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序
中國正以日益隆盛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國人,看世界的目光不僅
是自如的,也應該是自信的。
在歷史上,中國向來是一個泱泱大國。自唐朝到清代,雖然國勢由盛至
衰,但大國的姿態(tài)不變。尤其是清末,唯我獨尊,盲目自大仍然是帝王及大
臣們對“天朝大國”的認識。而對“蠻夷”及其奇技淫巧,當然是不屑一顧
的。盲目與無知即是當時國人對世界的認識。
中國近代提倡睜眼看世界的是林則徐。他不僅力行禁毒并積極備戰(zhàn),還
向人翻譯《四洲志》,以期在戰(zhàn)略上了解西方,是閉關鎖國環(huán)境中理智而清
醒認識世界的第一人。
我們今天看世界,當然不會盲目自大,但盲目崇洋的思想?yún)s并不鮮見。
究其根源,對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歷史并未確切了解是重要原因。
看世界叢書第一批書目,集中于對世界各國人文景觀的描繪,并以此為
載體把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歷史介紹給國人,尤其是廣大的青少年讀者。
看世界叢書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圍繞每一處人文景觀,有史的縱向展示,
也不乏生動的具體描繪。以《世界著名劇院》為例,它不僅介紹劇院設計建
造過程及外觀、內(nèi)部結(jié)構的優(yōu)劣,描述其演出的盛況及所涉及音樂大師的短
長;對劇院上演過的劇目、毀建過程及劇院的近況也都娓娓道來??词澜鐓?br>書的其他幾部與之相比并不遜色,不僅有足夠的知識密度,而且有充分的文
化底蘊。
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的及時、準確是最有意義的。看世界叢書的
每一位作者,都為此做過艱苦的努力。
在看世界叢書的寫作過程中,資料的匱乏困擾著幾乎每一位作者。往往
一篇文章所用的資料,耍閱讀大量的中、外文字才會獲得。目的是,選用的
資料不僅要準確,而且要最新。對于作者們?yōu)榭词澜鐓矔龅倪@些努力,
作為責任編輯是懷著深深的敬意的。但愿廣大讀者對此會有共識。
作為主編,周航、曾慶中先生為看世界叢書做了大量組織和審讀工作。
尤其是周航先生,為了叢書的寫作與國外的朋友、親屬聯(lián)絡;把所能搜集到
的一點一滴的資料補充進書稿中;對叢書的整體設計提出很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意
見……她的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旺盛的工作熱情,是很多年輕人望塵莫及的。
上述各位作者為看世界從書所付出的努力,出發(fā)點是明確的:翔實地反
映世界各地的名勝,充分展示全球各具特色文化的魅力。目的則更明確,讓
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以平和而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用自如而
自信的目光來看世界。
劉世國
1997年3月
古埃及金字塔(埃及)
1789年 7月 21日,拿破侖率領他的遠征軍來到了埃及。當他在開羅遭
遇到埃及統(tǒng)治者毛拉德本人指揮的阻攔時,面對著穆斯林的彎刀,這位科西
嘉的小個子指著金字塔向他的歐洲刺刀們發(fā)了話。他說:“4 000年的歷史
在蔑視你們!”
顯然,拿破侖對埃及懷有無比的敬意和深刻的理解。金字塔,這些矗立
在荒漠中的巨大枯寂而冰冷的石頭,的確代表著埃及那曾盛極一時而又被人
遺忘的歷史,代表著遠在沒有伊斯蘭教之前就早已死去的世界。作為古代“世
界七大奇跡”中唯一的幸存者,它們沉默而高傲地永遠屹立,甚至驕傲如羅
馬人,在古埃及人的這些杰作面前,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能力是微不足道而
又短暫的。
眾所周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Pharoah,意為“宮殿”,借指國王)
的巨大陵墓。在中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也有類似的古建筑,但它們是廟宇,而
非陵墓。埃及的法老們?yōu)槭裁匆眠@些聳立在蒼穹之下的石頭來作自己死后
的棲身之所呢?
原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使他們相信:人的肉體死亡以后,靈魂是永
存的。死后的前程十分遠大,但首要的一點是必須妥善保管遺體,保證它萬
無一失,讓那自由飄蕩的靈魂和護身魂有家可歸并能找到回家的路。他們對
死后的世界是如此地深信不疑,無怪有人說:“埃及人的生活就是走向死亡
的歷程。”死后永生的信念導致了兩件事情的發(fā)生:一是干尸即木乃伊的制
做;一是堅固宏偉的墳墓的修建。在后者上面體現(xiàn)的追求穩(wěn)固堅實之風到金
字塔達到了極巔,埃及人也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者。
另外,金字塔的建造也同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三至
第六王朝)加強王權神化的思想有關(金字塔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古王國時
期)。國王死后將成為太陽神(拉神)的思想使金字塔從最初的凳子形(馬
斯塔巴)演變成國王可以由此登天的階梯形,最后成為尖錐形,因為它更能
體現(xiàn)升天入云的氣勢,而且從遠處看,棱形的塔身就像太陽的光芒。尖錐形
塔是金字塔的完整體制,也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金字塔。因為它的底邊是
方形,立面是三角形,與中文的“金”字相似,所以中國習慣稱之為“金字
塔”。
金字塔這種石陵,內(nèi)有墓室(因為國王死后仍舊是國王,他在陰間的生
活所需要的一切一定要與他生前的地位相稱,所以墓室里藏滿了無價珍寶),
塔前有祭廟、通道、船壕和圍墻等附屬建筑,圍繞金字塔還有后妃、王子及
大臣的墳墓,形成一組規(guī)模宏大的陵墓建筑群。
埃及境內(nèi)迄今留存下來的金字塔和金字塔遺址大約有80處。其中最為著
名的是胡夫、哈夫拉和曼考拉三代法老在開羅以南 10多千米處的吉薩修建
的三座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為高大雄偉。
胡夫金字塔也稱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登峰造極之作,用花崗石砌
成。大金字塔原高146米(經(jīng)數(shù)千年風雨侵蝕,現(xiàn)高 137米),原塔基每邊
長 230米(現(xiàn)長 227米),占地 5.29萬平方米。在世界歷史上,它保持
1
①胡夫(約公元前2590~2568年在位):古王國第四王朝創(chuàng)建者,他在位期間,法老政權達到古王國的
盛世。
作為最高建筑物的歷史達 4 500年之久,直到 19世紀末才被艾菲爾鐵塔超
過。它的龐大的體積所需用的石料之多是空前絕后的。據(jù)估計,建成此塔共
用了230萬塊石料,平均每塊重2.5噸,最大的一塊重達16噸。這龐大的
工程所達到的準確度之高也令人吃驚:巨大的金字塔的邊長和角度的誤差“不
超過一個人的大拇指;石塊的拼裝緊密,至今石縫里一根針、一根頭發(fā)也插
②
不進去”。
大金字塔的內(nèi)部構造比較復雜。塔的入口位于塔身北側(cè)中心,高出地面
約18米。塔中心地下30米處,是一被廢棄的地下墓室。沿距入口處不遠的
一條上行的狹窄甬道,可到達第二個被廢棄的墓室。沿此甬道再上行,走過
一條高達8米的大長廊,再經(jīng)過一小室,就是國王墓室,這里安放著胡夫的
紅色花崗巖石棺,不過,里邊的木乃伊早在古代就被起義人民拋出墓外了。
國王墓室長10.5米,寬 5.2米,高約5.8米,入口處有一50噸重的石閘
門作為保護,屋頂用一塊重達400噸的大石板覆蓋。由于墓室離地面已有40
米高,頂蓋承受重壓極大,所以上面又連續(xù)用同樣的石板筑成五層空間結(jié)構,
這種5倍安全系數(shù)讓現(xiàn)代建筑師們贊不絕口;當然也有吹毛求疵的人對此提
出批評,因為在現(xiàn)在看來,只需一層就夠了。
哈夫拉(胡夫之子)的金字塔位置居中,高 143.5米,底邊長 215.5
米,由于其地勢較高,看上去比胡夫金字塔還要高一點。其藝術風格的莊嚴
