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法的“書”
1、概念:書法是以文字(主要是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紙硯為主要書寫工具,表現作者審美理想及性情、志趣的藝術。
2、 文字主要是漢字,有真(楷)、草、隸、篆、行五種基本字體;漢字是象形文字,結構用筆遠比其它文字、尤其是表音文字復雜多變,因而有無限的字形變化的可能。
筆是毛筆,以其柔軟性使得書法的線條及結構形態(tài)更易變化多端;
以柔性的筆和以同樣柔性的墨去表現有力量見性情的書法藝術,恐怕也是中國文化所獨有;
目前,硬筆書法不占書法藝術的主流,其所達到的高度自然也無法與毛筆書法相比;
墨以黑色為主,其它如朱墨(朱砂制)者不占主流,書法線條之顏色雖然有墨分五色之說,究竟以黑為主,其變化不過濃淡干濕而已,正因如此,與中國古典哲學,或者說中國傳統文化相合:書法線條與線條之外的紙面之關系正好是“黑”與“白”之二元對立且統一的關系,有如太極圖之原理。
3、審美理想
前人講,書為心畫。書者,抒也。書如其人。個人的差異決定了審美理想及其風格的不同。發(fā)現自己,認識自己,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的路很重要,不少人盲目學習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應學習什么、表現些什么好;
一個內秀、隱忍性格的人卻選擇去表現大氣磅礴的東西,能有成功的可能嗎;
有個說法是擇帖如擇偶,喜歡的未必適合自己,好的東西很多,但最適合的只有一個。
4、性情志趣
喜樂哀樂,情緒變化,人人皆有,但表現的方式大不同,因何不同,性格不同。以樂為例,有的表現得十分外露,可以手舞足蹈,有的深藏不露,似水波不興。表現在書法上,其線條的形態(tài)變化也各各有異。
列舉天下三大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表現人生之悲嘆,附圖示;
顏真卿《祭侄稿》:表現人生之悲痛,附圖示;
蘇東坡《寒食帖》:表現人生之悲酸,附圖示。
趣是興趣、興味,使人愉悅的東西;
從自然,從生活中發(fā)現有意思的東西是一種能力,有天分得的,也有后天學習培養(yǎng)所得。看見任何事物都沒有感覺、反應,肯定是一個無趣的人;
有的字很見功力,但不見性情、趣味,缺乏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悟,無力表現到書法作品中。
5、書法與音樂等藝術的相似(同)點
需要節(jié)奏、韻律變化,附圖示;
是時間藝術(一次性),示范;
表現的抽象性,附圖示;
與文學密不可分,都有文字內容,內容與書法表現能相得益彰則更完美,如三大行書、名人手稿的藝術效果;
與舞蹈一樣,有時間、動作(書寫)連貫性,在書寫中,要注意節(jié)奏變化與用筆的豐富、到位。附言:高手踢足球,球的運動軌跡是非常有藝術性的。
6、書畫同源說
書與畫的線條演化同源,書與畫使用的工具相同,書與畫表現的筆墨趣味同理。(說明:這里講的畫是中國畫。)
線條的表現力都是書與畫所重視的。線條是中國書畫的心電圖,是價值核心所在。線條的變化與作者的生命狀態(tài)、情感變化、審美意趣密不可分(前面已有言在先)。
書法家從不說自己的字是畫字,但畫家都愿意說他的畫是寫出來的。因為線條的演生正是作者一筆一筆寫出來的(畫亦然)。
書與畫的差別:書有絕對的時間性,畫無絕對的時間性(我最反對小孩子沒寫完一篇字即吃零食、上廁所)。書法表現很抽象,畫還是要造具象的形。一般一件書法就是一個墨色(印除外),畫則不然。書法在空間書寫上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畫則不然??雌饋頃ǖ臅鴮懕犬嫼唵危搽y在簡單二字。
