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版)
一、再生障礙性貧血(AA)臨床路徑住院流程
(一)再生障礙性貧血(AA)診斷
I 目的:確立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診療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確保病人診療的正確性和規(guī)范性
Ⅱ范圍:適用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的診療。
III 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Haemat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plastic anaemia.》(2009 )及《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 第三版,科學出版社)
IV 診斷規(guī)程
采集病歷
現(xiàn)病史應包括患者癥狀(貧血、出血、感染等相關(guān)癥狀),
初始時間、嚴重程度以及相關(guān)治療情況。
既往史個人史應詳細詢問有無家族史;詢問其他重要臟器疾病史。
體檢應包括:貧血、出血相關(guān)體征,有無軀體畸形,有無感染病灶等。
入院檢查
2.1 初診時
2.1.1 常規(guī):
2.1.1.1 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潛血 、血型
2.1.2.2 輸血前相關(guān)檢查:HIV、梅毒、病毒性肝炎標志物
2.1.2 骨髓
2.1.2.1 骨髓分類(要觀察三系的形態(tài),是否有病態(tài)造血;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須注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形態(tài)有無異常,必要時行胸骨檢查)
2.1.2.2 骨髓活檢病理+嗜銀染色
2.1.2.3 GPI錨連蛋白流氏檢測(CD55、CD59)
2.1.2.4 N-ALP、PAS、鐵染色、巨核細胞酶標
2.1.2.5 染色體核型(必要時行熒光原位免疫雜交如5、7、8、20、21、Y染色體)
2.1.2.6 流式細胞儀免疫表型分析
2.1.2.7 造血干祖細胞培養(yǎng)
2.1.2.8 電鏡形態(tài)及免疫組織化學(MPO,PPO)
2.1.2.9 彗星實驗、MMC實驗(年齡 < 50歲需要篩查,我院不能做,可送標本至放射所)
2.1.3. 生化
2.1.3.1 肝腎功能、空腹血糖
2.1.3.2 防癌五項
2.1.3.3 電解質(zhì)六項
2.1.3.4 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
2.1.3.5 心肌酶譜
2.1.3.6 鐵代謝四項指標(血清鐵,未飽和鐵結(jié)合力,總鐵結(jié)合力,鐵飽和度)
2.1.3.7 可溶性轉(zhuǎn)鐵蛋白及其受體
2.1.4 免疫學
2.1.4.1 免疫球蛋白定量
2.1.4.2 淋巴細胞亞群、T/NK大顆粒淋巴細胞比例、V β 流式檢測
2.1.4.3 甲狀腺功能全項檢測
2.1.4.4 鐵蛋白
2.1.4.5 葉酸、Vit B12水平檢測
2.1.4.6 促紅素(EPO)水平檢測
2.1.4.7 免疫學全套檢查(抗核抗體、ENA抗體譜、循環(huán)免疫復和物、抗鏈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IgG、IgA、IgM、C3、C4)
2.1.4.8 細胞因子(TNFα、TGFβ、sEPO、INF-γ、IL1等)
2.1.5 溶血初篩檢查
2.1.5.1 FHB HP
2.1.5.2 COOMB 實驗(直接、間接)及其亞型
2.1.5.3 HAMS實驗
2.1.5.4 尿ROUS實驗
2.1.5 凝血八項
2.1.6 其他 心電圖、胸片/肺CT(如患者合并感染,建議行肺部CT檢查)、腹部消化系統(tǒng)及其泌尿系統(tǒng)B超(如患者為長期貧血,建議進行心臟彩色超聲心動檢查,評價心臟功能)
2.1.7 眼底、口腔、耳鼻喉檢查
2.1.8 細菌、霉菌培養(yǎng)+藥敏
2.1.8.1 如果懷疑重再,入院時常規(guī)送鼻、口、咽、皮膚、會陰、肛周、痰培養(yǎng)及感染部位分泌物培養(yǎng)。
2.1.8.2 住院中體溫大于38.5℃,持續(xù)2天以上,非感染原因難以解釋送可疑部位分泌物培養(yǎng)
2.1.8.3 如疑診為真菌感染,送檢G實驗及GM實驗(如果有條件)
治療后復查
2.2.1 常規(guī)檢查(血、尿、大便)
2.2.2 外周血
2.2.2.1 生化全項
2.2.2.2 可溶性轉(zhuǎn)鐵蛋白及其受體
2.2.2.3 鐵代謝指標(鐵四項、鐵蛋白)
2.2.2.4 葉酸、Vit B12水平
2.2.2.5 溶血初篩檢查:FHB、HP、COOMB、HAMS實驗
2.2.2.6 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分型
2.2.2.7 T/NK大顆粒淋巴細胞比例(如初診時比例有異常,須復查此項,并加做 V β 流式檢測)
2.2.3 骨髓檢查
2.2.3.1 骨髓涂片形態(tài)學檢查
2.2.3.2 骨髓或組織病理檢查
2.2.3.2 N-ALP、PAS、鐵染色、巨核細胞酶標
2.2.3.3 GPI錨連蛋白流氏檢測(CD55、CD59)
2.2.3.4 染色體核型(必要時行熒光原位免疫雜交)
2.2.3.5 造血干祖細胞培養(yǎng)
2.2.3.6 彗星實驗、MMC實驗
2.2.4 如患者在服用環(huán)保菌素A,檢測其濃度C0及C2
(二) 治療
1 判斷患者病情并進行分型