與工程設計的精確均可與大金字塔媲美,并且以宏偉壯觀的附屬建筑見長。
那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就匍匐在其河谷邊祭廟的西北方。
哈夫拉的繼承者——曼考拉的金字塔位于南端,高僅66.5米,底邊各長
108.5米,體積雖小,裝修卻十分精美。
這三座金字塔體形簡潔、穩(wěn)重,尖錐直刺云端,在長空烈日下對角相接,
參差映襯,強烈地傳達出似乎亙古即存、萬世不滅的不朽氣質(zhì)。通常把它們
稱作“吉薩大金字塔群”,所謂的“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就
是指此而言。
在技術突飛猛進的19世紀,西方的技術人員根本不相信、也不肯承認沒
有機器、滑輪、卷揚機和吊車的古代能造出如此龐大的建筑物。然而考古學
家們在一座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法老墓里發(fā)現(xiàn)的一幅畫,足以證明古埃及人
的確干成了這件不可思議的工作。他們用的是最簡單、最笨拙的裝置,但他
們那無與倫比的耐心和技藝卻使擁有機械裝置的現(xiàn)代人不得不甘拜下風。
法老們追求萬世不朽的欲望給人民造成了異常深重的苦難。金字塔逐層
加高,千千萬萬的人們卻一批批地在勞累中死去,國家財富也被這石頭巨人
吞得精光。少數(shù)人的長期驕奢必然導致長期挨餓的多數(shù)人的反抗;金字塔的
墓葬多次被起義人民破壞,盜墓業(yè)也日益發(fā)達。到第十八王朝初年,整個埃
及已沒有一座王陵是完整的了。那些幻想不朽的國王們生前費盡心機造墓的
結(jié)果卻是引來大舉的破壞,如果他們地下有知的話,對這樣的大違初衷,想
必無限懊惱。不過,他們后面的法老卻是心驚肉跳,最終不得不放棄這富麗
堂皇的陵墓,另覓他途。
圍繞偉大的金字塔,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和猜測,直到今天仍然不斷,金
字塔的神奇魅力可見一斑。
②
此為19世紀創(chuàng)立埃及宮的四大名人中的最后一位——威廉·馱·弗林德斯·比特里語。
哈特謝普蘇特墓(埃及)
崇信太陽神的古埃及人按照太陽東升西沒的規(guī)律興建城池:東岸是活人
居住的城池,宮殿如云,廟宇森列,無限繁華;西岸以遠則是陰間冥府之地,
陵寢遍布,珍寶深積,一片哀榮(古埃及著名的金字塔都在西岸)。新王國
時期(公元前1567~1085年,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首都底比斯的西
岸一帶被開辟為古代最大的一個墓葬區(qū),長達數(shù)十里的地帶內(nèi),滿布著數(shù)以
千百計的古墓;在尼羅河各地邊緣的山崖與河岸之間,聳峙著法老們的巍峨
祭廟,至于他們的墓室則深藏于著名的帝王谷中。由于古埃及人厚葬的習俗,
這個位于西岸的亡靈城的富麗堂皇要遠勝于東岸的底比斯都城,留下的遺跡
也遠較東岸為多,其中尤以法老的祭廟最為壯麗。而新王國時期所有的祭廟
建筑中,最有特色也最為美觀的則當推哈特謝普蘇特的祭廟。
祭廟是作什么用的呢?根據(jù)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人的靈魂不滅,肉體
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一種迥異于凡間的偉大天地。但是想要獲準在那里定居,
首先要保證遺體萬無一失,其次必須得到天神在世界最終判決書中的批準,
要懂得一套秘密的禮儀,而且死后要帶走一批與生前地位相稱的財富。祭廟
是用以進行對法老來世的榮華富貴極其重要之儀式的寺廟,當然它還要為法
老祭獻供奉一日三餐。在金字塔的黃金時代,法老的木乃伊和隨葬品都藏在
巨大的金字塔內(nèi),與塔連通的祭廟,則是前者的附屬建筑。然而憤怒的人民
的起義和盜墓者的猖獗,迫使后世法老不得不重新考慮這種布局。從中王國
(約公元前2181~2040年,第七至第十王朝)開始,金字塔就只具象征意義
了,真正存放木乃伊的墓室則鑿建在隱蔽的山崖深處,不過,那時的墓室和
祭廟還沒有截然分開。第十一王朝法老孟特霍特普二世建于尼羅河西岸的一
座異形金字塔廟,可說是這種變化的開端。日后各代法老雖然沒有仿照這種
形制,卻使金字塔不再成為法老陵墓的主體,而山崖中的墓室和河谷邊的祭
廟卻日益重要。
古埃及墓葬形式的巨大變化始于新王國的圖特摩斯一世——哈特謝普蘇
特之父。他懷著極大的勇氣經(jīng)過慎重的權衡利弊之后,把自己的墓室同祭廟
分開,二者相距近1.6千米。這種大膽的措施對他的靈魂極為不利,甚至也
給自己死后的永生帶來了威脅,因為靈魂要通過在死者的祭廟里按宗教節(jié)日
舉行祭祀才能生存,而且據(jù)說靈魂是不離遺體左右的。然而圖特摩斯一世的
遺體卻藏在了遠離祭廟的地方,希望冀此保證自己不再遭受與前人同樣的騷
擾。他的率先入駐標志著帝王谷建筑活動時期的開始。
對法老陵墓這截然分開又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墓室和祭廟,我們采取了
這樣的辦法:《圖坦卡蒙墓》篇專門介紹墓室,而此篇則重點介紹祭廟,因
為正如圖坦卡蒙墓以其完整的墓室出名一樣,哈特謝普蘇特墓(Hatshepsut’
s Tomb)也以其宏大壯麗的祭廟而垂名建筑史。
哈特謝普蘇特(公元前1489~1469年在位)是古埃及王國時期唯一的女
法老,也是埃及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偉大女性之一。她和她的同父異母兄弟、
也是她的丈夫圖特摩斯二世從公元前 1496年起共同執(zhí)政,直到公元前 1490
年圖特摩斯二世英年早逝。他們二人只有一個女兒涅弗魯瑞,圖特摩斯二世
指定其偏房所生兒子(即圖特摩斯三世)為繼承人時,便令二人成婚,這種
王室內(nèi)部成婚的習慣可以保證王位的更加鞏固,像圖特摩斯二世本人的婚姻
就是如此。然而,哈特謝普蘇特新寡后不但攝政,而且翌年為自己加冕,聲
稱自己擁有所有的權力與國王的頭銜。為了使她的王位名正言順,掌權之后,
她在祭廟的墻壁上仔細記錄并描繪了她“從神所生”,并且在壁畫中,她由
父王——圖特摩斯一世加冕為王。這位以“阿蒙——拉神之女”的名義進行
統(tǒng)治的杰出女性“使埃及向她低了頭”,她的長期執(zhí)政,對埃及來說是一段
和平與繁榮的時期。許多偉大的建筑在她的時代聳立起來:她修復了很多被
①??怂魉谷?破壞了的建筑,并在卡爾納克神廟立起了兩座高達30米的方尖
碑,不過,其中最偉大的建筑則非她的祭廟莫屬。
哈特謝普蘇特祭廟由女法老寵信的公共事務大臣森馬特設計。在它的南
側(cè)是孟特霍特普二世墓(約建于公元前2050~2010年),后者開始摒棄金字
塔單純、原始的藝術構思,一方面另建墓室于別處,一方面把金字塔置于雙
層的外沿圍繞柱廊的土臺上,塔身變得很小,有如柱廊中央的屋頂。這種塔
廟合一的建筑甚為獨特美觀,給了哈特謝普蘇特祭廟很好的啟發(fā)。后者的造
型的確部分參考了前者,但它則完全淘汰了金字塔的造型,并且放棄了傳統(tǒng)
的神廟布局,而完全按照山崖臺地景觀的需要來從事設計和建造,使整體布
局更加宏大開闊,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結(jié)合也更為密切。
這座祭廟建在半圓狀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巖峭壁,巧妙地利用了斷崖
伸出的寬闊平臺來建造主體建筑。整個建筑設計成迭升的臺階柱廊,有明確
的縱深軸線,用平緩的坡道貫穿層疊的柱廊。最上層柱廊后面是殿堂本部,
內(nèi)殿則鑿于山崖之中。
正面柱廊用簡單的方柱形,簡潔明快;第一層平臺上的側(cè)廊采用刻有凹
槽的圓柱,形制優(yōu)美;第二層平臺上的柱廊則采用國王祭廟特有的奧西里斯
柱,每支立柱前安放一尊身著奧西里斯式服裝的女王像。這些柱廊比例協(xié)調(diào),
莊嚴而不沉悶,外觀色調(diào)清亮純凈,與作為背景的懸崖互相呼應。
這座祭廟的裝飾非常精美。各種廊廡的墻面上都有華麗的彩繪壁畫和浮
雕。一些浮雕描述了女王神圣的誕生和她統(tǒng)治期間的大事,包括派遣貿(mào)易船
隊遠征朋特(今索馬里海岸),搬運碑石到卡爾納克神廟,以及一些宗教活
動。
哈特謝普蘇特祭廟因成功地利用了天然地形和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
從而被認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觀結(jié)合得最好的杰作之一。其對傳統(tǒng)的突
破,充分表露了埃及藝術家創(chuàng)新的才能,而這在君主專制的制度下是非常難
能可貴而且也難得一見的。
①??怂魉谷耍簛喼薜挠文敛柯洌?8世紀末侵入并占領埃及三角洲東部地區(qū),在此先后建立起第
