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珠對】:“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span>
【奇健對】:“五湖歸去孤舟月,六國平來兩鬢霜”。
【律詩不拘對】:“或起句用對,而中二聯(lián)全不對著;或頷聯(lián)不對,頸聯(lián)不對,或八句全不用對者;或首尾似對,中二聯(lián)不對者;只要不失粘皆名律詩也,一失粘,則為拗體非律詩也。
其他還有:實字對、虛字對、人物對、鳥獸對、花木對、數(shù)目對、巧變對(類似于句中對和流水對)、情景對、懷古對等。
在個人作品中的實際應用:
【七律】楚歌
一生霸氣為雄杰,
不識奇才胯下人。
子弟八千思憶楚,
將軍一世恨殤秦?!笆馈敝C示“四”音對“千”。
輕賢慢士乾坤帝,“慢士”對“輕賢”。句中對。
碧落黃泉日月臣?!包S泉”(地府)對“碧落”(天界)。句中對。
朝夕哀歌興漢盛,
延康四百落埃塵。
【七律】 武穆遺恨
報國精忠本棟梁,
無辜英烈殉天殤。
投戎殺敵漁陽弄,
復土驅(qū)韃戰(zhàn)鼓狂。
抗旨擁兵非有意,
奉天卸甲侍無常?!笆獭敝C“是”音對“非”。借字對。
帥臣藐視金牌令,
必定風波一命亡。
【七律】嘆老
晨清風暖羽鸞鳴,
我我卿卿妙語生。
相伴林中尋尺蠖,
同棲巢室育雛鶯。
春闌豆蔻凋殘日,
秋至余年謝紫丁。“余年”對“殘日”;“紫丁”對“豆蔻”。交股對(犄角對,錯綜對)。
終老氣衰煢歲月,
路窮日暮慢西行。
【七律】白門樓
蓋世神功冠一流,
轅門射戟解玄愁。
不仁三姓無常奉,
有志難酬萬事休。“事”諧“氏”音對“姓”。借字對?!半y酬萬事”對“三姓無?!?。交股對。
貪戀香塵迷彩袖,
輕紈亂世戲溫侯。
英雄氣短恨無用,
血濺白門城上樓。
【七律】天上人間
錦玉黃衫柳巷勾,
揮金如土肆無休。
高陽千載江山莠,
饕餮神州萬世秋?!吧裰萑f世”對“千載江山”。交股對。
天上竹弦聲厭厭,
人間蕭瑟怨幽幽。
紅樓宵夜春闌夢,
旋看獄牢多歿囚。
【七律】暮歌
清歌一曲解煩愁,
喜樂哀思任事酬。
蝶去蜂來天過燕,“蜂來”對“蝶去”;
云輕雨細水棲鴎?!坝昙殹睂Α霸戚p”。句中對。
霜絲弄瓦隨身后,
壯歲兒孫聚膝頭。
體弱閑居無寂落,
危樓翠鈿復何求。
【七律】福壽幽闌
換代更年自古輪,
一朝帝業(yè)一朝臣。
方經(jīng)少壯逾青壯,
又過六旬超七旬。頷聯(lián)是流水對
俗眾難承王子晉,
佛仙亦愿降紅塵。
滄桑往復非神定,
福壽悠闌不盡人。
【七律】秋殤
金風復雨冷霜寒,
北燕離椽棄舊闌。
時逾冬春經(jīng)夏伏,
人過少壯到秋殘。頷聯(lián)是流水對、
滋生潤物承宗繼,
頤養(yǎng)余生度夢殫。
競逐繁華殤歲月,
蒼天不老少憂歡。起句法:實敘、狀景、問答、頌美、反題故事、吊古、傷今、懷愁等十五法。
結(jié)句法:勸誡、祝頌、自感、自愛、含情不盡相思、寓意、等十七法。
另對句中有眼用實字、眼用虛字、眼用響字、用拗字、拗句換字、子母句等十余種句法。
(五)四聲與聲調(diào)
上面講到平仄就聯(lián)系到四聲與聲調(diào)。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個聲調(diào),弄明白了什么是聲調(diào),四聲也就不難懂了。
有人認為聲調(diào)是由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gòu)成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是高低和升降。據(jù)此古代漢語分為四聲:
1、平聲,是一個中平調(diào)。
2、上聲,是一個升調(diào)。
3、去聲,是一個降調(diào)。
4、入聲,是一個短調(diào)。
《康熙字典》有一首“分四聲法”的歌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藝子六氏輯》(41年版)有:
平聲哀而安,(東至咸韻是也)
上聲厲而舉,(董至琰韻是也;現(xiàn)今平水韻是董至豏韻)
去聲清而遠,(送至陷韻是也)
入聲直而促,(屋至洽韻是也)
平水韻共106韻,分平聲30韻(上平聲15韻、下平聲15韻),所謂上平聲、下平聲也就是平聲上卷和平聲下卷的意思,因為平聲字多,就分成兩部分;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具體參看《詩韻常用字表》。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入聲,現(xiàn)在就語音來說,江浙、兩廣、福建、江西及北方山西、內(nèi)蒙仍保存入聲。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和西南大部分口語里入聲已經(jīng)消失了?,F(xiàn)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四個聲調(diào)是:
1、陰平:是從古代漢語平聲、入聲分化而來,是一個高平調(diào)(不升不降叫平)。
2、陽平:也是從古漢語平聲、入聲分化而來,是一個中聲調(diào)(不高不低叫中)。
3、上聲:從古代漢語中的上聲、入聲分化而來,是一個降聲調(diào)。
4、去聲:從古代漢語中的去聲、和入聲分化而來,是一個全降調(diào)。
其主要區(qū)別于新韻沒有入聲,原古韻的入聲被分化于現(xiàn)代漢語四聲中。古韻的入聲可以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四聲中任何一聲。如“別”、“直”、“合”、“俗”在現(xiàn)代漢語中讀平聲,而在古詩詞中卻當仄聲用。無須費力去區(qū)別它,只要按《詩韻常用字表》和《詞韻簡編》(平水韻)去作詩、填詞即可。也不必死記硬背,經(jīng)常寫作會掌握一些常用的,不常用的,必要時可按韻字表核對即可。
(六)平仄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重要術(shù)語。依照四聲,將平仄分兩大類,平:包括上平聲和下平聲;仄:包括上、去、入聲。仄,從字面理解就是不平,是平的對立面。寫詩填詞作曲就是巧妙的運用這兩類聲調(diào)有規(guī)律的交替的出現(xiàn),使聲調(diào)產(chǎn)生變化多樣、不單調(diào),讀起來有音樂的美感。
平仄在詩詞曲中的變化是在本句中交替出現(xiàn)的;平仄在對句中與本句比是相反的。
(六)對粘
先將粘平仄:(學詩者先要知平仄,不然,句雖工巧,不入規(guī)矩)
五言律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〇仄平平仄,(起句單)
平平仄仄平。(反起句)
〇平平仄仄,(粘二句)
〇仄仄平平。(反三句)
〇仄平平仄,(粘四句)
平平仄仄平。(反五句)
〇平平仄仄,(粘六句)
〇仄仄平平。(反七句應起句)
例:
1、欲 (下) 丹 (青) 筆,-〇仄平平仄-首句單
2、先(拈)寶(鏡)寒。-〇平仄仄平-(反初句).........
