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是交易雙方關于未來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就個股期權來說,期權的買方(權利方)通過向賣方(義務方)支付一定的費用(即期權費或權利金),獲得一種權利,即有權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或賣出約定數(shù)量的特定股票、ETF或其他證券品種。當然,買方(權利方)也可以選擇放棄行使權利。如果買方?jīng)Q定行使權利,賣方就有義務履約。
按照不同標準,個股期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按期權買方的權利劃分,分為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
●認購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有權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從期權賣方(義務方)手中買進一定數(shù)量標的證券的期權合約,買方享有的是買入選擇權。
●認沽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有權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將一定數(shù)量標的證券賣給期權賣方(義務方)的期權合約,買方享有的是賣出選擇權。
2按期權買方執(zhí)行期權的時限劃分,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
●歐式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只能在期權到期日行權的期權。
●美式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可以在期權購買日至到期日之間任一交易日行權的期權。
3按行權價格與標的證券市價的關系劃分,分為實值期權、平值期權和虛值期權:
●實值期權,也稱價內(nèi)期權,是指行權價格低于標的證券的市場價格的認購期權,或者行權價格高于標的證券市場價格的認沽期權。
●平值期權,也稱價平期權,是指行權價格與標的證券的市場價格相同或最為接近的認購(認沽)期權。
●虛值期權,也稱價外期權,是指行權價格高于標的證券的市場價格的認購期權,或者行權價格低于標的證券市場價格的認沽期權。
例 對于行權價格為15元的某股票認購期權,當該股票市場價格為20元時,該期權為實值期權;如果該股票市場價格為10元,則期權為虛值期權;如果該股票價格為15元,則期權為平值期權。
●合約標的
合約標的是指期權交易雙方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通常,個股期權的合約標的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單只股票或ETF。
●合約類型
合約類型是指屬于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中的某一種。
●合約到期日
合約到期日是指合約有效期截止的日期,也是期權權利方可行使權利的最后日期。合約到期后自動失效,期權權利方不再享有權利,期權義務方不再承擔義務。
●合約單位
合約單位指一張期權合約對應的合約標的的數(shù)量。合約單位與權利金的乘積,即為買入(賣出)一張期權合約的交易金額。
●行權價格
行權價格,也稱為執(zhí)行價格、敲定價格、履約價格,是期權合約規(guī)定的、在期權權利方行權時合約標的的交易價格。
這一價格確定后,在期權到期日,無論合約標的的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到什么水平,只要期權權利方要求行權,期權義務方都必須以此行權價格履行交易。
●行權價格間距
行權價格間距是指基于同一合約標的的期權合約相鄰兩個行權價格的差值,一般為事先設定。
例 假設合約標的價格在20至50元的期權合約,行權價格間距確定為2元。某股票的股價為40元,處于20至50元的價格區(qū)間,則以該股票為標的證券且到期日相同的認購(認沽)期權,其相鄰兩個行權價格均應當相差兩元,如38、40、42、44元,依此類推。
●交割方式
期權的交割方式分為實物交割和現(xiàn)金交割兩種。
實物交割是指在期權合約到期后,對于認購期權而言,權利方支付現(xiàn)金買入標的資產(chǎn),義務方收入現(xiàn)金賣出標的資產(chǎn);對于認沽期權而言,權利方賣出標的資產(chǎn)收入現(xiàn)金,義務方則買入標的資產(chǎn)并支付現(xiàn)金。
現(xiàn)金交割是指期權買賣雙方按照結算價格以現(xiàn)金的形式支付價差,不涉及標的資產(chǎn)的交付。
認購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有權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從賣方(義務方)手中買進一定數(shù)量標的資產(chǎn)的期權合約,買方享有的是買入選擇權。
例 個人投資者小王購買了一張1個月后到期、行權價格為44元的某股票認購期權。在合約約定的到期日,小王就擁有了選擇以44元/股的價格買入該股票的權利。
