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插花藝術發(fā)展簡史

插花藝術的起源

關于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并不統(tǒng)一,是個有待繼續(xù)查證和探討的問題。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于它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fā)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只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做一簡介,以供參考。

一、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

(一)源自佛教供花 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觀點 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fā)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廷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fā)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fā)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引證 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于盤花的段節(jié),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愿諸佛令華競齋不萎?!呷正S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認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yǎng)”的記載。花供養(yǎng)是佛教六種供養(yǎng)(鮮花、涂香、水、燒香、飯具、燈明)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的確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間風俗 是從廣義范疇理解插花。認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可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后逐漸發(fā)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并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在中國,遠在佛教傳人之前,民間就有用花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于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后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

《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風情詩集?!对娊?鄭風.溱洧(wei)》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秦河清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藥。屈原的《楚辭》中關于佩戴花飾,以花相贈或寄托思念、祭祀的詩句更數不勝數?!冻o·九歌》有:“瑤席兮玉境,盤將把兮瓊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所思:“披石蘭兮帶杜衡(一種香草),折芳馨兮遺所思”。

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

二、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文插花書刊中都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fā)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并在墓中發(fā)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制作的“干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并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chuàng)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筑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tǒng)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

(二)源自中國 如前所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fā)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西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蕩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采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于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采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于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huán)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tǒng)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虬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

中國插花藝術發(fā)展簡史

中國插花藝術從先秦的原始階段到漢魏南北朝漸趨成熟,隋唐開始昌盛,宋代轉入精雅,明朝達到高峰,清代開始漸微,至今日再度復蘇,大致可分為七個階段。

一、先秦的原始階段

約于公元前200多年,中國民間早已有用花祭掃、惜花傳情和插花裝飾儀容的習俗。當時形式較簡單,并沒有技藝的加工。形式有手拿的秉花、插于頭上或襟前的佩花以及放置在神座前成束集把的花束等,男女互贈花朵(束)和折取花枝贈友以表思念已成人們的雅舉風尚。這些在《詩經》、《楚辭》等書中都有記載。

這時期,孔子的儒家學說已形成,它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極深,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導作用。講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長習性或特點喻意人的品性之風開始流行。如孔子說:“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勸戒人們向松柏學習歲寒不凋的永恒精神。奠下了中國花文化的基礎和對花的審美情趣!屈原也常以蘭惠的潔身自愛、孤芳自賞感懷身世,這種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的觀念主導了中國近3 000年的花藝文化觀。

二、漢魏南北朝的初級階段

約從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00多年期間,中國插花步入初級階段,漸趨成熟。漢代園藝事業(yè)開始興旺,人們玩賞花木之風甚盛。形式除了秉花、佩花和花束外,還有用盤盛果和花的形式,到了魏晉南北朝,更有用器皿盛水養(yǎng)花,以保持不萎的記載,花枝的插置也略有安排,漸趨成熟了。所插的花材也很廣泛,梅花、杏花、石榴花、蓮花及各色百花都有。古詩十九首中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晉詩清商曲辭·孟珠》有:“揚州石榴花,摘插雙襟中”?!赌鲜贰分小般~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北周應信的“金盤襯紅瓊”(古人稱銅為金,金盤即銅盤)和“新盤待摘荷”的詩句都是用盤插花。現存藏于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的一具北周時期的觀音像,觀音手中持一瓶花,枝葉、花、苞俱全,比例勻稱。可見當時,文士、道家、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人們的瑞祥觀念也較濃,常以花的枯榮預兆兇吉,如子懋以蓮畢竟齋不萎預示其母病愈。或以象征、諧音的技巧,聯結數種花材,以取吉祥之兆,使花文化兼具了教化、倫理的功能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時代(581-907年),是中國插花藝術發(fā)展史上的興盛時期。政局穩(wěn)定,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藝術成就輝煌,插花藝術也進入了黃金時代。

愛花之風盛極一時。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為“華朝”,即百花的生日,常舉行大規(guī)模的盛會。

牡丹處于國花地位。人們競相買花、賞花成為時尚。白居易《買花》:帝城春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淺淺五束素?!壹伊暈槌?,人人迷不悟。

宮廷舉行牡丹插花盛會,程序嚴格,排場豪華。羅虬的《花九錫》中說:重頂幄(障風)、金錯刀(剪斷)、甘泉(浸)、玉缸(貯)、雕紋臺座(安置)、畫圖、翻曲、美肴(欣賞)、新詩(詠)。