十五、十六王朝(約公元前1720~1570年)。約公元前1567年前后被逐出埃及。
圖坦卡蒙墓(埃及)
豪華醒目的金字塔從建成之日起就日益成為吸引盜賊的磁石,以及人民
發(fā)泄他們正當?shù)膽嵟膱鏊?,使建筑它們的真正意圖全盤落空。埃及法老們
心驚肉跳之余,終于想出了一個法子:把墓室和祭廟截然分開,后者依然留
在城市,前者則修到窮鄉(xiāng)僻壤之中。盡管這對法老的亡靈非常不便,因為它
不得不每天幾次趕遠路到廟里就餐,然后再趕回墓室安息,未免太辛苦了些。
但為了使自己的墓室不再受到騷擾,別無選擇的法老只好痛下決心。所以,
從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1085年,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開始,法
老們在首都底比斯坐落的河對岸,即亡靈城里,建起了自己的祭廟;而在尼
羅河西岸的一個荒涼的小山谷里,鑿巖成墓。新王國時期的62位法老的墓室
都藏在這個小山谷里,于是,有了“帝王谷”的名稱。這些墓室分布在山谷
兩旁,依勢開鑿,類似中國的窯洞,但經(jīng)歷數(shù)千年的變遷也不倒塌;墓穴之
上也不像中國的帝陵外加封樹,而是用亂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跡,并立
許多假墓以迷惑盜墓人。饒是如此煞費苦心,法老們?nèi)圆荒苋缭赴蚕?。因?br>他們陪葬的巨大財富是盜墓賊擔當一切風險、付出一切辛苦的最誘人的報
酬。帝王谷不可避免地成為帝王和盜賊的家鄉(xiāng)。不過在這被認為是已經(jīng)掘遍
了的帝王谷里面,卻還藏著一個幸運兒。那就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
墓室。它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未被洗劫一空的古埃及王陵。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弗林德斯·比特里的入門弟子
——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了這座墓室。原來圖坦卡蒙墓(Tutenkhamon’s Tomb)就藏
在一些破敗的石棚(大概是當年修建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六世墓室的工人的
臨時住處)下面,入口距拉美西斯六世的墓不到 4米遠。1933年發(fā)掘完畢。
這是當時考古界的一件驚人大事。
這座墓室規(guī)模不大,形式也比較簡易。主體由甬道、前廳、棺槨室、耳
室和庫房組成。甬道長達120米,各室中以前廳為最大,面積為8.5x4米。
墓室內(nèi)有圖案鮮明、色彩繁復的壁畫,內(nèi)容以宗教活動和埋葬場面為主。畫
面莊重精審,手法成熟穩(wěn)健,代表著埃及古代藝術繁榮階段的高水平。
其實,這座幸運的墓室也并非原封不動,盜賊曾不止一次地光顧過它,
但都被守墓官員趕跑了,所以大部分的隨葬品被剩了下來。這些數(shù)以千計的
隨葬品布滿了除棺槨室外的其他各室,有家俱、雕像、武器、王杖、包金戰(zhàn)
車等,豪華精致、美不勝收。尤其是那張木制金銀貼面的獅腿寶座,被卡特
認為是“迄今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麗的文物”。如今這些隨葬品已被移往開
羅博物館中展出。
真正原封未動的,是整個陵寢的關鍵部分——棺槨室。它的金碧輝煌使
第一個看見它的人瞠目結(jié)舌。首先是幾乎塞滿整個房間的4層木制圣柜(或
稱外?。?,圣柜通體用黃金覆蓋,四面鑲著鮮艷的藍釉飾板,上面是各種旨
在保護死者的宗教象征圖形。外槨內(nèi)是整塊黃色石英巖雕成的內(nèi)槨,長 2.75
米,寬1.5米,高1.5米。內(nèi)槨的蓋是用重達1.25噸的玫瑰色花崗石制
成的,大概是當年工匠們把原蓋跌碎后的替代品。石棺周圍浮雕的女神伸開
雙臂和雙翅托住棺腳,似乎預防有人侵犯。龐大的石棺蓋下,尚有三重人形
棺。最外層是貼金木棺,如初出熔爐的黃金一樣耀眼。棺蓋上是國王的金像。
像的頭和雙手鑄成立體的,身體則采用浮雕的手法。法老的雙手交叉在胸前,
手里握著用藍釉鑲嵌的曲杖和連枷,它們是王權的象征。法老的臉用純金鑄
成,眼睛用的是阿拉貢白石和黑曜石,眉毛和眼圈用的是透明藍玉,表情嚴
峻淡漠,面容栩栩如生。法老的前額上鑲嵌著艷麗的眼鏡蛇和兀鷹——上埃
及和下埃及的圖徽,這兩樣東西上套著一個小小的花環(huán),這是法老死后,那
年輕的寡后獻給亡夫的。這富有樸素的人情味的小花環(huán),使卡特感觸良多。
他說:“盡管這里一片金光閃閃,舉目是皇家的豪華,但什么也沒有這幾朵
枯萎的花美麗?;m枯萎,卻還能辨出顏色。這些花告訴我們,3300年不過
像是從昨天到明天這樣短暫的一瞬。”
第二層棺也是貼金木棺,棺蓋上法老的金像身穿禮服,周身是陰府之神
奧西里斯神式的華麗裝飾。
最內(nèi)層棺豪華驚人,竟是由整塊的純金片打制而成,長 1.85米,厚 2.5
——3.5毫米,重達6千克以上,為古代黃金工藝品中所僅見。棺蓋下,就
是圖坦卡蒙這位盛裝長眠的法老。在卡特開啟棺蓋之前,整整3300年的時間
里,他既未被生人的眼睛看見過,也未被生人的手觸碰過。他被黃金和珠寶
層層包裹著,純金的面罩下,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yǎng)、安祥的青年的面孔。
醫(yī)生斷定這是一位18歲的法老。
關于這位年輕的法老我們知道,他大約公元前1361~1352年在位,是阿
蒙霍特普四世(約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的女婿。與其說他這位岳父大
人是一個法老,不如說他是一個沉緬于宗教幻想的詩人。在阿蒙霍特普四世
①當政之際,王權與阿蒙 神廟的矛盾已經(jīng)明確,于是他以宗教改革的方式來打
②擊阿蒙神廟,提倡只崇拜太陽神——阿頓神 的新教,所以后人稱他為“異教
國王”。他為此改掉了自己原帶有“阿蒙”的名字,立新名曰“埃赫那頓”,
意為“阿頓之光”。埃赫那頓膝下無子,只有二女。大女兒和女婿在他駕崩
前就死于底比斯,死因不明,很可能是遭到暗害,埃赫那頓本人也險遭暗害。
最后,年僅9歲的二女婿圖坦卡頓作了繼位法老。這個還不懂事的孩子登基
以后,在其輔佐者的授意下,很快就把這場聲威浩大的改革葬送了,并且又
把名字由圖坦卡頓改為圖坦卡蒙。他在位僅9年即告夭亡,大概也是出于某
種政治暗害。這位青年的政績?nèi)绾维F(xiàn)在一無所知,但只活了18年的國王大約
不會有什么重大的成就??ㄌ卣f,就我們所知,圖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
績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這話是有道理的。
然而,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的葬儀已是如此豪華,那么埃及昌盛時
期的偉大法老的殯葬之奢侈就真是難以想象、難以形容的了,而他們對人民
剝削、壓迫、驅(qū)使之酷烈也自是難以言表。
①阿蒙神:中王國(約公元前2181~2040年)以來全國崇拜的主神和國王的守護神。
②阿頓神:古王國時期全國崇拜的主神和國王的守護神。
摩索拉斯陵墓(土耳其)
1978年9月,法國前總理雅克·希拉克先生慕名來到中國秦兵馬俑坑參
觀,面對那高大眾多的秦俑和宏偉壯觀的場面,希拉克相當震撼,贊譽道: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這句話給了
秦俑坑一個非常響亮的代名詞:“世界第八大奇跡。”不過,這里我們要說
的是在它之前的七大奇跡。
公元前2世紀地中海東岸古國腓尼基的城邦——西頓的著名詩人昂蒂伯
特最早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跡”這一稱謂,用來指稱古代,特別是馬其頓亞
歷山大大帝時代(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年)西亞·北非和愛琴海地區(qū)的7
種令人崇敬及規(guī)?;蜉x煌程度無與倫比的建筑。后來古希臘、羅馬一些旅行
家的著作中,對這七大奇跡也陸續(xù)作了記載和描述。不過無論是詩人還是旅
行家,都不得不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使他們的足跡和見聞遺憾地局
限在西亞、北非和地中海范圍之內(nèi),而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