3、已(驚)顏(索)寞,-〇平平仄仄-第二字平、四字仄。第二字平平(拈、驚)相粘;第四字仄仄(鏡、索)相粘。
4、漸(覺)鬢(凋)殘。-〇仄平平仄-第二字仄、四字平。
5、淚(眼)描(將)易,-〇仄平平仄-第二字仄、四字平。第二字仄仄(覺、眼)相粘;第四字平平(凋、將)相粘。
6、愁(腸)寫(出)難。-平平仄仄平-第二字平、四字仄。
7、恐(君)渾(忘)卻,-〇平平仄仄-第二字平。四字仄。第二字平平(腸、君)相粘;第四字仄仄(出、忘)相粘。
8、時 (展) 畫 (圖) 看。-〇仄仄平平-尾句單
(一、三、不論)。絕句同。
二三句同,四五句同,六、七句同、首尾句同謂之不失粘,一句差,則全首差。
平對仄,仄對平,反切要分明,有無虛與實,死活重兼輕,
律詩中七言第2、3句;4、5句;6、7句2、4、6字相粘,(1、3、5不論)。五言為2、4句2、4字相粘,(1、3不論)。
七言律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句單)
仄仄平平仄仄平(要反初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要粘二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反三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要粘四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要反五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要粘六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反七句應起句)
例
1、三年謫宦此棲遲,*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句單)
2、萬古惟留楚客悲。*仄仄平平仄仄平(要反初句)
3、秋草獨尋人去后,-仄仄平平平仄仄(要粘二句)2/3句:第二字仄仄(古、草)相粘;第四字平平(尋、留)相粘;第六字仄仄(客、去)相粘。
4、寒林空見日斜時。*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反三句
5、漢文有道恩猶薄,-平平仄仄平平仄(要粘四句)4/5句:第二字平平(林、文)相粘;第四字仄仄(見、道)相粘;第六字平平(斜、猶)相粘。
6、湘水無情吊豈知。*仄仄平平仄仄平(要反五句)
7、寂寂江山搖落處,-仄仄平平平仄仄(要粘六句)6/7句:第二字仄仄(水、寂)相粘;第四字平平(情、山)相粘;第六字仄仄(豈、落)相粘。
8、惟君何事到天涯!*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反七句)
初學者如記憶困難,可以用簡單符號做好格律??捎锰钤~的方法學寫詩,熟了以后就可以直接寫作律絕了。如:
三 年 謫宦此棲遲,
〇 — 〇 √ √ — —
萬 古惟留楚客悲。 △
〇 √ — —√ √ —
〇:可平可仄
√:仄聲
—:平聲
△:韻
(七)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前人在談律詩、絕句的平仄時,有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該口訣為何人所創(chuàng)亦不得而知,《切韻》后面載有這個口訣,有的學者認為《切韻指南》是元代作品。明弘治本無此口訣此口訣,康熙本收入了這個口訣。這的口訣是指七律和七絕而言。意思是說律句、絕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而二、四、六字必須分明。當然,第七字平仄也必須分明,因為韻腳在第七字,逢平必韻,加上“對仗”的要求出句末字必仄。
另該口訣是指七律、七絕說的。對于五律、五絕每句只有五字,這個口訣也就變成了“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同樣第五字的平仄也必須分明(同七律第七字)。對于初學者明白這個口訣可以吧律詩復雜的平仄關(guān)系條理化,有益于入門。
但這個口訣也并不完全確切和科學,易引起初學者誤解。一些名家指出“.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論,二、四、六不一定分明?!保ā稘h語詩律學》83頁.王力)。在五言“平平仄仄平”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否則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的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同樣,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非論不可了。以保持韻腳基本句型,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對于七言仄腳句子來說可以“一、三、五”不論。對于七言平腳句子只有“一、五”兩個字不論,第三個字非論不可了,古人在這樣的句子中,寧可“二、四、六”不論也絕不在此處用一仄聲。為的是避免律詩的大忌----孤平。對于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一、三”不論,平腳句子只有一字不論。
還應指出,“二、四、六分明”的說法也是不完全的。五言第二字、七言第二、四字必須分明。而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四字不一定分明;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六字也并不一定非要分明不可。“二、四、六分明”的說法也是相對而言。
“綜上所述,對于律詩的格律,還是認真鉆研一番,真正弄通為好,這不只是學律詩的需要,也是欣賞律詩的需要。至于作律詩,能嚴格按格律賦詩當然最好,不過這的確不容易,要慢慢來,由淺入深。只要肯專研,學習上是沒有不可逾越的難關(guān)。實在沒有興趣看是很枯燥的詩詞曲律,也不要硬去“寫詩”“填詞”“作曲”。不要湊上五十六個字,就標上“七律”。那樣還不如寫新詩為好,根本沒有什么格律限制?!?---張福有----
(八)、孤平
所謂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除了韻腳的平聲之外不能只有一個平聲字。如果只有一個平聲字,即為孤平。也就是上句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字,而不能用仄聲字。孤平是律詩之大忌。唐代律詩中幾乎沒有孤平,《全唐詩》中也只找到兩個例子:高適《淇上送韋司倉》:“醉多適不愁”:“醉”應平卻仄了。李頎《野老曓背》:“百歲老翁不種田”:老應平而仄了??婆e時代,試帖詩不論作得多么好,如果犯了孤平,就算不及格。可見古人對此重是的程度。
(九)拗救
拗救是律詩、絕句常用的技法,填詞、作曲有時也用。拗救是兩個意思:
“拗”:是指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
“救”:是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后必須在適當?shù)奈蛔由涎a償一個平聲。這種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詩中如果多用這種句子,就變成古風式的律詩了。為了避免孤平,在律絕中就現(xiàn)出了一種特定的格式,五言的“平平仄平仄”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王力先生稱其為“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很常見。但多用于律詩的第七句。如:
杜荀鶴《山中寡婦》中的“任是深山更深處”
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xiāng)水”
毛主席《送瘟神(其二)》中的“借問欲何往”,《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夢寥廓”等。
在吧帖的詩詞里很少有用拗救這一技法,有人認為只要按格律寫詩就行了,不必如此費力去學,其實,律詩比較嚴謹,格律要求復雜,而如“拗救”、各種對仗、“一、三、五不論”等都是給復雜的律詩一個寬松的條件,利用好了,寫詩詞將更加得心應手。