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政局動蕩,文人雅士多避亂隱居。民間插花風格有很大轉變。突破唐代講求莊重和排場的舊風,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更加廣泛,出現了吊掛、壁掛形式。郭江洲還發(fā)明了占景盤。

四、宋元的精雅期

公元960-1368年。宋代是中國又一次從封建割據到統(tǒng)一的時期,賞花插花的習俗雖仍沿襲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樣富麗堂皇。宋人多喜愛梅花,講求高雅韻致,以清雅素淡為美,從而使插花藝術進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臺階。

花器研究有新進展。繼五代占景盤后,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代籃花也極盛行。

以花擬人,特重花德,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倫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蘭、梅、桂等素雅的花材為主,結構較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說教義,表現理學之理。并有許多論及花材的著作問世。

對梅花的論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韻勝,以格高,古以橫、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為貴”

周頓頤的《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民間好尚,插花進入社交禮儀活動。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

吳自牧《夢梁錄》: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稱為“四藝”,為宋時流行的民間社交禮儀規(guī)范。

元代出現“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為內容,而從個人的感性出發(fā),追求借花傳情,表達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表達主題。如元人繪制的“平安連年”、吊籃式插花等。

五、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明代插花在宋代精雅得麗的基礎上,更加成熟,插花的理論更系統(tǒng)完善。插花不僅重意,更進而講求布局配置,借鑒書法、繪畫的構圖章法等美學法則,營造插花藝術。

明代除花朝賞花外,還有花朝供祭花神的習俗,賞花的雅興更高。這時期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瓶花成為主流 原來顯赫的佩花和秉花,在這期間只為少數雅士的文化好尚。民間、社會并不多見。而瓶花則成為時代的主流,極為興盛。不僅如此,還十分注意瓶花與環(huán)境的配合。有廳堂花與書齋花之分,花型與花器都各有所別,風格也遇然不同。

《瓶史》中說:“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漢之銅壺、太古、尊器,或官哥大瓶……折花須擇大枝。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折枝宜瘦巧,不宜繁雜”。

插花風格也有兩種,一為隆盛理念花,一為清雅的文人花。隆盛理念花仍繼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現人格、哲理等,內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為主,以其枝條曲折迂回表現中國書法的線條美,下則配以茶、蘭、水仙、柿子、如意、靈芝、松、柏等等。如用十種花就稱十全。隆盛典麗,是宮廷和民間歲朝時節(jié)慶賀的廳堂插花,也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插花,這種形式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立華定型起了促進作用。

文人花則以清韻脫俗為主,花材常只一種,多則兩三種。選取有點、線機能的花木為素材,枝條流暢利落,對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變,高潔清雅,不尚豪華,追求中國書法和繪畫之虛靈與線條之飄灑流暢的美感,由此形成中國插花特有的風格。

(二)構圖嚴謹,注重比例,講求美學法則,花枝布局也講求章法。

(三)提倡“茗賞”,格調高雅。唐代以富貴為美,酒賞為上,宋代講究香賞,明代則提倡茗賞,藝術品味升華,更專注于插花本身的風韻純真。

(四)插花著作多,論述全面,為歷代之冠。有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張謙德(1577-1643年)的《瓶花譜》,高濂的《遵生八箋.燕閑清賞》,文震亨的《長物志.清齋位置》,何仙郎的《花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六、清代的衰微期

公元1644-1911年,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興旺,對花的鑒賞不遜于明代,插花技藝也有很大提高。但后期日漸沉淪。清代插花有以下特點:

1.花市興盛,并具有現代商業(yè)形式的“花券”流行。

2.對花品評既有理智的判斷,也有神格化的癖求。張潮:賞梅令人高,賞蘭令人幽,蕉與竹令人韻……。

3.插花技藝大有提高,開現代插花之先河。沈復提出“起把宜緊”、“瓶口宜清”兩個技巧訣竅。并自創(chuàng)了最早的“劍山”。

4.寫景花和諧音造型花流行。如把銅錢、拂塵、萬年青、李子構成“前程萬里”。

七、20世紀80年代的復蘇和發(fā)展

中國插花藝術經歷了清末的蕭條,又沉寂了幾十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園藝事業(yè)的發(fā)展,才得以復蘇并迅速發(fā)展起來。

