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fā)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tǒng)治,后來下場如何?

張柬之能夠成為歷史名相,就是因為他在八十歲高齡時,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fā)動了“神龍政變”,推翻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皇武則天,重新光復了李唐江山。

張柬之雖然在年輕時,就已經涉獵經史,才華橫溢,還考中了進士。但是,張柬之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仕途,真的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他在太學生、清源縣丞崗位上竟然一直做到了65歲的高齡。

如果放到現(xiàn)在,65歲,早該退休,回家領著退休工資,過清凈日子了。但張柬之卻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真正的是大器晚成之人。

張柬之65歲時,在武周朝廷的賢良科召試中以策問第一的成績,從上千人中脫穎而出。張柬之因此受到提拔,被授予了監(jiān)察御史之職,成了京官。很快,又被授予鳳閣舍人。鳳閣是武周時期的機構名稱,即中書省。

原本張柬之安安穩(wěn)穩(wěn)做官,成為宰相的可能性雖然很小,但再升升官,混個中書省的副職,然后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千年,或者老死于工作崗位之上,都是可能的。但是,張柬之卻偏偏有個特點,就是堅持原則,敢于直諫。

張柬之曾上書武則天,直言反對皇室宗親娶突厥首領的女兒和親,得罪了武則天,被趕出了京城,就任合州、蜀州刺史。

而當時的朝廷,每年還會派五百士卒去姚州戍邊。因為地險和瘴氣,派去的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當?shù)?。姚州,大概就在當年諸葛亮南征孟獲的地方。所以,張柬之又上書,用諸葛亮七擒孟獲后,不留官、兵等為例,勸諫不要再派兵去了,純粹是耗費財力,人力,卻徒勞無功。結果,再次觸了霉頭,被武則天從刺史的位置給貶到了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板凳上去了。刺史怎么說還是地方首長,這下直接成幕僚了。

這張柬之是越混越差了,那為什么快到了八十歲時,竟然還做了宰相,最后還能發(fā)動“神龍政變”,成就如此輝煌的大業(yè)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了,他就是千古名相狄仁杰。

張柬之和狄仁杰有相似之處,兩人年齡相仿,張柬之大狄仁杰5歲;而且兩人都敢于直諫,都是從內心深處忠于李唐的。

狄仁杰在武則天選繼承人時,就曾說服武則天立了李顯為皇太子。張柬之的執(zhí)著,也讓狄仁杰覺得,張柬之是他實現(xiàn)復興李唐大業(yè)的最好人選。所以,在武則天讓狄仁杰推薦賢能時,狄仁杰兩次極力推薦了張柬之,最終把張柬之送上了宰相的位置。狄仁杰之后又推薦了姚崇、桓彥范、敬暉、崔玄暐、袁恕等十余人。

因為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五人是發(fā)動“神龍政變”的五大核心,而且均是由狄仁杰推薦的。所以,就有些史料說,“神龍政變”就是狄仁杰早已經謀劃好,用來推翻武則天的。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狄仁杰實際上的想法可能略有不同。畢竟“神龍政變”發(fā)生在狄公去世五年之后,狄仁杰是無法預料這么長遠,這么詳細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狄仁杰所推薦之人,皆是忠于李唐的。狄仁杰推薦他們,就是想在自己死后,由這些人來保證在武則天去世后,中宗李顯可以順利登基。只要中宗復位,那么光復李唐江山,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狄公的謀劃,還是很深遠靠譜的,至于怎么做,就要靠張柬之等人的臨場發(fā)揮了。

張柬之等人雖然位居朝廷大員之位,但在武則天病重之后,能夠天天見到武則天的則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等人。而且,二張兩人弄權,為了把持朝政,竟然害死了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等人。這讓張柬之等人覺得必須除掉張易之、張昌宗兩人。但是除掉兩人,必然會得罪武則天。所以,商議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宮武則天,迫使武則天退位,扶持時為太子的李顯復辟,則可萬事大吉。

“神龍政變”成功了,武則天退位做了太上皇,被軟禁宮中,李顯成功復辟了。張柬之等五位主要謀劃大臣,也因功先被授予郡公,后又晉封為郡王,可以說是達到了唐朝異姓大臣的巔峰地位。

可是,“神龍政變”并不徹底,留了一個漏洞,因此,張柬之等五王最后都沒有落下好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斬草除根”、“除惡勿盡”,武則天雖然因病,被軟禁,失去了權勢,但是,武氏家族還在。而且,李顯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武氏家族的人相對而言,還是要比張柬之等人跟中宗李顯更親近。再加上李顯的皇后韋氏,因為跟隨李顯不離不棄,深得李顯信任。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結韋后,深得李顯信任,“五王”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很快張柬之等人就遭到了武三思的構陷。武三思跟中宗打小報告,說“五王”誣陷韋后,用以中傷五人。中宗李顯并不是一個什么英明神武的君主,聽信了武三思、韋后的讒言,下詔將“五王”分別流放。而張柬之先被貶到了老家襄州(現(xiàn)在的襄陽);后又被流放瀧州(廣東羅定),“憂憤卒,年八十二(虛歲)”。

張柬之輔佐中宗,重登大寶,最后卻被中宗所猜疑,這讓耿直的張柬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所以,張柬之最后是在憂愁憤懣中去世的。好在他發(fā)動神龍政變的時候,已經80歲了,第二年去世,也算高壽了。最主要的是,通過神龍政變,張柬之走上了人生巔峰,讓歷史永遠記住了他,這絕對值了!

881 贊 踩 4評論
分享
舉報

張柬之在歷史上的名氣不是特別大,如果不是特別熟悉歷史的人或許并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他在歷史上終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人物的政治生涯,這個人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這個名字估計中國人不知道的就非常少了,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中罕遇敵手,即便如長孫無忌這樣的唐朝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又是皇親國戚,也一樣敗在武則天的手中。而張柬之又如何能夠終結武則天對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控制和統(tǒng)治呢?之后他的命運如何呢?

神龍政變的背景

從公元660年和丈夫唐高宗一起臨朝處理政務開始,到公元690年正式稱帝,改唐為周,再到神龍政變前夕,武則天已經控制或統(tǒng)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隨著她的年老,皇位繼承問題也已經或明或暗的成為了當時政壇的最大焦點。

  • 從公元698年開始,武則天著手解決繼承人問題,當時武則天在立兒子(李顯、李旦)還是立侄子(當時是姑侄的叫法,即武承嗣、武三思)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但是以狄仁杰為代表的朝臣、以張易之、張昌宗為首的男寵都紛紛勸說武則天立子不立侄,再加上這一年突厥寇邊,武則天下令募兵抗敵,結果一個月也沒有募滿千人,后來聽說是太子掛帥,很快就有超過五萬人前來應征,這件事也讓武則天深刻的認識到民心思唐,于是武則天斷絕了讓武氏子弟接班的念頭,基本明確立兒子李顯為繼承人。

  • 此后武則天開始著手彌補李、武兩家關系的裂痕,盡管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她自己造成的。公元699年武則天安排李、武兩家子弟盟誓。她希望自己死后李、武兩家能和睦相處,共享富貴。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夫婦和武三思等李、武兩家的代表都配合了武則天的這一安排。但是效果估計武則天自己都不見得相信。

  • 安排好繼承人的問題后,武則天開始對朝政變得懈怠起來,可能也是身體日益衰老,她開始躲在深宮中修養(yǎng),平日里只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廝混。這也導致了武則天統(tǒng)治晚期的最大政治危機的來臨。

