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瓜棱執(zhí)壺 宋
高24.5厘米 口徑6.2厘米 足徑8.6厘米
壺口微敞,外口沿下與肩部連一曲柄,另一側(cè)為一細長微曲的壺流,流下部有一劃花紋飾,長直頸。腹部為八瓣瓜棱形,圈足,足微外撇,素底無釉。通體施青白釉,釉色青中泛黃,釉質(zhì)光亮,透明度好。肩部有一圈明顯的上下合范模印。壺帶蓋,蓋為盤形,凹處有一鈕。
此壺為北宋早期燒制的一件作品。
青白釉劃花瓶 宋
高31.7厘米 口徑4.6厘米 足徑9.6厘米
清宮舊藏
瓶直口,短頸,溜肩,肩以下漸收,圈足素底。瓶外口凸起弦紋一道,瓶身刻花,花葉用旋渦紋表現(xiàn),肩及足上各刻弦紋兩道。里外施青白釉,積釉處呈水綠色,釉不至底,釉面開碎片紋。此瓶器型大而完整,為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中罕見的器物。
青白釉印花盤 宋
高3.8厘米 口徑16厘米 足徑5厘米
清宮舊藏
口微敞,鏨銅邊,淺弧壁,圈足。內(nèi)口下印一圈回紋邊飾,盤壁凸起六直線將其分成六格,每格分別印有牡丹、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底印一折枝牡丹。胎體輕薄,里外施青白釉。
盤里凸起直線紋裝飾,為仿金屬器具造型。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青白瓷印花盤、碗,其印花紋飾均為陽紋,絕大多數(shù)印于盤、碗的里部及盒蓋上面。此盤采用覆燒方法,為仿定窯之作。這種裝燒方法,大大增加了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曾一度使景德鎮(zhèn)窯裝燒青白瓷形成風(fēng)尚,并影響到江南地區(qū)的很多瓷窯。由于其在原料選擇、制作工藝及裝飾紋樣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dāng)水平,因而也被宮中收藏。
青白釉注壺、注碗 宋
通高24厘米 碗口徑17厘米 碗足徑9.8厘米
壺直口,溜肩,肩腹之間有明顯的棱角。圓腹,圈足。配有獅形鈕蓋,造型挺秀,棱角分明。通體施青白釉,釉面有明顯的片紋。肩部飾劃花纏枝牡丹。注碗呈六瓣花口,腹部與花口相對應(yīng)飾六條凹線,圈足。注壺置于碗內(nèi),碗口剛好與壺的肩部相齊。此套器物為宋代溫酒器具,溫酒器最早見于唐代,稱執(zhí)壺,根據(jù)唐代文獻記載,稱之為“注子”。五代、宋代注壺、注碗為盛酒和溫酒的配套酒具,飲酒前先將酒壺置于注碗中,碗中盛熱水用于溫酒。這種注壺、注碗南北方都有燒制。陜西耀州窯、江西景德鎮(zhèn)窯、安徽繁昌窯都有產(chǎn)品傳世。其中以景德鎮(zhèn)窯所燒造型豐富,數(shù)量居多。
龍泉窯杯 宋
高5.1厘米 口徑8.3厘米 足徑2.6厘米
杯花口,杯身呈雞心狀,腹部較深,底心有雞心狀突起,高足小巧,足心有乳突狀物。器壁滿刻菊瓣紋。青灰色釉,柔和雅淡。此杯形體小巧,玲瓏別致,制作精細。
龍泉窯“河濱遺范”盤 宋
高4.1厘米 口徑16厘米 足徑5.1厘米
清宮舊藏
盤口呈五花瓣形,盤底坦平,小圈足。胎體厚重。里外施滿釉,足內(nèi)無釉。內(nèi)心印陰文“河濱遺范”四字,這在龍泉窯制品中較為常見。盤內(nèi)壁劃有五道白色花瓣紋為飾。此盤造型精巧,為龍泉窯代表性之作。
