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黃藥(《日華子本草》),黃藥根(《開寶本草》),木藥子、大苦(《綱目》)。
來(lái)源及植物形態(tài)
黃藥子,始載于《日華子本草》,原名黃藥。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黃獨(dú)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塊莖。主產(chǎn)于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采制
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產(chǎn)者為佳。將塊莖挖出,去掉莖葉,洗凈泥土,橫切成厚約1~1.5厘米之片,曬干。
炮制:揀凈雜質(zhì),剪去須毛,洗凈,潤(rùn)透后切成小塊,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性味:苦,平。
①《日華子本草》:"涼。"
②《開寶本草》:"苦,平,無(wú)毒。"
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足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
涼血,降火,消癭,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癭氣,瘡癰瘰疬。
1.黃藥子有散結(jié)消癭化痰作用,用于癭瘤結(jié)腫,單用即效,如《本草綱目·卷十八·黃藥子》引《斗門方》治項(xiàng)下氣癭,單用浸酒服,亦可與海藻、牡蠣、昆布等同用。近代有制成黃藥子流浸膏,用于治療多種甲狀腺腫。
2.本品有清熱解毒之功。用于瘡瘍腫毒,常與金銀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藥配伍應(yīng)用,亦可用鮮品搗爛外敷。用于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常與山豆根、射干等同用。用于毒蛇咬傷,可與半枝蓮、蚤休、萬(wàn)年青等治療蛇傷藥配伍內(nèi)服,也可用鮮品搗爛外敷。近代有用黃藥子酒劑,或與海藻、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山慈菇等同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直腸癌及甲狀腺腫瘤等,有一定療效。
3.本品性寒,有涼血止血之功,適用于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等癥??蓡斡茫纭妒セ莘健分瓮卵恢?,單用黃藥子一兩,水煎服;臨床多與其他止血藥如蒲黃炭、棕桐炭、茜草炭等同用以增強(qiáng)療效。
此外,本品還兼有止咳平喘的功能,可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等咳嗽氣喘者??蓡斡没蚺淦渌灯酱幫?。治百日咳者??蓡斡眉颖菬趸?/p>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xiàng)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浸酒;研末1-2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數(shù);或磨汁涂。
注意:本品多服、久服,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反應(yīng),并對(duì)肝功能有一定影響。故長(zhǎng)期用藥者,應(yīng)注意觀察肝功能變化。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主諸惡腫瘡瘺,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2.《綱目》:"涼血,降火,消虞,解毒。"
3.《本草經(jīng)疏》:"黃藥根,解少陰之熱,相火自不妄動(dòng)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熱所傷故也,苦寒能涼血,得土氣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4.《本草匯言》:"黃藥子,解毒涼血最驗(yàn),古人于外科,血證兩方嘗用。今人不復(fù)用者,因久服有脫發(fā)之虞,知其為涼血、散血明矣。
5.《江蘇植藥志》:"治腰酸痛。"
按語(yǔ)備注
歷代《本草》關(guān)于黃藥子的原植物,記載不一,且與紅藥子混而不分。目前商品黃藥子,主要為上述品種,雖與多數(shù)《本草》所載不類,但與明代《本草原始》所載黃藥子之圖形及形態(tài)描述,完全一致。再證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藥用黃藥子之標(biāo)本,亦即此種,可見其使用歷史已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