神龍政變的經過

公元699年,李武兩家盟誓之后,武周朝廷的繼承人問題看似已經明確,李、武兩家也暫時平靜了下來。失去皇位繼承權的武家在當時雖然不敢公開挑戰(zhàn)武則天的安排,但是對于促成李顯復位的一些政敵是顯然要打擊報復的。比如勸說張易之兄弟擁護李顯復位的宰相吉頊就在公元700年被陷害遭到貶謫。

而李、武兩家的平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武周朝廷突然冒出的新勢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張氏兄弟因為年輕英俊成為武則天的男寵,從697年開始成為武則天最喜愛的男人,也使張氏兄弟成為武則天統(tǒng)治晚期最有權勢的人,甚至連自己的子女和武氏家族都不能相比。

  •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張氏兄弟在朝廷內更加權勢滔天;

  • 公元701年,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議論了張氏兄弟,被武則天怒斥,迫使李顯下令兒子、女兒、女婿自縊謝罪;

  • 公元702年,李顯攜弟弟李旦和太平公主共同上書請求為張氏兄弟封王;

  • 公元703年,張氏兄弟誣陷朝臣代表魏元忠,使其被貶。

短短幾年時間,張氏兄弟從名不見經傳到權傾天下,連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同樣也是武則天的孫子、孫女)都要被迫自殺謝罪,而且李顯和李唐皇室的成員還要上書請求為他們封王??上攵钐苹适业某蓡T對張氏兄弟有多恨。同樣的李顯的女婿還是武承嗣的兒子,也一樣被要求自殺,而且武三思等人也不得不阿諛奉承討好年紀輕輕的張氏兄弟。這樣看武氏家族也對張氏兄弟沒有什么好感。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李、武兩家開始聯(lián)合,朝廷大臣也展開了針對張氏兄弟的攻擊。武周朝堂上除張氏兄弟之外最有勢力的團體或者家族就這樣默契的聯(lián)合了起來,張氏兄弟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公元704年,李武兩家的策劃下,朝臣們開始攻擊張氏兄弟的貪腐問題,企圖迫使武則天疏遠和打擊張氏兄弟,結果雖然證據(jù)確鑿,但是武則天為了心愛的“小鮮肉”直接包庇赦免了張氏兄弟,并為他們安排了替罪羊。同年年底,朝臣們再次抓到了張氏兄弟的把柄,又一次證據(jù)確鑿的定罪,結果武則天依舊包庇張氏兄弟。這幾次朝堂上的政治攻擊都被女皇武則天蠻橫的化解了,看來護起短來的女人是讓這些大臣們毫無辦法的。但是這時年逾八旬的張柬之登場了,他在這一年九月被拜為宰相。

歷史的車輪終于來到了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當時老邁的武則天已經生病長期靜養(yǎng),朝廷里的大臣很難見到她,身邊的事務和國家的朝政都由張氏兄弟把持。眼見可能發(fā)生變故的李、武兩家和朝廷大臣們開始醞釀逼宮。而這個逼宮的主謀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剛剛出任宰相不久的張柬之。但是我們從歷史記載的分析,李、武兩家顯然是支持了這一逼宮行為的,至少是默許的。否則僅憑剛剛拜相不久而且年逾八旬的張柬之和區(qū)區(qū)五百名士兵就搞定了叱咤風云半個世紀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個人認為不可能!

事變的實際經過其實非常簡單,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人率領五百士兵從玄武門入宮,直接殺掉張氏兄弟然后報告女皇武則天(其實就是逼宮)。武則天當面質問了參與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然后呵斥躲在他們身后的太子李顯。但是年邁的武則天顯然也已經不愿和他們爭斗什么了,很快她接受了政變的結果,兩天后,她下詔傳位李顯。和玄武門事變一樣,三天時間整個政變就結束了。

神龍政變之后張柬之等人的地位和唐朝的政治格局

705年正月的神龍革命,不僅僅使李顯重新登上皇位,而且使武周政權又變回了李唐政權。張柬之等人也因此加官進爵。其中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因為是主要的策劃和實施者都被封為公爵,同時也在中宗李顯的朝廷擔任要職,成為當時朝堂官員中的領袖人物。

但是很快新的政治博弈開始了。中宗登基后,權力很快被韋后把持,本來中宗李顯就性格懦弱,韋后性格強勢,在他們夫妻流放受罪之時,李顯又對妻子心懷愧疚,所以復位后任由韋后把持朝政。而權力欲望很強的韋后和野心很大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勢力集團。她們都想效仿武則天控制朝政甚至登基稱帝。

而韋后母女的行為很快被武氏家族的領袖武三思發(fā)覺,他開始積極聯(lián)合韋后母女,甚至有傳聞他本人也是韋后的情人,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安樂公主,從而使的韋武兩家迅速結成了政治聯(lián)盟。與有野心但是政治經驗和能力有欠缺的韋后母女相比,武三思的政治斗爭能力顯然高出不少。他成為這個集團在朝堂上的重要官員,同時還吸納了上官婉兒這樣的優(yōu)秀女官成為韋后母女在后宮干預政治的重要幫手。

韋武集團登場后,第一個目標就是當時中宗的太子李重茂,因為太子的存在就是韋后登上女皇寶座的最大障礙,是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的最大障礙,當然也是武三思借由韋后母女重新掌控朝政并伺機實現(xiàn)自己政治野心的最大障礙。

但是打擊太子李重茂首先必須打壓控制朝廷中的文官集團,畢竟這些人肯定會從禮法制度的角度維護太子李重茂的地位,如果沒有打壓控制住文官集團,韋武集團的政治企圖就無法實現(xiàn),而當時文官集團的領袖正是以張柬之為首的神龍革命的五位功臣。

于是武三思開始著手謀劃打擊張柬之等人,老謀深算的武三思很清楚當時朝堂上的勢力分布,一是以韋后和他為首的韋武集團,二是以李旦和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皇室的其他成員,三是張柬之為首的文官集團。

武三思首先通過韋后和中宗將張柬之等五人進封為王爵,從而剝奪他們的實際政府權力,典型的“明升暗降”的手段。而正因為此次加封王爵,張柬之等五人也被稱為“神龍五王”。隨后不久,武三思等人又羅織罪名誣陷張柬之等“五王”,使得唐中宗李顯將張柬之等“神龍五王”都貶謫邊疆,張柬之到了貶謫之地后憂憤而死,其他“五王”成員也都死于非命。

在針對“神龍五王”和太子李重茂的打擊過程中,武三思通過中宗不斷增加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封地和權益,換取這兩位當時在政壇非常有影響力的皇室成員的默認和中立。但是他們的逼迫使得太子鋌而走險,武力抗爭,雖然兵敗身死,但是武三思一家卻被李重茂殺掉,直接導致武氏家族開始衰落,也使得韋武集團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領導人物,也為后來韋武集團的徹底覆滅埋下了伏筆。

終上所述:張柬之在神龍革命前一年出任宰相,在武則天專寵包庇張氏兄弟的惡劣政治形勢下,果斷采取措施,聯(lián)合聯(lián)絡爭取李、武兩家的支持,在這些政治勢力的支持下,領兵發(fā)動政變,逼迫一代女皇武則天退位,又迎立李顯復位,恢復大唐國號。