患者確診為獲得性再障,需根據(jù)血象分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及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NSAA),如果外周血細胞符合一下三項中的兩項,則可確診為SAA:1)中性粒細胞 < 0.5 X 109/L;2)血小板< 20 X 109/L;3)網(wǎng)織紅細胞絕對值 < 20 X 109/L。如果中性粒細胞 < 0.2 X 109/L ,則診斷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VSAA)。如不符合以上各項,則診斷為NSAA。診斷分型與患者發(fā)病時間無關(guān)。
2 本病治療
2.1 NSAA治療
此類患者如果需要定期頻繁進行血制品輸注,即輸血依賴,治療建議參考SAA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案(流程圖1)。
如患者非輸血依賴,首選治療口服環(huán)保菌素A(CSA),初始治療劑量3-5mg/kg,根據(jù)環(huán)胞濃度調(diào)整用藥劑量,使C0維持在成人200-400 ng/ml,兒童150-250 ng/ml范圍。應用過程中監(jiān)測肝腎功能,必要時同時服用保肝藥物預防肝細胞損傷。雄激素對于初診患者,尤其是兒童及年輕女性,不常規(guī)作為首選治療,對于CSA效果不明顯或者無效患者可以加用,年輕女性因血小板減低月經(jīng)量明顯增多患者可短期應用以減輕出血??蛇x擇的藥物為司坦唑醇(康力龍)、十一酸睪酮(安雄)、丹那唑等藥物。雄激素對肝功能影響較大,須實時監(jiān)測。NSAA患者也可適當加用中成藥治療,如再造生血片、血寶等,具體用量參考說明書。
圖1. NSAA治療流程
圖2. SAA治療流程圖
2.2 SAA治療
根據(jù)BCSH 2009年再障診斷治療指南,對于年齡<40歲有同胞供者患者,首選同胞供者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后治療及處理同其他移植患者(流程圖2)。
對于年齡>40歲或者無同胞供者或者治療經(jīng)費不足以承擔干細胞移植患者,選擇強烈免疫抑制治療(IST),即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序貫口服CSA治療。我院有兔抗人rATG(法國)及豬抗人pATG(中國武漢)兩種,用量分別為rATG 3-3.75 mg/kg,pATG 20-30 mg/kg,應用前需進行靜脈實驗或者皮試(詳細參考藥物說明書),緩慢滴注每日不低于10小時,連續(xù)應用5天。同時應用1mg/kg糖皮質(zhì)激素(潑尼松)換算成靜脈氫化考地松及地塞米松與ATG同步輸注。應用時密切注意患者有無過敏反應,進行心電血壓血氧監(jiān)測。治療同時或者序貫口服CSA(具體用法同NSAA)。
ATG治療過程中藥物應用步驟:
通道一:ATG(兔)3.0mg-3.75mg/kg.d×5天,
或 ATG(豬) 20-30mg/kg.d×5天
通道二:按強的松 1mg/kg.d換算成氫化考的松50-100mg,余換算成等量的地塞米松或甲基強的松龍。
對于SAA患者經(jīng)濟能力無法承擔ATG治療或ATG無法耐受,推薦患者應用大劑量環(huán)磷酰胺(HD-CTX)治療,劑量為30mg/ kg.d,溶于250ml生理鹽水,正常速度連續(xù)應用4天,于應用CTX的第0,3,6,9小時給予美司那解救,同時堿化利尿,監(jiān)測尿PH值使之維持6.5以上,進行心電血壓血氧檢測。治療前須停用CSA一周以上,治療后1月可再次加用口服CSA。
CTX治療過程中藥物應用步驟:
通道一:CTX 30 mg/kg.d×4天,
通道二: 美司鈉 0.4 靜脈輸注用藥第0,3,6,9小時×4天,同時靜脈堿化利尿補液。
根據(jù)患者經(jīng)濟承擔能力及其意愿,部分患者選擇只口服CSA治療,具體方法同NSAA。
2.3 CSA 的換藥、減量及停用
再障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返院復查,一般定于開始治療的第2、3、6、9、12、15、18、24、30、36個月進行復查,以評判療效及調(diào)整治療方案及藥物劑量。
口服CSA 4-6月患者血象及骨髓增生程度無改善甚至進一步減低患者,判斷為治療無效,建議換用二線免疫抑制藥物,如曉悉、西羅莫斯、雷帕霉素、丹那唑等,但經(jīng)驗不足,療效不肯定。也可試用中藥或者參加臨床實驗。
對于療效確切患者,如血象恢復正常或維持穩(wěn)定水平超過3個月,CSA可緩慢減量,速度大約速度為0.3mg/kg.m。。如果在減量過程中患者血象有下降趨勢,可調(diào)整回此次減量前上次水平。如患者減量過程中復發(fā),建議返院進行二次治療。
3 支持對癥治療
3.1 保護性隔離
對于中性粒細胞減低的患者建議盡早進行保護性隔離,以減少發(fā)生感染的機會。
3.2 造血因子
對于中性粒細胞(ANC)< 0.5 X109/L 患者,應用粒細胞刺激因子(G-CSF)200-400μg/m2.d ,持續(xù)至ANC>1.5 X 109/L,以減少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機會。
3.3 血制品輸注
貧血患者建議輸注濃縮紅細胞以維持 HB > 80 g/dl,尤其年齡>60患者,以保證心臟功能足以承受進一步強免疫治療。血小板減低患者其水平<10 X 109/L,或者< 20 X 109/L同時患者有活動性出血、年齡偏大、伴發(fā)感染發(fā)熱,需要輸注單采血小板,以減少患者發(fā)生致命出血的風險。
3.4 抗生素應用
一旦患者合并感染,如果ANC < 0.5 X 109/L,在明確病原菌之前建議盡早應用超廣譜抗生素,以盡快控制感染,爭取應用有效治療機會。如果患者ANC正常,可根據(jù)感染部位選擇適當抗生素。
3.5 心理支持
