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她的媽媽向我反映 其實,作為班主任的我,已經發(fā)現了這個孩子的磨蹭毛病。比如午餐時,別的小朋友已經吃完了,她還有大半呢;做作業(yè)時,如果沒人催促她,她也會一點點作業(yè)用上好長的一段時間。 [行為分析]: 從林林媽媽那了解到:年幼的時候,動作緩慢不利索,媽媽很心急,常常是一遍一遍地催促,然后再忍不住動手去幫林林完成該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媽媽催促的后面就是替她完成動作。于是林林就學會了等著,反正媽媽會幫她做好的。 [矯正措施]: 根據孩子的磨蹭的情況不同,那么矯治磨蹭也要針對癥下藥。第一種情況要在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提高責任心上下功夫。第二三種情況要在專時專用、提高學習效率上努力。從案例來看,林林是屬于“慢性子”和缺乏時間觀念這種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輔導她的家長的: 一、讓磨蹭付出代價。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長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親自給孩子系紐扣,可孩子卻一點也不急。最后,家長還得趕緊騎車把孩子送到學校。其實,家長這種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會覺得,磨蹭點沒關系,反正遲到不了,有爸爸媽媽呢。如上述案例中林林的表現,早晨起床,等著媽媽給她穿衣,等著媽媽幫她洗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林林磨蹭的時候,媽媽不要急,讓孩子自己急。媽媽不要幫她穿衣服,洗臉,可以站在一邊說:“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我可不幫你。”類似的話只說一遍,不要反復嘮叨。如果孩子遲到,老師肯定會問她遲到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媽媽沒幫我穿衣服”,老師肯定會她為什么自己的事情還要媽媽幫忙。孩子挨了批評后,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她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二、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三、增加計時性活動。 四、改變評價角度,少說“慢”。 五、利用“速度測定法”,感受“我可以快”。記錄單位時間里(如5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能做幾道題目。然后算一算按這樣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業(yè)需要多長時間,結果肯定會使孩子驚訝:我能這么快完成呀!并且讓她認識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學習任務,多出來的時間如何處理?許多父母會利用這些時間讓孩子全面發(fā)展:增加練琴時間或者額外增加作業(yè),反正不能閑、不能玩。孩子會覺得: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快任務越多。所以,你得讓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會去“快”。 六、任務適度,留有空閑。孩子希望完成任務后就馬上去玩,但許多父母卻讓他們接下來做其他練習,讓他們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們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如果告訴孩子:“就這些題,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務適度,保證孩子會加快速度。多激勵,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業(yè)的確慢,但可能是作業(yè)的難度大,或者孩子已經養(yǎng)成了磨蹭的習慣,或者是智力有一定問題。如果是這些情況,父母越催,孩子越驚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試時你更快一點兒,你可能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檢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勵,就會在下次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為還可能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有的家長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家長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沓等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榜樣。 [輔導效果] 林林媽媽改變了以前一貫邊催促、邊幫忙的做法,和老師配合,幫助林林建立動作技能,并通過一定的強化物來鞏固成績,一段時間后,林林的磨蹭行為得到了改善。到現在為止,林林做課堂作業(yè)時,速度也加快了許多。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