說其沒有一點道理。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3)
正大的書風是傳統(tǒng)書法的主線,到元有趙孟頫,到清有董其昌,而形成書法的主要審美價值觀。但科舉制度將其導向整齊劃一的死胡同,書壇又才選擇了碑學,以振興媚弱刻板的靡妍之風。康有為曰:“無論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鉤屢翻之本。雖名羲、獻,面目全非,精神猶不待論?!保涤袨椋?979,P755)24米芾的理論異曲同工:“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保总溃?979,P361)25都是論述的筆畫失真,一曰學刻,一曰不學刻。石質(zhì)和紙質(zhì)上的作品,由于材料的不同,有非常大的區(qū)別。米芾時代,自書自刻都達不到真跡程度,何論自書他刻。石刻再經(jīng)歷風露的浸泐,可能增加了一層迷幻的色彩,也可能泯滅許多痕跡,但其正大氣勢是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妒T銘》《石門頌》《四山刻石》《瘞鶴銘》等都是明證。所以既不全像康氏所言,也非米芾所精,如果學者全去取石工之技或日月所為,才是最不可取的。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曾參,2005)26我們的先人把誠意、正心、修身作為治國的根本,作為表現(xiàn)意識的書法,求其為正即可理論。朱長文《續(xù)書斷》論書至蔡襄,將其行草皆入妙品,并無米芾、庭堅、東坡等人,為其不正。評“古今能自重其書名者,惟王獻之與君謨耳?!保ㄖ扉L文,1979,P366)27
項穆認為質(zhì)樸端重為正,剽急駭動為奇。書法的要旨,要有正有奇。世之厭常以喜新者,每舍正而慕奇,豈知奇不必求,久之自至。真以方正為體,圓奇為用。草以圓奇為體,方正為用。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項穆,1979,P524-526)28這些論書與孫過庭點畫、形質(zhì)觀點基本吻合。奇是取巧,正是本體,如巧奪體,則體不存,只體無巧,千字一面,何分你我?正如右軍所言,即不是書。董其昌是知奇的,他說:“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興未曾夢見者,惟米癡能會其趣耳?!保ǘ洳?979,P541)29
3中
蘇軾《無言亭》殷勤稽首維摩詰,敢問如何是法門。彈指未終千偈了,向人還道本無言。門前歌鼓斗分明,一室清風吟欲冰。不把琉璃閑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59CMx27CM
中是指的位置,也是其意境,更是其思想。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中者,天下之正道?!保ㄗ铀?,2005)30要求正,必須居中,所謂中者,無過與不及,不偏不倚,表露而適節(jié),中立不易稱為庸。中庸的思想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授書與孟子。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子曰:“中庸之謂德,其至矣乎!”(子思,2005)31這種思想上的指導,自然會反映在傳統(tǒng)書法中。
施肩吾詩二首 59CMx27CM
書法始,無不以中立象,即使以銳器鐫刻的甲骨文,除起止線條的尖銳外,其線質(zhì)仍以中象。籀文和小篆則更稱一筆書,線條的起迄和運行中的變化不大,更以居中為優(yōu)裕,隸書的線則有提按的介入,線的平展寬度增加,仍以中筆行伸,這種被裝飾過的線被稱為筆畫,在正書、行草書中得到發(fā)展和夸張,無不以中鋒行筆為佳。笪重光言:“古今書家同一圓秀,然惟中鋒勁而直,齊而潤,然后圓,圓斯秀。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優(yōu)劣之根,斷在于此。”(笪重光,1979,P561、P562)32世稱君謨書,筆畫中兩邊墨跡見烏絲,即言中鋒,淡墨可見跡。正書當以篆隸意為本,有篆隸意則自高古,其原因于中鋒運筆,鐘繇、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的規(guī)矩準繩即于此。清翁振翼論書宗晉唐云:“晉人書似綿裏針,唐人書似綿裏刀,宋人書有刀無綿,元人自話古淡,卻只存綿矣,今人并無綿也?!?(翁振翼,1979,P439)33究其根由,則正是中鋒行筆與側(cè)縫行筆之別,含蓄和表露,圓柔與尖刻。王羲之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下墨不過三分。(王羲之,1979,P29)34把運筆的法則擴大到意識的哲理上,或問變化之極,推衍之極?曰:“極者,中之至也?!保ㄠ嶈?劉有定,1979,P477)35于是書家在一系列意趣中選擇時,不得不持中庸的觀點。筆法:秀、樸;強、弱;虛、實;疾、澀;露、藏;轉(zhuǎn)、折;取、舍;遠、近;深、淺;寬、窄;大、?。环?、圓;濃、淡;古、今;雅、俗;厚、?。?/strong>肥、瘦;濁、清;豐、枯;質(zhì)、妍。
意境:高古、平實;沈穆、飄逸;俊秀、雄奇;厚重、輕佻;恬淡、樸拙;世俗、典雅;蕭散、激昂;宏大、精巧;嬌嬈、卑微。
風清月白 137x35CM
