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
整體把握高中語文課程結構
本課程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整體結構、核心概念和關鍵問題。
一、整體結構
《全日制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 “學段設置”“學習任務群”和“學分安排”三個方面整體設計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結構。
必修階段共 8學分,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1學分),當代文化參與(0.5學分),跨媒介閱讀與交流(0.5學分),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1學分),文學閱讀與寫作(2.5學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1.5學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1學分)。
選擇性必修共 6學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不設學分),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1學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研習(2學分),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研習(0.5學分),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習(0.5學分),外國作家作品研習(1學分),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1學分)。
選修(任選)共安排 12個學分,供學生選擇修習。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不設學分),漢字漢語專題研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專題研討、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專題研討、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跨文化專題研討、學術論著專題研討,各安排 2學分。
必修課程,開設 2個學期, 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開設 2個學期, 6學分;選修課程,開設 2個學期,設計 12學分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
必修課程,每位高中學生必須修習;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需求與升學考試要求選擇修習;選修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學習。對于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教師應根據學生個人未來發(fā)展的意愿和學業(yè)狀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方向和空間。
在整體結構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體現出整體設計,統(tǒng)籌安排的特點,體現出課程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均由若干學習任務群構成。不同的學習任務群所對應的具體學習內容有所區(qū)別,體現不同的學習要求;必修的學習任務群建構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目標、內容的基本框架,體現高中階段對每個學生基本、共同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選修的學習任務群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滿足學生對不同發(fā)展方向、不同發(fā)展水平語文素養(yǎng)的追求。
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貫串三個學段,體現出從學會到實踐的發(fā)展過程?!罢緯喿x與研討”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爱敶幕瘏⑴c”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剖析、評價文化現象,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增強文化自信?!翱缑浇殚喿x與交流”旨在引導學生學習跨媒介的信息獲取、呈現與表達、觀察、思考不同媒介語言文字運用的現象,梳理、探究其特點和規(guī)律,提高跨媒介分享與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評判媒介傳播內容的水平,以正確的價值觀審視信息的思想內涵,培養(yǎng)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
二、核心概念
闡釋“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首先要梳理課程文件中相關概念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即從單篇到單元,到模塊,再到現在的學習任務群。
1. 單篇
單篇就是一篇篇的課文,教學是以文本為中心的,文本之間的關系,文本與文本形成的結構體系并不清楚,語文的教與學是“散點式”的。
2. 單元
單元教學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受西方影響逐漸形成的觀念,已經有了課程設計的思考,把一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初步確立的語文教學單位。目前的教學雖然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實際上仍然是按文體組織的,內容上沒有內在的聯(lián)系。有些單元是從主題出發(fā)設計的,有的只是從系統(tǒng)出發(fā)設計的。強調單元教學目的是建立教學的結構,通過不同文章的閱讀,實現比較、遷移,提升能力的過程。
3. 模塊
模塊的概念比較大,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結構。我們的教學始終沒有解決模塊的設計問題,有些模塊仍然是以知識為中心的,也可能是內容模塊??梢哉f,模塊是教學單位的外形,沒有實質意義和內容的特征。
4. 學習任務群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結構部分明確界定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內涵。
從祖國語文的特點和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出發(fā),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罢Z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若干學習項目組成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所涉及的語言學習素材與運用范例、語文實踐的話題與情境、語體與文體等,覆蓋歷來語文課程所包含的古今“實用類”“文學類”“論述類”等基本語篇類型。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著眼于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基礎能力,充分顧及問題導向、跨文化、自主合作、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等因素,并關注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跨媒介運用的新特點。
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這些學習任務群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而不是學科知識逐“點”解析、學科技能逐項訓練的簡單線性排列和連接。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旨在引領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力求改變教師大量講解、分析的教學模式。
以上表述匯總,有幾個重要內容需要大家關注:
(1)“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學習任務群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而不是學科知識逐“點”解析、學科技能逐項訓練的簡單線性排列和連接。
(3)不同學習任務群具體的學習內容有所區(qū)別,體現不同的學習要求。
三、關鍵問題
在整體把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結構,準確理解學習任務群的內涵的過程中,有以下兩個問題需要我們重點關注與思考:
1. 任務群引導下的學習方式變革
任務群中的“任務”任務,跟真實的語言運用聯(lián)系,是學生在學語言的過程中用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提升素養(yǎng)。學生用語言寫匯報,需要先做調查研究,得出結論,按照一定的格式呈現;學生撰寫評論,需要在不同的資料中形成觀點,選擇最為精簡有力的材料證明觀點;要做一次演講,需要有明確的目的、對象,使用能夠達成演講目的的語言方式。有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語文的任務,用這個任務引領學生的語文學習。任務本身是一個有目標、有過程、有策略、有資源的學習項目,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 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
梳理不同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我們不難看到學習任務群之間的“拓展延伸”。
(1)從語感到語理
“語言積累與探究”是貫穿三個學段學習的始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語言材料,形成語感,在此過程中把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從語感到語理。
(2)從文學到文化
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強調學習內容、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閱讀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文章,實現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性必修階段的“研習”,是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型閱讀,讓學生的閱讀面更拓展。專題強調點上的深入,學習內容更專業(yè)、更具體,為學生選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準備。未來選擇理科的學生可以在學術論著研讀這個點上深入,未來用語言思維的工具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傳統(tǒng)文化研習。
(3)從感性到理性
不同的學習任務群,有些是面上的拓展,有些是點上的深入,在“點”上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深入,更是在這領域上素養(yǎng)發(fā)展的深入。各個學習任務群之間有銜接遞進的關系,但又不是單角度的平列關系。有些任務群強調用不同的語言做不同的事情,突出語言的功能。有的任務群強調在不同領域,用不同方式展開學習。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