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月1日,我退休。盡管因工作需要沒有離崗,但屬于“在崗不在職”人員。學校對離退休教師一直關心,傳統安排有“春季游一游”、“夏季議一議”,“秋季聚一聚”、“冬季拜一拜”活動。加入退休行列的第一次活動就是“春季游一游”。
2011年3月29日清晨,校工會組織離退休教師24人,駛往上海。當天下午,游覽了位于上海黃浦江畔的東方明珠塔;30日上午組織到世博會中國館游覽;傍晚觀賞了外灘美景;31日從上海返回黃山區(qū)。
工會主席征求大家意見,愿不愿意順道到烏鎮(zhèn)游覽。反正“烏鎮(zhèn)”在返程的途中,又不彎路,個人只是多花100元門票錢,多玩一個景點豈不更好?大家一致意見決定到烏鎮(zhèn)。吃罷早飯,從居住的賓館上車,離開上海。
烏鎮(zhèn)在浙江省桐鄉(xiāng)市,位于江蘇、浙江和上海市交界之處。滬杭高速公路與高鐵平行,不時有動車像流星一閃而過。
烏鎮(zhèn)與周莊、同里、甪直、西塘、南潯稱為“江南六大古鎮(zhèn)”。水鄉(xiāng)是我國江南水鄉(xiāng)風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區(qū),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
六大古鎮(zhèn)既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有說“烏鎮(zhèn)是博物館式的古鎮(zhèn)”,六大古鎮(zhèn)整體是世界文化遺產。
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烏鎮(zhèn)的先民在6000年前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烏鎮(zhèn)因土地肥沃,色澤較黑且地勢比周圍高,所以古時叫“烏墩”。唐代正式建鎮(zhèn)稱“烏鎮(zhèn)”。是據有1300年建鎮(zhèn)史的江南古鎮(zhèn)。
下高速不久就到了烏鎮(zhèn),車剛停穩(wěn),早聯系好的地接導游接到我們的車,領我們走進景區(qū)。
景區(qū)入口處很是開闊,右邊照壁有一幅“烏鎮(zhèn)香市”的景區(qū)立體示意圖?!跋闶小币簿褪恰皬R市”、“廟會”,相傳唐代“香市”就成為烏鎮(zhèn)民間的風俗。
烏鎮(zhèn)為4A級風景區(qū),保存得非常完整,景區(qū)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原汁原味,是生活著的古鎮(zhèn)!
貫穿全鎮(zhèn)的東市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對岸的古街道叫“東大街”,“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huán)境。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zhèn)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qū)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寬闊的水面停有一只船,標識牌注明叫“標桿船”,也稱“蠶花船”,是烏鎮(zhèn)種桑養(yǎng)蠶地區(qū)用來祈求“蠶繭”豐收使用的船,藝人模仿蠶寶寶吐絲的“形態(tài)”在桿頂上表演,寄予蠶繭豐收的美好愿望,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墒遣婚_放,沒能一睹精彩。
“標桿船”前就是很有特色的雙道廊橋,名曰風雨橋,也有人稱之為“逢源雙橋”,寓意“左右逢源”。二條四米多寬的石橋并在一起,中間兩個橋欄間隔起一壁花格柵的屏風,橋面的兩邊用木柱支撐起一道長廊,既可遮陽納涼又可擋風避雨,故名風雨橋。橋外水中設有木頭柵門,日啟夜閉,是烏鎮(zhèn)西北水道的關口。
導游介紹從橋的右道進烏鎮(zhèn),一生便仕途通暢,從左道進去,一生便長命百歲。如果跟自己心愛的人牽手從橋上走過,定會一生風雨同舟、天長地久。
這里叫財神灣,原因船行到這里遇水柵欄要調頭,而叫“轉船灣”。后因這里供奉著財神爺而取個吉利的名字,叫“財神灣”。