文明,比如中國、印度、波斯等地區(qū)的文明則因超出他們的視野和想象而未
被囊括進去。盡管如此,這一顯然片面的說法卻也在對其內(nèi)容的參差傳說中
流傳下來,并在公元6世紀時,有了較固定的說法,它包括:1.埃及的金字
塔;2.巴比倫的空中花園;3.以弗所的阿耳成彌斯神殿;4.奧林匹亞的宙
斯神像;5.哈利卡納蘇的摩索拉斯陵墓;6.地中海羅得島上的太陽神巨像;
7.亞歷山大城(法羅斯島上)的燈塔。這其中包括兩座墳墓:金字塔和摩索
拉斯陵墓,這里我們來介紹一下后者。
它是小亞細亞加里亞國王摩索拉斯(?~公元前353年)之墓,公元前
4世紀中期,建于首都哈利卡納蘇(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布德倫港)。加里亞
是阿那托利高原西南部的一個小國,早在公元前6世紀中期,它就和小亞細
亞海岸的其他希臘城邦一樣,屈從于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國王摩索拉斯于公元
前359年把國都遷到哈利卡納蘇,對之進行重建,然后下令修筑自己的陵墓,
可惜他未能看到這座聲動后世的陵墓竣工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把政權留給
了王后阿提米西亞,這位未亡人深諳亡夫的心愿,決定完成他生前的愿望:①
造一座精致宏偉的陵墓。如其所愿,這座大墓果然成為希臘古典時代 晚期陵
墓方面最有名的建筑。
摩索拉斯陵墓集中表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追求威嚴與豪華的思想。許多優(yōu)秀的希
臘建筑師與雕刻家都被聘請參與這項工程的建設。除了要完美地傳達出國王
本人的意愿外,他們還力求使之成為一座融匯希臘和東方特色的創(chuàng)造性的宏
偉建筑。在古希臘建筑師庇者阿斯等人的設計監(jiān)造下,這座陵墓確實成為他
們所希望的那種樣子。
可惜的是,這座美麗的建筑和除埃及金字塔以外的其它五大奇跡一樣,
被地球上歲月的變遷摧毀了。根據(jù)傳說,摩索拉斯陵墓毀于公元1400年前的
一次大地震。19世紀中葉以來,學者們先后對陵墓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
墓內(nèi)的甬道、地下的墓室和國王的石棺。其中,1857年英國人牛敦所進行的
發(fā)掘要算是最重要的一次,他從那里搜集到的主要雕刻遺物現(xiàn)藏于倫敦的不
列顛博物館。借助古典文獻與發(fā)掘材料,學者們繪制了不少這座建筑物的復
原圖。從這些可靠資料,我們能夠大體想像出陵墓的風貌。
① 希臘古典時代是指公元前5~4世紀之間的歷史時期。
這是一座神廟風格的建筑物,它聳立在高大而又近乎方形的臺基上。臺
基用雕飾華麗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約25米長,24米寬,20米高,內(nèi)有停棺
①室。臺基上四面豎著36根愛奧尼亞式 的珍奇華麗的廊柱,用來支撐上面的
沉重屋頂,那是一個由24級臺階構成的小型金字塔狀的層級屋頂,氣勢十分
雄偉。塔頂端有一臺座,臺座上載著一輛作急馳狀的駟馬戰(zhàn)車,摩索拉斯夫
婦的大理石立像就豎在戰(zhàn)車上,這座高約 4米的乘車塑像是典型的希臘作
品,也是世界藝術史上著名的早期寫實肖像雕刻作品之一。這樣,這座長約
39米、寬 33米的長方形陵墓的高度就升至約50米。這個高度當然遠遜于埃
及的胡夫大金字塔,不過在古代已屬于罕見。無怪乎一位古代西班牙詩人在
形容這座陵墓時說,它“好象懸在空中”一樣。
由于斯科巴斯等希臘雕刻名家的加盟,摩索拉斯陵墓成了一座希臘雕刻
藝術的展覽館。柱廊之間和臺基座四周都飾有雕像、群像和浮雕,墓前還有
大理石雕成的石獅護衛(wèi),這些均出自于這些藝術家之手。令人扼腕的是,這
些藝術珍品早已佚失,只有部分彩帶浮雕、摩索拉斯夫婦的車馬群像以及巨
大的大理石馬、獅雕像被找到。其中被認為最卓越的彩帶浮雕要算表現(xiàn)希臘
人同亞馬孫女戰(zhàn)士戰(zhàn)斗場面的一部分,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摩索拉斯夫婦的
大理石立像,這座塑像人物頭發(fā)后披,容貌莊嚴,對光線和陰影的處理非常
出色。
摩索拉斯陵墓具有愛奧尼亞式建筑的特點,柔和俊秀、活潑精致。同時
它成功地吸取了古代東方的各種藝術傳統(tǒng),與希臘建筑風格溶為一體,又呈
現(xiàn)出繁華宏大的特征,被譽為后來許多壯麗陵墓建筑的典范。而且它的美名
遠揚竟至有了造詞之功:拉丁文中“陵墓”一詞即源于它。
①這座被毀掉的綺麗豪華的陵墓,曾派上過其它實際用場:十字軍 入侵到
哈利卡納蘇城時,騎兵團曾經(jīng)用它的石料來修建城墻。這使得摩索拉斯墓的
殘跡更少得可憐。不過,它依然能引起世界各地的旅行家、歷史學家和考古
學家的濃厚興趣,人們從殘存的廢墟遺址中,可以依稀辨認、領略古代文明
的光彩。
①愛奧尼亞式:古希臘柱式之一,與多立克柱式并行發(fā)展,柱身修長,上細下粗,柱頭呈精致柔和的渦卷
狀,細致柔美的造型吸收了女性人體的特征。
①十字軍: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羅馬教皇為掠奪東方建立的宗教武裝,出征者佩戴十字徽號,故名。
馬其頓王陵(希臘)
在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64千米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
—馬其頓王陵,這里“沉睡”著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征服天下的國王——古
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公元前 336年在位)。
雅典最杰出的演說家德謨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入、僭主和暴君,
他不但不能拯救,而且還將窒息希臘的獨立、自由和文化。腓力二世的確是
個僭主,他在其兄帕迪卡其三世死后處死了繼承王位的侄子——他亡兄的兒
子,自立為王。但他絕對不是一個蠻人,盡管他生長于馬其頓這個希臘北部
邊陲的蠻荒國家。事實上他深受希臘文化的熏陶,年輕時在底比斯做人質(zhì)期
間,他學習了希臘有關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及政治權術等方面的知識,他不僅
受益于希臘的先進文化和技術,還熟知希臘城邦的弱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
互矛盾。他登基后,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財政改革,建成了統(tǒng)一的馬其頓
王國,并使之在希臘諸邦中迅速崛起,一躍而成為不可等閑視之的軍事強國。
這個后來居上的強國的統(tǒng)治者,的確想窒息希臘的獨立和自由。他有條
不紊地推行領土擴張政策,希臘城邦那些昏庸無能、目光短淺的大奴隸主貴
族哪里是他的對手,整個希臘世界即將匍匐在他的腳下。公元前338年,腓
力親率大軍與希臘同盟軍進行決戰(zhàn),大獲全勝。狂喜的腓力二世縱酒大醉,
在戰(zhàn)死的雅典人及其盟軍的尸首之間舉行歌舞飲宴?;蛟S對于他來說,這些
尸體已不再是與他同類的人,而只是證明他的勝利的物件。顯然,他具有侵
略者的自私與冷酷無情。
公元前338年或337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城邦大會,結(jié)束了古
典時代的希臘歷史。以后,馬其頓便成為希臘世界命運的主宰,昔日稱霸一
時的雅典和斯巴達兩大強邦降為馬其頓王國的自治區(qū)。
公元前336年春,腓力二世把侵略的目標移到了波斯,他已派出3萬余
人的先遣隊。就在緊鑼密鼓招兵買馬的氣氛中,一場突發(fā)的宮廷騷亂徹底打
碎了他再次率軍出征的計劃。那是在他女兒的婚禮盛典上,他被內(nèi)部的仇敵
刺殺身亡。從此這位一心致力于開疆拓土的君主再也無法踏上它國的士地,
只能靜靜地長眠于地下了。
馬其頓王陵于1977年被希臘考古學家M·安茲羅尼科斯發(fā)現(xiàn),并由他主
持發(fā)掘。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希臘考古學的重大成果之一。
王陵位于距地面5.18米的地下,在它的上面(距地面2.43米處)有
一座被盜過的大理石墓(約公元前350年~公元前340年),大理石墓上面
則是一個周長99米,高 12.8米的巨大土冢。如果腓力二世能夠知道有人壓
著他的頭頂做了個屏障,不知是惱火抑或慶幸?