拗救其實學起來很簡單,沒有想象的那麼復雜。首先要記住拗救只發(fā)生在兩種句型中。
律詩是由四個基本句型,根據(jù)格律需要求,組成不同的律絕(共十六種)格式:
五言
1)仄仄平平仄——3、4字可拗(第三字拗為小拗;第四字拗為大拗;3、4字都拗即出現(xiàn)三仄韻)???不論
2)平平仄仄平——第3字可救出句之拗;第一字拗,第三字救為“孤平拗救”(本句自救)。
3)平平平仄仄——除1不論外其他必須遵律而行
4)仄仄仄平平——除1不論外其他必須遵律而行
七言
1)平平仄仄平平仄——5、6字可拗(第五字拗為小拗;第六字拗為大拗;5、6字都拗即出現(xiàn)三仄韻)???、3不。
2)仄仄平平仄仄平——第5字可救出句之拗;第三字拗,第五字救為“孤平拗救”(本句自救)???不論。
3)仄仄平平平仄仄——除1、3不論外其他必須遵律而行
4)平平仄仄仄平平——除1、3不論外其他必須遵律而行
其中只有基本句型1、和2、才可出現(xiàn)拗救:
一、韻腳句型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仄平腳句型”。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聲字,必須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該用仄聲字的地方改用平聲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這兩句除韻腳是平聲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聲字了(韻腳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須救。否則為拗體詩,不是律詩。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句型如出現(xiàn)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則不算孤平,因為它不是仄平腳句型(仄仄平)。如五言“仄仄仄平平”。
二、韻腳句型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平仄腳句型”。記住這個句型的對句只能是“仄仄平”,如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對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該句型有四種“拗救”形式:
1、本句自救:
五言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第一字拗成----(仄)平仄仄平,犯孤平;第三字應仄改平救成----(仄)平(平)仄平。
如:李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恐”字該用平聲字,所以作者在第三字該用仄聲字的地方用了一個平聲字“天”字。救了“恐”字之拗。
七言句型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拗成----仄仄(仄)平仄仄平,犯孤平;第五字應仄改平救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陸游《桐廬縣泛舟東歸》:“宦游何啻路九折,歸臥恨無山萬重”?!昂蕖鞭址腹缕剑谖遄謶聘钠铰曌稚骄?。(也救了出句5、6字之拗暫不論)。
2、對句相救:
當五言出句第3字或3、4字;七言出句第5或5、6字用了仄聲字。則必須在五言對句第3字。七言第5字用平聲字相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第3字或3、4字拗成----仄仄平(仄)仄或成仄仄(仄)(仄)仄。(三仄尾)
對句---平平(仄)(仄)平,第3字救成----平平(平)仄平。如:
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不”字本應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不”,作者在對句第3字該用仄的地方用了一個“吹”字相救。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5字或5、6字拗成----平平仄仄(平) (仄)仄或成平平仄仄(仄) (仄)仄,(三仄尾)
對句---仄仄平平(仄)(仄) 平。第5字救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坝?、萬”兩字都用了仄聲字,作者在對句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一個“無”字,既救了“有、萬”之拗,有救了本句“向”字之拗(孤平),是本句自救與對句相救的同時運用。
3、大拗必救:
句型:
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
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在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聲字,兩個韻腳都成了”平仄仄“。
可在對句: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仄改平救。韻腳句型成“平仄平”
因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變了平仄腳句型,成了“平仄仄”,故為大拗,必救。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成----仄仄平(仄)仄,(韻腳句型應是“平平仄”)。
對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救成----平平(平)仄平。
如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出句第四字“此”應平卻仄,本應是平仄腳(平平仄)句子,被“此”字改變了“平仄腳”的句型(“此”拗成平仄仄),屬大拗必救,在對句的第三字用了一個平聲“空”字來補償。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成----平平仄仄平(仄)仄,(韻腳句型應是“平平仄”)。
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六字救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八十“應平卻用了仄聲字,”八“為小拗,可救可不救,”十“為大拗必救,在對句第五字應仄改平聲字”煙“救,同時也救了”八“字小拗。
4、小拗可救可不救:
句型:
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
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對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聲字救。但屬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諳熟此技法的人,大都會救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拗成----仄仄(仄)平仄
對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救成----平平(平)仄平
如李白《贈孟浩然》的“吾愛孟夫子”的“孟”應平卻仄,便在對句“風流天下聞”的第三字應仄改平聲“天”字救。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救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蘇軾《新城道中》的“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情”,“竹籬短”,出句屬平仄腳(平平仄),此句中第五字“竹”,本應平聲,“竹”字是入聲屬仄(入聲【一屋】韻第三字),不合仄腳(平平仄)的格式。蘇軾便在對句中的第五字該用仄聲的位置,用了個平聲“沙”字,僅一個“沙”字即救起出句的“竹”字又救起本句“自”字(本句為平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的仄聲拗(犯孤平)。這也是本句自救與對句相救的結(jié)合運用。
