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紅樓》(精讀本)180
風之子原創(chuàng)
今天有閑情逸致,就來說說近來非?;鸨男蚬前妗都t樓夢》。
小戲骨版自稱是向經(jīng)典的87版致敬。這個方向是對的。87版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就是它是充滿敬畏來拍攝《紅樓夢》的。無論演員的挑選培養(yǎng),劇情編排,場景布置,道具服裝,都竭盡當時條件之極致。
令人驚喜的是,向87版致敬的小戲骨版,不僅繼承了87版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精神,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87版,達到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成就,正可謂江山代有人才出。讓我們吞下李少紅版這顆炒作賣弄輕浮自許的臭蛋之后,看到了中國《紅樓夢》精神的延續(xù)。
首先,小戲骨版在演員年齡的編排上大膽突破,更契合原著。
小說林黛玉到賈府,也就是七歲左右,寶玉八歲。寶釵到賈府時,已時隔四年,彼時黛玉11歲,寶玉12歲,寶釵13歲,正是待選的年紀,否則薛家何以浩浩蕩蕩進京送寶釵選秀?
(這才是七歲初到賈府,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目無下塵,冰清玉潔的林妹妹)
無論經(jīng)典的87版還是之前的越劇版及其他版本都是敗筆,出場便是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寶黛釵,直奔愛情主題,錯了。寶黛之感情是耳鬢廝磨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
這一點,小戲骨版拿捏得相當準確到位。當我看到七八歲的寶黛相見時那種朦朧好奇深情的表現(xiàn)才是原著要表現(xiàn)的東西,這樣一個場景,居然歷經(jīng)半個世紀之多才出現(xiàn),不禁令人唏噓。
其次,小戲骨版在情節(jié)的編排上創(chuàng)新出奇,有獨到之處。
小戲骨版畢竟是電視劇,不是小說,有些表現(xiàn)就得有視覺感。比如黛玉離開林家船上的無語淚流,比如四年后寶釵到賈府,眾姊妹相見,寶黛釵三人的表現(xiàn),這些都是小說里沒有寫的,卻是小說題中應有之意。再比如寶黛釵三人的一些小調(diào)侃小吃醋,甚至寶釵捏黛玉臉頰,表現(xiàn)得那么準確到位,可愛可憐,可以說很精彩很到位。小戲骨版,一部大幅刪減的電視劇能做到這些,不簡單。
第三,主要演員的選拔超越了87版的高度。
曾經(jīng)陳曉旭的黛玉,張莉的寶釵,鄧婕的鳳姐,已經(jīng)定格成為人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形象。但是,平心而論,我覺得是有缺憾的。陳曉旭把握黛玉性格是有重大偏差的,她真的把黛玉演繹成了一個小心眼多心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的貴族小姐,這是對原著解讀的重大失誤。而且陳曉旭的形象并不符合小說原著,臉型過尖,鼻子過尖,眼睛不夠有神,這樣的形象倒是符合小性兒的黛玉的形象的,但小說里的黛玉,怎么會是這樣的呢?小性兒多心不過是王夫人薛姨媽故意給黛玉按上的標簽,如此解讀黛玉,曹公不安!
張莉的寶釵形象倒是很符合原著,但是張莉的表演過于戲曲化,程式化。
(這才是十三歲初到賈府面如銀盆眼若水杏,大氣雍容的寶姑娘呢)
鄧婕的鳳姐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似乎老了一些。要知道黛玉初進賈府,鳳姐還只是剛嫁給賈璉二三年的新媳婦呢,至多就是十八九歲,那時候還沒生巧姐呢。巧姐是在黛玉到賈府和寶釵到賈府這四年間生的。遺憾的是郭飛歌又小了一點,真是此事古難全,但郭飛歌的表演相當精彩,鳳姐的神韻拿捏到位,那股子干脆潑辣精明勁兒,眼睛鼻子都會說話,似乎比鄧婕更甚。
而小戲骨版的黛玉寶釵和鳳姐,真真是目前為止最符合原著描寫的黛玉寶釵和鳳姐。
黛玉應該是那種生長于江南水鄉(xiāng)面龐五官異常精致美麗的女孩,寶釵是那種大氣雍容隨和但洞察秋毫的氣質(zhì),鳳姐的干練潑辣精明美麗自不必說,小戲骨版的這三人都做到了。黛玉的似喜非喜含情目以及目無下塵的姿態(tài),寶釵的面若銀盆眼如水杏以及大氣包容,鳳姐的精明美麗潑辣都是那么的傳神。
(于鄧婕之外,另辟蹊徑的鳳姐,那股子潑辣精明美麗的味道更令人擊節(jié))
如果說小戲骨版的鳳姐是于鄧婕之外另開新路,那么,小戲骨版的黛玉和寶釵是超越了87版形象的,尤其是黛玉,這才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剛出峟。
這樣一部十幾歲小孩子演繹的電視劇,能做到這些,還能苛求什么呢?只能鼓掌,只能慶幸,紅樓精神并沒有被物質(zhì)金錢欲望吞噬。這些小孩子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純真表演,才是小說《紅樓夢》和曹雪芹嘔心瀝血要達到的境界。