李顯復位后,張柬之也因功被封為天官尚書,漢陽郡公;隨后被政敵武三思算計,先是被進封為漢陽郡王,爵位雖然高了,但是卻失去政府權力。再后來被誣陷誹謗非議韋后,被中宗李顯貶回老家襄陽養(yǎng)老,不久又流放瀧州,隨即憂憤而死,可謂下場凄慘。

公元710年,韋后勢力倒臺,李旦登基張柬之隨即和其他五王一起被平反,被追贈為中書令,謚號文貞。唐玄宗開元六年,配享中宗廟庭。唐德宗建中年間又追贈他為司徒。

展開全部
4061 贊 踩 377評論
分享
舉報

張柬之的人生曲線,畫出來讓人瞠目結舌。他年輕的時候入太學,就以出眾的才華,被認為是宰執(zhí)之才。后來以進士之身,出任清源縣丞。

縣丞是縣令的助理,八九品,起點雖然低了點,但畢竟是剛入仕,也不算意外。真正意外的是,進士出身的張柬之,竟然在基層“釘住了”,一直混到年近六十四歲,依然是個芝麻官,劃了一道人生的平行線。如果不是因為長壽基因,這條平行線直接把他帶進棺材了。

永昌元年,滿頭白發(fā)的張柬之,混在一千多名年輕人中,參加了賢良對策。賢良對策是漢朝遺留下來的人才招聘方式,即皇帝對各地推薦上來的人才,當廷問策(內容是時事政治),應聘者當場書面答題,叫“對策”,類似于后來的殿試。

結果,這次對策張柬之一炮走紅,他以第一名的身份,被授予監(jiān)察御史。按殿試規(guī)則,張柬之就是狀元郎。監(jiān)察御史品級雖然不高(八品或從七品),但好歹除掉了地方芝麻官“釘子戶”的“惡名”。不久,他被提拔為鳳閣(中書省)舍人,進入決策樞要機構。

后來由于兩次進言得罪武則天,張柬之又被調任地方,任刺史、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這一晃又是十余年,人生的曲線稍稍仰了個頭,又歸于平行線。武周長安年中,張柬之拳拳腰板,再有兩年,他就八十周歲了,這個年齡還在四處漂泊為官,翻翻史書,幾千年有幾個?看起來,所謂宰執(zhí)之才,只能留著輔佐閻羅王了。

姜太公八十拜相是神話傳說,西漢公孫弘七十出仕,七十六歲出任丞相是真事。張柬之復制了公孫弘的奇跡,他的人生曲線,就從這一刻開始,直接坐上了“神舟六號”。兩個生命中的貴人出現(xiàn),他們就是張柬之的推進器。

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他比張柬之小五歲。狄仁杰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說:“陛下如果想要治世之才,非張柬之莫屬?!庇谑俏鋭t天任命張柬之為洛州司馬。

過幾天武則天又讓狄仁杰推薦人才,狄仁杰說,我向你推薦了張柬之,你不用。武則天說,我已經提拔他了。狄仁杰說,我推薦的是宰相,你卻任命他為司馬。武則天說,那好吧,到中央來試試吧,任秋官侍郎(刑部侍郎,刑部尚書的副職,三品)。

第二位貴人現(xiàn)身,他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名相姚崇,比張柬之整整小二十六歲,時為宰相。姚崇對武則天說:“張柬之這個人沉穩(wěn)有謀,能決大事。如果陛下要用他就趕快,他已經太老了?!?/p>

武則天在狄仁杰和姚崇不斷地勸諫下,終于授予張柬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鸞臺即門下省,鳳閣即中書省,同平章事就是與兩省一把手等同,位列宰相,兼任中書侍郎。

終于沒把一身才華留給閻王爺!畫了一輩子平行線,收官階段直接向天開炮。張柬之的“非典型”職場生涯,還沒有畫上句號,神龍元年,八十歲的張柬之,發(fā)動了震驚歷史的“神龍政變”,把不可一世的女皇武則天拉下馬,李唐光復。

神龍政變后,中宗李顯復位,張柬之因功被任命為天官(吏部)尚書,同鸞臺鳳閣三品,封漢陽郡王。骨干分子崔玄暐、桓彥范、敬暉、袁恕同時被封王,所以神龍政變亦稱“五王政變”。

可是不到半年,張柬之就被授“特進”,罷知政事。特進,地位等同于三公,不過只是榮譽稱號,手上的實權被罷奪了,像泥菩薩一樣被高高供起。

罷職就罷職吧,八十多歲的老人了,也該退養(yǎng)了,于是張柬之請求回老家襄州養(yǎng)病。李顯下旨任命張柬之為襄州刺史,為他祭路神,百官出定鼎門相送。

別以為這是一次正常的退休程序,如果你看到其他四王的經歷,就會不寒而栗。與張柬之同時,崔玄暐、桓彥范、敬暉、袁恕己都被罷職,改任地方刺史。也就是說,這是一次對政變功臣的一次集體清洗!

原來,李顯登基后,朝局迅速進入新一輪的政治斗爭,在這一次斗爭中,以張柬之為首的功臣們,遭受了新勢力的打擊。這場斗爭由三個矛盾引起,并因張柬之的決策,導致功臣派失利。

  • 第一個矛盾:功臣勢力與后族勢力的矛盾

  • 隨著李顯的登基,有一派勢力迅速崛起,他們的核心骨干份子,包括韋皇后、武三思和安樂公主,我們姑且稱之為后族勢力。

    韋皇后跟著李顯提心吊膽生活了一輩子,不過這個女人不一般,野心勃勃,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學習婆婆好榜樣”。

    安樂公主是李顯的女兒,武三思的兒媳。這個妮子也不知道哪來的膽氣,居然跟老爹理直氣壯地提出要求:廢掉太子,我要當皇太女!太子李重俊不是嫡出,因此安樂公主與韋后一個鼻孔出氣,都想干掉李重俊。

    武三思本來跟李家不對付,由于武則天確定還政于李唐后,一心撮合李武兩家和平相處,所以令兩家相互結親。就是在這個機緣下,武三思與韋后成了親家。

    武三思眼見失去了成為皇儲的機會,見風使舵,一頭扎進了后族勢力?!缎绿茣愤€給武三思與韋后的親密合作,備足了理由:這二人發(fā)展成了情人關系,甚至說李顯睜一眼閉一眼。

    李顯熬了半輩子,終于解放了,后族勢力當然不甘心,將朝政大權“旁落”于張柬之他們手中。由此爆發(fā)了雙方一系列矛盾。

    為了搞倒功臣派,武三思炮制了兩起冤案,加在“五王”頭上:

    第一起,王同皎謀反案。王同皎是李顯的女婿,也是神龍政變的功臣,由于不滿韋后、武三思的奪權,計劃發(fā)動政變干掉武三思。結果被大詩人宋之問兄弟告密,失敗了。崔玄暐等人被武三思以參與謀劃的罪名,被流放外地,后慘遭殺戮。

    第二起,韋后與武三思奸情案。武三思四處散布自己與韋后的奸情,并將這個罪名強加到“五王”頭上。張柬之后來就是因為這個罪名,被流放瀧州。

    • 第二個矛盾:功臣勢力與皇權的矛盾

    史書中的李顯很不堪,其實那是刻意丑化了他。張柬之等人與后族勢力的矛盾,本質上是功臣與皇權的矛盾,是李顯故意扶植后族勢力,對付功臣派。

    神龍政變居然瞞過玩了一輩子鷹的武則天,請問哪位皇帝不害怕?上臺之前李顯是獲利者,上臺之后,他就是跟老媽一樣,受到張柬之等人威脅。

    政變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張柬之通過敬暉、袁恕己、李多祚、李湛等人,掌控了禁軍。禁軍本來是保衛(wèi)皇帝的,反過來威脅皇權,李顯怎么可能縱容?