龍泉窯三聯(lián)洗 宋 高1.8厘米 口距7.5厘米 足距5.4厘米 三只小洗口部以茨菇葉聯(lián)為一體。洗敞口,腹較深,平底,小高足,足底露胎。釉色淺灰,釉面有網(wǎng)狀開片紋。三只小洗無論造型、尺寸、釉色均相同,構(gòu)成一個整體。造型奇巧,匠心獨具。 |
龍泉窯鼓釘三足洗 宋 高6.8厘米 口徑17.8厘米 足距14.5厘米 洗口內(nèi)斂,圓腹,洗心較為坦平,腹下承以三獸頭足,底心為一小圈足,圈足不落地,顯露胎骨。里心施釉,釉色潤澤明亮。洗身上下各凸起鼓釘紋一周,上層鼓釘十五個,下層十四個,鼓釘處有帶狀凸起弦紋為飾。此器造型別致,古色古香,是龍泉青瓷的名貴之作。 |
龍泉窯三足爐 宋
高9.6厘米 口徑12.1厘米 足距8.2厘米
清宮舊藏
此爐的造型是仿照周代青銅器鬲的形式燒制,敞口,折沿,短頸,圓腹,下承以三足,其絕妙之處在于爐之頸、腹通過曲直的線形對比,突出了器物飽滿圓潤的特點。爐的腹部至足部凸起的三條棱線,逼真地模仿了銅器的出筋的裝飾效果。此爐為柔潤如玉的梅子青色,深淺適度;其釉的色澤和質(zhì)地美代表了中國歷史上青釉燒制的最高水平。
龍泉窯青釉鳥食罐 宋 高3.9—1.5厘米 口徑5.3—2.4厘米 足徑3.2—2.1厘米 鳥食罐是用來喂鳥的器具。漢代始就有燒造。宋代龍泉窯也曾生產(chǎn)過,器型豐富多樣,有小罐形,橢圓形,淺碟形等,造型秀美靈巧,生動有趣。紋飾刻劃精細,器身有菊瓣紋,蓮瓣紋、線紋,也有在器身印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等吉祥語的,還有鼓釘式等。釉色柔和滋潤,深淺有別。器底一般為平底,露胎骨。 |
龍泉窯刻花塔式瓶 宋
通高20.4厘米 口徑9.3厘米 足徑9.3厘米
瓶為塔形,直口,圈足,沙底。器身有五層裝飾,第一、三層各刻蓮瓣紋一周,第二層刻堅道紋一圈,腹部則刻有獸穿花紋飾,近底處刻上仰蓮瓣紋一周。肩部堆貼七個青蛙形裝飾。瓶蓋直口,平沿,頂部蓮花形,沿上堆貼六個帶座佛像,形象小巧生動。通體青釉,有開片紋。整個器物造型古樸穩(wěn)重,雕塑精美,融雕塑、刻劃等技法為一體,體現(xiàn)出龍泉制瓷匠師們的高超技藝。
龍泉窯七弦瓶 宋 高31厘米 口徑10.4厘米 足徑11.3厘米 瓶盤口,細長頸,溜肩,扁圓腹,圈足。有凸起弦紋七道。通體施粉青色釉,釉色柔和淡雅,溫潤如玉,釉面開金絲片紋。此器瓶身修長,造型古樸,美觀大方,是龍泉窯瓷器中的精品。 |
龍泉窯雙鳳耳瓶 宋
高17.5厘米 口徑5.7厘米 足徑6.3厘米
清宮舊藏
瓶平口,細長頸,折肩,頸部兩側(cè)各凸起一鳳形耳,瓶身為直筒形,圈足,足部露胎。釉色為瑩潤明亮的梅子青色,通體開碎紋片。雙耳瓶是在頸部兩側(cè)附貼雙耳,創(chuàng)燒于隋代,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制。有貫耳、環(huán)耳、戟耳、獸耳等多種式樣。鳳耳瓶、魚耳瓶是龍泉窯特有的作品,流行于南宋。這種瓶可用以盛水或插花,亦可作為陳設(shè)用瓷。傳世或出土器甚多。
哥窯盤 宋
高2.7厘米 口徑15.6厘米 足徑5.7厘米
清宮舊藏
盤直口,口部微內(nèi)斂,盤心凹進弦紋一道,圈足。通體施米色釉,底足一周露黑胎鐵足。釉面滿布開片,較大的黑色開片內(nèi)間細小的黃色紋片,黑、黃紋線縱橫交錯,變化萬千,雅趣天成。以高倍放大鏡觀察,釉質(zhì)內(nèi)多微小氣泡,如珠隱現(xiàn),寶光內(nèi)蘊,形成一種溫潤如玉的視覺效果