①
馬其頓王陵的形狀看上去像是多立克柱式 神廟。它分兩個墓室,前小后
大,大墓室為主室。墓門是多立克柱式的門廊,橫楣上還留著獵獅圖壁畫的
殘跡。在安茲羅尼科斯之前,這關閉了的墓門還未曾被人打開過。王陵的墓
頂是拱形結(jié)構。
主室的面積約4.46平方米,正中間置放著白色大理石棺,石棺內(nèi)有一
只長方形的純金骨灰箱,長 40厘米,寬 33.5厘米,重 10.8千克。骨灰箱
①
多立克柱式: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主要柱式之一。大約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初葉,流行于意大利西西
里一帶。多立克柱式造型沉重、粗壯、剛勁、簡潔,帶有男子雄偉堅毅的神韻。
的四足呈獅瓜形,箱蓋上刻著一顆圖案化的大星,這是馬其頓王室的星光形
徽記,金光燦燦,光芒四射。骨灰箱的四壁飾以玫瑰花、棕櫚葉和藤蔓等花
紋圖案,異常精美。尤其是玫瑰花,花瓣內(nèi)鑲滿寶石,金子的光澤與寶石的
光芒互相輝映,華美難言。骨灰箱內(nèi)盛著腓力二世的骨灰和兩顆牙齒,用紫
色的錦緞包裹著,上面還覆蓋著一頂金制的王冠,王冠上面裝飾有橡樹葉和
橡實交纏的圖案。小墓室中也有一個同樣的石棺,不過較小;棺內(nèi)也有一個
純金的骨灰箱,形制與主室中的骨灰箱相仿,不過也較小,重 8.42千克。純
金打造的骨灰箱與金冠的制作精美絕倫,為希臘考古中所僅見。
主室的石棺前放著一張木床,數(shù)千年歲月的堆積之下,木床已經(jīng)朽壞,
上面放著盔甲、青銅胸甲、金箔包裹的護脛、鞋履、刀、王笏和王冕;木床
兩側(cè)有銀杯、銀瓶、矛、盾牌等隨葬品,都是古希臘工藝的精品。其中最為
出色的是盔甲和盾牌??咨峡逃醒诺渑窈?個獅頭浮雕,出土時它的金
帶和金環(huán)仍然熠熠生輝。木床上鑲配著象牙浮雕和小型象牙頭像,頭像大小
只有2.54厘米,雕刻技藝非常高超。發(fā)掘者認為,這是腓力二世和王后及
其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的肖像。
說起腓力的虎子,名氣要比乃父大。他是個擁有超凡的才能和堅毅性格
的君主,曾在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的指導下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熱愛荷馬,
①
崇拜阿喀琉斯 ,其野心與乃父如出一轍。腓力在世時,據(jù)說每當亞歷山大得
知父親的勝利消息便愁容滿面,抱怨說留給自己開疆拓土的地盤已經(jīng)不多
了。腓力的猝死,給了他施展自己抱負的大好機會,剛滿20歲的他利落地穩(wěn)
住了當時的混亂局面,隨后開始了近10年的規(guī)模空前的遠征,從而使一個地
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呈現(xiàn)于世。
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希臘人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腓
力二世雖征服了希臘,但博大精深的希臘文化卻早在他凱覦希臘疆土之先就
已征服了他。他是希臘文化栽培出的希臘的死敵,而從生到死,這個死敵都
始終匍匐在他所踐踏的土壤所滋生出的文化腳下,他墳墓中那些杰出的希臘
藝術品就是明證。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失敗了,而失敗是任
何侵略者的必然下場。
①
阿喀琉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希臘軍隊最勇猛的將領。
秦 始 皇 陵(中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就其所處時
代而論,劉向所經(jīng)歷的世面實在不能算多。不過,秦始皇陵卻果真如他所言,
在整個封建時代大大小小的墳丘中拔了頭籌,無論是陵冢高度、陵園規(guī)模,
①
甚至地宮 的豪侈程度,都確確實實地是空前絕后了。
如今古墓已成蒼嶺,氣勢猶存地盤踞在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驪山又
名麗山,“其陰多金,其陽多玉”,風景優(yōu)美,素有“繡嶺”之稱,秦始皇
貪慕麗山的美名,故長眠于此,連墳墓都號“驪山”。驪山墓面朝渭水,背
依驪山,占地總面積約63·7平方千米,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果然是“千
古一帝”的風范。
驪山墓始建于公元前227年,當時秦始皇還未成為始皇帝。他姓嬴名政,
是個剛剛繼承其父(秦莊襄王)王位的13歲的少年君主。從公元前230年到
公元前221年,大約十年的時間里,嬴政在他先世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基礎上,兼并
六國,結(jié)束了中國歷史上近300年的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空前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志得意滿的嬴政自認德兼三
皇,功過五帝,自稱“皇帝”,又幻想皇權永固,可以二世、三世以至無窮
地萬代相傳,故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是一個有為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統(tǒng)治下,大秦王朝迅速發(fā)展壯大
起來,然而比這速度更快的,則是秦始皇不斷膨脹的奢欲。他無休止地役使
天下人民,開疆拓土,修建長城,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疲病不堪的人民哀號
呻吟,他置若罔聞,又大舉營造阿房宮,并征發(fā)刑徒70萬人去繼續(xù)修建驪山
墓。這一切,既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又大大損耗了秦國的國力,成為他
自促秦朝滅亡的禍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終年53歲,
這時驪山墓猶未竣工。
驪山墓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皇陵,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埋葬
規(guī)制和陵園布局的先例。從秦始皇陵開始,不僅堆土成冢,而且建筑豪華的
陵園和寢殿,這是與君主專制和皇權獨尊相適應的。
古人講“視死如生”。秦始皇陵的規(guī)制就是仿照咸陽都城的規(guī)制,分內(nèi)
外兩城,呈南北狹長的“回”字形。內(nèi)城周長2 520米,外城周長 6 294米,
城四角設有警衛(wèi)的角樓,內(nèi)外城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城門。陵冢坐落于
陵園西南,是完全依靠人工用純凈的黃土夯筑而成的四棱臺形土丘,有些像
埃及金字塔截去上半部分尖錐的樣子。陵冢高120米,周長2177米,上面遍
植草本以像山嶺。高大的陵冢雖然歷經(jīng)2 000多年的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
已降至76米,但仍冠歷代帝王陵墓之首。
陵冢下?lián)茰y是巨大的豎穴式土坑,雖未經(jīng)發(fā)掘,不能知道地宮的真面
貌,不過,從《史記》記載還可略知一二,而這已足夠令人吃驚的了。至高
無上的皇權,極端的專制,無休止的奢欲,對長生不死的妄想和對死亡的恐
懼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身上奇妙地結(jié)合著,使他的行為充滿了愚妄和荒誕的
色彩。他一面聽信齊人徐市(f¨扶)!海上有仙山!的鬼話,派他率幾千童男
童女入海求取不死藥;另一方面費盡心力地為自己造陵墓。他把自己在人間
的享受盡數(shù)搬到了地宮。地宮就是咸陽宮在地下的縮影。它掘地極深,用紋
①
地宮:放置棺槨和隨葬品的地下室。
石砌筑,以堵絕地下的泉流,并涂上“丹漆”以防潮;東西南北四面有結(jié)構
宏大,布局奇特的墓道相通。槨室灌入銅液,可謂固若金湯。地宮內(nèi)部構造
極為復雜、陳設更盡侈麗;里面建有豪華的宮殿,設有百官的牌位,奇珍異
寶不可勝數(shù);墓室頂部排列著日月星辰的圖形,底部灌注水銀象征江河大海,
機械轉(zhuǎn)動,這九泉之下的銀河就能流動;還有黃金制成的大雁與野鴨翔空弋
水,又有人魚脂肪做成的蠟燭,可以長明不息。這一切都強烈地昭示著“長
生”。然而不死藥自然沒能求來,盡管神勇的始皇帝曾御駕親征,到海上用
連弩射殺了據(jù)說阻擋求藥行程的大魚。始皇厭惡說“死”,百官不敢言死,
但死亡終究要來。地宮再怎樣繁華,再怎樣酷似人間,也不能讓棺木中的尸
骨起死回生了??蓱z秦始皇還令工匠特制會自動放箭的弓弩,來保衛(wèi)這于生
命一無用處的墳墓;更可嘆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將始皇后宮中未生兒
子的嬪妃全部殉葬之后,又將工匠全部活埋在這座大墓的中門和外門之間,
以永保地宮的安全。根據(jù)近年來的考古材料,地宮仍然完好無損,拋開秦始
皇不言,這對于秦代文明的保存和研究來說倒確是一樁幸事。
陵園的中心部分是寢殿,它位于內(nèi)城的西北部,里面放置死者生前的衣
冠,供靈魂起居之用,這反映了秦始皇死后仍要統(tǒng)治天下,駕馭群臣的癡心
妄想,這種富有代表性的想法付諸實踐便開創(chuàng)了古代帝陵建筑寢殿的先例。
從今日的殘磚斷瓦、土石遺跡尚能想象出當年宮殿建筑的豪華壯觀。陵西側(cè)
緊靠內(nèi)城西墻是守陵人和侍奉宮人的住處,此外還有車馬坑、馬廄坑和珍禽
異獸坑,完全是帝王生前的排場。