    所以,李顯必須將他們連根拔起,換做自己的心腹。韋后他們本來就沒有勢力,可以說,他們是在李顯的支持下,新培養(yǎng)起來專門對付功臣勢力的。

    禁軍是北衙軍,南衙軍也不在李顯手上,而是在李旦手上,這就導致第三個矛盾的產生。

    • 第三個矛盾:皇族勢力內部的矛盾

    從史書表面看,張柬之是神龍政變的老大,其實那都是假象,只能說張柬之是臺前總指揮,幕后老大另有其人——相王李旦。

    限于篇幅,不能詳細列舉證據(jù),只說幾個簡單的結論。當初狄仁杰和姚崇,之所以竭力推薦張柬之出任宰執(zhí),其實那時候就已經在為政變做準備,這些人大多都曾經在相王府任職。張柬之就是李旦、太平公主的幕后老大,姚崇是中間串聯(lián)人,張柬之是行動總指揮。

    張柬之利用宰相身份,及太平公主的暗中支持,將敬暉等人安插進禁軍。同時另一支武裝,南衙軍就在李旦手中,袁恕己就是奉李旦之命,率南衙軍配合張柬之行動。

    所以,張柬之與皇權及后族的矛盾,本質上是皇族內部的政治斗爭,遠比我們表面看到的要復雜得多。

    由此,我們就明白了,李顯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干掉“五王”,不能單純從道德層面,批判李顯忘恩負義,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砍斷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爪牙,保證皇權的安全,所以下手格外地狠。

    在李顯發(fā)展后族勢力的時候,曾有人向張柬之建議,除掉武三思。但是張柬之拒絕了,說想讓李顯自己看出危害,自己動手,而不是由臣子脅迫君主。

    其實這話言不由衷。首先武三思本來就是李顯用來對付李旦、張柬之的,其次除掉武三思,就代表李旦、張柬之與皇帝撕破了臉,風險太大。

    作為一名靠政變走向頂峰的臣子,張柬之恐怕早就知道自己的下場不會好,他本來就是皇族內部斗爭的棋子,哪有他自主行動的空間?“五王”李旦能保則保,保不住只能讓他們當犧牲品。

    由此,包括張柬之在內,“五王”的下場已經注定。

    神龍二年,被流放到瀧州(《舊唐書》作新州)后,在憂憤交加中病故,享年八十一周歲。相對于張柬之,其他“四王”等人就慘了,崔玄暐病逝于流放途中;桓彥范受盡酷刑后慘死;敬暉被凌遲處死;袁恕己被灌毒,十指磨光后被擊殺。

    當然除了他們,還有一批神龍政變功臣先后遇難!

    兩年后,由太子李重俊聯(lián)合李多祚等人,發(fā)動了景隆政變,干掉了武三思,逃過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又三年后,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導演的唐隆政變爆發(fā),這一次韋后與安樂公主余黨,被全部剿滅,相王李旦登基,總算替張柬之等人報了仇。

展開全部
2213 贊 踩 106評論
分享
舉報

唐朝是一個名相輩出的朝代。由于唐朝采用的是群相制,終唐一朝(包括武周時期)共有300余位宰相。在這長長的宰相名單中,名相不勝枚舉。“房謀杜斷”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的敢于直諫的魏征、舉賢薦才、匡正則天的狄仁杰等宰相們都星光熠熠,被人們稱為千古名相。

在武周朝,還有一位名相,他就神龍政變的主導者張柬之。他主導的神龍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登基。他在八十之際的這次壯舉,被杜枚稱為“手提社禝、上還中宗”。那么對大唐有中興之功的功臣張柬之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呢?


張柬之同狄仁杰一樣,都是大器晚成之人。張柬之高中進士后,任清源縣丞。直到永昌元年(689年)才被招考錄用為監(jiān)察御史,當時張柬之已64歲了,按現(xiàn)在的政策早到了退休年齡了。后又經過多年的升遷才升至鳳閣舍人,即中書舍人。

張柬之不畏龍顏,敢于直諫。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突厥默啜可汗趁契丹等反唐之際,便請求以其女與武則天之子和親、悉歸突厥降戶為條件,表示為唐效力。武則天正值外憂內患,意欲以侄孫武延秀(武承嗣次子)迎娶可汗之女為妃。張柬之認為從未有天子迎娶過異族女子,這是對王朝的侮辱,從而表示強烈反對。

觸怒了武則天的張柬之被趕出了朝廷,被外放到地方任合、蜀二州刺史、荊州長史等職。在狄仁杰和姚崇的推薦下,張柬之再度入朝,歷任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成為宰相。


張柬之為相時,當時朝廷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武則天已屆晚年,精力倦怠,對朝政的控制力也日趨減弱。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卻倚仗武則天的恩寵,干預朝政,飛揚跋扈,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由于張易之的挑撥離間,太子李顯還失去了一子一女和一婿。李顯的嫡長子邵王李重潤與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武延基(武承嗣長子)暗地議論張氏兄弟干政,被張易之在武則天面前煽風點火,搞得太子李顯被武則天痛罵。李重潤、李仙蕙、武延基均被武則天賜死,在二張的蠱惑下,武則天對自己的子孫都痛下殺手,可見二張的存在對李氏宗室構成了多大的威脅,連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兄妹都服軟,上書武則天請求封張昌宗為王。


張氏兄弟不但離間太子李顯與母親武則天之間的母子關系,還大肆陷害不依附于自己的朝廷重臣,造成武則天與朝臣之間的君臣關系緊張。

當時二張兄弟有意提拔自己的弟弟張昌期任雍州長史,但宰相魏元忠以張昌期能力不濟加以反對,這可是把張氏兄弟得罪透了。于是張氏兄弟就構陷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戩兩人暗地稱皇帝垂老,應站隊太子。張氏兄弟還拉來張說作證。

張氏兄弟的這招可是一石兩鳥啊。要知道宰相魏元忠還是太子左庶子,是輔佐太子的官員,而司禮丞高戩還是太平公主的相好。張氏兄弟對魏元忠和高戩的誣陷一旦做實,不但去除了眼中釘,還間接打擊了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


哪知,證人張說立場不夠堅定,臨場變卦。于是氣急敗壞的張氏兄弟指認魏元忠、高戩、張說三人共同謀反。武則天為了維護張氏兄弟的顏面,就把魏元忠三人趕出朝廷,魏元忠被貶為高要縣尉,而張說和高戩被流放嶺南。

張氏兄弟倚仗武則天的寵愛作福作威,打擊皇族,構陷重臣,造成武則天與李氏宗室、朝臣關系緊張,也使武則天還政于李唐的決定充滿變數(shù)。因此鏟除張氏兄弟勢在必行。雖然倒張派也抓到了張氏兄弟貪污巨款的把柄,但由于有武則天這個強硬的靠山,張氏兄弟毫毛未傷,反而倒張派折了兩位大將。宰相韋安石被下放到揚州,宰相唐休璟被貶到東北??磥硗ㄟ^正常的途徑扳倒張氏兄弟是行不通的。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臥病中的武則天幾乎跟外界斷絕了聯(lián)系,只有二張兄弟服侍,別人一概謝絕探視。當時鸞臺侍郎崔玄暐認為這樣不妥,上書武則天稱讓太子李顯與相王李旦服侍武則天,武則天卻不以為然。


