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伴——蘇州東吳博物館藏紫砂特展
P1前言
此次《君子之伴——蘇州東吳博物館藏紫砂特展》展出的近60件紫砂名器與無錫博物院常設(shè)的紫砂陳列展品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向無錫觀眾更全面的展示了紫砂的發(fā)展歷史和藝術(shù)特色。
P2明
該壺為硬提梁款式朱砂泥海棠紅,蘑菇鈕,寬沿壺蓋,直頸,鼓腹,三彎流嘴,平底,光面,硬提梁與壺身結(jié)合處有兩款識,一為“老友”,一為“趙梁制”。
趙梁,明代嘉靖、隆慶間(1522——1572)江蘇宜興制陶名藝人,一作趙良,他所制茶壺,多梁式,以古拙樸實見長。據(jù)傳,砂壺中的提梁式,創(chuàng)制于趙梁,和董翰、元暢、時鵬并稱“四大家”。
P3明
該壺為紫砂紅泥,陽頂鈕,雙線窄沿蓋,直頸,鼓腹,直流嘴,正耳把,光面,平底,底部印“萬歷年制”陽文篆書。
明清時期,帶有紀年款的紫砂器物為進貢朝廷之用,多出現(xiàn)于清朝,明朝萬歷紀年款十分少見,該款應(yīng)為目前已知的最早紀年款之一。
P4明
該壺為紫砂紫泥,鏤空繡球鈕,單弦鈕座,口頸嚴絲合縫,溜肩,球形壺身,三彎流嘴,獨眼,正耳把,平底。耳把上印“正春”篆體陽文,古韻古風,大氣大度。
歐正春,明萬歷(1573——1620)年間人,又名歐子明,宜興制壺名家,時大彬弟子之一。他在丁山鎮(zhèn)創(chuàng)制鈞陶,世稱“歐窯”,所造陶器,形式大半仿“鈞窯”,故又稱“宜鈞”。
P5明
該壺為紫砂紅泥,鏤空繡球鈕,蓋面貼塑花草葉裝飾,蓋板嚴絲合縫,硬提梁,三彎流嘴,流嘴上裝飾吉祥紋,獨眼,溜肩,鼓腹,壺身貼塑祥云,圈足,底線圓潤,底鈐“邵亨裕制”陽文方印。明代紫砂器物多光面,帶有簡約貼塑裝飾極為少見,邵文銀其人亦為承上啟下第一人。
邵文銀、又名亨裕,明萬歷七年至清順治四年間人,宜興紫砂名家,與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時大彬的弟子。
P6明
該壺為紫砂紫泥,硬提梁式,錐形鈕,平蓋面,平肩,鼓腹,三彎流嘴,獨眼,壺身鋪砂,平底,光面,底部印“興亦一古人
惠孟臣,明天啟至清康熙年間(1621——1662),荊溪人,著名壺藝名家?;菝铣級厮嚦霰姡殬湟粠茫髌芬孕囟唷⒅袎厣?、大壺最罕,所制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種調(diào)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壺式有圓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圓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壺最具影響,十七世紀末外銷歐洲各地,對歐洲早期的制壺業(yè)影響很大。
P7清
該壺為紫泥質(zhì),穩(wěn)重厚實,扁方壺體,壺流以四分之三平貼身筒,圓壺把,鈕似拱橋式,壺蓋吻合口緊密,簡潔光潤,端莊文雅。
P8清