患者的角色轉(zhuǎn)換需要一定時間,并且每位患者反應不同,根據(jù)不同情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4 祛鐵治療
患者因紅細胞生產(chǎn)不足,鐵利用障礙,并需要長期輸注紅細胞,大部分會出現(xiàn)鐵過載。定期監(jiān)測鐵蛋白,并對于水平> 1000 ng/ml 的患者進行祛鐵治療,以減少心臟、胰腺、肝臟等臟器功能的損傷。一般劑量為20~25 mg/kg.d,持續(xù)緩慢滴注>10小時每日或者應用祛鐵泵持續(xù)滴注,每療程兩周,可根據(jù)鐵蛋白適當增減。
5出院標準:
一般情況良好,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三、初治AA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NSAA 21 天內(nèi) SAA 72 天內(nèi)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診
療
工
作
□ 向家屬告病重或病危并簽署病重或病危通知書
□ 患者家屬簽署骨穿同意書、輸血知情同意書、靜脈插管同意書(條件允許時)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開化驗單
□ 上級醫(yī)師查房初步分析病情
□ 根據(jù)血象及凝血像決定是否成分輸血
□ 上級醫(yī)師查房
□ 完成入院檢查
□ 骨穿: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細胞遺傳學、組織化學、干細胞培養(yǎng)和GPI、彗星實驗及MMC實驗
□ 根據(jù)骨髓、血象及凝血像決定是否成分輸血
□ 完成必要的相關(guān)科室會診
□ 住院醫(yī)師完成上級醫(y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重
要
醫(yī)
囑
長期醫(yī)囑:
□ 血液病一級護理常規(guī)
□ 飲食:◎普食◎糖尿病飲食◎其它
□ 抗生素(必要時)
□ 補液治療(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血、尿、便常規(guī)、血型、血生化、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輸血前檢查
□ 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
□ 超聲心動(視患者情況而定)
□ 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必要時)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長期醫(yī)囑:
□ 患者既往基礎(chǔ)用藥
□ 抗生素(必要時)
□ 補液治療(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骨穿
□ 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細胞遺傳學、組織化學、干細胞培養(yǎng)和GPI
□ 血常規(guī)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主要護理工作
□ 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shè)施和設(shè)備
□ 入院護理評估
□宣教(血液病知識)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1、
2、
□無 □有,原因:1、
2、
護士
簽名
醫(y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3-7天
主要
診療
工作
□ 根據(jù)初步骨髓結(jié)果制定治療方案 □ 患者家屬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
□ 重要臟器保護
□ 住院醫(yī)師完成病程記錄 □ 上級醫(yī)師查房
重
要
醫(yī)
囑
長期醫(yī)囑:
□ 免疫抑制治療
□ 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醫(yī)囑
□ 補液治療(必要時)
□ 重要臟器功能保護:保肝等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心電監(jiān)護(必要時)
□ 每周復查血生化、電解質(zhì)
□ 每日或隔日復查血常規(guī)
□ 血培養(yǎng)(高熱時)
□ 靜脈插管術(shù)(條件允許時)及靜脈插管維護、換藥
□ 其它醫(yī)囑
主要
護理
工作
□ 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心理與生活護理
□ 治療期間囑患者多飲水
病情
變異
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y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8-20天
住院第21-71天
出院日
(NSAA 21;SAA 72)
主
要
診
療
工
作
□ 上級醫(yī)師查房,注意病情變化
□ 住院醫(yī)師完成病歷書寫
□ 每日復查血常規(guī)
□ 注意觀察體溫、血壓、體重等
□ 成分輸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療(必要時)
□ 加用環(huán)保菌素,注意監(jiān)測環(huán)保菌素濃度
□HLA配型(符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條件者)
