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習作教學中“穿插”藝術(shù)的運用
施娟芬 (江蘇省無錫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
在習作教學的作前、作時和作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如果能穿插一些閱讀材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還能開闊習作思路,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閱讀材料中習得習作方法,有效提高習作能力。
穿插,原來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手法,具體指作者正在敘述某主要事件時,根據(jù)構(gòu)思的需要,暫時中斷對此事的敘述,而穿插寫進另一件偶然發(fā)生的事件,插入一段之后,再對主要事件按原先的軌跡發(fā)展敘述下去。本文中的“穿插”是指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暫時中斷教學主線或伴隨教學主線,有意地引進與教學相關(guān)的閱讀材料,來調(diào)動氣氛、調(diào)整情緒、調(diào)控思維,以擴大視野、加深認知、提升能力、延伸教學、深化內(nèi)容的一種教學藝術(shù)。
許多學生怕上作文課,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作文課不感興趣,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老師一廂情愿地“逼迫”學生寫這個寫那個,學生主觀上并沒有表達的欲望。在習作前,若能穿插一段合適的閱讀材料,則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
一位老師在教三年級學生描寫人物外貌時,上課一開始就說:“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恢幕@球運動員,猜一猜他是誰呢?”然后出示一段閱讀材料讓學生讀一讀、猜一猜。閱讀材料如下:
他,是大家眼里的巨人,用“高大威猛”來形容他最適合不過了。身高兩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長柱子般“頂天立地”。你想要和他說話呀,一定得仰著頭才行哦!聽說,他四五歲的時候,身高就達到了一米二,上車就得買票呢。個高的他自然也是腿長、身長、手臂長。那長臂猿似的手臂輕輕一勾,一個漂亮的弧線球就投中了。
本來,學生面對即將開始的作文課個個愁眉苦臉,課還沒上,氣氛就已經(jīng)很沉悶了??墒沁@個環(huán)節(jié)的出現(xiàn),使學生的愁云頓時散去,馬上投入到讀一讀、猜一猜的活動中去了。學生根據(jù)閱讀材料很快猜出,這描寫的是他們喜愛的運動員——姚明。緊接著,老師又出示了一段描寫班里一名學生的下水文,同樣讓學生猜一猜寫的是班里的哪位同學。閱讀材料如下:
說起我們班的×××,用“人高馬大”這個詞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說他高,一點不假。今年才十歲的他已有一米六的個子,比我班的小個子足足高出一個半頭,簡直就是個“小姚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已經(jīng)是六年級的大哥哥了呢。他個子很高,體重也不輕。請他站上電子秤,呀,125斤啦!這可要減肥了!他頭大、臉大、肚子更大。圓鼓鼓的肚子像個大西瓜,摸上去肉嘟嘟的,我班的小個子同學兩只手都抱不過來呢。再看他臂粗、腰粗、腿也粗。大象腿似的粗腿走起路來,肉一抖一抖的,我真擔心那肉會抖下來。
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致就更高了。老師相繼提出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wù):給自己或者班里的某位同學也來寫一段外貌描寫,然后讓大家來猜一猜寫的是誰。學生非常樂意地接受了。
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我們一旦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興趣,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chuàng)作。在作前穿插合適的閱讀材料,能夠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作文的教學活動之中。需要指出的是,穿插的閱讀材料要和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對本次習作的寫法要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作文教學如果一味地理論說教,就文講文,必將抬高習作的門檻,讓學生感到作文很難。在作中指導時穿插“范文式”閱讀材料,就等于在模仿與運用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胺段氖健遍喿x材料不僅能讓學生賞析其內(nèi)容的精彩,產(chǎn)生習作的愿望,還能把文章寫法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寫法。在教學“人物外貌”描寫時,老師用兩段閱讀材料激起學生習作的興趣后,在作中指導時,請學生再讀那兩段閱讀材料,著重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的順序、方法。教學片段如下:
師:自由讀讀這兩段話,它們都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呢?
(生讀后交流,師相繼引導并板書:整體→部分。)
師:先看寫姚明的一段。姚明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高大威猛”,作者主要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具體寫的?
生:作者具體寫了姚明的個高和手臂長。
師:再仔細讀一讀畫線的兩句話,想一想:作者又是用了哪些方法把姚明的個高和手臂長寫具體的呢?
