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謎案得解曹操墓葬安陽 |
|
http://www.dahe.cn 大河報 A01 首頁 2009年12月28日 |
1228a0104.jpg
1228A0101.jpg
1228a0107.jpg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昨在京發(fā)布:認定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一座東漢大墓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瑪瑙等裝飾品 ▲“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石牌 ▲曹操高陵前室潘偉斌圖 1228a0405.jpg
千古之謎破解曹操高陵在安陽 □首席記者張體義 本報北京專電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一座東漢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獲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27日,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兼新聞發(fā)言人孫英民在北京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經權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考古資料現(xiàn)場考證研究,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大墓位于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盜。2008年12月,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研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 該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規(guī)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墓壙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 該墓雖被多次盜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隨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銀、銅、鐵、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種質地。器類主要有銅帶鉤、鐵甲、鐵劍、鐵鏃、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銘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銘石牌和遺骨最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銘石牌59件,有長方形、圭形等,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極為珍貴,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虎大刀”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學依據。 在墓室發(fā)現(xiàn)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鑒定為一男兩女3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年齡在60歲左右,和曹操去世時的年齡相近。 有關專家對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進行了多次論證,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及隨葬品時代特征,結合文獻記載,判定該墓的墓主人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獻中記載的高陵。 有關專家認為,曹操高陵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印證了文獻中對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謚號、他所倡導的薄葬制度等有關記載是確鑿可靠的信史。曹操高陵的確認,解決了諸多歷史懸案。發(fā)掘成果為漢魏考古樹立了準確的年代標尺,相關領域的研究必將獲得新的突破。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要求,曹操高陵的發(fā)掘仍將繼續(xù)進行。同時,安陽市已經開始進行保護展示規(guī)劃,籌建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十問曹操墓 □首席記者張體義 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東漢大墓被認定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有什么令人信服的證據呢?記者昨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一問:曹操的祖墳在亳州,長期“戰(zhàn)斗”在許昌、洛陽,為什么死在洛陽后要葬在安陽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漢魏室主任、著名漢魏史學家梁滿倉說,洛陽是東漢的帝都,許昌是漢獻帝的都城,鄴城是曹操的封地。建安十八年,漢天子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鄴城。建安二十一年,冊封曹操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宗廟、社稷皆如漢制,國都鄴城。曹操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鄴城是曹操最主要的政治舞臺,宗廟也在鄴城,“墓以葬形,廟以安神”,所以曹操在洛陽病逝后被送回鄴城安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考古與古文字學家郝本性說,葬在鄴城是早已定好的,曹操封魏王后就開始興建陵墓了,曹操去世時陵墓已經準備好了。 二問:古代王侯墓的規(guī)格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曹操墓規(guī)格怎樣?