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植物
色彩給世界帶來不一樣的精彩,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染料。幾千年前,古人就開始利用植物給物品染色。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各種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來對被染物進(jìn)行染色的一種方法。染料大部分都來自植物根、莖、葉、花、果皮等部位的色素。
染料植物:綠色
綠色,作為大自然最有代表性的色彩,雖不是那么亮眼,但是卻給人視覺上非常舒適的享受。綠色是一種清新、活力的色調(diào),它即代表生命和生命的狀態(tài),也象征著新的開始。但在中國古代,綠色一直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綠績”就是一種奴才打扮
漢朝時奴仆要戴“綠績”。據(jù)《漢書·東方朔傳》說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中年寡居,與情夫董偃出雙入對,在漢武帝來看姑母時,公主讓董偃戴“綠績(綠頭巾)”謁見漢武帝?!熬G績”古代供膳仆役所服,也是一般地位卑賤者的服式。唐朝李白《古詩五十九首》中云:“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钡搅嗽湔旅魑囊?guī)定,凡娼妓之家,其家長親屬男子均要戴綠頭巾。明朝,朱元璋命“樂妓不許與庶民妻同,樂工服冠皂青字頂,系紅綠帛帶”。又命妓院內(nèi)“男子令戴綠巾,腰系紅搭膊,足穿帶毛豬皮靴,不許街道中走,止于道邊左右行……妓婦戴角冠,身穿皂褚子,出入不許穿華麗衣服”(劉辰《國初事跡》)。可見自那時起,穿綠不僅是卑賤,還是一種侮辱。
提起綠色染料,很多人都會聯(lián)想到大自然中的植物。利用植物制備綠色染料,實際上就是提取葉綠素。所以,理論上只要穿著綠衣裳的植物都能作為綠色染料。但是,大自然中草木千千萬,能夠大批量生產(chǎn)綠色染料的植物卻寥寥無幾。因為,葉綠素化學(xué)結(jié)構(gòu)不穩(wěn)定,往往在高溫熬煮的過程中就被破壞了,使得染液最終變成黃色。所以古人染綠大多采用藍(lán)和黃兩種色素混合復(fù)染的方法,而極少單獨用某種植物來制綠。但通過長期的探索實驗,我國古代人民還是找到了一些可以單獨染綠的植物,如凍綠。
△凍綠的果實像黑色小球
凍綠(Rhamnus utilis)為鼠李科鼠李屬,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或近對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橢圓形、矩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具細(xì)鋸齒或圓齒狀鋸齒,上面無毛或僅中脈具疏柔毛,下面干后常變黃色?;▎涡?,雌雄異株。核果圓球形或近球形,生時綠色、成熟時黑色?;ㄆ?-6月,果期5-8月。凍綠還有很多別稱,如“黑狗丹”,指其果實像黑色小球;如“皂李”,指其果實黑色、葉似李葉;如“地青針”,指其枝端一般都有硬刺,極易識別。
△凍綠鮮嫩的果、葉、枝皮等部位均富含綠色素
凍綠的鮮嫩果實、葉子、枝皮等部位均含有極豐富的綠色色素,其主要色素在《染料索引》中被編為天然綠一號(Natural Greenl),同時還含有天然綠二號(Natural Green Ⅱ)。它們既可以直接上染于天然纖維,也能借助金屬離子媒染劑而附著于織物上。《本草綱目》云:“其實附枝如穗,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綠色”。《光緒永嘉縣志》中寫道,溫州凍綠布因“天寒時染則鮮翠,故名凍綠?!薄皟觥弊直砻?,古人充分認(rèn)識到綠色素不耐高溫、易變色的缺點。大約在唐宋之際,人們才開始用凍綠染綠。明清兩代是凍綠廣泛應(yīng)用的時代,南北各地幾乎都已用其染綠。
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各種染色方法。最簡單的是直接刷染法。主要就是用水提取凍綠的嫩果鮮葉之汁,直接涂抹在織物上,或者浸泡織物。此法應(yīng)特別注意,取汁的水溫不能過高,并要通過多次刷染得到較深的色澤,否則會與黃色相近。用凍綠染料染的織物不易褪色、變色,特別是在天然纖維上具有優(yōu)良的耐光、耐酸、耐堿性。我國在利用植物制染色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凍綠的制染技術(shù)也早已聞名世界,故此也被稱為“中國綠”。
END
審核:素馨
編輯:薄荷
圖片:中國植物圖像庫、網(wǎng)絡(luò)(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