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歷代諸皇陵之冠”。
世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
這里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乾陵位于陜西乾縣梁山,建于公元684年,歷時23年。雖是兩帝合葬,卻因女皇武則天長眠于此而天下聞名。
乾陵創(chuàng)建了一個圍繞山峰整體安置靈寢的自然效果,奠定了唐代“依山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它包括內(nèi)外兩重城墻、兩組雙闕樓、兩個碑亭、一條神道、成組石雕和石雕群等,整個設(shè)計是為了適應230萬平方米地帶中變化的地形,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
乾陵規(guī)模宏大,在陜西的唐代帝陵中算是最有氣勢的。
什么是帝王之地?什么是母儀天下?到乾陵便知。
我們到乾陵游,一般都會先駐足停留一會兒,領(lǐng)略下這里獨有的皇家氣派再前行。
四個字形容:宏偉、壯觀
乾陵很占地面積大,視野寬闊,這里發(fā)展并完善了昭陵的形制。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
不過現(xiàn)在這些建筑已經(jīng)幾乎沒有了,依稀遺跡還在。
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確定了夫妻皇帝合葬陵的稱謂。據(jù)說在當年往往只稱為唐高宗乾陵,而忽略了武則天,實在太對不住她了。雖是女人,怎么說也是皇帝啊。
乾陵可以看的文物很多,神道兩旁現(xiàn)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這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紀”碑,它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紀念碑,碑高6.30米,寬1.86米。碑文約5600余字,武則天親自撰文,中宗李顯書,現(xiàn)今字跡已經(jīng)很模糊了。
這就是天下聞名的無字碑。
據(jù)說武則天臨終前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后人評說”,故不銘一字。
無字碑的名氣太大,幾乎成了乾陵的代言者。
陵園內(nèi)城的四門之外,還蹲踞著4對8尊高大雄偉的石獅,凜然挺拔如山。增加了陵園的神圣氣勢。
乾陵是要慢慢看的,步行在其間恍如置身于一個天然的博物館。需要來回的欣賞。
乾陵神道兩側(cè)的石雕和石刻非常的精致。往北依次對稱排列。不論是八棱柱石華表,還是渾圓壯觀的石刻翼馬,優(yōu)美的高浮雕鴕鳥,石仗馬。都栩栩如生。讓人感覺如同現(xiàn)代雕刻般的唯美。當然最出色的還是那10對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
歷經(jīng)1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乾陵地面的宏麗建筑已蕩然無存。唯陵園內(nèi)的這些大型石刻群,成為盛唐社會蓬勃發(fā)展的真實寫照,讓人感受到它所體現(xiàn)的盛唐時代精神。
遠觀群山,猶如“睡美人”一樣的乳峰山帶給了乾陵別樣的嫵媚和秀氣,讓則天女皇的陵寢更加散發(fā)著無限的魅力。
這個神秘而大氣的皇陵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唐代皇陵中,乾陵是必游之地。
乾陵有著巨大的魅力。它不僅僅是獨一無二的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體內(nèi)珍藏的無價文物瑰寶。因為乾陵是惟一歷經(jīng)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遂道己被發(fā)現(xiàn)。
乾陵幽宮重啟之日,必是石破天驚之時。這座東方帝王頂級權(quán)勢造就的偉大陵墓將帶給我們無限的向往。
武則天的地宮中隱藏著什么呢?
(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節(jié)二王,義陽、宣城二公主聽赴哀。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