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型特征
成化時期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具有藝術上的線條美。雖多見小件,卻并非絕無大器。如上海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均藏有直徑為38.5厘米的青花獅球大盤,有的雖不具款識,但其紋飾及青花色調都與成化官窯器相似,尤其是器物的“糊米底”,更帶成化時的鮮明特征(署成化官窯款的黃釉青花三果盤多有此特點)。又如常見繪攜琴訪友等人物故事畫面的無款青花梅瓶或罐類,器身較高,胎釉潤潔,多用修長的蕉葉裝飾,紋飾線條纖細柔和,畫意飄逸瀟灑。將以上這些傳世品與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所發(fā)現(xiàn)的殘片進行比較分析,它們既不屬于宣德一朝,又與弘治、正德的風貌有異,據(jù)其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征來判斷,應當屬于成化時期。
二、圖案紋飾特征
成化瓷器,采用印、劃、刻、堆和繪畫多種工藝裝飾。其青花的紋飾線條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較淡。其彩瓷只用平涂,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老少人物的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nèi)衣做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所畫鳥類,體型豐滿;花葉常作手掌狀,花朵只繪正面,葉無陰陽反側,同宣德時一樣;花木有的繪根莖,但多數(shù)以地坡為襯;山石無凹凸之感;所繪蕉葉頂尖略圓,形象柔和,似若風吹飄動;一般蓮瓣紋與旋轉疊壓的菊瓣紋邊飾,線條圓渾;而間以帶狀水藻的蓮花紋,則為成化時突出的紋飾。
裝飾紋樣開始出現(xiàn)比較規(guī)整、近似圖案式的花紋,如僅畫四朵或六朵無莖葉襯托的寶相花和團花。而嬰戲、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團菊、荷蓮、鴛鴦臥蓮、皆為此時常用的圖案。另有一些受佛教影響的紋飾,如長生蓮、寶杵、梵文、八寶等,也開始興盛起來。
三、胎釉特征
(一)胎體
成化時胎質細膩純凈,絕大部分胎體輕薄,修胎規(guī)整。胎厚者,質如美玉;胎薄者,玲瓏透體,幾欲類同永樂脫胎器。同時,熒光透視下,胎體多顯肉紅色,這是明代胎體的共同特征,也是區(qū)分成化與清仿瓷器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特點。
常見露胎無釉的底足,有較多的黃褐色或黑褐色斑點,稱作“糊米底”,此亦為成化器的特有現(xiàn)象。
(二)釉面
成化瓷器釉面以細潤見著。大多數(shù)青花器釉面微閃青色或略顯灰青;另有一種潔白釉,又稱“乳白”或“甜白”,不僅肥厚滋潤,而且光潔無暇,如脂似玉。
因釉質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見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積釉。
四、鑒定要點
(一)造型
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纖巧,如最享盛名的斗彩花鳥高足杯、雞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輕秀異常的代表作。若能諳熟成化時期典型器的造型,并悉心領會其風度神韻,對于鑒定工作無疑是最大的幫助。
(二)胎釉
成化瓷胎精釉亦精,高穆渾雅,同臻其妙。其胎質純潔細潤,胎體輕薄,迎光透視呈牙白色或肉紅色;釉面肥厚,如脂似乳,光潔晶亮。
(三)青花色調
成化時青花瓷器獨辟蹊徑,以淡雅、沉靜的色調風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xiàn)的現(xiàn)象,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調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青花中,色調濃重者近于宣德晚期。
(四)紋飾
成化時瓷器紋飾線條纖細,圓潤旖旎,尤以斗彩最為顯著。其淡雅之態(tài),如輕歌曼舞,淡而雋永;而其“姹紫”之色,愈獨具時代特征。
紋飾中,開始出現(xiàn)了規(guī)矩圖案化的寶相花、團花等,并大量運用對稱、連續(xù)等裝飾手法。
(五)器足
成化器足一般較薄且深,凡飾有青花邊線的,雖圈足高低不同,卻均有同一種現(xiàn)象,即青花雙邊線都很規(guī)矩,緊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無釉處的那條線圈,顏色較深重,上面的一條則顯清淡。發(fā)現(xiàn)器足“雙邊線特點”雖屬偶得,但在所見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對于此時無款的器物,尤宜用這一特點來作鑒定的參考依據(jù)。
(六)款識
成化官窯器的款識字體均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成化官窯款識字體風格突出,所有后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因而善觀款字,便可定其大概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