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兩不相傷”是指誰?何謂“德交歸焉”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夫兩不相傷’,鬼與圣人俱兩不相傷也。'故德交歸焉’,夫兩不相傷,人得治于陽,鬼得治于陰,人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歸焉?!?“兩不相傷”是指鬼與圣人;“德交歸焉”是指人、鬼各得其所。
王弼注:“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圣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兩不相傷’也。神圣合道,交歸之也?!?“兩不相傷”是指神與圣人都不傷人;“德交歸焉”是指神圣合道??船F(xiàn)代名人學(xué)者的解釋:
余秋雨翻譯:“彼此互不妨礙,歸德于民,相安無事?!?(余秋雨:《老子通釋》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80頁。)依照他對前文的翻譯,“兩不相傷”是指神與圣人;“德交歸焉”卻是“歸德于民”。
南懷瑾說:“鬼也傷不了你,神也傷不了你,當(dāng)然你也傷不了鬼,你也傷不了神,因為彼此不相害,彼此互諒,彼此互存,同體而共存?!?(南懷瑾:《老子他說》續(xù)集 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244頁。)他的意思是,“兩不相傷”是指鬼神與人;“德交歸焉”是指“同體而共存”。
陳鼓應(yīng)今譯:“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德歸會于民?!?(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第292頁。)“兩不相傷”是指鬼神與有道者;“德交歸焉”是“德歸會于民”。
劉笑敢認(rèn)為:“'兩不相傷’的是圣人與鬼,還是圣人與百姓?從'相’字的用法來看似乎應(yīng)該是圣人與鬼,因為上下文完全沒有百姓可以傷圣人或鬼神的意思?!?(劉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578頁。)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從上面古今學(xué)者的注解可以看出,對這一句的理解分歧較大。
先說“兩不相傷”。 “兩不相傷”是指哪兩個?是魔鬼與圣人?還是鬼與人?還是魔鬼和圣人與人?所以,翻譯起來就大不一樣了。
河上公說是神鬼和圣人互不傷害。
王弼說是神和圣人都不傷人。
《韓非子·解老》:“上不與民相害,而人不與鬼相傷,故曰'兩不相傷’。”說的是統(tǒng)治者與老百姓以及人和鬼都互不相害。
高亨《老子正詁》:“鬼神不祟人,人不驅(qū)鬼神,圣人不病民,民不害圣人,是為兩不相傷?!闭f的是人鬼相安,圣人與民眾相安。
從原文來看,“相傷”兩字很關(guān)鍵。“相傷”就是說雙方能夠互相傷害。以一般人而言,人只有怕鬼,傷不了鬼,更不會傷害圣人。圣人不同,圣人有“道法”可以抓鬼、治鬼、傷害鬼,鬼也能傷害圣人的。所以是魔鬼與圣人兩不傷害,天下才太平。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別說魔鬼與圣人了。所以,“兩不相傷”應(yīng)該是魔鬼與圣人兩不相傷。
再說“德交歸焉”。德、交、歸三字在這里分別是什么意思?
德,作名詞就是品德、德行、道德等常用詞。魔鬼也有好的一面,機(jī)靈,聰慧。以前常對小孩子愛稱,小鬼、機(jī)靈鬼。但德在這里不是這個意思。德的本義是動詞,與行走有關(guān),是登高、攀登的意思。古通“得”,即取得、獲得。
交,不是動詞,是名詞朋友、故交、交情之意。通過交往建立友情,如君子之交。
歸,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歸來、歸還、歸屬等,但歸還可讀kuì,通“饋”。這是一個不常用的詞義——贈送。如歸衣,贈送衣服。《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陽貨沒見著孔子,也贈送孔子一只小豬?!皻w”作“贈送”講,才講得通。
道治天下,魔鬼也變成了好人。魔鬼與圣人和平共處互不傷害,得到的結(jié)果是他們能夠互相來往,建立交情和友誼,且能夠互相饋贈,關(guān)系親密,社會和諧。這就是“德交歸焉”的意思。
本章核心思想是治理國家要小心謹(jǐn)慎,說白了就是要以道治國,無為而治。以道治國,社會和諧,正氣上升,壞人也會變成好人,天下太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