20世紀80年代,北京、上海、廣州先后成立插花藝術研究會。

1987年第一屆全國花卉博覽會,專辟插花館。

1989年第二屆全國花卉博覽會,進行第一次插花評獎。

1990年5月在北京中國插花花藝協(xié)會成立,同時舉辦首屆全國插花花藝展覽。

1990年9月在上海舉辦第二屆全國插花展覽。

1992年11月在廣州舉辦第三屆全國插花展覽。

1993年4月北京,第三屆全國花卉博覽會,有插花展覽與評獎。

1994年9月云南,第四屆全國插花藝術展覽。

1997年4月上海,第四屆全國花卉博覽會,每單位參賽插花作品6件。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專設插花大賽,中外4國,600多件作品參賽。

2002年國慶期間,天津,首屆全國插花花藝大賽。

2002年9月29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插花員國家職業(yè)標準》,插花第一次成為國家承認的工種。

2004年8月全國插花花藝培訓中心舉辦首屆插花員教師資格培訓班。

2004年9月,深圳,第五屆中國國際園藝花卉博覽會,展出插花作品300余件。

地方性插花展覽更是頻繁。天津,三屆大賽。上海,每兩年一屆“花之韻”插花大賽。云南2004年11月舉辦首屆大學生插花藝術大賽。

插花論著頗豐。

各種插花藝術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國外交流也日益頻繁。

2005年3月,《中國插花花藝》雜志創(chuàng)刊出版。

日本插花藝術簡史

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貫來往密切,自隋唐時代,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后,插花即在日本生根、發(fā)芽,逐漸成長,直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走向西方,風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國插花藝術的影跡。20世紀后,吸收了西方文化才逐漸脫離中國的影響。這除了由于地理和民族血統(tǒng)相近的自然因素外,還與其國策有關。日本曾于17世紀(163年)頒布一項“鎖國令”,既禁止本國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貿易、傳教。為防止西歐殖民主義的滲透,一直鎖國200多年。這就造成日本長期的封閉狀態(tài),使其文化意識中具有濃重的中國色調。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許多插花的概念和術語都與此有關。日本的插花也曾經歷大起大落,低潮時也瀕臨絕境,但卻仍能較快地起死回生,不斷走向高峰,這確實值得我國插花界借鑒,為便于了解日本的插花藝術,現把日本插花

的興衰分為幾個階段,并把左右其發(fā)展方向的主要流派做一簡述。

一、15世紀前僧侶中流傳的供花

15世紀以前,日本插花主要是佛教寺廟內,僧侶中流傳的佛前供花。相傳6世紀時,日皇派遣使者小野妹子前來中國,考察當時隋朝的佛教,看到中國佛教禮儀中有祭壇供花,印象極深,于是回國后,特別向日皇報告插花之事,并和日皇一起研究插花,學中國以花祭拜。后辭官削發(fā)為僧,法號“專務”,住到日本京都一座著名的法寺內。那里有一六角堂,堂旁有一池塘,他就在池畔筑起廂坊,隱居于此,故名“池坊”。自此他專心研究插花,世代相傳,為日本插花的始源。

14世紀(1358-1408),足利義滿將軍(當時是武土封建主專政,將軍擁有實權),愛慕中國文物,特舉辦“花御會”,即所謂插花比賽,后復仿效中國的七夕供陳之俗,而有“七瓶花賽”。普遍采用中國之花瓶,乃開創(chuàng)了插花藝術之端緒。由于貴族們的喜愛,寺廟的僧侶開始進入武土家邸院,應主人要求而插花。由此,供花的形式漸變?yōu)橛^賞的形式。寺廟僧侶中池坊專慶技術最精巧,在此期間正式產生了“池坊流”。

二、16-19世紀初,日本插花的黃金時代

這期間,日本太平盛世,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插花也從僧侶、貴族上層人士進入平民百姓家。池坊的“立華”不斷完善達到定型,許多口傳的插花書和著作先后問世,如《池坊專應口傳書》、《立花大全》、《立花時勢妝》、《拋入花傳書》等等。但立華愈趨豪華,一般百姓難以接受。隨著茶道的流行,又出現了簡樸素雅的拋入花(俗稱“茶花”),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yōu)檫m合一般民家壁龕的“生花”。從此,插花在日本得以普及,池坊流也于此時,開始分出不同的流派。