當然,小戲骨版也有缺憾。
第一就是篇幅所限,猶如蜻蜓點水,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小說波瀾壯闊的生活力度和悲劇力度,特別是劉姥姥就頗有教化意味。
第二就是有些情節(jié)的把握依然有問題。比如,王熙鳳是死于獄神廟,死前也并未得見劉姥姥,也不知道巧姐被拐賣。比如劉姥姥救巧姐也并沒有那么巧,查抄的賈府劉姥姥也進不去,這些都是不符合原著的。再比如,小戲骨版采用了寶玉隨賈政出去赴任,黛玉病逝焚稿的結(jié)局。試問,如果是病逝,如果是寶玉外出,如果沒有人反對寶黛婚姻,黛玉如何來這樣決絕的舉動,難不成又小心眼兒了?這種糅合專家黛玉病逝和高鶚黛玉焚稿的結(jié)局是搞平衡了,說不通。還有到黛玉焚稿,賈府被抄,寶黛釵還是那般大小,也是不對的。當然這是小戲骨版的局限所致,可以理解。還有巧姐的被賣,小說明確說了,是鳳姐感覺賈府無可托付,委托哥哥王仁和賈芹護送到南京的,設若抄家之時,王仁和賈芹有天大本事,也拐賣不了巧姐。還有查抄大觀園晴雯的出場,由于之前毫無鋪墊,還不如不表現(xiàn),顯然是個敗筆。
第三,由于是小孩子演繹,賈母劉姥姥再出彩也先天不足。劉姥姥動作有點多有點大了,不像七十多歲的老人,也難為這位小演員了。尤其是賈母,沒有演出賈母的睿智遠見和老謀深算。黛玉初到,賈母是不顧禮節(jié)跑到門口迎接的,可是小戲骨版卻是賈母端坐高堂等黛玉來拜,這是不符合原著精神的。再有就是寶玉的演員弱了,尤其是側(cè)臉,根本無法體現(xiàn)原著的風韻,還是歐陽的寶玉更加精彩。
自然,這樣一部刪節(jié)版的小戲骨版,我們無法再要求更多。只要它演繹出了黛玉和寶釵以及鳳姐的精彩,超越87版而無限接近原著,已經(jīng)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為小戲骨版喝彩!
《風語紅樓》(精讀本)180
風之子原創(chuàng)
今天有閑情逸致,就來說說近來非常火爆的小戲骨版《紅樓夢》。
小戲骨版自稱是向經(jīng)典的87版致敬。這個方向是對的。87版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就是它是充滿敬畏來拍攝《紅樓夢》的。無論演員的挑選培養(yǎng),劇情編排,場景布置,道具服裝,都竭盡當時條件之極致。
令人驚喜的是,向87版致敬的小戲骨版,不僅繼承了87版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精神,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87版,達到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成就,正可謂江山代有人才出。讓我們吞下李少紅版這顆炒作賣弄輕浮自許的臭蛋之后,看到了中國《紅樓夢》精神的延續(xù)。
首先,小戲骨版在演員年齡的編排上大膽突破,更契合原著。
小說林黛玉到賈府,也就是七歲左右,寶玉八歲。寶釵到賈府時,已時隔四年,彼時黛玉11歲,寶玉12歲,寶釵13歲,正是待選的年紀,否則薛家何以浩浩蕩蕩進京送寶釵選秀?
(這才是七歲初到賈府,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目無下塵,冰清玉潔的林妹妹)
無論經(jīng)典的87版還是之前的越劇版及其他版本都是敗筆,出場便是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寶黛釵,直奔愛情主題,錯了。寶黛之感情是耳鬢廝磨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
這一點,小戲骨版拿捏得相當準確到位。當我看到七八歲的寶黛相見時那種朦朧好奇深情的表現(xiàn)才是原著要表現(xiàn)的東西,這樣一個場景,居然歷經(jīng)半個世紀之多才出現(xiàn),不禁令人唏噓。
其次,小戲骨版在情節(jié)的編排上創(chuàng)新出奇,有獨到之處。
小戲骨版畢竟是電視劇,不是小說,有些表現(xiàn)就得有視覺感。比如黛玉離開林家船上的無語淚流,比如四年后寶釵到賈府,眾姊妹相見,寶黛釵三人的表現(xiàn),這些都是小說里沒有寫的,卻是小說題中應有之意。再比如寶黛釵三人的一些小調(diào)侃小吃醋,甚至寶釵捏黛玉臉頰,表現(xiàn)得那么準確到位,可愛可憐,可以說很精彩很到位。小戲骨版,一部大幅刪減的電視劇能做到這些,不簡單。
第三,主要演員的選拔超越了87版的高度。
曾經(jīng)陳曉旭的黛玉,張莉的寶釵,鄧婕的鳳姐,已經(jīng)定格成為人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形象。但是,平心而論,我覺得是有缺憾的。陳曉旭把握黛玉性格是有重大偏差的,她真的把黛玉演繹成了一個小心眼多心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的貴族小姐,這是對原著解讀的重大失誤。而且陳曉旭的形象并不符合小說原著,臉型過尖,鼻子過尖,眼睛不夠有神,這樣的形象倒是符合小性兒的黛玉的形象的,但小說里的黛玉,怎么會是這樣的呢?小性兒多心不過是王夫人薛姨媽故意給黛玉按上的標簽,如此解讀黛玉,曹公不安!