4和《中庸》講:“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是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中則正,和則生。無物不以和生,無物不以和存?!昂鸵舱撸瑹o乖無戾是也”(項穆,1979,P526)36既無乖戾,就不會違背,萬物欣然。在書法上的和,會古通今,規(guī)矩諳練,骨志清和,眾體皆成,天然逸出,巍然端雅,弈亦奇解,大成已集,妙入時中,繼往開來,永垂模軌,一之正宗。(項穆,1979,P517)37
上為布勢,若喻體態(tài):玄螭、狡獸、騰猿、飛鼬、凌魚、駭龍、銀鉤、驚鸞、蟲蛇、虯蟉、騏驥、海水、芝草、蒲棣、玄熊、飛燕。索靖《草書狀》曰:“又似乎和風吹林,彥草扇樹,枝條順氣,轉(zhuǎn)向比附,窈嬈廉苫,隨體散布”(索靖,1979,P19)38
格物致知 135CMx35CM
物態(tài)之和,需要書家心態(tài)之和。李世民《筆法論》:“心正氣和,則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保ɡ钍烂瘢?979,P117-118)39此論將道、正、中、和相關(guān)聯(lián),實則指出了書法審美的評判標準。道之不正,如何能持中,中之不持,偏必攲側(cè),攲滿則覆。如能持中,和之則生。
孫過庭認為書法創(chuàng)作要五合,五合則為五和,合則通和。神怡務(wù)閑,一合;感惠徇知,二合;時合氣清,三合;紙墨相發(fā),四合;偶然欲書,五合。其中三合都與書家本身因素相關(guān)。一個書家如何能做到“和”的狀態(tài),王羲之《筆法論十二章》中說得簡單直白:“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diào)和也,鈍角者蹙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王羲之,1979,P30)40蔡邕所言運筆方法“宜左右四顧,無適節(jié)目孤露,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爾?!保ú嚏?,1979,P6)41心不知手,手不知心,講的是一個“和”字。同理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銀鉤蠆尾,錐畫沙,印印泥,這種狀態(tài)也是自然和諧的過程。
不雨花猶落 無風絮自飛135CMx35CMx2(1)
不雨花猶落 無風絮自飛135CMx35CMx2(2)
性情
蔡邕論書:“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認為作品即情性的反映。其實蒙恬《筆經(jīng)》“夫用筆之法,先急目,后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王愔,1979,P41)42表面說的是使筆方法,其“信之自然”實則也就是性情表現(xiàn)。可以這樣說,道、正、中、和的標準確定了審視的準則,而書家的情性是書法風格特色的表現(xiàn)。從書法傳系表中可以看出,同出王書的智永、虞世南、顏真卿、懷素、蘇東坡、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會有完全不同的風格,甚至還有張旭、趙佶、文征明、祝允明、王鐸、朱耷這些迥然怪異的名家。
芻狗吠時天地合 木雞啼后祖登輝256×70×2(2)
現(xiàn)代科學對人血型的研究,可以解釋人之性格原因。書家本身的先天因素決定了其作品的大致風格,而其學習、境遇、研究和社會因素,造成作品的面目。但在其中,性情是起決定作用的。書法用線條表現(xiàn)心性,一根線,就是書家對自然的認識反映,對生命理解,對生命的詮釋。人言書法其難,就難在這里。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法是律定的,人是變化的,所以法只一統(tǒng),而書家千萬。王羲之曰:“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急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nèi)貴盈,外貴虛;起不孤,優(yōu)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fā)之性靜。”(王羲之,1979,P38)43王羲之的性情靜逸,因此作品自然表現(xiàn)出一種逸態(tài)的美。他還在《筆勢論十二章》中寫道:“告汝子敬,吾察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guī)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保ㄍ豸酥?,1979,P29)44王羲之認為獻之性情過人,就應(yīng)該守住規(guī)矩。但不意這過人的性情,使其有了外拓的筆法,外拓不合內(nèi)擫,對獻之而言不如父。但其后世的一段時間,大有過父之譽,因為這種性情的表現(xiàn),他得到了一批新潮派的擁蹩。獻之還有自知之明,“獻之嘗效右軍醉筆,右軍觀之,嘆其過醉。獻之始愧服,以為不可及也?!保ɡ顤|陽,1979,P419)45
芻狗吠時天地合 木雞啼后祖登輝256×70×2(3)
