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伍罡:高智商是一種硬傷




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又結束了,很多爹媽看著媒體上這個狀元、那個狀元的宣傳報導,再瞅瞅自己家不爭氣的熊孩子,就想著要是能和人家換一換該多好,哪怕倒貼點錢也愿意。

這些狀元的故事,好像個個都是天賦異稟,從小就與眾不同,與大家心目中神童的標準高度符合。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集體潛意識,大概的意思是說,在沒有明確的強制規(guī)定的情況下,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會以一種約定俗成的相同方式來看問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集體潛意識,這種“集體潛意識”多半隱藏于神話和傳說中。

中國人對“神童”近乎癡迷的熱情,也是一種集體潛意識。


從傳說中三頭六臂的哪吒,到甘羅十二為丞相,解縉十四入朝門的故事,家喻戶曉,代代相傳。這種“集體潛意識”在不同的時代會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我上初中的時候趕上過一波席卷全國的“神童”熱,各地電視臺舉辦青少年智力競賽,大學開辦少年班,報紙和雜志上大量報導和刊載各種神童的神技,有的能用耳朵認字,有的能背誦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幾千位,有的能口算多位數(shù)四則運算,速度超過計算器------。我也偷著試了幾回用耳朵認字,在不作弊的情況下,成功率穩(wěn)定地保持為零,臣妾實在是做不到?。‘敃r感覺特別地愧對父母,搞不明白人跟人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用現(xiàn)在的標準來定義神童,應該稱之為“看起來智商很高”的孩子。

按照常理,孩子從小表現(xiàn)出超出同齡人的智力水平,應該是一件特別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未必。要仔細的分辨一下。


“高智商”也有真假之分。

真的高智商,是指一個孩子的整體智力水平或某一個單項的智力水平顯著地超出同齡人。這些是能在專業(yè)機構,通過專用的量表,詳細準確地測量出來的,而且不同年齡的孩子測量方式也有區(qū)別。

我刻意不說哪里可以測,用哪些量表測,是因為除非是出于疾病診斷和科學研究的目的,正常情況下,強烈不建議家長帶孩子去測智商,因為弊遠遠大于利。

這些真的高智商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天降大任于斯人,各種情況都有。

有一類人是被埋沒的。

這類人雖然先天智商很高,但是沒有能發(fā)揮的環(huán)境,自己也不知道,比如有些小商小販,數(shù)字計算能力特別強,這就是言語智商(VIQ)中的數(shù)字敏感度很高;還有的手藝人,手特別巧,很多東西看一眼就能馬上做出來,這是操作智商(PIQ)很高。

也有開始被埋沒,后來自己努力,加上機緣巧合,又再次展露出來的。

2009年,復旦大學報教育部特批,招收了38歲的蔡偉為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要特批,是因為他只有高中畢業(yè)文憑,而且是遼寧錦州的一個三輪車夫。招收他是因為他對古文字的研究水平已經超過了很多專家,再不把他拉進專業(yè)隊伍,專家臉上就掛不住了。這個獨特的三輪車夫就是先天言語智商(VIQ)中的文字敏感度極高,再加上后天不斷地努力,不管環(huán)境多惡劣,始終不放棄,蹬三輪等客的間隙還在研究甲骨文。終于千里馬遇到伯樂,能夠一展才華。



還有一類人是被耽擱的。

美國的布洛迪博士主持過一項針對兒童的長達30年的研究,從出生起跟蹤評估130多位孩子。其中有一位叫威爾的男孩,4歲時智力測試的結果高達164,是個智商超高的天才。到了5歲時,再次測試的結果下降到了136。小學六年幾乎沒去上過學,一直呆在家里。后來中學畢業(yè)的時候依然能夠憑著超常智力的底子考上了大學,但是沒有什么大的作為。他的問題來源與父母的撫養(yǎng)方式不好,特別是母親,從出生開始和孩子之間就幾乎沒有交流。


第三類人是智商發(fā)揮出來了,心理或精神出了問題。

有記錄的智商最高的人是美國的William James Sidis ,十九世紀末出生在紐約。他的智商(IQ)是265 ,之所以后面用了一個 號,可能是因為測量智商的量表最大值只有265,這就是傳說中的爆表吧??纯此闹橇?,就知道神童有多神了。他6個月就學會了26個字母;1.5歲看《紐約時報》;3歲時開始對高等數(shù)學感興趣;4歲時已精通法文;8歲時從高中畢業(yè),已能流利的使用希臘語、拉丁語、德語、俄語、土耳其語和亞美尼亞語,傳說他后來總共懂200種語言而且能互相翻譯,一天能學會一門外語; 9歲時進入哈佛大學,給哈佛數(shù)學協(xié)會作四維空間的講座。