過“逢源雙橋”就是“東大街”。街邊有一道門,叫“朝宗門”。據說明朝有一批潮州人在烏鎮(zhèn)做生意,后來生意越做越大,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盤,就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潮州門”??墒钱數氐泥l(xiāng)紳知道后就不樂意了,明明是自己的地方,卻被別人侵占去了,他們就聯合起來,把“潮州門”改為“朝宗門”。這樣既有朝拜祖先的意思,又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導游領我們走進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藥店,它的規(guī)模雖然小于杭州的胡慶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歷史了。藥店是寧波藥商陸慶馀創(chuàng)建的,并由他的孫子陸渠清將藥店搬到這里,柜臺有300多只藥材柜。
走出藥店,街邊一座小廟就是“財神堂”,烏鎮(zhèn)歷來都有接五路的習俗,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這一位財神就是東路的文財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為官正直,對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來自己的心都掏給了商紂王。當時百姓為此很敬重比干,特別是一些商人。他們認為做生意就應該誠心誠意,象比干一樣,所以把比干奉為財神。
街上有一個制作“定勝糕”的店,標價2元/只。傳說戰(zhàn)亂年代,烏鎮(zhèn)人民為了鼓舞士氣,期盼戰(zhàn)勝歸來,特意為戰(zhàn)士制作了糕點,作為行軍途中的點心,取名為“定勝糕”。平時鄉(xiāng)里有外出讀書,高中狀元的,鄉(xiāng)親們也會做一些定勝糕表祝愿。
“定勝糕”做法是將糯米香米磨成細小顆粒狀,用大蒸桶放爐上蒸熟,混入白糖?;臼炝说呐疵追鄯胚M梨木雕刻成的模子,上頭放些彩色的果脯,中間放置喜歡的豆沙、蜜棗、桂花等餡料。定勝糕松軟香甜,有清新的稻米香,餡料濃郁甜膩,花瓣的形狀甚是可愛。
餐館不大,灶上擺放有炒好的菜肴,從色彩上判斷,比較清談。灶安置三口鍋,鍋灶很有地方特色。
東大街全長1300米,路面石條鋪就。這種石街皖南常見,我原居住的黃山區(qū)仙源鎮(zhèn)就是這樣的石街。街道設計很有講究,街中心實際上就是地下水道,橫向鋪設的石條相當于現在的下水井蓋,而豎向碼放的石條就是水渠的兩壁。小時候我曾看見清理下水管情景。
古街非常整齊干凈,街道兩旁古民居保存完整。大部分房子大門緊鎖,但還有居民街上居住,有的做些小生意,有的就是居家生活。導游介紹目前有350多戶人家、近1000的人仍然居住在這里。
“烏鎮(zhèn)是博物館式的古鎮(zhèn)”,老宅門頭牌匾書寫“江南百床館”,這里陳列有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古人對床就非??季浚沧钅芊从钞數厣钪幸恍┳钫鎸嵶罴毮伒南敕?。
“江南百床館”老宅原來是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天井式的庭院、馬頭墻、木刻磚雕、墨畫描繪......都溶入徽派建筑的元素。
據說中國人最初沒有床的概念,戰(zhàn)國出土的木漆床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并且很寬,表明那時床的功能可坐可臥。展覽館展出有距今有400年歷史明代的“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和鎮(zhèn)館之寶“拔步千工床”。
展出的床都是精品,用材名貴,雕工精細,設計科學。特別是花卉、人物雕刻栩栩如生。
展館中陳列的藤榻,也稱“羅漢床”,很像現在的沙發(fā),但功能還全。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煙等等。還配有床幾,根據需要可拿下來也可以放上。
“江南民俗館”原是東柵的富豪金家居所。這里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zhèn)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jié)令等民俗。
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可以從中窺視到歷史的縮影。
這個櫥窗展示的是那個年代大戶人家女人生活場景。老婦人納鞋,小姐繡花。不同的櫥窗再現有那個年代的社會各階層的穿著和生活場景。
這里展示的是一家裁縫店,通過蠟像、實物再現那個時代的場景。櫥上擱放有絲綢卷布,老板端坐在柜臺里,伙計正在疊著新衣,顧客等著量體裁衣。招牌上的“完全國貨”特別醒目。
“賓旋元音”門樓造型優(yōu)美,門庭飛檐、磚雕精美。
人家廚房擺設齊全,基本上和皖南民間差不多,皖南有人家只用墨畫花草點綴,而這里鍋灶繪畫密集,還弄的花花綠綠。
看來這里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講究,天井很是方正。