陵園內(nèi)還有一條高約10米,長1400米的排水大堤,以防水患,可見秦
始皇陵園設計之周密,真稱得上是“千年大計”了。
近年來,始皇陵周圍陸續(xù)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兩乘彩繪銅車馬,這
是我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銅質(zhì)車
馬。銅車馬俑大約是真車真馬真人的一半,挽具齊全,裝飾華麗,造型生動,
制作精巧,色彩鮮艷,是極珍貴的青銅藝術品。
最能反映始皇陵豪華和宏偉的還是陵園東門外的兵馬俑從葬坑。三座兵
馬俑坑共出土陶制兵俑上萬件,戰(zhàn)馬600余匹,戰(zhàn)車120余乘,形象地再現(xiàn)
了秦始皇威震宇內(nèi),削平群雄的強大軍容。如今這座地下文物寶庫又重見天
日,成為秦代陶瓷藝術和金屬工藝已達到很高水平的見證,并被稱譽為“世
界第八奇跡”,這恐怕是始皇當年始料不及的。
更讓始皇絕對意料不到的是秦始皇陵的開放。這座地下帝國于1961年被
我國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修整的秦始皇陵作為中
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象征,聞名世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人來此
領略絢麗多姿的秦代文明的風采。
仁德天皇陵(日本)
中國最大的帝陵——秦始皇陵規(guī)模之宏偉可以說蜚聲五洲,然而,一些
日本史學者卻認為,有一座墳墓,其宏大就連秦始皇陵也不能及,它就是日
本獨具特色的前方后圓墳中的巨無霸——仁德天皇陵。因為這種前方后圓墳
是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絕對沒有的特產(chǎn),所以仁德天皇陵是全日本,也是
全世界最大的前方后圓墳。
仁德天皇別名大鷦鷯尊,大雀命,生卒年不詳,是應神大王的王子。大
約在公元4世紀后期至5世紀前期在位,這期間正是大和朝廷統(tǒng)一國家的鼎
盛時期。
大和國家興起于3世紀中葉以后的大和(今奈良縣)。3世紀時,日本
列島已有許多小國,但是都各自為政,其中較大的是邪馬臺國。邪馬臺衰落
后,后崛起的大和國逐漸擴大領土,5世紀時,基本上統(tǒng)一了日本列島。大
和國是各地臣氏族貴族的聯(lián)合政權,首領稱大王(后之天皇),是世襲君主,
但還沒有絕對權力,實際上是氏族貴族的共主。大和時期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為日
本文化的源頭,所以日本人驕傲地稱自己為“大和民族”,就如中國人說自
己是“炎黃子孫”、“華夏民族”一樣。
大和政權時期,日本的天皇貴族以及豪門大戶,普遍以為自己建造高大
的墳墓為榮,這種叫做“古墳”的巨大的墳墓先是在畿內(nèi)出現(xiàn),很快盛行全
國,因而歷史上把這個時期(公元3世紀后半葉~7世紀)稱為“古墳時代”,
這是日本繼繩文式文化、彌生式文化之后的又一個文化階段。根據(jù)古墳形制
的發(fā)展演變,一般又可分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國家
開始統(tǒng)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后走向衰亡這一過程相一致。
古墳的特點是堆土成丘,在墳丘中埋石室,放置棺木以安葬死者。墳內(nèi)
埋有大量的金銀器、銅器、玉器等珍貴的隨葬品,墳丘上部及周圍排列著許
①
多埴輪。
根據(jù)古墳堆土的形式,有圓墳,方墳,前方后圓墳,上圓下方墳等等的
區(qū)別,其中以前方后圓墳的規(guī)模最為雄偉,形狀也十分優(yōu)美,再加上它是國
外沒有而日本獨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稱為日本高冢式古墳的代表。
前方后圓墳的鼎盛階段出現(xiàn)在古墳發(fā)展的中期。這一時期,高冢林立,
形象地反映著當時大和政權的興盛和大王的權威。仁德天皇陵便是這一潮流
的代表并高踞峰巔。
仁德天皇陵位于大阪府市大仙町。相傳建于五世紀初。直徑長475米,
前方部寬300米,高 27米;后圓部長245米、高 35米;整座陵墓面積達48
萬平方米。陵墓周圍環(huán)繞著圓筒形、牽牛花形以及家屋、犬馬、女子、水鳥
等形狀堺的埴輪和葺石。墳外有三重濠溝,周圍有十多座陪葬墓。1872年墳
丘的方形部分崩壞,露出了橫穴式石室,內(nèi)有石棺,棺外有鎏金銅甲胄、刀、
玻璃器等;此外,還出土了銅鏡,環(huán)形大刀、馬鐸等器物。
這些隨葬品,種類之所以如此廣泛,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即為了不讓死
后的生活有什么不便之處,要盡量把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多多益善地裝入棺
內(nèi)。
至于墳墓外部設置的家屋、犬馬、女子等土俑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并不
明確。比較有力的說法是:古墳在當時也是祭祀的場所,人們在這里舉行儀
①
埴輪:日本古墳時代陶制的喪葬用品,排列在古墳墳丘的上部及周圍,流行于4~6世紀。
式以拜謁祖靈,所以房屋、器具等土俑是作為常設的裝飾性的東西放在那里
的,而人形土俑則是用來表示參拜者。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墳前擺放這些模擬
房屋、器物和動物、人物形象的埴輪,其目的是炫耀死者生前的權威和享樂,
并且力圖把這一切全部從人世帶到陰間。無論怎樣,就藝術而言,這些埴輪
在造型方面都達到了埴輪陶塑藝術的高峰,人物表情和動物姿態(tài)純真、古樸、
生動,顯示著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格,至今仍能引起人們親切和喜愛的心情。
可以說,土俑是日本人生活和心靈的表現(xiàn),有著超越時代的強大生命力。
仁德天皇陵以大著稱,不過它的大與前期古墳的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前期的古墳比較取巧,它是利用丘陵自然隆起的圓形部分作為墳頂,又利用
傾斜而又較狹的部分,把它削平、整形,使其略呈方形,作為墳首;再在墳
頂上筑一豎穴,以便納棺于其中。這就是前期古墳的代表形式。由此,我們
可以看出這種墳外貌雖似高大,但是名不符實,因為它是借丘陵之高大以為
高大的,因此是虛假的夸張的高大。而仁德陵則比較實在,由丘陵轉(zhuǎn)到了平
地,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大墳,因為它是全部用人工筑成的。這就好比一個穿
高跟鞋的矮個子和一個穿平底鞋的高個子,前者顯出的高挑自然不如后者的
讓人心悅誠服。不過,若從節(jié)省人力物力的角度來講,前期的名不符實的大
墳卻要比仁德陵這種名符其實的大墳少失一些人心,盡管它們同是大王和貴
族殘酷剝削、役使人民的見證。
為了營建出仁德陵的高大,不知有多少無名的人被迫付出了難以計量的
勞動。曾有土木專家推算過,得出了下面這些驚人的數(shù)字:大墳所用的總土
方約 1405866立方米。這些土方如以一人之力,從平均200米外的地點搬運
而來,當共需1406000工次,以千人之力搬運而來,當共需 4年;以載重 5
噸的大車搬運而來,當共需 562347車次。然而這些還只是就墳本身的筑造
工程而言,如果再加上那三重大壕和那塑燒過放在墳邊、墳頂上的2萬多件
埴輪所需的人力,則其天文數(shù)字當更加驚人了,此墳確是大王權威,也是大
王淫威的反映和產(chǎn)物。
最后還要補充的是,仁德陵的主人仁德天皇,據(jù)考證就是《宋書·倭國
傳》中向東晉安帝“萬里修貢”(安帝義熙九年,413年)的“倭王贊”。
可見中日交通由來以久。而中國大陸長期戰(zhàn)亂時(南北朝對立時期)流入日
本的中國人也不在少數(shù),此外還有大量為逃避戰(zhàn)爭災難而移居日本的朝鮮
人,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都在高大的仁德陵中灑下過苦辛的血汗。
唐太宗昭陵(中國)
與秦漢時期不同,唐代皇帝的陵寢大部分沿用魏晉和南朝流行的辦法:
在天然山峰的中部開鑿墓室,不起土堆,節(jié)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
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缜厥蓟柿辍獨鈩萆弦沧赃d了一
籌。開創(chuàng)唐代帝王依山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陜西省禮泉縣東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勢突兀,海拔
18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
對峙;東西兩側(cè),層巒起伏,亙及平野。照陵的玄宮(即墓穴)就鑿建于九
嵕山南坡的山腰間,陵園方圓60千米,就氣勢之壯觀雄偉而言,可以說是空
前的了。
昭陵從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死后開始營建,直到貞觀二十三年
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歷時達13年。唐太宗生前曾宣揚儉約薄葬,這不過是
怕掘墓之徒眼熱光顧,難保骸骨安寧。事實上昭陵建制十分奢華,據(jù)文獻記
載,昭陵玄宮高懸,墓道至墓室深250米。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門,墓室宏偉
富麗,與陽間的宮殿無異。中室為正寢,東西廂房中擺放著石床,床上石函
的鐵匣里全部是前代的書畫,其中就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書的《蘭亭序》