須要記?。?/div>
1)、只有兩種句型可以出現(xiàn)拗救:平仄腳句型(本句自救)和仄平腳句型(對句相救)。
2)、特殊拗句:五言的“平平仄平仄”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多用于律詩第七句。也有用在其他位置上的同樣句型。
3)、其他兩種句型(基本句型3、4)必須遵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五言除1不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除1、3不論)
下面列舉我實際應用于律詩中的例子(每例一詩):
【七律】愿
粗茶陋室伴徐娘,
拜乞佛神憐窘殤。--第三字“佛”拗。犯孤平;第五字應仄改平聲“憐”救。孤平拗救,
求賜樓堂描彩棟,
賞儔春眷配秋郎。
金銀萬貫乘車輦,
燕翅三餐飲杜康。
香燭供需無看少,
依然清苦睡寒床。
【七律】笑爵侯
隱逸深山笑爵侯,
日邊伴虎起高樓。
爽風過舍炎當扇,
細雨淋扉暑自柔。
林竹掘芋為膳喜,
溪潭垂釣解觴愁。
柳蔭約弈司黑白,--“黑”大拗,因它改變了平仄腳(平平仄)句型,屬大拗。
草笠麻衣優(yōu)絹綢。--第五字應仄改平“優(yōu)”救,屬大拗必救。
【七律】 好惡篇
千奇百怪尋常事,
好惡親疏莫憾傷。
愛養(yǎng)猧兒當孝子,
喜收咪崽認爺娘。
愿為玉瑕失真烈,--“失”拗為小拗,可救亦可不救
想保冰清修節(jié)坊。--第六句在該用“仄”的地方改用平聲字“修”相救
苦辣酸甜人各道,
誰能勸惡做賢良。
【七律】孔方兄
天圓地正孔方兄,
行走千年任縱橫。
可教鬼神推碾磨,
盡由匪盜變囚黥。
一文挫倒英雄銳,
萬貫鼎成商賈經(jīng)。
美女相攜識貪色,--特定拗句:“〇仄平平仄平仄”
遠離裙鈿見官清。
【七律】河殤
嘆聞長河杜宇鳴,
神州萬里放悲聲。
艷陽碧落群仙聚,
寂夜黃泉少鬼行。
六道輪回修正果,
三生往復寫英名。
凌波漫步一路好,---〇平〇仄(平)(平)仄,"一(小拗)路(大拗)“拗。
莫惦后人殤與榮。---〇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應仄改平聲字“殤”字救,在救了出句“一路”兩字之拗后,又救了本句“后”字之拗。一字三救。
【七律】流年
荏苒華年白發(fā)霜,----〇仄平平仄仄平
幾秋不見舊兒郎。----〇平〇仄仄平平
昨晨倆小抬花轎,----〇平〇仄平平仄
今夕夫妻入洞房。----〇仄平平仄仄平
皓首黃童都是夢,----〇仄〇平平仄仄
花樓村墅并非鄉(xiāng)。----〇平〇仄仄平平
今朝有酒何須醉,----〇平〇仄平平仄
尙為后人鋪墊梁。----〇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后”字是仄,犯孤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聲字,韻腳“梁”不算),因是平腳句子(仄仄平),可本句自救,故在第五字應仄改平聲字“鋪”(上平七虞)救,又叫孤平拗救。其他合律、不失粘、不出律。
(十)、古風式的律、律絕
從格律上說,是可以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一般稱古詩和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所謂今體詩不是“今天的詩體”,而是唐代就有的一種分法和說法。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而對他們所寫的詩稱作古體詩。古體詩是按照古代的詩體而寫的,古代的詩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因而不可能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王力先生曾下過一個定義:“凡不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在律詩尚未定型化的時候詩人也并非按律寫詩,因此,平仄不合、對仗不工等情況大量存在。如崔顥的《黃鶴樓》等。李白、杜甫、蘇軾都有古風格調(diào)的律詩,失對、失粘。因而有人將這種體稱為拗體,因不屬正規(guī)律詩,模仿這種詩體的人恨少。《黃鶴樓》前四句是拗體:平仄不合,反復使用同一詞,是律詩大忌。后四句是律句。所以該詩不是律詩。見《詩詞曲律說解》27頁。供參考。
同詩分律詩和古詩一樣,絕句也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而古絕則遠在律詩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古絕是古體詩的一種。不受格律限制,不用平仄,而用仄韻。也不講就粘和對仗。如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押仄韻,顯然為古絕。也有押平韻的,但也不屬律絕,如李白的《靜夜詩》。也有在古絕和律絕之間的如孟浩然的《春眠》,基本合律,但用仄韻,又失粘。同時還有柳宗元的《江雪》也是仄韻。以上可見古絕和律絕的界限不是截然可分的。大體上掌握了這方面知識就可以了,主要學習、鉆研律詩。
(十一)、起、承、轉(zhuǎn)、合
起:起如開門見山,突兀崢嶸,或如閑云出壑,輕逸自在。有“鳳頭”之說。“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單起、對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興寄托,但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開門見山、當頭棒喝;一種是迂回入題、托物起興。無論哪種“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筆勢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謂之“突起”。,
承:處如草蛇灰線,不即不離。,“承”的方式也搖曳多姿。有總接,有分承;有明順,有暗接。無論那種方法,依據(jù)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應該是體察詩歌結(jié)構(gòu)的不二法門。歐陽修在《筆說·峽州詩說》曾說:“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庇纱丝梢姟俺小痹谠姼璧慕Y(jié)構(gòu)中所起的既要承上又要有啟下作用。
轉(zhuǎn):處如洪波萬頃,必有高原?!稗D(zhuǎn)”是指結(jié)構(gòu)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轉(zhuǎn)換(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轉(zhuǎn)”在詩詞的結(jié)構(gòu)中多指律詩的頸聯(lián)、絕句中的第三句詞和曲中的“過片”而言。它不僅使詩歌在章法上給人一種回環(huán)往復、搖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導讀者從中體認思路,進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詩歌的主旨,
合:處如風回氣聚,淵泳含蓄。所謂“合”就是指詩詞的收束句。它既可渾圓章法,更是作者“感發(fā)意志”“體物寫情”“神光所聚的“詩眼”和“詞眼”所在。因此,我們在解讀古典詩歌時,更應鐘情于此。古人曾說:“填詞結(jié)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俊”;“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盡?!?/div>
然一句有一句起承轉(zhuǎn)合,一首有一首起承轉(zhuǎn)合,十首有十首起承轉(zhuǎn)合,今人作詩十首,只是情景反復,十首只有一首意也。
(十二)、詩家四則
