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
第七十六章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span>2】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此章沒什么要特別解釋的地方。主要強調(diào)的還是陰陽調(diào)和的道理。人無為,陰陽自行調(diào)和。人有為也要按照陰陽調(diào)和的原則來有為,才可能長久。
【2】大處下,弱處上。都是合道之舉。
第七十七章
【1】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span>2】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span>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天之道,通過“損有余,補不足”來自行調(diào)節(jié)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因其無欲,所以天道的運行是法道的行為。
【2】人有一己之私,又執(zhí)迷于物,好多多益善。
【3】只有一心向道的人才能做到。因為為道者無一己之私,一心向道,法道之無欲法道之自然。所以圣人才會為而不恃,功成而不有。從圣人無欲的動機里就可以知道圣人的賢明。
第七十八章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span>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span>3】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1】攻:打擊,致力于。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用強是戰(zhàn)勝不了柔弱的水的(攻擊堅強之物沒有什么可以勝過水)。這是毋庸置疑的。
【2】用柔弱是合于大道的,用剛強是不道的,不道早已。這個道理天下沒有不知道的,也沒有能做的到的。
【3】所以圣人有言:愿意承擔(dān)國家的屈辱和禍患的人更有資格成為天下的君主。聽起來好像反話一樣,實際這是主動處下用柔,才會得到萬民的信任和擁戴。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七十九章
【1】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2】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span>3】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安:哪里,表疑問,如,安能如此。
不知務(wù)本所以有怨,解其怨而不教人本末之理,雖今日無怨他日也必還將生怨。以德報怨同樣是治標(biāo)不治本。我行德雖無怨,可是對方不知德不知道所以還將生怨。所以報怨以德也不算是行善。
【2】左契:契,收據(jù),意為弱點。短處,痛處。
司徹:掌管稅收的部門
所以圣人掌握別人的痛處又不主動去追究別人,讓別人自覺的改過。
【3】有德的人總有辦法讓別人自覺的改過,缺德的人就會睚眥必報。天道沒什么偏好只幫助有德之人。
這里要注意的是,以德報怨要看具體情況,不要做濫好人。行善也是需要智商的。
第八十章
【1】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什伯:超過十倍百倍,很多。
甘:自愿,樂意
樂其俗:以無為作俗?
使國家變小一點,讓人口變少一點。雖然有很多的工具但不要去用,讓百姓對自己的生命負責(zé)而不要向遠處陌生的地方遷移。雖然有船,車,軍隊。可是也不要使用。讓百姓過上簡單的生活。不執(zhí)著于物質(zhì)上的享受,一心向道,行之以無為,兩國相望,目擊道存,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已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總結(jié):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擁有美好的明~天...(啥歌來著,忘記了。就突然蹦出來這么一句調(diào)調(diào))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