哥窯八方杯 宋
高4.5厘米 口徑8.6厘米 足徑3厘米
杯口為八方形,圈足,腹較深。里外施灰青色釉,釉面布滿黑、黃兩色大小紋片,口沿釉薄處隱露褐黃胎色,足邊無釉,呈鐵黑色,即文獻中所謂的“紫口鐵足”。
哥窯八方小碗 宋
高4.2厘米 口徑7.8厘米 足徑2.8厘米
清宮舊藏
碗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里外施滿釉,僅底足露胎呈黑色。通體開紋片,外壁開片較大,內(nèi)壁開片細碎。此碗造型新穎雅致,折角棱線分明,線條宛轉(zhuǎn)自然,為哥窯器物中的珍品。
哥窯戟耳爐 宋
高5.3厘米 口徑7.5厘米 足徑5.7厘米
清宮舊藏
哥窯膽瓶 宋
高13.8厘米 口徑2.5厘米 足徑4.5厘米
清宮舊藏
直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釉色為灰青,足邊無釉,涂有鐵銹紅色汁,釉色溫潤清雅,釉面布滿大小紋片。大紋路多呈黑色,猶如鐵線,小紋路細淺,呈黃色,恰似金絲,紋片大小交織,深淺相間,猶如金絲鐵線附于瓶體之上。胎泥細膩,為典型的傳世哥窯佳品。
官窯葵瓣口盤 宋
高3厘米 口徑15.6厘米 足徑5.7厘米
清宮舊藏
盤六花瓣口,盤心坦平,圈足上寬下窄。里、外及底心滿釉,開赭色紋片,體現(xiàn)了官窯器的另一種造型特征。
官窯盤 宋
高3厘米 口徑14.6厘米 足徑9.4厘米
盤口稍外撇,里心坦平,淺圓腹,折底,圈足淺而寬。通體青釉,釉質(zhì)厚潤光潔,開細碎片紋。底有六支釘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底部刻有一個清晰的“古”字。其意義何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盤造型端正、穩(wěn)重,線條流利,簡樸、平淡而又清逸、典雅,不失為官窯的一件上乘之作
官窯八方委角洗 宋
高4.8厘米 口徑18.7厘米 足徑11.2厘米
清宮舊藏
洗敞口,為八瓣形花口,淺腹,腹壁斜向內(nèi)斂,近底處微微折收,淺圓足。器身以凸凹的曲折線條作修飾,器里、外及底部滿施青釉,釉面平滑,釉質(zhì)細潤光澤,自然開裂的紋片向四面八方交織成網(wǎng)絡(luò)。官窯片紋比哥窯片紋開得大,并更為稀疏一些,比汝窯器的片紋則更清晰,尤其是層層疊疊的冰裂紋,更是特色獨具。此洗造型優(yōu)美別致,片紋特征突出,是官窯中的珍品。
官窯大瓶 宋
高34.5厘米 口徑9.9厘米 足徑14厘米
清宮舊藏
瓶直口,長頸,口以下漸廣,碩腹,圈足??诓客蛊鹣壹y一道,其余部位沒有裝飾。通體施釉,器身開大片紋,底部紋片較細碎。這件大瓶形體碩磊,器型端正典雅,莊重古樸,釉面光滑潤澤,在以碗、盤、洗等造型為主的官窯瓷器中實為精品。
官窯弦紋瓶 宋
高33.6厘米 口徑9.9厘米 足徑14.2厘米
清宮舊藏
瓶洗口,頸細長,扁腹,圈足高窄,兩邊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供穿帶用,頸部及腹部各凸起弦紋三道。里、外及足內(nèi)滿釉,天青色釉,釉面開有大紋片,黑胎厚重。此種大瓶在宋代官窯中極為罕見,釉質(zhì)瑩潤,造型古樸,是難得的精品。此瓶和所有的官窯器物一樣,利用釉的流動,口邊只掛極稀薄的釉,薄釉處透出略帶紫色的胎骨,足部無釉則呈鐵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官窯“紫口鐵足”的典型特征。是一通體為天青色的弦紋瓶,配上紫口鐵足,既可避免色彩上的單調(diào)感,富有古樸、穩(wěn)重的情趣。