●認購期權買方有權根據(jù)合約內(nèi)容,在約定時間(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行權價格)向期權合約賣方買入約定數(shù)量的合約標的。認購期權的買方,擁有買的權利,不承擔必須買的義務,也就是說,可以買也可以不買。
●認購期權賣方有義務根據(jù)合約內(nèi)容,在約定時間(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行權價格)向期權合約買方賣出指定數(shù)量的合約標的。認購期權的賣方,只有(根據(jù)買方的要求)賣的義務,沒有賣的權利。認購期權賣方可以通過賣出認購期權獲得相應的權利金收入。
●當標的證券上漲時獲得收益。標的證券價格漲得越多,認購期權買方由此可以獲得的收益就越大。
●承擔的損失有限。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下跌,低于行權價格,認購期權買方可以選擇不行權,那么最大損失就是其支付的全部權利金。
●如果投資者認為標的證券價格未來不會上漲,但仍想通過期權交易獲得投資收益,那么他可以選擇賣出認購期權,獲得買方支付的權利金收入。
●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上漲了,認購期權賣方可能因期權買方選擇行權而遭受損失,其損失幅度將視標的證券價格上漲的幅度而定,理論上并無確定的最大值。
買賣認購期權的收益(損失)主要取決于合約標的證券價格與行權價格之間的差額。這種差額與投資者收益(損失)之間的關系,可以在認購期權到期日買賣雙方的盈虧圖中得到直觀的體現(xiàn)。投資者可以借助這個圖,了解認購期權到期時合約標的在不同價格水平所對應的買賣雙方的收益(損失)情況。
如下圖所示,橫軸為認購期權合約標的證券價格,縱軸為認購期權持倉方(買方或賣方)對應的盈虧情況。
圖中可見,當標的證券價格低于行權價時,買方虧損額和賣方盈利額不受影響,均保持為權利金金額不變;標的證券價格上漲高于行權價時,買方虧損縮小,而賣方盈利降低;標的證券價格繼續(xù)上漲超出行權價加權利金之和(即盈虧平衡點)時,買方扭虧為盈,而賣方則由盈轉(zhuǎn)虧。
認購期權的賣方盈虧圖與買方的完全相反,實際上,買方的盈利即是賣方的虧損,買方的虧損即是賣方的盈利。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例講解認購期權的實際運用:
投資人小王在2013年12月18日買入了1張2014年1月到期、行權價格為42元的甲股票認購期權,另一投資人老張則于當日賣出1張該期權。期權買賣發(fā)生時,甲股票價格為41.5元,合約單位為5000,權利金為0.8元,每張期權的交易價格為0.8×5000=4000元,小王應支付權利金總額為4000元。
一個月之后,該期權到期,此時甲股票價格為45.5元,高于行權價格3.5元,期權處于實值狀態(tài),小王選擇行權。小王將以42元價格買入5000股甲股票,獲利(45.5-42)×5000=17500元,扣除買入期權花費的權利金,凈收益為17500-4000=13500元。而老張需賣出相應股票,每股損失3.5元,共損失3.5×5000=17500元,但在期權交易發(fā)生時收入了4000元權利金,因此凈損失為13500元。
若甲股票此時跌至42元以下,該期權將處于虛值狀態(tài),小王可以選擇不行權,其損失為最初支付的4000元權利金,而老張的收益就是4000元權利金收入。
注:案例未考慮交易成本及相關費用。
認沽期權是指期權買方(權利方)有權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將一定數(shù)量的標的證券賣給期權賣方(義務方)的期權合約,買方享有的是賣出選擇權。
例 小王購買了一張1個月后到期、行權價格為44元的某股票認沽期權。在合約約定的到期日,小王就擁有了選擇以44元/股的價格賣出該股票的權利。
●認沽期權買方有權根據(jù)合約內(nèi)容,在約定時間(如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行權價格)向期權合約賣方賣出約定數(shù)量的合約標的。認沽期權的買方,擁有的是賣的權利,不承擔必須賣的義務,也就是說,可以賣也可以不賣。
●認沽期權賣方有義務根據(jù)合約內(nèi)容,在約定時間(如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行權價格),向期權合約買方買入約定數(shù)量的合約標的。認沽期權的賣方,只有(根據(jù)買方的要求)買的義務,沒有買的權利。認沽期權賣方可以通過賣出認沽期權獲得相應的權利金收入。
●當標的證券下跌時獲得收益。標的證券價格下跌越多,收益越大,標的證券價格跌到0元時收益達到最大值。
●承擔有限的損失。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上漲,高于行權價格,認沽期權買方可以選擇不行權,那么最大損失就是其支付的全部權利金。
●如果投資者認為標的證券價格未來不會下跌,但仍想通過期權交易獲得投資收益,那么他可以選擇賣出認沽期權,獲得買方支付的權利金收入。
●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下跌了,認沽期權賣方可能因期權買方選擇行權而遭受損失,其損失幅度將視標的證券價格下跌的幅度而定,標的證券價格跌到零時,損失達到最大值。
買賣認沽期權的收益(損失)主要取決于合約標的證券價格與行權價格之間的差額。這種差額與投資者收益(損失)之間的關系,可以在認沽期權到期日買賣雙方的盈虧圖中得到直觀的體現(xiàn)。投資者可以借助這個圖,了解認沽期權到期時合約標的在不同價格水平所對應的買賣雙方的收益(損失)情況。