在這期間,我國袁宏道的《瓶史》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被日本插花界奉為經典,還因而產生了一派稱“宏道派”。后來,日本人橫山潤又寫了一本《瓶花全書》,列舉了中國歷代養(yǎng)花插瓶法十幾冊,然后論述自己的心得體會,可見日本人對中國插花的鉆研程度。“立華”和“生花”的花型和構成都與中國的國畫、書法和儒家思想有關。當時日本政府(幕府)支持插花,并把“生花”強化使之成為教化花型,愈來愈重視格式,因此也稱為“格花”。講求陰陽五行學說,以天地人來表現倫理教義?!肮帕鳌保褪钱敃r新興的流派。

19世紀中葉,1854年美國用軍艦沖開日本的門戶,結束了日本閉關局面,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日本處在新舊思想交替中,經濟蕭條,幕府政體瓦解,導致了明治維新。這時,花道也受嚴重影響,面臨危機,各流派紛紛倒閉、破產。一方面由于幕府體制崩潰,整個插花界就失去經濟基盤,另一方面也由于當時的插花界保守,不適應新潮流的發(fā)展,故為群眾所遺棄。一直到明治中期(20世紀初)才逐漸復蘇。

插花在日本是作為一門職業(yè)的,以師徒的形式傳授插花技藝,師傅們靠弟子的學費來維持生活,亦即把插花技藝商品化。所以各流派都有自己本流派的固定花型,這與中國的插花只作為消遣娛情、玩賞歡樂有極大差異。正因如此,日本插花界面對危機要千方百計設法去渡過難關,起死回生尋求發(fā)展。這也是日本插花能不斷推向高峰的原因。

三、20世紀迎來第二次插花高潮

20世紀是日本插花變革的時期,門戶開放后,許多新奇的西洋花卉輸入日本,五彩繽紛的色彩大開了插花人士的眼界。但原來的池坊流派較保守,不接受新鮮事物,傳統(tǒng)的立華和生花花型也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因此引起弟子們的不滿,紛紛脫離池坊,另立流派。日本現今號稱三千流派,絕大部分都是這時期派生的。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小原流(1911年創(chuàng)立),小原云心受到當時流行的中國盆景和清代寫景式插花手法的影響,又吸收了西洋花卉的色彩,把原來立華和生花那種“點”的插法,改為“面”的插法,自行設計了圓形淺盆,把自然景色移人盆中,稱為“盛花”,從此盛花開始流行。他以“從房間發(fā)展到街頭”為座右銘,第一次在百貨公司舉辦插花展覽,將盛花介紹給一般民眾,備受歡迎。教學方法也從個人教授為主改為團體教授法,并積極培養(yǎng)女性教授者(以前都是男性教授插花的),在教學員插花時,還要求他們實際接觸大自然的植物,采用了新的教學方法?,F在許多插花書上介紹的基本花型,就是小原流派的花型。自此,各流派(包括池坊流)都有了盛花和瓶花的花型。

二次大戰(zhàn)前夕,各流派又掀起內省高潮,對化型又做了些改革,在“盛花“基礎上,吸收西方抽象的造型原理,產生了自由花。所謂自由花是相對于當時固定形式的花型而言。1930年以草月流為首的幾個新興流派發(fā)表了“新興插花宣言”,要創(chuàng)造特異的新花型,甚至使用非植物的材料,嘗試各種新奇的插法,不受形式的約束,也不理會草木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以構成美為主的造型插花。“草月流”意即其花如草之可親,如月之明朗,創(chuàng)于1927年,是日本插花界中標新立異的新流派。他把傳統(tǒng)的跪著插花改為坐著插,搞展覽時還配上音樂,又收門票,當時引起不少非議,甚至稱其為“野獸派”。但不久爆發(fā)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插花界也進人了悲慘時期,出現了第二次危機,花道瀕于崩潰,都認為再也沒機會教授插花了。