武則天病重,又與外界斷絕聯(lián)系,這讓忠于李唐的朝臣和李唐宗室都惶恐不安。雖說此前武則天已立李顯為太子,但此時的武則天被二張兄弟控制,說不定二張兄弟又會鼓搗出什么幺蛾子。再說二張兄弟如果再與武氏兄弟聯(lián)手,那局勢更不堪設想。于是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右羽林將軍敬暉、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大臣決定聯(lián)合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發(fā)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退位。

張柬之對這場政變進行了精心的部署。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兵變開始。張柬之兵分三路,他自己親帶一路指向玄武門;另一路則護送太子李顯前往玄武門;第三路由李旦、袁恕己等領兵控制外圍局勢。

政變將士沖進皇宮后,首先殺死了張氏兄弟。張柬之告知武則天,張氏兄弟謀反已被誅。隨后,桓彥范請求武則天讓位于太子李顯。武則天眼看大勢已去,只得答應。


在這場政變中,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服誅,他們的三個弟弟也被殺死。其親信也被李旦、袁恕己等抓捕,張氏兄弟的勢力被徹底鏟除。但此次政變也留有遺憾,那就是張柬之等人沒有乘勝追擊,除惡務盡,鏟除武三思等武家勢力。

在誅殺張氏兄弟后,洛陽長史薛季昶曾提醒敬暉借機鏟除武三思,以除后患。敬暉也曾向張柬之提及此事,但張柬之認為鏟除武三思一事留給皇上李顯做比較好,這樣李顯借鋤奸一事可以確立皇威。薛季昶聽后感嘆,日后不知會身死何地。薛季昶一語成讖,正是因為沒有借機誅殺武三思,為日后政變五大功臣的慘死埋下了隱患。

政變的第三日,李顯在時隔二十二年之后再度登上皇位。參與政變的朝臣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暉、桓彥范都升官進爵,位列郡公。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分別被加封為“安國相王”和“鎮(zhèn)國太平公主”。這些朝臣和宗室都是政變的功臣,此時都權勢煊赫。這時中宗李顯為了加強皇權,壯大自己的力量,制衡這些功臣,就開始重用武三思等人。


李顯為籠絡武三思,還曾親自到訪武府,對韋后和武三思的好事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并且還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宗李顯睜眼說瞎話硬說武三思也是神龍政變的功臣,并賜給他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券。

武三思成了李顯的紅人,他在朝中的勢力迅速崛起。 武三思的再度崛起引起張柬之等五大臣的高度警覺。張柬之等五大臣與武三思數(shù)度交鋒,武三思在李顯面前數(shù)進讒言,指責張柬之等為權臣。在武三思的建議下,張柬之等五大臣由郡公升格為王,但被革除了宰相職務。五大臣沒有了實職,成為手無寸權的人。

張柬之等被削除實權,明升暗降后,武三思為防五大臣東山再起,仍不罷手。張柬之等人先后被趕出京城,下放地方擔任刺史,其中張柬之來到襄州擔任刺史。


神龍二年(706年),中宗李顯的女婿王同皎憤恨武三思專權,意圖除掉武三思。但由于宋之問、宋之遜兄弟倆的出賣,王同皎事泄被害。這樁案又被武三思利用,稱張柬之等五大臣也參與其中,于是張柬之等人被前去王爵,流放偏遠的嶺南。

張柬之此時已屆八十二歲高齡,他和六十七歲的崔玄暐經不起路途艱辛,在流放途中憂憤而死。這也正好逃過了隨后武三思派來的御史大夫的毒手。而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三人死狀甚慘。敬暉被凌遲處死;桓彥范被在竹槎上反復拖行,骨肉分離而不死,又被亂棒打死。而袁恕己被逼喝下野葛汁,毒發(fā)疼痛難忍,指甲抓地時全被磨盡,受盡折磨仍不能死,后又被打死。


在神龍政變中,張柬之等沒有借機鏟除武三思等武家勢力,導致失勢的武三思與韋后勾結再度崛起,打擊張柬之等五大功臣,最終導致了五大功臣的慘死。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終不會缺席。亂政的武三思在神龍三年的景龍政變中,被太子李重俊殺死。睿宗李旦即位后,武三思又被掘墓暴尸。而張柬之等五大臣在李旦即位后,被平反昭雪,追復官爵。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他們又被配享中宗廟庭。

展開全部
1316 贊 踩 14評論
分享
舉報

張柬之老而彌堅,在八十歲高齡干了一件大事,發(fā)動了神龍政變,將81歲的武則天趕下臺,使李唐得以恢復統(tǒng)治,然而懦弱的唐中宗李顯不僅喜歡戴綠帽子,還是個糊涂蛋,使得幾位功臣都遭人陷害,落得個凄慘結局。


自從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則天幾乎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們全部斬盡殺絕,李治共有8個兒子,其中四個是武則天所生,四個是李治和別的妃嬪所生,對于不是自己所出的皇子,長子李忠、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jié)均遭到武則天迫害至死,而悼王李孝因為早亡的原因,才沒有成為武則天迫害的對象。

武則天為了權力,為了奪取帝位,下令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逼二兒子李賢自殺。而另外兩個兒子,一個李顯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被武則天貶斥到房州,一個李旦在當了六年傀儡皇帝后,被武則天拉下來軟禁起來,而武則天終于是不再遮遮掩掩,坐上皇位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雖然拼命的打壓李唐,然而忠于李唐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只不過面對強勢的武則天,這些人都只能等待著機會,武則天當了幾年皇帝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武則天身體狀況自然也越來越差,面對選擇武氏還是李氏做接班人,武則天思考了很久,問到大臣的時候,大臣們都紛紛勸告武則天將皇位傳給兒子,問到狄仁杰的時候,狄仁杰勸道:“姑侄和母子的關系,哪個更親?如果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則千秋萬歲之后常享宗廟,立武三思為太子,宗廟中就沒有陛下這位姑母了?!?/p>

圣歷三年(698年),武則天派人將廬陵王李顯接到京城,藏到宮中簾幕后,再次召狄仁杰等人前來,武則天帶點恫嚇的口氣讓他們再選擇立誰為太子,狄仁杰并沒有被嚇住,依然堅持請立李顯為皇嗣,說到激動處是涕淚俱下,武則天也被感動的流下眼淚,然后將李顯推到狄仁杰面前,說道:“還卿儲君?!?/p>

這皇儲是定下了,不過武則天并不愿意讓出權力,繼續(xù)維持著模糊的局面,這是因為武則天擔心身后武家子弟的歸宿,希望在她死后武氏勢力能夠牢牢的控制政局。


而另一方面,武則天欲望卻沒有隨年齡的增長而退化,在她晚年依然對男色縱情享受,年輕且容貌俊美的張昌宗被太平公主進獻給她,隨后張昌宗的哥哥張易之也成了武則天的裙下之臣,這兩人服侍的武則天極為舒服,而武則天給他們的回報是官職迅速躥升,張氏兄弟得到武則天寵信,開始干涉朝政,逐漸勢傾朝野!