如下圖所示,橫軸為認沽期權合約標的證券價格,縱軸為認沽期權持倉方(買方或賣方)對應的盈虧情況。
圖中可見,標的證券價格高于行權價時,買方虧損額和賣方盈利額不受影響,均保持為權利金金額不變;標的證券價格跌至行權價以下時,買方虧損縮小,而賣方盈利減少;標的證券價格繼續(xù)跌至行權價減權利金之差(即盈虧平衡點)以下時,買方實現(xiàn)扭虧為盈,而賣方則由盈轉(zhuǎn)虧。
認沽期權的賣方盈虧圖與買方的完全相反,實際上,買方的盈利即是賣方的虧損,買方的虧損即是賣方的盈利。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例講解認沽期權的實際運用:
小王在2013年12月18日買入了1張2014年1月到期、行權價格為42元的甲股票認沽期權,老張則于當日賣出1張該期權。期權買賣發(fā)生時,甲股票價格為41.5元,合約單位為5000,權利金為0.8元,每張期權的交易價格為0.8×5000=4000元,因此小王支付的權利金總額為4000元。
一個月之后,該期權到期,此時甲股票價格為40元,低于行權價格2元,期權處于實值狀態(tài),小王選擇行權。小王將以42元價格賣出5000股股票,獲利(42-40)×5000=10000元,扣除買入期權花費的權利金,凈收益為10000-4000=6000元。而老張需買入相應股票,每股損失2元,共損失2×5000=10000元,但在期權交易發(fā)生時收入了4000元權利金,因此凈損失為6000元。
若甲股票價格漲到42元以上,該期權將處于虛值狀態(tài),此時小王可以選擇不行權,則其損失最初支付的4000元權利金,而老張的收益就是4000元權利金收入。
注:案例未考慮交易成本及相關費用。
個股期權與期貨一樣,都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化產(chǎn)品,可以作為投資者風險管理的手段,用于風險對沖、套利、方向性交易和組合策略交易等。
1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同
個股期權合約是非對稱性的合約,期權的買方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賣方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在期權合約到期時,期權合約買方有權選擇按照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證券;期貨合約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在期貨合約到期時,持有人必須按照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物(或進行現(xiàn)金結算)。
2收益與風險的對稱程度不同
在期權交易中,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稱的。期權買方承擔有限風險(以所支付的權利金為限),而盈利則有可能超過所支付的權利金,理論上甚至可以是無限的(在買入認購期權的情況下);期權賣方享有有限的收益(以所獲得權利金為限),而其潛在風險可能超過所收取的權利金,理論上甚至可以是無限的(在賣出認購期權的情況下)。期貨合約買賣雙方承擔的盈虧風險則是對稱的。
3保證金制度不同
在個股期權交易中,期權賣方應當支付保證金,而期權買方無需支付保證金;在期貨交易中,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證金作為擔保。
4套期保值與盈利性的權衡不同
投資者利用個股期權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中,在鎖定管理風險的同時,還預留進一步盈利的空間,即標的股票價格往不利方向運動時可及時鎖定風險,往有利方向運動時又可以獲取盈利;投資者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中,在規(guī)避不利風險的同時也放棄了收益變動增長的可能。
個股期權與權證一樣,是代表權利的契約型憑證,即買方(權利方)均有權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數(shù)量的標的證券。
1標準化程度不同
個股期權是由交易所設計的標準化合約;權證是非標準化合約,由發(fā)行人自行設計合約要素,除由上市公司、證券公司或大股東等主體單獨發(fā)行外,還可以與可分離交易可轉(zhuǎn)債一起發(fā)行。
2發(fā)行主體不同
個股期權沒有發(fā)行人,合約條款由交易所設計,市場參與者在支付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都可以開倉賣出期權;權證則必須有特定發(fā)行主體,主要是上市公司、證券公司或大股東等第三方。
3合約主體不同
個股期權的合約主體是期權的買方和賣方,權利方和義務方是不特定的;而權證的合約主體是發(fā)行人和買方,因此義務方是特定的(即發(fā)行人)。
4持倉類型不同
在個股期權交易中,投資者既可以開倉買入期權,也可以在沒有買入持倉的情況下開倉賣出期權;對于權證,投資者只能買入權證,或者在持有權證的前提下進行賣出。
5履約擔保不同
期權交易的賣出方(義務方)因承擔義務需要繳納保證金(保證金數(shù)額隨著標的證券市值變動而變動);權證交易中發(fā)行人以其資產(chǎn)或信用作為履約擔保。
6交易方式不同