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物品,展示敬老尊老的中華傳統。
我們走進“節(jié)俗廳”。
節(jié)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jié)氣中烏鎮(zhèn)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jié)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動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風情長卷。讓人細細品味中國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
“節(jié)俗廳”門柱上方的木雕左右對稱,好像是傳統的財神,人物造型粗看雷同,但有區(qū)別。
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
廳內展示有八抬大轎,很是華麗。
院落門樓石雕之細膩令人驚嘆。
雖歷經2000多年滄桑,烏鎮(zhèn)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
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zhèn)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
古舊木屋,清澈的流水,無不透射一種情致,渲染一種氛圍。
烏鎮(zhèn)街民居密集,之間有不少巷道相通,方便居民出行。
街上不少巷道通往內河。這個如其說是巷弄,倒不如說成碼頭,侯船廳還有游客候車的座椅。
街上門樓上書寫“集賢坊”門匾,過此門就過了傳統的居民區(qū)。
傳統作坊區(qū)內有“高公生酒坊”。這里生產的“三白酒”是當地歷史悠久的名酒。據介紹明代浙江官員將“三白酒”進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喝后大加贊賞,封為貢酒。但高公生糟坊正式掛牌卻是清代。
穿過巷道,我們來到“高公生酒坊”。作坊是前店、后坊的格局。院落里露天碼放有不少酒罐。記憶中酒儲存的越久越是香醇,但好像都是放置在地窖、山洞這些陰濕、不見陽光的地方儲存。露天儲存好像只有在醬坊、醋坊。皖南民間曬醬故意放到屋外不收回,說是蘸上露水,可以增加醬的鮮味。
店里柜臺上陳列有專賣的“三白”系列酒,游客可以先品嘗,順便捎帶幾瓶回家細品。當然,錢還是要付的。
里間是作坊。作坊不大,但制酒設備一應具全。
導游介紹三白酒的來歷與忠孝有關。一位孝子在幫別人家做工時,雇主給了他兩只粽子當點心。他舍不得吃,想留給母親,就將粽子藏在一個老樹洞里,并順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來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來時,粽子已經被雨水草汁浸成軟呼呼的了。孝子把這兩只軟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給母親。沒有想到外殼剝掉后,卻散發(fā)出陣陣香氣,味道好的出奇。母親忙問究竟,兒子答說上面蓋了一層草。原來蓋得是能使米食發(fā)酵的酒藥草。此后,母子兩就用這種草和面做成曲餅,釀制甜白酒。慢慢地,這種做酒方法便流傳開來。
傳統作坊區(qū)內還有“烏鎮(zhèn)年糕鋪”,盡管木質框架和墻體看來年代久遠,但纖維瓦顯得不倫不類,估計是哪里泊來的。里面停放有自行車,看來如今作用是停車棚了——呵呵!
雕花木門上懸掛有“宏源泰染坊”匾牌,走進是一個比較大的院子,這里高高的竹架上晾曬有許多藍印花布。以前印染業(yè)在烏鎮(zhèn)是非常興旺。
晾曬的藍印花布像是舞臺的幕簾,不少游人在這里拍照留念。里面有展廳,櫥窗中陳列了不少明清時藍印花布的衣服,布料,蚊帳,頭巾等物品。還展示有明清或更早時期的古老的印染藍印花布的工具。
里面還有上漿和拷花工藝間和染坊,可以了解藍印花布印染全過程。
烏鎮(zhèn)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有人家”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烏青水龍會”相當與現在的消防隊,是以前烏鎮(zhèn)的民間救火會組織。龍房里放著各式水龍和相應的滅火器具。
“晴耕雨讀”字面上理解為晴天耕耘,雨天讀書的和諧生活。寓意把握人生,積極修行,進入大智慧的境界。
離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處大宅院是清朝的刑部官員夏同善外祖父家。膾炙人口的江南的四大奇案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故事與夏同善有關。