句:一詩之中,妙在一句為詩之根本,根本不凡,則枝葉自然殊異。復如威將示權(quán),奇兵翕合。君子在位,善人自來。
字:一字之妙,所以含趣之微,一詩之根所以生一字之妙。故夫圓活善用如轉(zhuǎn)樞機,溫清自然如瞻佩玉。
法:病在(腐)、在(浮)、在(常)、在(暗弱)、在(生強)、在(無謂)、在(槍棒)、在(嘴爪)、在(不經(jīng))、猷陶家營器,本陶一土而名等差非一。然有古形今制之別,精樸淺深之殊,貴
各具體用形制之似爾,詩則詩矣而名制非一。漢晉(高古)、盛唐(風流)、西昆(秾野)、晚唐(華藻)、宋氏(乖縷)、泊江西諸家造立不等,氣象差殊,各求其似者而。
格:所以條達神氣吹噓興趣非音非響,能詠而為之猶清風徘徊于幽林,遇之可愛。微徑榮紆於遙翠求之愈深。
詩詞的根本是句字運用之妙,要自然流暢,
(十三)、詩家十利
意:作詩先命意(立意),如構(gòu)宮室,必須法度形制以備與胸中,始施斧斤,此已實驗,取譬則風之于空,春之于世,雖覱有其跡,而無能得之于物者。是以造化超空,變化已成,立意不凡,情真愈遠。
趣:意之所不盡而有余者之為趣(弦外音也),是猶聽鐘而得其希微,乘月而思游汗漫,窅然直用,將于造化者交流,此其趣也。
神:其所已變化詩道,濯煉性情,會秀儲真,起源達本,皆其神也。
情:是由中心靜想中生,不必盡論,不必不論,猶月于水,觸處自然,神于詩,為色為染,情染在心,色染在境,一時心境會融,而情出焉。
氣:其于條達為清明,滯著為昏濁,情貴乎流通虛往無礙盛大,等平空量,氣微藹如春和然,非果有所自而生之者愈不可不知。
理:有所興起而言也(應有道理),故凡一事之感,一物之悟,皆興起也。而其悲懽(同歡)通塞,總屬自然,非有照設,惟不盡其所已盡之興,猶王家之疆理也。
力:今之發(fā)足,將有所即,靡不由是而達。......(要有力度,功力和才力要馴熟精深)。
境:耳聞目擊,神寓意會,凡接于形似聲響,皆為境也。......(立境,引共鳴耳)。
物:凡引古證今,當如己造,無為彼奪,緣望失真。......(適當引證)。
事:(舉事要明,不落俗套)。
(十四)、作詩準繩
立意:要高古渾厚,有氣概,要沉著,忌俚弱淺陋。
煉句:雄偉清健,有金石聲。,
琢句:寧粗毋弱,寧拙勿巧,寧村毋華,忌野俗。
寫意:意中寫景,議論發(fā)明,
書事:景中含意,事中嵌景,細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用事:大而國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下字:陳古諷今、因彼證此、不可著跡、只使影子、雖死當活用。
用韻:押韻穩(wěn)健,則琢句有精神,如柱磉(柱下的石墩)之欲其堅固也。
(十五)、體式
風雅頌賦比興,起源于詩經(jīng),合稱“六義”:
風體:風者,列國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其言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婉而善人,微而不露,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所謂有先王之風也。
雅體:雅者,朝廷之事,公卿大夫之詩也,有箴規(guī)勸誡之心,有忠厚惻粗之情,陳美辟邪之意,而愷切敷陳,明晰正告,能使人悚然而動聽。
頌:頌者,宗廟之詩,用之歆格鬼神者也,主于揚盛德,敘成功,達誠敬,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能令人肅然而恭。穆然而思也。
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比者,是以一物比一物,而所措之事常在言外,比意雖且而卻淺,興意雖淺而味長。
興:興者,先言他物,引起所詠之辭也,然興比相似,只是有炤應為興,無炤應為比也。
(十三)、(十四)兩項()內(nèi)注解為本人所作,因不通古文,如解釋有誤,請原諒。請按您自己理解的意思叁考解讀。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xiàn)手法?!百x”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氨取笔谴虮确剑靡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芭d”是從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三、詩竅
(一)、詩有體志
1、風韻切暢曰(高):如左太沖詩:“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評文”?!罢褚虑ж饘?,濯足萬里流”。是其高也,
2、體格閑放曰(逸):如“左挹丘袂,右拍洪厓肩?!笔瞧湟菀病?/div>
3、放詞正直曰(貞):如“山峰高無極,涇渭楊清濁?!笔瞧湄懸?。
4、臨危不變曰(忠):如唐太宗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是也。
5、操持不改曰(節(jié)):如“捐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笔且?。
6、立性不放曰(志):如左太沖詩“習習籠中鳥,舉翔觸回隅。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是也。
7、風情耿介曰(氣):如吳均詩“何當數(shù)千丈,為君覆明日?!笔且?。
8、緣景不盡曰(情):如班婕妤詩“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飚奪炎熱?!笔且?。
9、氣多含苛曰(思):如蘇子卿詩:“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笔且?。
10、詞溫而正曰(德):如謝靈運詩:“南州實炎德,桂樹陵寒山?!笔且?。
11、檢束防閑曰(誠):如古詩“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笔且病?/div>
12、性情疎野曰(閑):如江文通詩“桂棟留復飚,蘭寮定冬霞。”是也。
13、心跡矌誕曰(達):“服藥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是也。
14、傷其迫切曰(悲):如王仲宣詩“臨穴呼蒼天,淚下如梗糜”是也。
15、哀懷隱痛為(苦):如水立和尚詩“県針刺出江山血,截管吹傷天地心?!笔且?。
16、詞理凄慘曰(怨):如古詩“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宜相與言”是也。
17、有為而言曰(意):如古詩“青青陵上陌,磊磊澗中人。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是也。
18、體裁勁健曰(力):如沈約詩“詠歌麟趾合,蕭管鳳雛來?!笔且?。
19、神情安寂曰(靜):如謝朓詩“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蹦酥^意中之靜也。
20、相隔遼絕曰(遠):如王維送晁監(jiān)還日本詩“向國惟看日,歸帆但言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不如“渺渺望水,杳杳望山?!蹦艘庵兄h也。
(二)、詩有(情)(景)
作詩不過情景二字,情景兼者為上,偏到者為次。
1、情景兼到者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笔且病?/div>
2、情到者如“長疑即見面,翻致久無書?!笔且?。
3、景到者如“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是也。
4、景中寓情者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笔且?。
5、情中寓景者如“卷簾惟白水,隱兒亦青山?!笔且?。
6、情景相觸而不分者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笔且?。
7、一句景一句情者如“白首多年病,秋天昨夜寒是也。
以上情景之實證,或一聯(lián)景、一聯(lián)情,或四句景、或六句情,皆可。但欲以情結(jié)之,惟情可以全篇言,茍無法駐之,易如流俗。故曰賦情于景物之中,托思于風云之表者,非初學之所能也。
(三)、詩中句法
1、問答:“誰其獲者婦與姑?何日東歸花發(fā)時?”
2、當對:“白狐跳梁黃狐立?婦女行泣夫走藏?”
