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脾濕肝郁,膽胃氣逆,木郁克土,感受不正之氣
2
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而運遲。
情志不遂而傷肝,肝氣郁滯而化熱。
脾濕肝郁,膽胃不和,濕熱內蘊,易感外邪。
此時濕熱較輕,故不發(fā)黃。
土濕木郁,肝氣不舒,橫沖脅肋,故脅痛。
脾濕肝郁,故脘腹脹滿,倦怠無力,心煩易怒。
肝木郁滯,化熱傷脾,移于膀胱,故小便黃少不利。
脾濕肝郁,膽胃不降,故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胸脅脹滿。
膽胃上逆,相火上擾,故口苦口臭,頭暈目眩。
脾濕肝郁,膽胃不降,故脈細濡,稍弦,關寸較大,或右脈偏弦,舌苔白膩
3
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清肺理氣,化瘀止痛
4
茯苓 澤瀉 草豆蔻
瓜蔞 半夏
白芍 丹皮 制首烏 佛手 郁金 川楝子 元胡 澤蘭
5
a上熱重,去制首烏,加黃芩
b肺氣壅滯,胸悶重,去佛手,加枳殼
c肝氣郁滯,脅痛重,加香附,丹參
d脅痛重而熱象不重,加烏藥
e脾濕肝郁,腹脹尿少,加滑石
f轉氨酶高,加半枝蓮或五味子或大青葉
g胃氣上逆,嘔惡不思食,加生姜
h脾腫大,加鱉甲
6
濕熱較黃疸為輕,故不發(fā)黃。
脾濕肝郁較黃疸為重,故脅痛重。
重在調理肝脾,清降肺胃,化瘀止痛。
俾土木沖和,氣血流暢,病可向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