7、書法與中國文化。任何藝術的產生與傳揚都與其生存土壤的文化底色密不可分。中國的文化底色主要是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的涂抹。如果仔細分析歷代大書家的文化品格,我們總能從中析出這三家哲學思想的映射。如玄學(道家一脈)對王羲之書法的影響,儒家對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的影響,佛學對弘一大師書法的影響。那有人會問,上古甲骨文書法的文化底色是什么,是巫史文化、原始宗教。
二、書法的“法”
1、中國稱“書法”,日本稱“書道”,韓國稱“書藝”?!暗馈⑺嚒敝貙徝?,“法”重根本。其實,法是什么,非少數人所獨定,乃千百年億萬眾于社會實踐中演化而成的一定之軌——即“法則”,這正與老子所說相合,即“道法自然”。因此,稱哪樣不重要,各取一端,殊途同歸。
法不可違,因自然不可違。任何藝術都有它特定的形式原則,書法也不例外。那些不經學習,不遵守書法之“法”閉門造車的,美其名曰“自家風格”的,萬萬要不得。
2、筆法
執(zhí)筆無定法,但使虛而寬(蘇東坡),我意能控住筆,運腕靈便即可,切忌執(zhí)筆太死,初學的小孩還是宜按常規(guī)執(zhí)筆,附示范;
三過筆:起筆、行筆、收筆, 做到了三筆,才有一點“法”的味道,不然所謂“精到”何來?沒有三過筆,線條就成木柴。
提按頓挫:要充分發(fā)揮筆毫的彈性,以體現線條的粗細、方圓、曲直變化?!疤岚础倍钟葹橹匾?,它是區(qū)別于硬筆書法的關鍵(硬筆提按實在有限),是增強一件書法作品節(jié)奏變化、塊面(章法方面)變化、線條細節(jié)變化等等方面的關鍵。
用鋒:中鋒為用,側鋒取妍,二者均不可偏執(zhí)。側鋒的精妙運用更是書家取勝法寶。死守中鋒必死。中鋒與側鋒的相互轉換。附示范。
五種基本字體的筆法:篆書,圓筆中鋒為主,但不盡然。隸書,方筆為多,但不盡然??胁?,方筆、圓筆、中鋒、側鋒,都在用,就不一定了。
關于破體書法。有些字分不清何體,但還看得出筆法的來由??床怀龉P法來由的絕對不是真正的書法。
3、字法
漢字是方塊字。方是相對的,附圖示。
字法就是字的結構法則。字的重心宜穩(wěn),一般不宜過于偏下。附圖示。
一個字的每一筆皆為一個字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人之四肢皆血肉渾成、精氣神團聚而不可松散。最好的筆劃組成如農人以亂石磊墻,亂而不亂,筆筆穩(wěn)當,分布變化莫測。示范。
平穩(wěn)勻整中求小變化,如三體正書。不平穩(wěn)中求整體平穩(wěn),單字則欹側多變,如行草書。
字由筆劃組成,筆劃在字內的空間分布,必然引起視覺反應。注意字內空間疏密變化,前人言“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按現今的說法是黑(線條)與白(紙上無線的地方)的空間分割要有視覺張力。當代搞書法的在字形變化上更是極力夸張。附圖示。
4、墨法
關于墨分五色。不同的墨色給人的視覺感受不同。如濃墨主腴潤,淡墨主清寂,枯筆主荒寒,等等,但落實到具體作品中,感覺還有不同。
古人尚濃墨,濃如點漆,如小兒之眼睛。注意濃淡枯濕變化,做到濃淡相宜,潤燥相間。正書多用濃墨,但宜濃中略帶枯。
其實古人書法也常見枯筆、淡墨等墨色運用。附圖示:唐人飛白書法、米芾(枯筆)書法、王鐸的漲墨書法、董其昌的淡墨書法。
如果說古人用墨使用除濃墨以外的墨色是偶然的,不自覺的,個人喜好的,今人則是以此為必要手段,目的就一個,以更增強藝術效果。
5、章法
這里指謀篇布局。很多字在一張紙上,放在哪兒合適,更好看,這是章法所要關注的。
章法原理與字法一樣。主要注意幾個關系。一是字與字上下左右的相鄰關系,要注意揖讓,上字與下字須貫氣暢勢。二是行與行的關系,松緊要適度。三是黑與白的關系,即有字的地方與沒字的地方的空間分割,要注意整體平衡。四是首尾呼應關系。古人手札章法最為高妙,今人由此掘井光大。
關于中堂、條幅、斗方、扇面、冊頁、長卷。附圖示。
6、鈐印
好比萬綠叢中一點紅,印不僅有作印信、憑證之用,在書法作品上往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個人體會,印宜少用,用則必以之增強藝術效果。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