傳說中由于楊乃武胞姐楊淑英年輕時曾做過夏同善繼母的傭人,通過夏同善的指點,楊淑英才到北京的刑部大堂告御狀,使楊乃武一案終于得以昭雪。
小白菜葛秀姑昭雪后,為報答夏同善的救命之恩,來到了桐鄉(xiāng)的烏鎮(zhèn)夏同善的外祖母家,為居住在這里的夏同善疊被鋪床,侍奉晨昏三月有余,然后到烏鎮(zhèn)的一個尼姑庵削發(fā)為尼。
傍水的街亭很長,依坐美人靠可以邊休息邊欣賞水街景色。這里還有“江南木雕館”、“余榴梁錢幣館”展館。
烏鎮(zhèn)游人熙攘,石橋聚集的游人最多,這里可以真切的體會水鄉(xiāng)人家的意境。
烏鎮(zhèn)的名人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茅盾。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為我國現代文學的繁榮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曾擔任國家文化部部長。
茅盾故居有立志書院和故居兩個部分。立志書院現在是茅盾紀念館。進門穿越過道,過天井是講堂,上懸“有志竟成”匾額,是浙江布政使楊昌浚所題;兩邊一副對聯“分水舊規(guī)模,但愿聞風皆立志,山鐘秀杰,定知異日有成材。”
茅盾紀念館陳列室陳列有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業(yè)績的實物。通過文字及圖片向我們介紹一代文豪的光輝一生。
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烏鎮(zhèn)的,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時期的茅盾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而且尤善作文。茅盾母親從5歲時就開始向他教授當時上海澄衷學堂的《字課圖說》和從《正蒙必讀》中抄下來的《天文歌略》,還有歷史讀物《史鑒節(jié)要》。茅盾之所以成為一代文豪與母親幼年教育有關。
茅盾故居和書院只有一墻之隔。故居是坐北朝南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煥分兩次購買的,東面的先買,稱“老屋”。西面的后買,叫“新屋”。
老屋第二進東邊樓下是客堂間,西邊是廚房。老屋前樓靠東一間是茅盾祖父母的臥室,靠西一間是茅盾父母的臥室。新屋第一進樓下兩間與老屋格式一樣,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進后面是個半畝地大小的院子,有門與老屋相通。
導游介紹這座石橋叫“升官發(fā)財橋”,大家爭先恐后的到橋上走一走,不能“升官”也會“發(fā)財”呀!
在烏鎮(zhèn)“行走”印象最深的就是水和橋。水上則行舟,路行則過橋。烏鎮(zhèn)現存有四十九座橋,造型多樣,風格紛呈。橋的總數為江南六大古鎮(zhèn)之首。
來到烏鎮(zhèn)的中心廣場,也叫修真觀廣場。這里是烏鎮(zhèn)的文化娛樂中心,也是現在的商業(yè)中心。
修真觀廣場系以石板壘筑而成,地勢開闊,位處鎮(zhèn)中,廣場上還設有長廊石座,是烏鎮(zhèn)人迎廟會、看神戲、嘮家常、曝日頭的絕佳場所。
現在的烏鎮(zhèn)是烏鎮(zhèn)和青鎮(zhèn)合并而成的,仿木結構的牌坊的牌匾上“烏青疏秀”四個大字很是顯眼。
修真觀廣場的古戲臺原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毀損。自1919年修繕以后就一直保存至今。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樓臺分前、后兩部分,后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修真觀廣場因修真觀而得名。修真觀初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因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觀。與蘇州玄廟觀和濮院翔云觀并稱江南三大道觀。
古鎮(zhèn)風光古典、自然、玲瓏、精致。蘊含江南水鄉(xiāng)的無限情趣。
結束游程,從河岸邊道路返回。
過圓門后就是商業(yè)街。
商業(yè)街上有許多出售旅游商品和當地特產的店面。我們是理智消費群體,對不適用的商品興趣不大。大多數都在四角涼亭休息。
結束全部游程趕往大門入口處,回眸烏鎮(zhèn)是一幅唯美的水鄉(xiāng)景色。
景區(qū)出口一組反映水鄉(xiāng)生活場景的人物雕塑生動,十分有情趣。
吃罷午飯就離開了烏鎮(zhèn),在徽杭高速上看到徽州的山水人家倍感親切。結束了幾天過客生活終于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