四、二次大戰(zhàn)后,日本插花走問世界

戰(zhàn)后日本淪為戰(zhàn)敗國,插花更無人問津。但是,美國駐軍開進日本,卻奇跡地給了日本插花起死回生的轉機,并從此走向世界。也使“草月流”從此興旺發(fā)展起來。1945年,麥克阿瑟的太太和駐軍的夫人小姐們想學習插花,草月流的勒使河原氏被選作講師,這就給了草月流發(fā)展的時機。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東京的廢墟上開辦了戰(zhàn)后第一次展覽會,恰好給當時精神處于極度虛脫的日本人帶來精神食糧,有如打了一劑強心劑。展覽會盛況空前,從此,插花開始了新的轉折。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風潮,失散的又重新組合,插花又活躍起來。這時,人民生活也開始穩(wěn)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處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藝術,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時欣欣向榮。

1953年河原氏受美國邀請,首度將日本插花介紹到國外,1956年世界各地熱愛插花的女士們成立了國際插花協(xié)會,引起了國際插花熱。以后,前往日本觀光訪問的外國女士們,必有插花學習的節(jié)目安排。1964年,奧運會在東京舉行,插花以“文化特使”身份出現,加強了與各國的文化交流。現在各流

派都在外國設立分部,常派代表赴各地充任文化使節(jié),促進了插花的國際性普及和交流。

在日本花道走出國門的同時,自稱為鮮花王國的日本對歐式的桌上花都相當陌生,封閉在祖?zhèn)鹘^學的花卉世界中,部分日本花商對歐式的花束、頭飾、胸花、桌面花等大開眼界,原來傳統(tǒng)的花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追求,從而拼命地吸取西洋花的設計技法并加強花材的引進等。從1950年開始,日本開始和外國進行花藝設計上的交流,將世界各地的技術、資料公開,吸引了部分喜新的日本人,至1965-1970年間,花藝設計在日本盛行起來。

歐美各國插花藝術簡史

西方式插花源自古埃及。其后,由埃及首先傳至希臘、羅馬,進而傳至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法國以及美國。

人類愛花是不分地區(qū)的,無論東方或是西方都是如此。西方人認為花可抵御巫術、閃電和毒藥。在祭奠時,人們用橄欖葉和月桂葉做成花環(huán),作為膜拜的用具。將花環(huán)戴到頭上、脖上,即可作護身符,掛在門上和墻上可防邪魔進內。所用的花材則視各國人們的習俗而不同。古代埃及人認為睡蓮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吸用印度藍睡蓮和齒葉睡蓮,故在法老墓中有睡蓮的壁畫和鮮花隨葬。古希臘人除懸掛花環(huán)外還常將植物插在落地大花瓶中,作為新婚夫婦的室內裝飾品,表示喜慶。古羅馬人懸掛花環(huán)來慶祝“農神節(jié)”,并習慣將薔薇花瓣灑在宴會桌和地板上,使客人聞香。德國人愛用樅樹葉等。羅馬帝國席卷歐洲,建都于拜占庭后,開始出現神殿儀式用的大型插花,稱拜占庭式圓錐型插法,而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公元32年),花環(huán)、花索(也稱花彩)以及教堂裝飾插花得到普及,直到現在仍為圣誕節(jié)的裝飾。當時,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鳶尾等象征圣潔的花材,花型也較簡單。

14—16世紀文藝復興后,插花藝術擺脫宗教束縛,插花類型多樣化,瓶花、花束、花籃、果盤等成為室內陳設和社交活動的常用品。并初步形成幾何型大堆頭式風格。

17-18世紀,隨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及戰(zhàn)爭、貿易往來,各地花材得以廣泛交流,促進了園藝的發(fā)展。大量園藝書籍出版,促進了園藝與插花知識的傳播。順應服裝裝飾需要,胸花應運而生。

19-20世紀,為英國昌盛時期,花卉中心移至英國,鐵絲使用很普遍,西方插花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花。荷蘭花卉發(fā)展自15世紀開始,今天,荷蘭的切花生產位于世界領先地位,插花技藝也很有聲望。

美國開國之初稱殖民地時代,當時流行維多利亞時代的圓形花式,故美國稱其為殖民地型。后來吸收了東方的線條設計,使花型更趨完美。美國人巧妙地配合商業(yè)化的需要,開發(fā)了各種新型花式的設計、禮品設計等,并配合各種節(jié)假紀念日,利用插花來表達感情,使花藝設計受到世界的重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草月花藝 | 日本花道,這些流派你了解多少?
【養(yǎng)花知識】花藝、插花、花道的區(qū)別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qū)別
【六楞】花藝之道 挖空心思的天然
這門手藝,讓日子如夏花般絢爛
花 藝 與 花 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