懷素在《自敘帖》中寫道:“醉來信乎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边@就是愛書壁的醉和尚的表現(xiàn)。還有以為張旭,雖說線跡和懷素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有法而不守法,時逾法而書,影響了唐代以后的世代草書,世稱“張顛醉素”,所以狂草更多的是性情的表現(xiàn)。
“海岳以書學博士對,上問本朝以書名者凡數(shù)人,海岳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蠌蛦枺骸鋾绾??’對曰:‘臣書刷字’?!保总?,1979,P364)46米芾用“勒”“排”“描”“畫”“刷”論幾位書家筆法的特點,描述了書家各自不同的書寫方法。為什么會有這些方法?因為書家的心性不同。試想米芾說自己刷字,其任情恣肆,隨意揮灑,可見一斑。雖說后世對他有詬語,也得到了一個八面出鋒的美譽。
査德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 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 留下買花錢,趲人種桑園。 茅蓋三間廈,秧肥數(shù)頃田。 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 窗前,抄幾首清新杜甫篇。 58CMx227CM
歷代書家不斷地豐富著書法的寶藏,也不斷地沖擊著書法標準的修訂,以奇為正成為了書法創(chuàng)新的理論基礎(chǔ)。董其昌言:“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蘭亭》非不正,其縱宕用筆處,無跡可尋,若形模相似,轉(zhuǎn)去轉(zhuǎn)遠。”(董其昌,1979,P541)47說的趙孟頫只知正,不知奇的可跡處,若模形相似,則只有正無奇,非王羲之本來面目。書法的本來面目有正有奇,正定氣度,奇定風情。并且他還說:“晉、宋人書,但以風流勝,不為無法,而妙處不在法。”(董其昌,1979,P546)48
塵凈 256CMx70CM
項穆認為:“質(zhì)樸端重以為正,剽急駭動以為奇?!闭嬲臅乙?guī)矩而常變,要懂正奇而中和,要知老少而神話,要明心相而取舍,知器用、博知識,根據(jù)性情,參“日月星辰之經(jīng)緯,寒暑晝夜之代遷,風雷云雨之聚散,山岳河海之流峙。高臺振衣長嘯,揮塵談玄。佳人之臨鏡拂花,舞袖流盼。如艷卉之迎風泫露,似好鳥之調(diào)舌收翎。千態(tài)萬狀,愈出愈奇。更若煙霧林影,有相難著;潛鱗翔翼,無跡可尋,此萬物之變化也。人之于書,形質(zhì)法度,端厚和平,參互錯綜,玲瓏飛逸,誠能如是,可以語神矣!”(項穆,1979,P529)49這種以喜怒哀樂有感于自然而憤發(fā)于外形者,不亦性情中人,藝道之魂,有動于己,亦動于人,是藝術(shù)本質(zhì)之所在。而不計于法,時出奇特,也就不難理解。以楊凝式的瘋狂,徐渭的粗野,祝允明的零亂,可體會其性格和人生,不背書道的本性。
不與物違 135CMx35CM
以態(tài)勢而論,曲則生幽、直則生健、圓則生和、方則生正、長則生近、短則生遠、速則生勁、澀則生厚、粗則生大、細則生微、繁則生深、簡則生薄、濃則生沉、淡則生化、單則生純、彩則生富、率則生樸、意則生著、法則生規(guī)、棄則生隨、老則生循、少則生俗、道則生無、欲則生態(tài)、儲則生久、露則生忽。
柴陵郁禪師偈135CMx35CM
結(jié)論法則是規(guī)矩,離開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的標準是道、中、正、和。所謂“道”者,為作書的思想,它一定和哲學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又形成了書學的思想,進而豐富和完善哲學思想,反映民族的認識觀,這種自然觀就是事物的兩面、陰陽和隨變。隨著物化、物象始終處于折衷的位置,這就是“中”,它隨時指導和適應(yīng)著變化的態(tài)勢而處于合適的位置,千變?nèi)f化而不離始終。而它出現(xiàn)的面貌就是“正”,以正大的氣概顯示一統(tǒng)的優(yōu)裕,無論是實也好,虛也好;進也好,退也好;雄渾也好,嫵媚也好;高古也好,世俗也好?!捌妗敝皇菍φ某鋵嵑鸵蕾?,以另一種面目顯示正的力量和偉大,以正為奇是陰陽的兩勢?!昂汀笔琼崳驗檎骊庩柕慕豢?,書態(tài)的繽紛形式,必須用和諧的手段加以調(diào)整,“致中極和”。(項穆,1979,P530)50宋曹與董其昌都言過書法之要:“妙在能和,神在能離?!保ǘ洳?,1979,P547、P564)51正奇互用書寫方法的辯證,其妙處脫去習氣,產(chǎn)生自己的風格。因此書法的要旨“和”與“變”,“和”中有“變”,“變”中求“和”。正中有奇,奇不失正;正甚于奇,儀態(tài)方正;奇甚于正,怪誕盡臨;正奇中和,萬象興盛。
《道德經(jīng)》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58CMx27CM
《道德經(jīng)》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58CMx227CM
更多精彩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金石書畫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