不僅朝廷百官爭相巴結,連武三思等武氏家人都搶著為張易之兄弟牽馬執(zhí)鞭,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和妹妹永泰郡主只不過是在私底下抱怨了張氏兄弟兩句,被張易之兄弟知道后,向武則天打小報告,武則天竟然下令殺死自己的親孫子和親孫女,連帶永泰郡主的老公武延基也被下獄逼死。


張氏兄弟囂張跋扈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不滿,只不過有武則天在誰也奈何不了他們,不過也因為武則天對他們的寵信,對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身染重病,居住在洛陽宮中長生殿,武則天的兩位男寵張氏兄弟陪侍左右,而太子李顯和宰相張柬之卻難以近身,這使得朝臣們很是擔憂,害怕張氏兄弟會趁機發(fā)起篡奪帝國最高權力的陰謀。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已是80高齡的張柬之毅然聯(lián)合崔玄暐、敬暉、恒彥范、袁恕己等人,推舉太子李顯發(fā)動政變,眾人帶著羽林軍沖入宮中,正好遇上張易之兄弟,二話沒說就將他們斬殺,隨后帶兵包圍了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武則天猛然驚起,問道:“是誰作亂?”


當聽說張氏兄弟已經被殺,武則天盯著李顯說:“這兩人都已被殺了,你可以回東宮去了?!焙銖┓杜吕铒@發(fā)怵,趕緊接話說:“太子哪能再回東宮了,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李治)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殺逆賊,愿陛下傳位給太子,以順上天和下民的心愿?!?/p>

聽到這席話,知道大勢已去的武則天不再說話,在政變后第三天,武則天下詔傳位給太子李顯,次日李顯即位,第二次坐上了皇位。

張柬之等人在政變后,四處搜捕張易之兄弟的黨羽,張易之的另外三個弟弟全部處斬,其余同黨都被逮捕下獄,當時有人提議將武三思等武氏家族也一并鏟除,以免留有后患,然而張柬之卻認為留著給李顯處置,這樣可以給唐中宗李顯一個立威的機會,這卻讓幾位功臣陷入了悲慘的結局。


唐中宗李顯被貶房州的時候,整天提心吊膽,和妃子韋氏相依為命,每當武則天派使臣前來,李顯怕的就想自殺,這時候都是韋氏開解勸慰,李顯因此和韋氏感情非常深厚,李顯重新坐上皇位后,馬上封韋氏為皇后,還讓韋后參預朝政。

韋后也是個淫亂的主,和武三思通過上官婉兒牽線搞在了一起,而李顯為了制衡功臣,居然重用武氏族人,還將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對于武三思和韋后的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政治上毫無作為,在生活上窩窩囊囊。

神龍政變后,張柬之五人都被封王,武三思得勢后,勾結韋后對張柬之等人進行打壓,先采用明升暗降手段,削了他們的權,將他們外放,張柬之被任命為襄州刺史,不久又遭貶,流放到隴州,憤懣憂愁而死,時年八十二歲。而崔玄暐流放到嶺南病死,敬暉、恒彥范、袁恕己都遭到殺害。

展開全部
1041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大臣發(fā)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為帝,唐朝成功復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神龍政變。

1.神龍政變的背景

神龍政變時,盡管李顯已經被立為太子,但是他的位置其實并不穩(wěn)固。

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后,對于繼承人的選擇一直搖擺不定。

武周建國之初,武則天讓兒子李旦(武則天第四子)改姓武氏,并立為皇嗣,表明看起來好像是確定了李旦為繼承人,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自古都是太子繼承皇位,武則天沒有立李旦為太子,證明皇位繼承人還存在變數(shù)。

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操縱了以洛陽百姓王慶之為首的請愿團,請求立武承嗣為太子。

武則天接見了王慶之,盡管對王慶之要求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建議不置可否,武則天還是給王慶之一張通行證讓他隨時可以入宮。

之后王慶之頻頻入宮勸說武則天,武則天不勝其煩,命令鳳閣侍郎李昭德對王慶之實施杖刑。

李昭德是李唐的忠實擁護者,他把王慶之活活打死后又提醒武則天:“自古以來哪有侄子做皇帝后會給姑姑立廟祭祀的?”

李昭德的話觸動了武則天,于是她暫時打消了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念頭。

武則天晚年寵幸張易之和張昌宗兩兄弟,兩人擔心武則天死后自己的榮華富貴不保,他們在另一位李唐擁護者吉頊的勸說下,決定說服武則天,迎回廬陵王李顯(武則天第三子),以此立下不世之功以確保榮華富貴。

圣歷元年(698年)九月十五日,武則天正式冊立李顯為太子?!拔淅顮幩谩睍簳r落下帷幕。

長安元年(701)年,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張氏兄弟專權,結果三人被武則天賜死。這下張氏兄弟把太子徹底得罪。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她將朝政托付給張氏兄弟處理,她很少接見大臣。

2.神龍政變

由于張氏兄弟和太子不合,此時兩人把持朝政,讓時局充滿了變數(shù),因此,以張柬之為首的忠于李唐的大臣們決定發(fā)動政變。

張柬之可謂是大器晚成,他在七十五歲高齡時,被狄仁杰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將張柬之任命為洛州司馬,過了些日子,武則天又要狄仁杰推薦人才。


狄仁杰說臣前些時候已經推薦張柬之,陛下還沒重用呢。武則天說朕已經封張柬之為洛州司馬了啊。狄仁杰說臣推薦他做宰相不是做司馬啊。

武則天見狄仁杰如此器重張柬之,于是將張柬之正式提拔為秋官侍郎,不久又提拔為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和四位助手商量政變大事,這四人分別是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

政變最重要的是軍隊,敬暉和桓彥范是左右羽林將軍,但是兩人到任時間不長,根基不穩(wěn),于是張柬之決定出面說服他們的上級左右羽林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

李多祚是李治提拔上來的,對李唐有很深的感情,他同意加入張柬之的政變。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人帶領五百多名左右羽林軍將士簇擁著太子李顯殺向武則天所在的長生殿。


途中遇到了張氏兄弟,張柬之命令士兵將兩人殺死。

之后張柬之等人帶著五百多士兵殺氣騰騰的出現(xiàn)在長生殿。張柬之向武則天稟告張氏兄弟謀反,因此帶兵進宮平叛。

武則天知道自己的兩個小鮮肉被殺,看著眼前殺氣騰騰的士兵,她知道屬于自己的時代過去了。

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自己宣布退位。

3.神龍政變的功臣們下場凄慘

李顯和發(fā)動神龍政變的功臣們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李顯對張柬之等人加官進爵。

但是,在三股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下,五位神龍政變的功臣下場十分悲慘。

3.1武則天發(fā)起的攻擊

李顯重掌朝政后,并沒有報復武則天,他堅持前往上陽宮給武則天問安。

有一天,武則天哀怨地對李顯說:“當年我把你從房陵接回來,本來就是要傳位給你。那五個賊人貪圖富貴,把我嚇成這樣?!?/p>

李顯聽了母親的話,對張柬之等人十分不滿,漸漸疏遠了他們。

3.2韋皇后嫉恨張柬之等人

李顯的妻子韋皇后,在李顯落魄的日子里給了他不斷的安慰和鼓勵,讓李顯走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神龍政變后李顯馬上封韋氏為皇后。韋皇后有個偶像——就是婆婆武則天。韋皇后希望自己能成為武則天第二。