3、上三下三:“鳳凰樂(奏)鈞天曲,鳥鵲橋(通)織女河?!?/div>
4、上四下三:“金馬朝回門似水,碧溪天遠路如年?!?/div>
5、上呼下應:“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6、上應下呼:“素鍊抹林云氣薄,明珠穿草露華新?!?/div>
7、顛倒錯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div>
8、言顛理順:“海岸夜深長見日,寒嚴四月始知春?!?/div>
9、直書句:“鄭縣亭子澗之濱,一去三年竟不歸?!?/div>
10、兩句成一句:“屢將心上事,相與夢中論。蕭蕭千里馬,個個五花文?!薄?/div>
11、上二下五:“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div>
12、上五下二:“杖履嘆世者誰子?中天月色好譙看?!?/div>
13、上六下一:“微紅幾處花心吐,嫩綠誰家柳眼開?!?/div>
(四)、詩有內(nèi)外意
1、內(nèi)意欲盡其理:如頌美箴是也。
2、外意欲盡其象:如日月山河草木魚蟲是也。
3、內(nèi)外含蓄,方入詩格:如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旌旗喻號令,日月喻時明,龍蛇喻君臣,宮殿喻朝廷,微風喻政教,燕雀喻小人。言號令明,臣奉行也。政教出,小人向化也。旌旗龍蛇,外意也。號令政教內(nèi)意也。
具體地說你寫詩的目的是什么?想說什么?是寫你內(nèi)心感情,或是贊美大自然。
(五)、詩有三體
1、以聲律為竅。
2、以物象為骨。
3、以意格為髓。
有了意向要掌握好聲律,有中心主題,辨明體志:高、逸、貞、忠、節(jié)、志、氣、情......圍繞中心體志寫。
(六)詩有四煉
煉字
煉句
煉意
煉格
煉句不如煉意,煉意不如煉格。修辭、用字、立意、格律都要精選精用,應以求精。
(七)詩有五理
1、美:“都來消帝道,渾不用兵防?!泵谰诘赖乱苑h人。--贊美
2、刺:“桑拓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徭。”刺稅重也。--諷刺,批判時弊
3、規(guī):“幸無偏炤處,剛有不明時。”規(guī)圣人行號令,亦有不明時。--勸人令行禁止
4、箴:“日暮碧云合,佳人期不來。”規(guī)佞人進而使賢人不仕也。--勸戒與人為善
5、誨:“明河明上沒,芳草露中哀?!闭d明時,草澤中賢人不得用也。--訓導,教誨
.(八)詩有偏法
有一字一思之句者,有些詩家詩走偏門,如李長吉(唐)之詩也。李賀(李長吉)的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馳騁天上人間,化平庸為神奇。語言上善于镕鑄,句字凝煉、色彩瑰麗,形成一種奇崛幽峭、濃麗凄清的風格。
有行云流水之句者,如邵堯夫的詩等,了解就可以了。
(九)、詩有喜怒哀樂四得之辭
1、喜而得之其辭(麗)如:“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九枝花?!笔且病?/div>
2、怒而得之其辭(憤)如:“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笔且?。
3、哀而得之其辭(傷)如:“淚流襟上血,發(fā)變鏡中絲?!笔且病?/div>
4、樂而得之其辭(逸)如:“誰家綠酒歡連夜,何處紅妝睡到明?!笔且病?/div>
(十)、詩有喜怒哀樂四失之辭
1、失之大喜其辭(放)如:“東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笔且?。
2、失之大怒其辭(躁)如:“解通銀漢終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笔且?。
3、失之大哀其辭(傷)如:“主客夜呻吟,痛人妻子心。”是也。
4、失之大樂其辭(蕩)如:“驟然始散東城外,倏忽還達南陌頭?!笔且?。
(十一)、詩有上中下
純而歸正者上,如:“幾席宴堯舜,軒轅立禹功。”是也。
淡而有味者中,如:“閑防太古石,醉臥洞庭秋?!笔且?。
華而不浮者下,如:“華山插寶髻,石竹修羅衣。”是也。
詩有三般句:
有自然句:命題屬意,如有神助,歸于自然。
有容易句:命題率意,遂成文章,歸于容易。
有苦求句:命題用意,求之不得,歸于苦求。
(十二)、詩有六對
一曰正名: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類:花葉草茅是也。
三曰連珠:蕭蕭赫赫是也。
四曰雙聲:黃槐綠槚是也。
五曰疊韻:仿佛放曠是也。
六曰雙擬:春樹秋池是也。
(十三)、詩有物象比
日月比君臣、龍比君位、雨露比君恩澤、雷霆比君威、山河比君邦國、陰陽比君臣、金石比忠烈、松柏比節(jié)義、鸞鳳比君子、燕雀比小人、魚蟲草木各以其類輕重比之。
(十四)、詩有魔有癖
好吟而不工者才卑,好奇而不純者格卑。
(十五)、詩有四不入格
輕重不等。
用意太過。
指事不實。
用意偏枯。
(十六)、詩有五忌
1、格弱:則詩不老。
2、字俗:則詩不清。
3、才?。簞t詩不雅。
4、理短:則詩不深。
5、意雜:則詩不純。
(十七)、詩有八?。ㄖ饕肝逖栽姡?/div>
1、平頭?。旱谝蛔植坏门c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
如:“(今)(日)同宴會,(歡)(樂)難具陳?!保ń瘢?-(歡)同聲,(日)--(樂)同聲。
2、上尾?。旱谖遄植坏门c第十字同聲。
如:“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保牵?-(齊)同聲。
3、蜂腰?。旱诙植坏门c第五字同聲。兩頭大,中心細,似蜂腰也。
如:“聞(君)愛我(甘),切(欲)自修(飾)?!保ň?-(甘)同聲,(欲)--(飾)同聲。
4、鶴膝?。旱谖遄植坏门c第十五字同聲。所以兩頭細,中間粗,如鶴膝也。
如:“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扎。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來)--(思)皆平聲也。若一句舉其法。首尾須避之。第三字不得與第五字相犯,第五字不得與第七字相犯。
5、大韻?。褐丿B相犯,如五言詩以(新)字為韻者,九字內(nèi)若用(津)(人)字為大韻病。
如:“(胡)姬年十五,春日正當(爐)。”(胡)--(爐)自同聲也。
6、小韻?。撼卷嵧猓抛种胁坏糜袃勺滞?。
如:“客(子)(已)乖(離),那(亦)遠相送?!奔仁?。大韻(子)與(已)同聲。小韻五字內(nèi)最忌,九字內(nèi)稍緩。
7、正鈕?。喝衫伻稳艘烩o。一句內(nèi)有壬子,更不能犯壬纴人字也。
如:“我本漢家女,來嫁單于庭。”家與嫁二字系正鈕也。
8、、旁鈕病:五言詩一句內(nèi)有月字,更不可用元遠怨字,此是雙聲,即旁鈕也。五字中急,十字中稍緩。旁鈕緣聲而來相忤也。
八病多指五言體詩。
本講主要是寫詩的理論基礎知識,只有在學習中慢慢學習體會才會貫通。
(5四、詩式
(一)、辨別比興賦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jīng)》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百x”,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氨取保褪潜扔?,以彼物比此物?!芭d”,就是聯(lián)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是詩歌創(chuàng)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至深至遠的影響。賦、興、比全用體,如《漢武帝思李夫人》李邕
惆悵朱顏不復歸,---賦也
晚秋黃葉滿天飛。---興也
迎風細荇傳香粉,
隔水殘霞見畫衣。
白玉帳寒鴛夢絕,
紫陽宮遠雁書稀。---比也
夜深池上蘭橈歇,
斷續(xù)歌聲接太微。
比體:以物比物,所指之事常在言外。如《梅花》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斷風情向小園。
疎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欲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樽。
興體:先以它物引起所詠之詞,故為興體。如《憂旱》
捧日人無傳說心,
黎民何處望甘霖?
