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北新橋南,路西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叫細管胡同。這條胡同長約400米,寬的地方有4米,從東向西呈收縮狀態(tài),最西段也就兩米多,真是名副其實的細管。
我家離五中很近,伴著五中上下課的鈴聲長大,看著上下學的大哥哥們長大。(五中自建立到文革前一直是男校)羨慕的眼光激勵著自己一定要考上北京五中。
北京五中在細管胡同13號。細管胡同因北京五中而出名。我就住在與這條胡同一街之隔的菊兒胡同里,上小學時同學問我住在哪里,我總是說,住在五中旁邊,住在五中附近有一種說不出的優(yōu)越感。
北京五中是一所1928年建立至今有86年歷史的老校,學校的原址是侵華日軍城北囯民小學,1945年五中由方家胡同搬至細管胡同13號。北平解放后,軍管會派地下黨干部”。接管了五中。
北京五中在1959年就被確定為北京市的重點中學。我們小學畢業(yè)報考升學志愿時,很多同學都把五中報為第一志愿。
我從小就覺得,能佩戴上'’北京五中'’的校徽,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兒。
今天,走進這條胡同,本來不寬的胡同里停放了不少汽車,原本清靜的胡同里新開了不少商店,原來的機電公司儀表站現(xiàn)在改建成了一家賓館,每年高考時是最火爆的商機,據(jù)說高考用房一房難求。
只是胡同路南的基督教救世軍禮堂,胡同路北9號院的田漢故居,依然是原來的樣子。這兩座建筑就是細管胡同里最有名的了。
胡同中部一座現(xiàn)代的五中新校園引人注目,現(xiàn)代化的校門很有氣派?!北本┦械谖逯袑W”的校匾由著名書法家劉炳森題寫,五中校訓”尊師、勤奮、求實、自強”由青年書法家景山學校的趙家熹老師題寫。只是很可惜這兩位書法家都英年早逝了。
站在學校門口可以看到教學主樓大廳頂層有一天文觀象臺,聽說這里面裝有國內(nèi)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1993年五中新校的建成凝聚著五中老師的心血。當年我們的班主任擔任了籌建處的處長。
看著現(xiàn)代化的五中新校舍,但我來到這里更思念的是曾在這兒學習過,已經(jīng)消失的老校舍。
我更懷念從我記事起天天看見的校門,那是一座用磚砌起的大門,規(guī)范的美術字'’北京第五中學'醒目顯示在正上方。每天上學時,有很多學生都早早等在門口,到點了,工友一打開大門,同學們就蜂擁而入。
我喜歡五中老校的簡潔大氣,東西南北樓更像一座大大的四合院,張揚著老北京的韻味。
北樓前近一米高的領操臺是校長給我們講話的地方。是全校學生合操的領操臺。我們初二六班的畢業(yè)合影就是在這兒照的。樓群的中央是幾個標準籃球場,球場外就是我們進行田徑運動的跑道,跑道外北樓前,西樓前還有幾幅單雙杠。西樓南側(cè)二層是音樂教室,一層則是教工和學生食堂,當時只有少數(shù)學生在這兒入伙。北樓的一層是校長室,教導處,這是學生們不敢去,不愿去的地方。東樓的三層是單身教師的宿舍,還有少量的學生宿舍,我們班一個同學就住在那里。我們班在一層度過了初一的學習生活。
學校的北樓和西樓是老校舍,教室里的地都是實木地板,雖然歷經(jīng)滄桑,磨出了不少溝痕,但腳感還是很舒服。就是做值日時不如水泥地好清掃。
我上初中時很瘦,為了練出點塊頭來(肌肉),每天中午下課后,我都要在這木地板上完成俯臥撐計劃。
北京五中校園里處處充滿濃厚的學習氣氛,這不僅表現(xiàn)在白天上課時間,學校開設的兩間晚自習教室的學習場面更會令人感嘆。晚上,學校里一片安靜,除了亮著的路燈,就只有北樓一層的兩間教室燈火通明。
這里坐滿了不分年級和班次的學生,這都是自覺到學校參加晚自習的學生。教室里沒有交頭接耳的說話聲,有的學生在完成當天的作業(yè),有的學生在預習第二天的課程,那安靜認真的氣氛就和白天上課一樣。雖然晚自習時也有一位老師在巡視,但基本上不用他費什么心。兩節(jié)自習課之間有十分鐘的課間休息,我們來到操場上玩一會兒,或是仰望星空,那時候,環(huán)境還沒有被污染,空氣是那樣的新鮮,天空湛藍湛藍的,能看到繁星點點。當?shù)诙?jié)自習課下課的鈴聲響起,同學們迅速收拾好書包,值日生打掃衛(wèi)生,其他同學很快離開教室,走出學校。教室的燈熄滅了,校園里一片靜悄悄。
初中兩年的晚上,我就是在學校的教室里度過的。直到文革開始。
學校北樓的東側(cè)是圖書館,每當下午課程結(jié)束后,這里又是一處學生愛來的地方。圖書館給我留下很多回憶,因為這里的藏書點燃了一個十幾歲青年的學習熱情,左右了他人生的志向。圖書館是我課外必去的地方。我喜歡的都是大部頭的長篇小說,看過的《暴風驟雨》《林海雪原》《敵后武工隊》,甚至還有三國水滸西游紅樓,當然這些都與功課無關。
五中有水平很高的師資隊伍,教過我們的老師個個都是那么的認真負責。當然我最為懷念的還是教了我們兩年數(shù)學,當了兩年班主任的靳尚成老師。
細管胡同,北京五中,在我深深的記憶中,我在這里長大成人,我在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地方。
——多年以后,已經(jīng)記不清是哪年的文字。應該是八七年我從開封回到北京之后,一次全班同學聚會后留下的。
昨晚整理舊物,無意間找到的。多次搬家這些文字居然還在,難以置信。
照片前排中間左手支著下頜的是我們的班主任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