張柬之等人對韋皇后的野心洞若觀火,桓彥范上書李顯,提出婦人不適合參政,矛頭直指韋皇后。

韋皇后對張柬之等人恨之入骨,于是她找來幫手對付張柬之等人。

韋皇后找的幫手主要有武三思、上官婉兒、安樂公主。

3.3武三思發(fā)起致命一擊

由于韋皇后的幫手主要是女性,她決定將情夫武三思推上前臺,由武三思負責沖鋒陷陣。

在韋皇后等人的操作下,武三思被任命為司空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在武三思和韋皇后等人的輪番勸說下,李顯對張柬之等人越來越不滿,他決定采用武三思的計策,對張柬之等人采用明升暗降的清除手段。


神龍元年五月十六日,李顯加封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五人為王,同時免除他們原先的職務。

接著武三思誣陷五王謀反,將他們排擠到地方上做司馬。

之后武三思發(fā)揮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誣陷五王想廢皇后,實際上是想造反。

李顯大怒,將五王流放。武三思決定斬草除根派人去殺害五王。

當武三思派出的殺手周利用到達嶺外時,張柬之和崔玄喡已經去世,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三人則被周利用處死。

展開全部
272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神龍政變是一場長期醞釀,一朝發(fā)動的政變,雖然這場政變的操縱者是以張柬之為首的五王集團。

但在神龍政變之前,還有一個隱藏的高手,悄無聲息的在武則天身旁,種下了政變的種子。而這么一個愛玩陰謀詭計的老狐貍,居然成為武則天晚年最器重的大臣。

狄仁杰的精妙布局

狄仁杰在歷史上屢遭貶謫,卻在晚年成了肱股之臣。

狄仁杰在從政期間,的確做到了不負李唐,不負武氏。面對著武氏集團氣勢洶洶,狄仁杰軟硬兼施,一面對戰(zhàn)武氏集團,一面進諫武則天,終于保住了太子的地位,這是狄仁杰埋下的,最關鍵的一顆棋子。

但狄仁杰也在考慮,武則天死后,這一顆獨苗,必須有足夠的根基,這些人必須忠誠于李唐,有足夠宦海沉浮的經驗,而且懂得韜光養(yǎng)晦。

于是,他經過觀察,決定埋下第二顆種子,這個人就是張柬之。

他幾乎符合狄仁杰所有標準。而且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很難讓人產生警惕心。

武則天很信任狄仁杰,但不信任張柬之,雖然調到了中央,卻只是一個小官。這引起了狄仁杰的不滿,于是,他繼續(xù)進諫,直到張柬之進入丞相的行列。

這是狄仁杰重要布局之一,卻不是所有,在狄仁杰先后兩次拜相期間,先后推薦了姚崇,敬輝,袁恕己,崔玄瑋等多個大才。

這些人,除了為武周王朝服務,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另一個方面就是為李唐宗室,積蓄力量。

這場布局非常精巧,而且很隱蔽。雖然狄仁杰在公元700年死去,但他推薦的班底,依然存在。這是神龍政變最大的優(yōu)勢。

張柬之的致命漏洞

狄仁杰看人用人的眼光,非常獨到,因此,他推薦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中興名臣,隨便拿出來一個,就可以獨當一面。

而張柬之等人,在五年后,趁著武則天重病,發(fā)動神龍政變,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李唐王朝重獲生機。

但張柬之以及其他的四個人,都有著相當強的能力,卻比狄仁杰差了一點圓滑。這種圓滑,讓狄仁杰可以在酷吏脅迫下,故意招供,也可以在疑心很重的武則天面前,也可以讓她非常信任。

而狄仁杰的領導,是武則天,這個人要比絕大多數(shù)皇帝優(yōu)秀得多,她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很明白國家需要什么,也明白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他可以為了控制朝局,對唐朝名臣名將進行血腥清洗,也可以為了穩(wěn)定局勢,提拔大量棟梁之才。

于是,無論是狄仁杰一類的能臣,還是來俊臣一類的酷吏,無論是兒子,侄子,還是情人。始終都受到武則天的控制,沒有一方可超出限制。

一個深謀遠慮的老狐貍,一個拿的起放的下的女強人。這對組合非??孔V??蓮埣碇畢s沒有這般運氣。而這個小小的紕漏,成了張柬之等人致命的漏洞。

一個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

張柬之的致命疏忽,還得倒退許多年,那一年,太子李顯被貶謫到房陵,和他在一起的,只有他的妻子韋氏,那一年,在被貶謫的路上,大女兒出世,取名李裹兒。那一年,他們一家人生活在房陵,那些年,他們一家人都生活在房陵。

在李顯眼中,王權富貴遠不如妻子和女兒在他的心中地位。而當了皇帝之后的李顯,把幾乎所有的信任和愛,都給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而這種信任和愛,是毫無保留,毫無原則的。

一個剛正不阿,卻少了幾分圓滑的張柬之,碰上了一個對妻子和女兒的愛勝過權力的皇帝,悲劇就發(fā)生了。

至于源頭的李顯,他并沒有覺得不妥。他很愛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所以,他就要給她們最好的。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李顯的確是好樣的,但作為一個君王,李顯完全不夠格。

而李顯的愛,并沒有得到一個正當合理的回應。韋氏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妻子,但她卻不像李顯那樣,淡泊名利,只喜歡享受天倫之樂。

她和女兒,在武則天的影響下,想到了像武則天一樣當皇帝。很顯然,從李顯當上皇帝的那一時開始。這個愛情故事,變了味道。

一次結盟,讓五王集團土崩瓦解

五王集團顯然沒有意識到,現(xiàn)在的情況和武則天時代的情況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而正直的張柬之,也沒有棒打落水狗的覺悟,他雖然推翻了武周,卻并沒有對武氏集團斬草除根。

而失去權力的武氏集團,并沒有因為張柬之的仁慈,而心存感激,而是想要推翻五王集團。

另一個瞧著五王不順眼的集團,就是韋后。因為武則天的緣故,韋后想要享受武則天一樣的權力地位。也因為武則天的緣故,五王極力反對韋后當權,于是,兩個集團的梁子結下了。

兩大集團,悄然聯(lián)手,后派新銳和已經蟄伏起來的武氏集團,突然爆發(fā)出強大的破壞力,這是五王集團沒有想到的,五王集團被打的措手不及。在神龍政變只過了一年,五王全部倒臺,并且下場極為凄慘。

作為神龍政變的執(zhí)行者,張柬之被貶謫,最終憂憤而死。而整個朝局,又變成了韋氏集團的天下。大唐的政局再次變得紛繁復雜。狄仁杰的布局,五王的執(zhí)行,一切都相當順利,只是出了一個拎不清的李顯。于是,一切努力,付之東流。

展開全部
159 贊 踩 14評論
分享
舉報

中國有句古話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弊怨乓詠?,功臣就很難善終。而靠發(fā)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宰相張柬之,同樣沒能落得好下場。張柬之在發(fā)動神龍政變時,已經80歲的高齡,為何非要推翻武則天不可呢?之后他又是如何被奪走權力,淪為“炮灰”的?別急,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張柬之可以說是一個大器晚成之人,他在年輕時便廣泛涉獵經書史籍,補缺成為太學生。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遲早是輔佐帝王的將佐之才,后來張柬之中進士,被調任為起初調任清源縣丞。沒想到,他在這低級崗位上一待就是半輩子。永昌元年,朝廷以賢良方正科征集人才,64歲的張柬之應試。當時參加策問的有1000多人,張柬之以淵博的學識名列第一,被授予監(jiān)察御史一職。