晴光煮地炎如冶,
火色流空爍似金。
萬姓尚能供賦稅,
九重誰能禱桑林。
微驅(qū)不滿長三尺,
激起新愁一萬尋。
此三詩比賦興三體。
(二)、辨別體格
一曰翰苑,《直中書省寺》.白樂天
師綸閣下文章靜,
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
紫薇花對紫薇郎。
《早朝》.杜子美
五夜漏聲埀小箭,
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
宮殿風微燕雀高。
(三)、辯別詩外雜體
《六言詩體》.“送萬臣”廬綸:
把酒晉君聽琴,
誰堪歲暮離心。
雙葉無風自落,
秋云不雨空陰。
人愁荒村路細,
馬怯寒溪水深。
望盡青山獨立,
更知何處相尋。
雜言詩體:
《三五七言》,李白
秋風清,
秋月明。
葉落聚還散,
寒鴉欺復驚。
相逢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一三五七九言》.義凈
游,
愁。
赤縣遠,
丹思抽。
鷲嶺寒風騪,
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
不覺季頹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愿誠難在,
終望持經(jīng)振錫往揚州。
《一至七詠酒》.無名氏
酒,酒。
酌來,飲取。
君莫訴,時難久。
偏樂少年,能娛老叟。
對月不可無,看花必須有。
于髡一醉一石,劉伶解酲五斗。
臨行強戰(zhàn)三五場,酩酊更能相憶否。
《一至九字聯(lián)句》
東,西, --鮑防
步月,尋溪。 --嚴維
鳥已宿,猿又啼。 --鄭概
狂流礙石,迸筍穿溪。 --成用
望望人煙遠,行行蘿徑迷。 --陳元初
探題只應盡墨,持贈更欲封泥。 --陳元初
松下流時何歲月,云中幽處屢攀躋。 --張叔政
乘興不知山路遠近,緣情莫問日過高低。 --賈弇
靜聽林下潺潺足湍瀨,厭問城中喧喧多鼓鼙。 --周頌
《一至十詠竹》.文同
竹,竹。
森寒,潔綠。
湘江濱,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心虛異眾草,節(jié)勁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
月娥巾帔靜苒苒,風神笙竽清蔌蔌。
林間飲酒碎影搖樽,石上圍棋輕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來但尋松菊。
若論檀欒之操無敵于君,欲圖瀟灑之姿莫賢于仆。
《回文詩體》(又叫龜山回文)“題金山寺”(宋)蘇軾
潮回暗浪雪山傾,
遠浦漁舟照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
檻當泉眼石波清。
滔滔綠樹江天曉,
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
碧波千點數(shù)鷗輕。
倒讀又一首
輕鷗數(shù)點千波碧,
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
曉天江樹綠滔滔。
清波石眼泉當檻,
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照舟漁浦遠,
傾山雪浪暗回潮。
《題織錦回文》
春晚落花余碧草,
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
雨映疏簾繡閣空。
倒讀則詩曰:
空閣繡簾疏映雨,
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
草碧余花落晚春
《仄體詩體》.“題鄭家隱居”. 唐求
不信最清曠,
及來秋已空;
數(shù)點石泉雨,
一溪霜葉風;
業(yè)在有山處,
道歸無事中;
酌盡一杯酒,
老夫顏亦紅。
(起字皆仄也)
《疊字詩體》“貢院垂成雙蓮呈瑞因成鄙語勉語士子” 王十朋
大廈垂垂就,
佳蓮得得開;
雙雙戴千佛,
兩兩應主臺。
歡意重重合,
香風比比來。
人人宜自勉,
濟濟有廷魁.
《句句用字詩體》.“ 春日”梁示帝
春還春即美,
春風春日過。
春心日日異,
春情處處多。
處處春芳動,
日日春情變。
春意春已繁,
春人春不見。
不見懷春人,
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結(jié),
春結(jié)誰能伸。
欲道春園趣,
復憶春時人。
春時人何在,
空爽上春期。
獨念春花落,
還是惜春時。
《全仄詩體》.“五仄詩”
月出斷岸日,
影照別舫背。
且獨與婦飲,
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
晻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
此景亦可愛。
(四十字皆仄聲也)
四聲詩體:
《五平詩體》.“五平詩.陸龜蒙
幽棲眠疏窗,
豪居憑高樓。
浮漚驚跳丸,
寒聲思重裘。
床前垂文竿,
巢邊登輕舟。
雖無東臯田,
還生漁乎憂。
(四十字皆平聲也)
《平上聲詩》.陸龜蒙
孱云愁天低,
久雨倚冷檻。
絲禽藏荷香,
錦鯉繞島影。
心將時人乖,
道與隱者靜。
桐陰無深泉,
所以有短綆。
(一句平聲,一句上聲)
《平去聲詩》.陸龜蒙
銀蟾俱沉光,
晝夜恨暗渡。
何當乘云螭,
面見上帝愬。
帝言陰靈欺,
詔用利劍付。
回車誅群奸,
自散萬籟怒。
(一句平聲,一句去聲)
《平入聲詩》.陸龜蒙
荒檐仍空階,
十日滴不歇。
青莎看成狂,
白菊即欲沒。
吳王荒金尊,
越妾挾玉瑟。
當時雖愁霖,
亦若惜落日。
(一句平聲,一句入聲)
《疊韻詩體》.“山中吟”皮日休
穿煙泉潺湲,(一先)
觸竹犢觳觳。(一屋)
荒篁香墻匡,(七陽)
熟鹿伏屋曲。(一屋)
(此體俱以韻為詩)
《平仄兩韻體》“兩韻詩”.無名氏
東南路盡吳江畔,
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雨岸,
波濤欺得送風船。
偶逢島寺停帆看,
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算,
鴟夷高興固無邊。
五、格律
律詩、絕句都是由四個基礎句型組成:
如五言
1)、仄仄平平仄。
2)、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平。
根據(jù)平仄反、粘各組成四種格式。實際上這四種基礎句型各做為四種格式的首句,又都是組成四種格式其他句子的句型。1)、2)兩種格式的2、3、4句的句型是相同的:3)、4)兩種格式的2、3、4句的句型也是相同的。其他的格式同理。熟悉了律格往往根據(jù)首句的句型就可以推知其他的句型。
(一)、五絕的格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〇仄平平仄----天下傷心處,
平平仄仄平----勞勞送客亭。*
〇平平仄仄----春風知別苦,
〇仄仄平平----不遺柳條青。*
注:“〇”為可平可仄,聲韻同下一字;“*”為韻腳。以下同。
2、首句仄起平收式
〇仄仄平平----拔翠五云中,*
平平仄仄平----擎天不計功。*
〇平平仄仄----誰能凌絕頂?