該壺為紫泥質(zhì),扁方壺體,壺流以四分之三平貼身筒,把圈圓中寓方,拱橋式蓋鈕,壺蓋吻合口緊密,端莊大方。此壺整器采用鋪砂手法,紫砂泥中摻雜黃沙顆粒,表面隱隱可見黃點分布,如繁星滿天,靜謐優(yōu)雅。
P9清
該壺為紫泥質(zhì),穩(wěn)重厚實,扁方壺體,壺流以四分之三平貼身筒,圓壺把,鈕似拱橋式,壺蓋吻合口緊密,簡潔光潤,端莊文雅。
P10清
該壺為紫泥質(zhì),橋形蓋鈕,四方窄沿虛片,折肩,四方壺身,三彎方流嘴,端把,平底,底部印“徐飛龍制”楷體陽文。
P11清
該壺為紫砂紫泥,圓珠鈕,天穹寬沿虛片,直頸,鼓腹,三彎流嘴,正耳把,平底,光面,底部印“邵旭茂制”篆體陽文。
P12清
該壺為紫砂紫泥,直立圓柱蓋鈕,寬沿虛片,束頸,鼓腹,圓底,短流嘴,端把,底部印“滿地云研月影”詩款。
P13清
該壺紫泥為料,壺身為八方形,但方圓結(jié)合得當,豐肩而下收,棱線轉(zhuǎn)折圓潤有致,直頸寬口,嵌蓋中鼓,四棱球形鈕,方形三彎流,耳把上帶扣,方底承矮足,整器各部分皆為方形,身姿挺拔有力,胎體細密,光澤溫潤,氣韻高格。
尤五全,清乾隆(1736——1795)年間宜興制壺名家,乾隆御用工匠。
P14清
該壺為紫泥質(zhì),宮燈形蓋鈕,四方壓蓋,四方平口,直頸,溜肩,鼓腹,三彎方流嘴,龍形正耳把,四足,光面,底部印“荊溪尤五全制”篆體陽文。
P15清
該壺為紫砂紫泥,蓮子圓鈕,刻花天穹蓋,束頸,鼓腹,三彎流嘴,正耳把,圈底,光面,底部印“傅廷桂制”篆體陽文。
傅廷桂,清乾?。?/span>1736——1795)年間宜興制壺名家。
P16明
該壺為紫砂紫泥,蘑菇形鈕,天穹虛片,口線嚴絲合縫,蓋沿外翻,直頸,平肩,鼓腹,硬提梁,三彎流嘴,獨眼,平底,光面,底部刻“陳正明制”陽文篆書印。
陳正明,明天啟時(1621-1627)宜興制壺高手,生卒不詳。所制茗壺,工整精雅。
P17清早期
該壺為紫砂紫泥,宮燈壺造型,直立圓柱蓋鈕,寬沿虛片,直頸,溜肩,鼓腹短流嘴,端把,圈底,底部印“潘仲全制”篆體陽文。
此壺壺身施琺瑯彩,主題為龍游祥云間吞吐龍珠,凸顯霸氣與恢弘。繪畫采用琺瑯彩藝術(shù),圖案具有明顯的勾邊,與傳統(tǒng)的中國水墨畫有很大的不同。
潘仲全,清康熙至雍正(1662——1735)年間宜興制壺名家。
P18a清早期
菊瓣蓋,瓜棱壺身,短流嘴,正耳把,壺身繪雙龍戲珠圖案,口沿及底沿皆有祥云裝飾,近壺嘴處寫有“一片冰心在玉壺”。
P18b清早期
P19清
該壺為紫砂紫泥,方形橋蓋鈕,四方蓋,直頸,平肩,四方壺身,三彎直流嘴,正耳方形把,壺身彩繪,內(nèi)容有花瓶、書籍、傘蓋等,四方形足,底部印“荊溪史繼長制”篆體陽文。
史繼長,清雍正(1723——1735)年間紫砂名家,制壺、篆刻、繪畫功底在紫砂史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P20清早期
該壺為紫砂紫泥坯,六方蓋鈕,有鈕座,寬沿六方虛片,直徑,六方鼓腹,六方三彎流嘴,正耳龍形把,通體施藍釉,腹壁繪有菊花圖案,亦有荊溪山人題詩。
片玉齋,清早期與澹然齋齊名的紫砂堂號,為滿族貴族所鐘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