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么沒有聽說過這個神童?因為他二十多歲就退出了專業(yè)圈子,跑到波士頓的一家印刷廠當工人,從事體力勞動。四十六歲時死于波士頓附近一間租來的房間里。

現(xiàn)在最有名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天才科學家特斯拉而命名的。特斯拉是絕對的天才,今天我們都在享受他發(fā)明的交流電,而且不用交專利費,因為他當年主動放棄了專利權。

但特斯拉卻有著天才常見的心理問題------強迫癥。他的手帕、領帶、手套都只用一次。他對數(shù)字3有特別的偏愛,進入一棟建筑前要繞街區(qū)走3圈,每次都要用18張(3的倍數(shù))餐巾來擦餐具。他每天會去廣場喂鴿子,如果實在沒時間,會付錢讓人代替自己去。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嗣,他說自己的最愛是一只純白色的雌鴿。1943年,他孤獨地死在紐約的一家酒店,之前因為拖欠住宿費已經換了幾家酒店。

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的原型約翰·納什,是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chuàng)始人、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二十二歲時發(fā)表的博士畢業(yè)論文《納什均衡》充分證明了他的天賦。他同時也是嚴重的精神分裂患者,長達二十五年的時間處于間歇的發(fā)病狀態(tài),被稱為“孤獨的天才”。周圍人認為他不可理喻,說他“孤僻,傲慢,無情,幽靈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隱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別人操心的世俗事務?!?/span>

真正的天才,智力不同于常人,其他方面也容易不同于常人。



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高智商,有些是假的。

有一類孩子不是智商高,是智力發(fā)育比同齡人早一些。

比如大部分孩子都是一歲左右開始說話,如果有個孩子9個月就能說話,大家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比其他孩子聰明。別的孩子話還說不清楚的時候,有的孩子就能認識幾個字了,大家也會覺得這孩子真聰明。

美國的科學家用了十五年的時間,用核磁共振的設備定期掃描400500位孩子的大腦,從三、四歲開始,到二十歲結束,來研究孩子腦部發(fā)育的規(guī)律。掃描結果顯示,人的大腦皮層從幼年到青春期逐漸變薄,孩子智力上的差異,與變薄的速率有直接關系,大多數(shù)高智商的兒童,大腦皮層變薄的時間相對較晚,大約在10歲到11歲左右,而且變薄的速率很快。換句話說,智力發(fā)育相對晚一點的孩子,最后能達到的智力水平相對更高一些。

這個實驗可能給笨鳥先飛帶來另一個角度的解釋:先飛的鳥可能是比較笨的鳥。



這個實驗也能夠解釋很多孩子小時候智力很出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沒有優(yōu)勢,最后泯然眾人之中。王安石在《傷仲永》中寫到的神童方仲永,可能就是這一類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天才,只是智力發(fā)育得比較早而已。

智力發(fā)育早的孩子最吃虧的地方,是對自我認知和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為比同齡人發(fā)育早一些,小時候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輕松地得到家長和老師的夸獎、同學的艷羨,被夸的多了,自己也習慣了,覺得生活不過如此,生活就應如此,生活會永遠如此。

如果父母、老師、同學的眼睛是一面面的鏡子,智力發(fā)育早的孩子每天從這些鏡子中看到的,是一個超出自己真實能力的,變形的,放大的自己。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鏡映,這是一個負性的、不真實的鏡映

慢慢地他們會形成一種模式,他們比別人需要更多的獎賞和贊美,不愿意放下身段去了解其他同齡人的想法,沒有辦法形成良好的共情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同齡人的智力發(fā)育水平也逐漸趕了上來,他們原來那點提前搶跑的優(yōu)勢已經消失殆盡了,卻還不太習慣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者剛剛付出一點,就希望立刻能得到別人的贊美。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注意和夸獎,他們就讓自己遠離別人,或者自己假想出一個理由來自我安慰:別人受到贊美是因為老師偏心,是因為機緣湊巧,是因為有家庭背景,等等。

進入社會后,如果他們無法找到能照見真實自己的“鏡子”,就會再一次掩蓋了自己的致命短板,也失去了調整的機會。

當他們沒有能力通過合法途徑獲得財富時,就標榜自己是視金錢如糞土;