個股期權采取期貨的交易方式,一個重要特征是實行保證金交易;而權證則與股票、債券等品種保持一致,實行現(xiàn)貨交易方式。
7行權后效果不同
認購期權或認沽期權的行權,僅是標的證券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相互轉(zhuǎn)移,不影響上市公司的實際流通總股本數(shù);對于上市公司發(fā)行的股本權證,當投資者對持有的認購權證行權時,發(fā)行人必須按照約定的股份數(shù)目增發(fā)新的股票,從而導致公司的實際流通總股本數(shù)增加。
個股期權的權利金是指期權合約的市場價格。期權權利方將權利金支付給期權義務方,以此獲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權利金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內(nèi)在價值和時間價值。
●內(nèi)在價值
期權內(nèi)在價值是由期權合約的行權價格與期權標的證券市場價格的關系決定的,表示期權買方可以按照比現(xiàn)有市場價格更優(yōu)的條件買入或者賣出標的證券的收益部分。
內(nèi)在價值只能為正數(shù)或者為零。只有實值期權才具有內(nèi)在價值,平值期權和虛值期權都不具有內(nèi)在價值。實值認購期權的內(nèi)在價值等于合約標的價格減去期權行權價,實值認沽期權的內(nèi)在價值等于期權行權價減去合約標的價格。
認購期權的內(nèi)在價值=MAX(0,合約標的的價格 - 期權行權價)
認沽期權的內(nèi)在價值=MAX(0,期權行權價 - 合約標的的價格)
注:MAX表示取括號內(nèi)各數(shù)額的最大值
●時間價值
時間價值是指隨著時間的延長,合約標的價格的變動有可能使期權增值時,期權的買方愿意為買進這一期權所付出的金額,它是期權權利金中超出內(nèi)在價值的部分。
期權的有效期越長,對于期權的買方來說,其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對于期權的賣方來說,其須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多,賣出期權所要求的權利金就越多,而買方也愿意支付更多權利金以擁有更多盈利機會。所以,一般來講,期權剩余的有效時間越長,其時間價值就越大。期權離到期日越近,期權時間價值越低,直至到期時最終消失為零。
時間價值=期權價格(權利金)- 期權內(nèi)在價值
個股期權價格受市場供求決定,但影響個股期權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合約標的當前價格、個股期權行權價、個股期權到期剩余時間、市場無風險利率、合約標的預期波動率、合約到期前的現(xiàn)金分紅等。
●合約標的當前價格
合約標的當前價格對期權價格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合約標的價格上漲,則認購期權價格上漲,而認沽期權價格下跌;合約標的價格下跌,則認購期權價格下跌,而認沽期權價格上漲。
●個股期權行權價格
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對認購期權來說,行權價格越高,期權價格就越低,而對認沽期權來說,行權價格越高,期權價格就越高。
●個股期權到期剩余時間
對于期權來說,時間就代表了獲利的機會。因此,期權的到期剩余時間越長,它能夠轉(zhuǎn)化成實值期權的可能性就越大,買方也就愿意付出更高的權利金。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到期剩余時間越長的期權對于期權買方的價值就越高,對期權賣方的風險就越大,所以它們的價格也應該更高。
●市場無風險利率
市場無風險利率通常體現(xiàn)為短期國債的利率,它是影響期權價值的一個復雜因素。一般情況下,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時,人們對股票未來的預期收益率就會提高,從而導致認購期權價格上升,認沽期權價格下降;相反,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時,認購期權價格下降,認沽期權價格上升。
●合約標的預期波動率
波動率是衡量股票價格變化劇烈程度的指標,一般用百分數(shù)表示。波動率對期權價格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通常來說,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波動率越高,個股期權的價格就越高。
●合約到期前標的證券的現(xiàn)金分紅
投資者持有股票需要付出占用資金的持有成本,但是如果這只股票出現(xiàn)現(xiàn)金分紅的話,股利會抵消一部分成本,甚至可能會超過持有成本。但是,買入認購期權不能分享到股票分紅的好處,那么在行權價格不做調(diào)整的情況下,如果認購期權的合約標的為高分紅率股票,則其吸引力將會下降,價格會出現(xiàn)下跌。相反,現(xiàn)金分紅會導致認沽期權價格的上漲。
簡言之,在不對行權價格進行調(diào)整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現(xiàn)金分紅的增加會導致認購期權的價格下降,而認沽期權價格上升;現(xiàn)金分紅的減少會導致認購期權的價格提高,而認沽期權價格下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