張莉的寶釵形象倒是很符合原著,但是張莉的表演過于戲曲化,程式化。
(這才是十三歲初到賈府面如銀盆眼若水杏,大氣雍容的寶姑娘呢)
鄧婕的鳳姐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似乎老了一些。要知道黛玉初進賈府,鳳姐還只是剛嫁給賈璉二三年的新媳婦呢,至多就是十八九歲,那時候還沒生巧姐呢。巧姐是在黛玉到賈府和寶釵到賈府這四年間生的。遺憾的是郭飛歌又小了一點,真是此事古難全,但郭飛歌的表演相當精彩,鳳姐的神韻拿捏到位,那股子干脆潑辣精明勁兒,眼睛鼻子都會說話,似乎比鄧婕更甚。
而小戲骨版的黛玉寶釵和鳳姐,真真是目前為止最符合原著描寫的黛玉寶釵和鳳姐。
黛玉應該是那種生長于江南水鄉(xiāng)面龐五官異常精致美麗的女孩,寶釵是那種大氣雍容隨和但洞察秋毫的氣質(zhì),鳳姐的干練潑辣精明美麗自不必說,小戲骨版的這三人都做到了。黛玉的似喜非喜含情目以及目無下塵的姿態(tài),寶釵的面若銀盆眼如水杏以及大氣包容,鳳姐的精明美麗潑辣都是那么的傳神。
(于鄧婕之外,另辟蹊徑的鳳姐,那股子潑辣精明美麗的味道更令人擊節(jié))
如果說小戲骨版的鳳姐是于鄧婕之外另開新路,那么,小戲骨版的黛玉和寶釵是超越了87版形象的,尤其是黛玉,這才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剛出峟。
這樣一部十幾歲小孩子演繹的電視劇,能做到這些,還能苛求什么呢?只能鼓掌,只能慶幸,紅樓精神并沒有被物質(zhì)金錢欲望吞噬。這些小孩子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純真表演,才是小說《紅樓夢》和曹雪芹嘔心瀝血要達到的境界。
當然,小戲骨版也有缺憾。
第一就是篇幅所限,猶如蜻蜓點水,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小說波瀾壯闊的生活力度和悲劇力度,特別是劉姥姥就頗有教化意味。
第二就是有些情節(jié)的把握依然有問題。比如,王熙鳳是死于獄神廟,死前也并未得見劉姥姥,也不知道巧姐被拐賣。比如劉姥姥救巧姐也并沒有那么巧,查抄的賈府劉姥姥也進不去,這些都是不符合原著的。再比如,小戲骨版采用了寶玉隨賈政出去赴任,黛玉病逝焚稿的結(jié)局。試問,如果是病逝,如果是寶玉外出,如果沒有人反對寶黛婚姻,黛玉如何來這樣決絕的舉動,難不成又小心眼兒了?這種糅合專家黛玉病逝和高鶚黛玉焚稿的結(jié)局是搞平衡了,說不通。還有到黛玉焚稿,賈府被抄,寶黛釵還是那般大小,也是不對的。當然這是小戲骨版的局限所致,可以理解。還有巧姐的被賣,小說明確說了,是鳳姐感覺賈府無可托付,委托哥哥王仁和賈芹護送到南京的,設若抄家之時,王仁和賈芹有天大本事,也拐賣不了巧姐。還有查抄大觀園晴雯的出場,由于之前毫無鋪墊,還不如不表現(xiàn),顯然是個敗筆。
第三,由于是小孩子演繹,賈母劉姥姥再出彩也先天不足。劉姥姥動作有點多有點大了,不像七十多歲的老人,也難為這位小演員了。尤其是賈母,沒有演出賈母的睿智遠見和老謀深算。黛玉初到,賈母是不顧禮節(jié)跑到門口迎接的,可是小戲骨版卻是賈母端坐高堂等黛玉來拜,這是不符合原著精神的。再有就是寶玉的演員弱了,尤其是側(cè)臉,根本無法體現(xiàn)原著的風韻,還是歐陽的寶玉更加精彩。
自然,這樣一部刪節(jié)版的小戲骨版,我們無法再要求更多。只要它演繹出了黛玉和寶釵以及鳳姐的精彩,超越87版而無限接近原著,已經(jīng)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為小戲骨版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