黑釉剔劃花梅瓶 西夏
高38厘米 口徑5厘米 足徑10厘米
瓶小口,短頸,折肩,碩腹,瘦足。通體施醬黑釉至近足部,淺圈足。胎釉較粗糙,紋飾布局不對稱,并有重疊,一面為花形開光,里飾剔花折枝牡丹一組,開光外海水紋為地子。另一組一半為剔花折枝牡丹,另一半開光劃纏枝花紋與前一組剔花折枝牡丹紋相重疊,可見是制瓷工匠未經(jīng)設(shè)計隨意而畫的。此瓶從造型,制作方法和紋飾上看,是寧夏靈武窯的產(chǎn)品。靈武窯屬北方窯系,是一個綜合性瓷窯,燒瓷品種豐富。從裝飾風(fēng)格來看,與河北磁州窯接近,其中劃花,剔花中以折枝,纏枝牡丹最多,其次為卷枝紋,荷花紋,幾何花紋和梵文。折枝花多在器物開光內(nèi)出現(xiàn),以海水紋地襯托花紋是該窯裝飾的一個特點。
三彩小碟 遼 高3.1厘米 口徑12.2厘米 足徑7.5厘米 碟撇口,淺腹,淺圈足。外部顯露紅色胎體,里部施有綠釉,內(nèi)壁兩道弦紋內(nèi)施帶狀黃釉一周,十分醒目,碟心刻劃肥碩兔子一只,正在回首跳躍,雙目點以褐彩,尤為傳神,間飾土坡,草叢,美麗生動。 |
三彩印花菱花盤 遼
高2.5厘米 口徑25.5×14.5厘米 底徑21×10厘米
盤呈四瓣菱花式,口沿外折,淺式,平底。底素胎無釉,盤里施黃,綠,白三彩。口沿印有一周卷枝紋,施綠釉,盤內(nèi)壁施黃釉,盤里心為白釉,釉下有印紋裝飾,在白釉上又施黃綠彩。造型獨特。設(shè)色淡雅,為遼瓷中有代表性的器物。
白釉黑彩罐 遼
高38.5厘米 口徑19.7厘米 足徑15.8厘米
罐口沿外卷成唇狀,短頸,豐肩,鼓腹,平底,造型古樸端莊,胎體粗糙而堅硬,施有一層白色化妝土,外罩白釉,釉色白中閃黃,肩部兩道弦紋間刻劃水波紋一周,腹部為主題紋飾,刻劃纏枝牡丹紋,三朵盛開的大牡丹花繁葉茂,充滿生機,花紋中劃有篦劃紋,紋飾間涂以黑色釉彩,形成黑地白花,更加突出了主題紋飾。
鈞窯紫釉盤 宋
高3.6厘米 口徑17.6厘米 足徑6.4厘米
清宮舊藏
盤口外撇,折腰,圈足。里外滿釉,里為月白色釉,口沿及器外為玫瑰紫色釉,足邊無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
鈞窯藍釉紫斑盤 宋
高3.2厘米 口徑18.1厘米 足徑7.8厘米
清宮舊藏
敞口,折沿,圈足。口沿,足邊釉薄處呈醬色,盤面為天藍色底釉,上面點綴著幾塊玫瑰紫色釉斑塊,仿佛湛藍的天空一輪明月,一片孤云飄來,欲遮未掩,雖然畫面僅寥寥數(shù)筆,卻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鈞窯藍釉缽 宋
高14.6厘米 口徑17.9厘米 足徑7.9厘米
清宮舊藏
斂口,鼓腹,圈足。天藍釉,口沿及足邊釉薄處為醬黃釉。
鈞窯月白釉瓶 宋
高27.5厘米 口徑4.9厘米 足徑7厘米
清宮舊藏
瓶口微撇,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圓腹,腹部下垂,圈足。通體為月白釉,足邊無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