真跡,這是太宗之子高宗謹遵父命陪葬的。墓門外沿山腰還建有許多木構的
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靈魂游樂,里面還有宮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
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然而對這種荒謬事也未能免俗)。由于玄宮
前面山勢陡峭,來往不便,又順山旁架設棧道,懸絕百仞,左右盤旋,繞山
300米,才到達墓門。后來為了保護陵寢安全,又將棧道全部拆除,與外界
隔絕。盡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盜掘的命運。不過今天的游人卻只能遠遠望
山興嘆,無法到得跟前。
昭陵陵山四周圍繞垣墻,墻四隅建有角樓,墻正中各開一門,南曰“朱
雀”,北曰“玄武”,東曰“青龍”,西曰“白虎”。陵園的主要建筑是獻
殿(上宮)和寢宮(下宮)。獻殿位于朱雀門內(nèi),正對山陵,是上陵朝拜和
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寢宮建在陵山墻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靈魂起居的
場所,守陵官員和日常侍奉人員也住在這里。當年的這些華麗房舍如今只剩
殘磚斷瓦,衰草黃土了。
昭陵主峰迤邐而南,范圍極為廣泛,占田約30萬畝,有 107座功臣貴戚
陪葬墓,這種籠絡臣僚的手段乃襲自西漢,而陪葬墓數(shù)目之多,卻是歷代帝
王陵寢之冠。這龐大的陪葬墓群呈扇形列置在主陵兩側(cè),益發(fā)襯托出昭陵至
高無上的氣概。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們是李世民父子
統(tǒng)一中國,創(chuàng)設大唐帝國的重要人物,此外,還有些少數(shù)民族首領也有幸陪
葬。
石刻藝術是昭陵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昭陵更為后世重視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是史所罕見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宇內(nèi)安定,四方順服,出現(xiàn)了歷
來為史家所艷稱的“貞觀之治”(太宗年號“貞觀”)。隨著生產(chǎn)力的恢復
發(fā)展,文化藝術也日漸繁榮,故而昭陵石刻,如重要陪葬者的碑碣,六駿浮
雕,蕃酋石刻像等技藝精湛,精美非凡,更兼高大雄偉,與高聳的山陵渾然
一體,和諧中顯出蓬勃昂揚的風貌。
初唐立碑之風盛行,所以碑碣占了陵園石刻的絕大部分,這些碑石匯當
時書法之精萃,反映了初唐各書法家的風韻特點以及盛唐書法的藝術風格。
昭陵玄武門外原來列置 14個少數(shù)民族首領的雕像,象征貞觀年間諸賓王歸
順唐朝,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是唐太宗時期良好民族關系的寫照。這些石
像高8尺,座高3尺,栩栩如生,極為壯觀,可惜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毀,現(xiàn)
在僅存兩座了。
如果把昭陵比作一頂美侖美奐的皇冠,那么昭陵六駿浮雕就是上面最耀
眼的一顆寶石。這些浮雕原來置放在玄武門內(nèi)東西兩廡,與歷代一些帝陵陳
陳相因的一般性的石人石馬布局不同;這是唐太宗為了紀念他開國的武功所
立。六駿是他當年馳騁戰(zhàn)場所騎的六匹戰(zhàn)馬,名字分別為颯露紫、拳毛■、
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相傳六駿諸形出于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
手,由技藝高超的名匠依照圖形一一刻在青石屏上,每件石屏刻一匹馬。石
屏高約1.5米,寬近2米,左上角或右上角都有唐太宗自題的四言贊美詩,
由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書寫,不過,如今字跡已無從辨認了。這一組石刻表
現(xiàn)的六駿情態(tài)各異,姿態(tài)生動,神韻充沛,造型優(yōu)美雄駿,手法渾厚簡潔,
飽滿圓潤,堪稱稀世珍品,而唐朝的一代雄風也盡現(xiàn)于此;更絕的是六駿中
有四駿身上中箭,魯迅先生曾稱贊說:“漢人墓前石獸多半羊、虎、天祿、
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著帶箭的駿馬,其手法簡直前無古人。”大概
由于六駿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再加上石雕藝術的魅力,這組浮雕在民間的傳說中充
滿了神奇的色彩。據(jù)說安史之亂時,唐軍和安祿山手下將領崔乾祐在潼關展
開大戰(zhàn)。戰(zhàn)斗中,叛軍的一隊白旗軍沖殺悍勇,攻勢凌厲,唐軍一時難以招
架,眼看要敗下陣來。突然黃旗招展,不知從何處殺出一隊人馬沖向白旗軍。
兩個回合的惡戰(zhàn)下來,黃旗軍殺得賊兵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敵眾,
被白旗軍團團圍在核心,難以突圍。就在這危急之時,忽然陰云四起,狂風
大作,飛沙走石,轉(zhuǎn)眼間黃旗軍蹤影全無,驚得叛軍呆若木雞,倉皇倒退了
幾十里。后來,昭陵的守陵官員奏報朝廷說,潼關大戰(zhàn)那天,昭陵前的石人
石馬個個汗?jié)裼巍H藗兗娂妭髡f:那隊勇猛神奇的黃旗軍就是這些石人石
馬組成的。
19世紀后期,“六駿”中的一匹馬曾被歐洲人摹繪成圖,收進《世界名
馬圖》里。以后凡各國出版的有關中國的美術書,插圖中總少不了“六駿”
的英姿。1914年,美國文化侵略分子勾結(jié)陜西軍閥,把“六駿”全部打碎,
并盜去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現(xiàn)陳列在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余四駿被復原、被盜之兩駿也被復制,存放在陜西
省博物館。
昭陵及其陪葬墓是中國初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1961年,國務院公布
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已在陪葬墓中的李勣墓建立了“昭陵博物
館”,昭陵陪葬墓出土的300多件珍貴文物就陳列于館中,供絡繹不絕的游
人欣賞。
江西三古墳(朝鮮)
位于平安南道江西郡三墓里平野的江西三古墳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
國的著名古跡,它建于7世紀中葉,是高句麗壁畫古墳中的佼佼者。
高句麗是朝鮮貊族的一個支系,公元前后形成封建國家,與隨后建立的
百濟、新羅鼎足而立,這種三國分立的局面一直持續(xù)到公元7世紀下半葉新
羅統(tǒng)一朝鮮。高句麗朝的文化繁榮燦爛,古墳就是其中建筑和繪畫成就的集
中代表。這些古墳構造復雜,設計精密而科學,是以高度的數(shù)學和力學知識
為基礎的純熟精練的藝術杰作;同時,這些古墳中的壁畫,又以其豐富的內(nèi)
容、多樣的形式及出色的藝術技巧在朝鮮繪畫遺產(chǎn)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迄
今已發(fā)現(xiàn)了近80座高句麗壁畫古墳,其中以江西三古墳的壁畫最為出色,聞
名遐邇。
江西三古墳由大中小三座古墳構成,成三角形排列,大墓居最南側(cè),叫
江西大古墳,坐落在它西邊的叫江西中古墳,東邊的叫江西小古墳。大、中
古墳里有壁畫,小古墳里沒有。
大古墳呈方臺形,用鑿得平整漂亮的花崗石徹成,直徑58米,高 10米,
分為走廊和正室兩大部分。正室的門是兩扇整塊巨石,走廊開在正室南墻正
中。正室平面為方形,東西寬3.15米,南北長3.18米,從地面到天棚高3.5
米,建筑技藝巧妙高超。
大古墳正室四壁及頂棚都有繪畫,壁畫是先在石壁上用墨線勾勒出死神
和其他對象的輪廓后,再用黃、紅、紫、青、綠等各種顏色著色而成。壁畫
的題材是幻想的四神。當時高句麗盛行信仰守衛(wèi)東西南北4個方位的四神宗
教。他們相信,墳墓里畫上四神,四神就會守衛(wèi)墳墓里的人,因此東墻畫有
青龍,西墻畫有白虎,南墻畫有朱雀,北墻畫有玄武。天棚畫的題材也是幻
想世界,畫有以黃龍為主的神仙、麒麟、鳳凰以及忍冬蔓、荷花等裝飾圖案。
中古墳外形亦是方臺形,直徑50米,高約9米,形制與大古墳相同。正
室四壁也各按不同方位繪有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天棚則與大墓不
同,中央畫有荷花,東西各畫有太陽和月亮,南北各畫有鳳凰,四角畫有荷
花、忍冬蔓紋和云紋等裝飾圖案。
小古墳的形制與大中古墳相同,但沒有壁畫。
當時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滅,認為死是現(xiàn)實生活的繼續(xù),墳墓是靈魂生活
的宇宙。這些古墳表現(xiàn)了貴族們企圖永遠享受豪華生活的夢想,他們?yōu)榇速M
盡心機地裝飾墳墓,并以此作為自己權威的象征。天棚上所繪的天體圖及四
壁所繪的四神圖一方面表示了當時人們對日月、星辰的信仰,同時也在室內(nèi)
造成了一種神圣的氣氛,顯示出墓主的威嚴。古墳壁畫最初以描寫墓主生前
的日常生活和行樂為主,后來才逐漸演變?yōu)槊枥L幻想世界的圖畫。不過,無
論是哪一種,哪一幅畫,都是以生動有力和雄偉為其特征的。在四神圖中,
最出色的就是江西三古墳的壁畫,而三古墳壁畫中最有價值的則數(shù)大古墳中
的青龍、朱雀和中古墳中的白虎、玄武。青龍取的是剛從天上飛落地面噴云
吐霧騰身飛馳的形象;朱雀則是展翅搖尾欲上九霄的姿態(tài),刻劃極為出色,