□進入層流室進行強烈免疫抑制治療(符合行強烈免疫抑制治療患者)
□造血生長因子(必要時)
□上級醫(yī)師查房
□住院醫(yī)師完成常規(guī)病歷書寫
□根據(jù)血常規(guī)情況對癥支持治療
□注意監(jiān)測環(huán)保菌素濃度直至達到理想濃度范圍
□上級醫(yī)師查房,進行治療有效性評估,確定有無并發(fā)癥情況,明確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記錄、病案首頁、出院證明書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如:返院復診的時間、地點,發(fā)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理等
重
要
醫(yī)
囑
長期醫(yī)囑:
□ 潔凈飲食
□ 抗感染等支持治療(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免疫抑制治療醫(yī)囑
□ 血、尿、便常規(guī)
□ 血生化、電解質(zhì)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G-CSF 5μg· Kg-1 · d-1(必要時)
□ 影像學檢查(必要)
□ 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必要時)
□ 血培養(yǎng)(高熱時)
□ 靜脈插管維護、換藥
□ 其它醫(yī)囑
長期醫(yī)囑:
□ 潔凈飲食
□ ??股兀ǜ鶕?jù)體溫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骨穿
□骨髓形態(tài)學、微小殘留病檢測
□血、尿、便常規(guī)
□監(jiān)測環(huán)保菌素濃度
□G-CSF 5μg· Kg-1 · d-1(必要時)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其它醫(yī)囑
出院醫(yī)囑:
□ 出院帶藥
□ 定期門診隨訪
□ 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血生化、電解質(zhì)
主要
護理
工作
□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 心理與生活護理
□ 治療期間注意肛周及口腔護理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心理與生活護理
□指導患者生活護理
□指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xù)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yī)師
簽名
四、復診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治療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后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2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診
療
工
作
□ 患者家屬簽署輸血同意書、骨穿同意書、腰穿同意書、靜脈插管同意書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開化驗單
□ 上級醫(yī)師查房與化療前評估
□上級醫(yī)師查房
□完成入院檢查
□ 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細胞遺傳學、組織化學、干細胞培養(yǎng)和GPI
□根據(jù)血象決定是否成分輸血
□完成必要的相關(guān)科室會診
□住院醫(yī)師完成上級醫(y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重
要
醫(yī)
囑
長期醫(yī)囑:
□血液病二級護理常規(guī)
□飲食:◎普食◎糖尿病飲食◎其它
□抗生素(必要時)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血、尿、便常規(guī)、血型、血生化、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輸血前檢查
□ 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
□ 超聲心動(視患者情況而定)
□ 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必要時)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長期醫(yī)囑:
□患者既往基礎(chǔ)用藥
□抗生素(必要時)
□ 其它醫(yī)囑
臨時醫(yī)囑:
□ 骨穿
□ 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細胞遺傳學、組織化學、干細胞培養(yǎng)和GPI
□ 血常規(guī)
□ 輸血醫(yī)囑(必要時)
□ 出院帶藥
□ 定期復查
□ 其他醫(yī)囑
主要
護理
工作
□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shè)施和設(shè)備
□入院護理評估
□宣教(血液病知識)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yī)師
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