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著名漢魏考古學家劉慶柱說,西高穴村大墓規(guī)模巨大,總長度近60米,磚券墓室的形制和結構與已知的漢魏王侯級墓葬類似,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該墓未發(fā)現(xiàn)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高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 三問:曹操墓的年代、位置是怎樣確定的? 劉慶柱說,據文獻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開始興建陵墓,220年曹操下葬,230年“皇后”與其合葬,時間是很明確的。目前國內發(fā)掘過的漢魏王陵級的墓葬,與這座大墓風格相似。曹操墓葬出土的器物、畫像石等遺物具有非常明顯的漢魏特征,年代是相符的。 曹操墓考古發(fā)掘負責人、副研究員潘偉斌說,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等文獻記載,曹操公元220年農歷正月病逝于洛陽,二月,靈柩運回鄴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調查資料顯示,當時的西門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橋南行一公里處,地屬現(xiàn)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豐樂鎮(zhèn)村。這座大墓就在西門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趙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志,也明確記載了魏武帝陵的具體位置就在這里。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出土魯潛墓志等材料記載完全一致。 四問:此次考古發(fā)現(xiàn)支持薄葬的說法嗎? 潘偉斌說,文獻上明確記載,曹操主張薄葬,他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這種說法在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葬雖規(guī)模宏大,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證,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郝本性說,發(fā)現(xiàn)的石牌記錄了隨葬的用品。有些牌上記錄有東西但實際并沒有,比如他穿的衣物,能算隨葬品嗎?還有一些隨葬品說是金玉,實際是用泥或蠟制成的冥器,像現(xiàn)在的紙人紙馬似的。曹操是中國從厚葬到薄葬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后來曹丕和司馬懿也是薄葬。 五問:西高穴大墓被確認為是曹操墓的最直接證據是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這個“魏武王”一定是曹操嗎? 劉慶柱說,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后進爵為“魏王”,死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說,歷史上還有一個“魏武王”,但那個“魏武王”時代比較晚,和墓葬、隨葬品的年代不符,基本上可以排除。 潘偉斌說,從盜墓賊手中追繳了四件文物,包括一塊漢代畫像石、一塊漢代石璧、一塊上有題刻“魏武王”字樣的石牌和一個上有題刻“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字樣的石枕。經追問他們承認文物出自曹操墓,最重要的是墓中出土有相同的文物。 六問:曹操有沒有將“魏武王”銘器物賜給別人的可能性? 郝本性說,“魏武王”是曹操死后的謚號,曹操不可能賜給別人帶有“魏武王”銘文的東西,曹丕也不可能將父親的東西賞賜給別人。再說,這個墓出土了很多帶銘文的東西,什么人能得到曹操賞賜這么多東西?那個帶銘文的石枕,很普通,賞賜別人的可能性不大。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曹操將他生前自用的東西隨葬了。 劉慶柱說,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石圭,像民間說的上朝用的“呼板”,長29厘米,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大的一個,比西漢陽陵出土的大很多,這可不是誰都敢用的。 七問:如何鑒定出墓主人的性別、年齡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人骨鑒定專家王明輝說,這座大墓多次被盜,骨架已經不全了。經過鑒定,屬于一男二女三個個體。男性的頭骨比較粗大,顱骨壁厚,結節(jié)發(fā)達;女性的頭骨比較小,外部比較光滑。鑒定年齡主要靠牙齒磨損和顱骨縫的縫合程度。經鑒定,男性在60歲左右,女性一個20歲至25歲,一個50歲左右。男性年齡在60歲左右,與史書上記載曹操終年66歲(65周歲)吻合,應為曹操遺骨。 八問:有人說曹操頭骨出土時嘴里含有水晶珠,真是這樣嗎?記者日前在曹操墓采訪時,在墓頂上方的地面上發(fā)現(xiàn)兩個小洞,一邊一個,工作人員說不是盜洞,那是什么呢? 潘偉斌說,墓室中確實發(fā)現(xiàn)了水晶珠,但骨架嚴重擾亂,是不是含在嘴里無法確定。古人埋葬時一般口中含玉蟬,曹操墓的風格形制進行了大膽變動,如果含水晶珠也算一種革新吧。 關于墓頂的兩個小洞,潘偉斌說,有專家認為是古人預留的靈魂出竅洞。我認為可能是曹操安葬后留下定方位用的,利于以后打開陵墓埋葬皇后。 九問:史書上記載,曹操生前曾準許功臣名將陪葬在高陵左右,這次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陪葬墓? 潘偉斌說,剛開始發(fā)掘時,有人認為一、二號墓是帝后合葬墓,現(xiàn)在二號墓中發(fā)現(xiàn)了女性骨架,一號墓的性質也可能發(fā)生變化,目前發(fā)掘還在進行,具體情況還不能確定。 郝本性說,陪葬墓可能會有,曹操墓離西高穴村很近,是不是壓在村下面不好說,一號墓也有可能是陪葬墓。 曹操墓稱為高陵,民間也有把墓稱為“穴”的。潘偉斌說,高陵附近有東、西高穴兩個村,是清代搬遷到此的。說明當時就有這個地名了,和曹操墓有什么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 十問:曹操墓被確認有什么重大意義? 劉慶柱說,曹操墓發(fā)掘意義重大,曹操名義上不當皇帝,但實際上享受的是皇帝的待遇,陵墓也是按皇帝陵規(guī)格建的。作為諸侯王,陵墓只能享受皇陵規(guī)格的某一項,但曹操不是。我們國家嚴格控制發(fā)掘皇帝陵,這次搶救性發(fā)掘曹操墓,對研究當時的帝陵制度意義非凡。 漢代流行厚葬,國家財政的三分之一用來建陵墓和陪葬品,曹操改變了這種做法,主要隨葬日常用品和專門制作的冥器,這是我國葬制的一種很大進步。 制圖扈森 來源:大河網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