特別是白色、紅色和栗色相配得當,顏色鮮明,使得整幅畫生動有力;白虎
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圖中的白虎昂首挺胸,威風凜凜,一副王者之象,這
幅畫被認為是諸多高句麗壁畫古墳里四神圖中最優(yōu)秀的杰作;玄武取的是大
蛇纏著奔跑的烏龜?shù)男蜗蟆>褪址ǘ?,朱雀和玄武畫用圓形圖案手法,青
龍和白虎畫用的是浪線手法。
這些壁畫的主題雖屬幻想,帶有宗教迷信色彩。但其有力的線條、協(xié)調(diào)
的色彩和布局以及生動而富有魄力的特征卻表現(xiàn)了高句麗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和高超的繪畫藝術,是世界繪畫史上的珍品。因而雖然江西三古墳沒有其他
古墓規(guī)模大,但其巧妙的建筑技術尤其是墳中的古代壁畫珍寶卻使它在眾多
的高句麗壁畫古墳中卓而不群,成為朝鮮遠近聞名的古跡。
西 敏 寺(英國)
墳墓作為死者的容身之所,在許多文化與文明中常常被陵園或紀念館所
代替,有時兩者并存。而整個中世紀(5~15世紀)時期,把死者葬在教堂、
修道院或小教堂里是很流行的做法。早期文明中,墳墓被看作是死者的住屋,
所以墓內(nèi)通常陪葬有大量的衣服、器皿和家俱等生活必需品。自文藝復興
(14~16世紀)以來,西方關于墳墓是“死者之家”的概念已經(jīng)趨于消失。
因此,在教堂里,一口石棺或一塊墓碑就可以稱之為墳墓。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就是一塊容納眾多的這種墳墓的墓地。
西敏寺(亦譯作“威斯敏斯特寺”)位于英國首都倫敦泰晤士河南岸,
議會大廈西南,創(chuàng)建于公元960年。它的前身是7世紀時在泰晤士河一個叫
托內(nèi)的小島上建起的祭祀圣彼得的小教堂。從創(chuàng)建時起,寺院就稱作威斯敏
斯特寺(意為“西寺”,以區(qū)別于位于城東倫敦塔外的一個西都會寺院——
“東寺”)。1050年,英格蘭國王“篤信者”愛德華(1003~1066年)下令
對之進行擴建,以作為自己的墓地,1065年竣工,正式啟用。以后的歷代英
王又陸續(xù)改建、增建。18世紀上半葉,英國建筑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建
造了教堂西端的雙塔。1875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國建筑師、哥特復興式建筑
①
風格運動的領袖人物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整修。這位沉緬于哥特式建筑
風格的建筑師在承擔修復工作時,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
而引起時人的爭議。不過,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作為
英國中世紀建筑的主要代表,西敏寺的建筑風格和特點,雖然在馬拉松式的
建造年代中不斷地推移變化,從諾曼式、哥特式,一直到早期文藝復興的式
樣,不過它的基本特色仍屬于哥特式,所以歷經(jīng)700多年的修葺而猶能保持
原貌,實在多虧了斯科特這樣的建筑師。
西敏寺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
體部分長達156米,本堂兩邊各有側(cè)廊一道,上面設有寬敞的廊臺。本堂寬
僅11.6米,然而上部拱頂高達31米,是英國哥特式拱頂高度之冠,故而本
堂總體顯得比例狹高,巍峨挺拔。耳堂總長62米,與本堂交會處的4個柱墩
尺寸很大,用以承托上部穹頂。穹頂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以東是祭壇。
教堂西部的雙塔(l735~1740年)高達 68.6米。平衡本堂拱頂水平推
力的飛拱橫跨側(cè)廊和修道院圍廊,形成復雜的支撐體系。
教堂東端,即教堂中軸線的末端,原是圣母禮拜堂,后來毀壞。16世紀
初,在這個位置上建起了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禮拜堂(1503~1519年,另說1502~
1512年),即著名的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是英國中世紀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作
品,由羅伯特·渥都設計。禮拜堂本身就是一個小教堂,有獨立的本堂和兩
邊側(cè)廊,陵寢設在一端。其巨大的扇形垂飾和宛如倒掛著的晶瑩華美的鐘乳
石拱頂,設計大膽,構思巧妙,拱肋圖案別具一格,是整個建筑中最精彩之
處。室內(nèi)墻上滿布壁龕,龕內(nèi)共立有95個雕像。這座禮拜堂裝飾華麗精美,
被認為是“所有基督教國家中的至美之所。”
在教堂內(nèi)還有許多象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樣的獻給死去君主的建筑,使人
不由得不驚嘆西敏寺教堂內(nèi)別有洞天。如祭壇東端的圣·愛德華禮拜堂,其
中央的愛德華祠墓建于1269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圣之處。主祠周圍還有
①
哥特式建筑:又譯高直建筑。12~16世紀初期歐洲出現(xiàn)的一種建筑風格。以法國為中心,主要是教堂。
亨利三世及其他國王祠墓,形成了各個時代的雕刻博物館,尤其是東端的亨
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飾華美著稱。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就是將它作為英國國王的
墓地,事實上,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多位國王的確都葬在了這里。在
圣·愛德華禮拜堂西側(cè)有著名的愛德華一世加冕寶座,它高踞于祭壇前面的
高臺之上,寶座下有一塊稱之為“斯庫恩”的圣石,它原是蘇格蘭國王傳統(tǒng)
的加冕座位,是其權力的象征,1297年,愛德華一世將它帶到了倫敦。順便
說一句,西敏寺還是英國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所在。從 11世紀的
諾曼“征服者”威廉一世開始,除了13歲即被叔父謀殺于倫敦塔中的愛德華
五世和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自動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后被封為溫莎公
爵)之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包括當今的伊麗莎白女王??梢哉f,
西敏寺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
教堂內(nèi),還有一座特殊的小禮拜堂。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座小禮拜堂不是
獻給君主,而是獻給勇赴國難者——犧牲于“不列顛之戰(zhàn)”(1940年秋季發(fā)
生的英德空軍之戰(zhàn))的皇家空軍戰(zhàn)士的。小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繪有當年參
戰(zhàn)的 68個空軍中隊的隊徽。這為滿目的皇家奢華中注入了一股剛健悲壯之
氣。
在教堂或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建筑物中,大都會專為杰出的人物劃出一
席之地。正如法國的名人葬在先賢祠,英國的名人身后則有幸進入西敏寺。
他們或被埋葬在教堂內(nèi),或者在此樹立紀念碑。耳堂南翼的“詩人角”就是
詩人和作家墓祠的薈萃地。這里還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戰(zhàn)時的無名戰(zhàn)士之墓
(1920年)。所以,這里墓室累累,紀念碑林立,堪稱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
陳列館。而且,這些祠墓和紀念碑在建筑上還有一個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
堂中軸線上氣勢非凡的縱深可能產(chǎn)生的枯燥感。
教堂南側(cè)是修道院,創(chuàng)建于13世紀,是一方形庭院,周圍設開敞拱廊,
拱廊周圍另有許多附屬建筑物。此外修道院庭院東南一側(cè),還有寶庫廳和地
下小教堂。后者為一長方形廳堂,現(xiàn)為寺院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著國王、王后
和貴族們在葬禮中放置在無蓋棺材中供人憑吊的雕像。這些雕像都是根據(jù)死
后面容模制下來的,造型真實生動。其中以愛德華三世(1312~1377年)的
雕像最為古老,以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子爵的雕像最為精致,這位被譽為“海
洋權威的化身”的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海軍指揮官曾在一次海戰(zhàn)中大敗拿破
侖,從而最終導致后者滑鐵盧的失利。
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拱門鏤刻優(yōu)美,屏飾裝潢精致,玻璃色彩絢麗,
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筑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
筑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