〇仄仄平平----看取日升東。*
3、首句平起仄收式
〇平平仄仄----暗芳春色曉,
〇仄仄平平----水影夕陽微。*
〇仄平平仄----寂寂深煙里,
平平仄仄平----漁舟夜不歸。*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南山宿雨晴,*
〇仄仄平平----春入鳳凰城。*
〇仄平平仄----處處聞弦管,
〇平仄仄平----無非送酒聲。*
(二)七絕的格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〇仄〇平平仄仄----荷盡已無擎雨蓋,
〇平〇仄仄平平----菊殘猶有傲霜枝。*
〇平〇仄平平仄----一年好景君須記,
〇仄平平仄仄平----最是橙黃橘綠時。*
2、首句仄起平收式
〇仄平平仄仄平----折戟沉沙鐵未消,*
〇平〇仄仄平平----自將磨洗認前朝。*
〇平〇仄平平仄----東風不與周郎便,
〇仄平平仄仄平----銅雀春深鎖二喬。*
3、首句平起仄收式
〇平〇仄平平仄----風傳畫閣空知曉,
〇仄平平仄仄平----雨濕江城不見春。*
〇仄〇平平仄仄----堆案繞床君莫怪,
〇平〇仄仄平平----已經(jīng)愁思古時人。*
4、首句平起平收式
〇平〇仄仄平平----秋風四面足風沙,*
〇仄平平仄仄平----塞外征人暫別家。*
〇仄〇平平仄仄----千里不辭行路遠,
〇平〇仄仄平平----時光早晚到天涯。*
(三)、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共有四個基本句型: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以上四個基本句型交替變化,就構(gòu)成了五律的四種格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〇仄平平仄----見說蠶叢路,
平平仄仄平----崎嶇不易行。*
〇平平仄仄----山從人面起,
〇仄仄平平----云旁馬頭生。*
〇仄平平仄----芳樹籠秦棧,
平平仄仄平----春流繞蜀城。*
〇平平仄仄----升沉應已定,
〇仄仄平平----不必問君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
〇仄仄平平----八月洞庭秋,*
平平仄仄平----瀟湘水北流。*
〇平平仄仄----還家萬里夢,
〇仄仄平平----為客五更愁。*
〇仄平平仄----不用開書帙,
平平仄仄平----偏宜上酒樓。*
〇平平仄仄----故人京洛滿,
〇仄仄平平----何日復同游。*
3、首句平起仄收式
〇平平仄仄----幾行歸塞盡,
〇仄仄平平----念爾獨何之?*
〇仄平平仄----暮雨相呼失,
平平仄仄平----寒塘欲下遲。*
〇平平仄仄----渚云低暗度,
〇仄仄平平----關(guān)月冷相隨。*
〇仄平平仄----未必逢矰繳,
平平仄仄平----孤飛自可疑。*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凄涼寶劍篇,*
〇仄仄平平----春去夏猶清。*
〇仄平平仄----天意憐幽草,
平平仄仄平----人間重晚晴。*
〇平平仄仄----并添高閣迥,
〇仄仄平平----微注小窗明。*
〇仄平平仄----越鳥巢干后,
平平仄仄平----歸飛體更輕。
(四)七言律詩 簡稱七律 也有四個基本句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個基本句型,實際上就是在五律四個基本句型的每一句型前面,各加兩個字,但所加的兩個字,其平仄與原句首字平仄相反,這四個基本句型交替變化,就構(gòu)成七律的四種格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〇仄〇平平仄仄----諸葛大名垂宇宙,
〇平〇仄仄平平----宗臣遺像肅清高。*
〇平〇仄平平仄----三分割據(jù)紆籌策,
〇仄平平仄仄平----萬古云霄一羽毛。*
〇仄〇平平仄仄----伯仲之間見伊呂,
〇平〇仄仄平平----指揮若定失蕭曹。*
〇平〇仄平平仄----運移漢祚終難復,
〇仄平平仄仄平----志決身堅軍務勞。*
2、首句仄起平收式
〇仄平平仄仄平----錦瑟無端五十弦,*
〇平〇仄仄平平----一弦一柱思華年。*
〇平〇仄平平仄----莊生曉夢迷蝴蝶,
〇仄平平仄仄平----望帝春心托杜鵑。*
〇仄〇平平仄仄----滄海月明珠有淚,
〇平〇仄仄平平----藍田日暖玉生煙。*
〇平〇仄平平仄----此情可待成追憶,
〇仄平平仄仄平----只是當時已惘然。*
3、首句平起仄收式
〇平〇仄平平仄----重陽獨酌杯中酒,
〇仄平平仄仄平----抱病起登江上臺。*
〇仄〇平平仄仄----竹葉于人既無分,
〇平〇仄仄平平----菊花從此不須開。*
〇平〇仄平平仄----殊方日落玄猿哭,
〇仄平平仄仄平----舊國霜前白雁來。*
〇仄〇平平仄仄----弟妹蕭條各何在,
〇平〇仄仄平平----干戈衰謝兩相催。*
4、首句平起平收式
〇平〇仄仄平平----三年謫宦此棲遲,*
〇仄平平仄仄平----萬古惟留楚客悲。*
〇仄〇平平仄仄----秋草獨尋人去后,
〇平〇仄仄平平----寒林空見日斜時。*
〇平〇仄平平仄----漢文有道恩猶薄,
〇仄平平仄仄平----湘水無情吊豈知。*
〇仄〇平平仄仄----寂寂江山搖落處,
〇平〇仄仄平平----惟君何事到天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優(yōu)惠券還有10:00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