(畫線的句子為:身高兩米二九的他,仿佛像根長柱子般“頂天立地”。 那長臂猿似的手臂輕輕一勾,一個漂亮的弧線球就投中了。)
生:作者寫他的身高有兩米二九。
師:這個數(shù)字就是量出來的,所以作者寫姚明個高用了“量”的方法。
(師板書:量。)
生:還把他比作成長柱子一樣頂天立地。
(師板書:比。)
生:把他的手臂和長臂猿比了。
師:寫他手臂長時也用了“比”的方法。作者用了“量、比”的方法把姚明的個高、臂長寫得很具體,這樣就突出了他“高大威猛”的特點。
師:再讀讀第二段話,除了可以用“量”和“比”的方法,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人物外貌的特點寫具體。
(生讀后交流,師相繼引導并板書:稱、摸、抱……)
“怎么寫”是習作的一門大學問,也是初學寫作的學生比較難啃的硬骨頭,引導學生關(guān)注“范文式”閱讀材料的言語形式,就能讓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萬千奧妙。課堂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閱讀兩段直接可觀的材料,學到了在寫人物外貌時,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描寫,運用“量、比、稱、摸、抱”等方法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這樣就降低了作文難度。所以說,在學生習作中發(fā)揮“范文式”閱讀材料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就有了載體。在具體的作品中做文章,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每次習作訓練中所暴露出來的、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但這些問題不可能在每次講評時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過一兩次講評就都能得到解決。在講評時,可緊扣本次習作訓練的基本要求,針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穿插“問題型”閱讀材料和“范文式”閱讀材料,供學生在比較中診斷問題,剖析不足,探尋修改的方法,從而達到修改升格的目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是寫一篇體驗作文,要求通過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出來。有位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都不倒”的體驗活動,指導后請學生把自己在這個活動中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來。針對“學生不能把感受寫細膩”這個共性問題,這位老師選取了來自學生習作中的“問題型”和“范文式”兩種閱讀材料進行講評,教學片段如下:
師:在這個活動中,你們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批閱時,老師發(fā)現(xiàn)這兩位同學都是寫了躺下時輕松的感受,他們分別是怎么寫的呢?
(出示:1.我躺在王心悅身上,覺得輕松極了。2. 我穩(wěn)穩(wěn)地躺在后面同學的腿上,感覺挺輕松的,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心想:這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嘛!有什么好怕的。)
師:下面請兩位同學分別讀讀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認真想一想:你更欣賞哪句話,為什么?
生:我更欣賞第二句,因為這句寫出了“我”心里的想法,感受更具體了。
(師相繼板書:心里的想法。)
生:我也欣賞第二句,因為這句還寫了“我”的動作、神情,輕松的感受就更具體了。
(師相繼板書:動作、神情。)
師:看來,要把一種感受寫得更細膩也并不難嘛,只要我們把自己在活動中的動作、神情、心里的想法一一寫具體,這個感受就能表達得很細膩。
師:有位同學寫的是自己躺下時緊張的感受,誰愿意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我身子往后仰,緊張極了。)
師:下面請你們用剛才學到的修改方法,把緊張的感受寫得更細膩。
(生修改后交流)
師:剛才,你們添加了人物的動作、神情和心里的想法,把感受寫得更細膩了。但僅是這樣還不夠,你們讀讀老師寫的這段話,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出示閱讀材料:走到家門口,我往包里專門放鑰匙的側(cè)袋掏去?!鞍パ?!鑰匙呢?”我驚叫起來,馬上在包里一陣亂摸,可是把包翻了個底朝天,愣是沒見到鑰匙的蹤影。我急出了一身汗,使勁回想著:到底把鑰匙丟在哪里了?就在這時,我的手無意中碰到了衣袋。咦,口袋里硬邦邦的是什么?我趕緊掏出來一看,哈哈!鑰匙!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把鑰匙緊緊抓在手心里,生怕它飛了。)
生:老師寫出了感受的變化。
(師板書:變化。)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感受最豐富的就在“抽凳子”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從開始抽凳子到抽凳子結(jié)束,你的感受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交流)
師:你們看,抽凳子的前后,我們的感受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呢。所以,我們修改的時候,不僅要添加動作、神態(tài)、心里活動把感受寫得很細膩,還要把感受的變化寫出來,那就更好了。
(生修改“抽凳子”的部分,然后交流。)
師:從大家剛才互評互改的交流中,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已經(jīng)掌握了把感受寫得更細膩的方法。課后,請你們用這種方法認真修改整篇文章,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得更細膩。
課堂實踐證明,講評時穿插“問題型”和“范文式”閱讀材料,能為學生的習作修改起到具體的指導作用,讓學生直觀看到同伴的習作是怎樣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哪些問題可以進行避免?長期如此,對他們習作水平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習作教學中穿插閱讀材料既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卮┎彘喿x材料,是教師鉆研探索教學藝術(shù)的體現(xiàn),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升作文教學水平,使學生能積極愉悅地投入學習,直觀形象地掌握寫法,讓習作成為他們生活中一件快樂、容易的事情。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C》,2015.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