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很容易發(fā)現(xiàn)火災,為防止火災的發(fā)生,鎮(zhèn)火神獸--鴟吻隨之建造出來。鴟吻既美化的屋脊還可以起到防火、辟邪的作用。在漢代時稱為蚩尾,大約到晉代又被稱為鴟尾,晚唐以后,鴟尾下部塑成含脊的獸頭,又改稱為鴟吻,明清又被稱為螭吻、龍吻。
鴟吻在漢代已出現(xiàn)雛形。相傳,漢武帝時期,建章宮就建有兩個蚩,安裝在建章宮正脊的兩側(cè),因蚩為海獸,可以起到鎮(zhèn)火消災的作用,因其尾巴向上,被稱為蚩尾。因這一故事為唐人所記,可信度不高,但從當時留下的一些畫像石、畫像磚中可以看出,在漢代已出現(xiàn)蚩尾。
后世稱為“鴟尾”一詞在晉代以后的文獻中出現(xiàn),如《晉書·安帝紀》中有“義熙六年,雷震太廟鴟尾”的記載,唐代亦稱,據(jù)唐人蘇鶚《蘇氏演義》卷上:“蚩者,海獸也。 漢武帝 作 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袢硕嘧鼬|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顏之推亦作此鴟?!钡奖彼螘r期,李誡著《營造法式》卷二轉(zhuǎn)引《漢紀》時記到:“柏梁殿災,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于屋,以厭火祥?!?br>
金元代以后,受中國龍文化的影響,龍形的鴟吻開始漸漸應用。受“龍生九子”傳說的影響,鴟吻被螭吻取代,到明清時期成為定制。據(jù)明李東陽著《懷麓堂集》記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泵鳁钌魉渡滞饧芬灿涊d了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似獸?!鼻迦烁呤科嬷短斓撟R余·龍種》記載“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螭吻上的拒鵲,出現(xiàn)在唐代,到明清時代慢慢演化成為一把寶劍。相傳這把寶劍是“神功妙濟真君”許遜的,主要目的有兩種,一是為妖魔鬼怪看到這把寶劍直接逃跑,可以辟邪,二是被龍吻擅離職守,要把它困在屋頂上,讓其好好工作,不能逃走。明清兩代龍吻上的劍在外形上有所不同。明代寶劍劍柄上做五朵祥云,頭部向內(nèi)向龍首方向微傾斜彎曲,而清朝寶劍劍柄是直的,裝飾只有魚鱗裝飾。
鴟吻是一身份等極的象征,一般用于宮殿、寺廟建筑,一般的達官貴人和老百姓是不能用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