當他們無法獲得異性的青睞時,就指責對方是“目光短淺,愛慕虛榮”;

當他們不能勝任工作時,就批評領導“唯利是圖,沒有情懷”;

當他們庸碌懶惰時,就抱怨環(huán)境讓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在親密關系中,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方高的位置上,希望對方能夠遷就自己、欣賞自己、包容自己,而自己卻不習慣欣賞對方,不愿意投入情感,不愿意做出改變。

最后的結果,就是一直活在當年形成的虛幻的鏡映中而無法自拔,自己把自己哄騙到老,自己把自己糊弄到死。

我經常和有些父母開玩笑說,小學學霸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因為他們智力發(fā)育比同齡人早一點,所以給了父母一個高智商的假象,拔高了父母的期待,父母會一直用最初的成績表現(xiàn)要求孩子。結果就是父母感覺期待越來越落空,于是對孩子越逼越緊;孩子高開低走,后勁不足,壓力越來越大,成績越學越差。

這些孩子挺讓人心疼的,沒享幾天學霸的福,卻受了一輩子學霸的罪。



還有一類孩子最慘,智力發(fā)育時間不比同齡人早,智力發(fā)育水平也沒有別人高,但是卻被迫過度地使用智力,造成一個高智商的假象。

二十多年前有個叫魏永康的神童挺出名的,據(jù)當時的報導,他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8歲進入縣重點中學讀書,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3年后被學校勸退了。

一歲三個月的魏永康,媽媽就開始教她寫字。

20歲的魏永康被大學勸退時,媽媽指著學校的大樓,讓兒子跳下去:“這么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

他在和母親相處時,必須啟動超出自己年齡的智商,才能獲得母親的關注和欣賞。

這個被媽媽加工出來的“神童”,只是為了了卻媽媽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心愿。

 


有個小學生學習非常好,他的媽媽在家長會上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

上小學前把孩子扔到深山里單獨呆10天,放牛喂豬。10天后家長去接孩子,孩子哭著要回家。家長趁勢對孩子提出若干要求,回家后必須保證做到,比如:每天家長下班回家前,孩子必須完成所有作業(yè),否則打,另加不給吃飯;一周只能看兩次電視,每次不超過半小時。不能玩手機,偶爾可以玩一下小游戲。這兩項都只能在周末進行;等等。孩子立刻全部答應(不答應回不了家啊)。

回家后,孩子每學期發(fā)完新課本后,三天內就把英語所有課文背熟了,然后追著老師要把課外輔導班的課文也背給老師聽。

老師們都羨慕不已,經常在辦公室聊天說:這孩子家長怎么教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都這么厲害!

這是個聰明的孩子,但絕不是什么天才。他必須拼命使用自己的智力,因為他隨時都處于惶恐的狀態(tài),他極度恐懼智力不夠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這種狀態(tài)能持續(xù)多久呢?

   



如果說只有中國父母有“神童”情結,也不太公平。其實無論什么地域,無論什么時代,都有心不死、“神”欲熏心的父母,總想把自己的孩子弄成神童。為了更好地保護孩子,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甚至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歐洲許多國家,法律禁止學前教育,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fā)智力,避免將孩子的思維模式固化,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象空間。

德國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yè)知識,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一位德國的家長,兒子7歲,她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兒子一些東西,因為孩子56歲的時候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shù)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有的法律條紋更加具體和細化。2013年臺灣地區(qū)教育主管部門為了保護學齡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通過“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修正草案,禁止6歲以下兒童學習強調記憶背誦或是嚴謹思考的腦力課程。規(guī)定英語、珠心算、作文、速讀班等都不能招收6歲以下幼兒,違者最高可罰50萬元新臺幣,且可連續(xù)罰。如果招收未滿6歲的幼兒,只能教“身體律動”、“藝術才能”等。

既然是法律規(guī)定,就不是某個人心血來潮的決定,背后一定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

 只有按照科學的成長規(guī)律發(fā)育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智力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能在合適的時候把他們天賦的高智商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同時又能避免高智商引發(fā)的不必要的硬傷。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高智商的神童就應該隱于同齡的熊孩子中,那里才是他們成長最好的土壤。

新書速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夫少妻~大趨勢
“天才”寶寶的早期特征是什么?怎么讓孩子更聰明?
為什么六歲前不要讀書
8歲智商高達146!“天才兒童”從小就有以下特征,你家娃滿足幾個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里
歷經47年研究發(fā)現(xiàn):有以下“煩人”表現(xiàn)的娃,智力發(fā)育往往比較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