后來突厥首領默啜想以女兒和親,武則天本打算讓侄孫武延秀娶突厥公主,但張柬之卻強烈反對,并強調:“自古從無天子娶異民族女子的事?!睆埣碇膽B(tài)度惹怒了武則天,被貶到和、蜀二州去當刺史。大唐長安年間,武則天讓狄仁杰給她舉薦幾個有用的人才,狄仁杰便舉薦張柬之當宰相。武則天是重新啟用了張柬之,但卻不是狄仁杰所推薦的宰相,而是洛州司馬。

過了一段時間,武則天又去找狄仁杰要人才。狄仁杰說:“我不是給你舉薦張柬之了么?但你沒用他呀!”武則天說:“我提拔他了呀!”狄仁杰回復道:“我舉薦他當?shù)氖窃紫?,而你卻讓他干的司馬的活,這不能算任用人才?!蔽鋭t天對狄仁杰還是非常信任的,于是回去后就提拔秋官侍郎。

當宰相姚崇出任靈武軍使,準備啟程時,武則天問他:“你覺得誰能接你的班?”姚崇說:“張柬之深謀遠慮,可擔大任。但他年紀大了,你要用他的話就趕緊啟用?!蔽鋭t天看兩位朝廷大佬都推薦張柬之,覺得他肯定有什么過人之處,所以便聽他們的,授張柬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他為鳳閣侍郎。張柬之也終于是當上了宰相。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她將權力交給了男寵張易之兄弟。張易之兄弟早就仗著武則天的權力在朝野為非作歹,此次有了武則天的授權,更是徹底把持朝政,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張柬之雖然是武則天手上提拔的,但他心中更忠于唐朝,忠于李氏一脈。所以他便與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崔玄暐等人密謀除掉張易之兄弟,逼宮武則天。后來他還策反了右羽林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在李多祚的配合下,張柬之等人成功殺掉張易之兄弟,并前往武則天所住的長生殿進行逼宮。

武則天看著眼前一群狼心狗肺的“亂臣賊子”,怒斥了他們半天,可惜眾人卻無動于衷,堅持要武則天禪位給太子李顯。武則天看大勢已去,便頒布了退位詔書,次日傳位給李顯。唐中宗李顯繼位后,張柬之最開始還憑借擁立之功被提拔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王,食邑五百戶,但不久之后便受到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排擠。

再加上唐中宗李顯為人懦弱,沒什么主意,聽信韋后的讒言,所以張柬之被貶,并被流放到瀧州。不久之后他憂憤而死,享年82歲。而他之所以在后來的政治斗爭中落敗,除了唐中宗的問題外,還在于他們沒有對武氏集團斬草除根,導致反受其害。而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就聰明多了,一上位就急忙清除了韋氏和太平公主余黨,穩(wěn)固了自己的政權。

展開全部
134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張柬之活了八十二歲,八十歲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但八十歲后,卻突然發(fā)力,干了件轟轟烈烈的大事,這件事改變了歷史軌跡,讓他名垂青史。什么事呢?那就是神龍政變。

張柬之年輕時中了進士,然后一直干副縣長,一干就干了大半輩子,朝中無人難做官啊。他心有不甘,他空有一腔報國熱情,但始終沒有機會施展。

然而機會終于來了,來的確實有些晚。



公元689年,唐朝舉行了全國公務員招聘考試,凡是有副處級以上工作經驗的都可參加,不限年齡。張柬之七十歲了,也想報名考試,他和媳婦一說。媳婦噗嗤一笑,你都幾了??!在家老老實實帶孫子吧,不怕別人笑話??!

張柬之說了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然后不顧家人的勸阻,就去參加考試了。等考試結果一出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張柬之在一千名考生中排名第一。

張柬之被破格提拔為中書舍人,由九品官升了五級,變成了正四品官,當上了皇帝秘書,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啥的,是個肥差??!



可沒干幾年,張柬之就被貶了。起因是突厥想把女兒嫁過來和親,武則天準備讓侄孫武延秀娶她,張柬之勸諫說,上國娶異族女子不合規(guī)矩。

武則天生氣了,你一個搞文字工作的秘書,管的也太寬啊!一氣之下,把張柬之貶到了荊州干長史去了。

老張思想傳統(tǒng)守舊,也很正直,凡是他看不順眼的,一定要說兩句,否則他能憋死。其實,他看武則天也不順眼。



一晃又是十年,老張八十歲了!那個年代,能活過八十的鳳毛麟角。老張雖然身子骨大不如前,但精神勁頭依然很足。

張柬之心底有個愿望未能了卻,這也是天下士子的愿望,什么愿望呢?恢復李唐王朝。

機會又來了!

武則天眼見狄仁杰身體大不如前,讓他推薦宰相人選。狄仁杰前后兩次力薦張柬之,后來姚崇也推薦張柬之。

在兩大頂級紅人的力薦下,老張三連跳,最后干上了鳳閣侍郎,成為首席宰相,事業(yè)達到了頂峰。



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到了風燭殘年,眼看就不行了!這時候,政治局勢變得十分復雜,皇宮內彌漫著詭異氣氛,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中。

武則天雖然立了李顯為太子,并親口承諾把江山還給李氏,但李顯勢力很單薄。這時候的武三思心有不甘,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也蠢蠢欲動。

張柬之坐不住了,他要趁著武則天能喘氣,讓武則天親自傳位給李顯太子,他要發(fā)動政變。首先要清除絆腳石張昌宗和張易之。



張柬之聯(lián)合舊臣崔玄暐、桓彥范等商量一致后,決定于正月二十二日發(fā)動政變,一切準備停當后,讓李多祚和王同皎去請李顯一同參加,哪知道李顯被嚇破了膽,不敢出來。

王同皎急了,直接把李顯抱在了馬上,李顯沒法,只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跟著來到了宣武門。

張柬之命人斬斷皇宮門栓,沖進了宮中,在走廊里恰好碰到了張昌宗和張易之,當場干掉了他們。武則天彌留中見大勢已去,只得令人頒布詔書,傳位于李顯。



政權回歸李氏,張柬之成了李唐的大救星。然而,張柬之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就出事了!

原來武三思擔心張柬之等大臣對他下手,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他聯(lián)合地下情人韋皇后,誣告中傷張柬之。李顯也擔心張柬之專權,于是將其流放瀧州。

張柬之流放途中,憂憤而死。這是卸磨殺驢?。?/p>

不過李顯的下場更慘,不僅被韋皇后戴了綠帽子,還被韋后和親生女兒合伙毒死。

展開全部
131 贊 踩 3評論
分享
舉報

唐代369位宰相,如果進行一次綜合排名,不管是影響力還是膽識、魄力,張柬之完全可以穩(wěn)居前十。這些宰相中90%是北方籍,張柬之是其中的10%。他在八十歲還能出任宰相,并讓不可一世的武則天退位,不得不承認他就是傳奇。

張柬之年輕時才華橫溢,周圍人對他期待甚高,都覺得他是未來的棟梁之才。然而,幸運女神并沒有眷顧這位天之驕子,雖考中進士,卻遲遲不得志。張柬之想大展拳腳,無奈平臺太小??赡芴鞂⒔荡笕斡趶埣碇?,才會讓他一直待在基層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

好不容易熬到七十多歲,黃泉路近,張柬之也看到這輩子的盡頭了。此時朝廷以賢良科目召試,張柬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想這輩子就這么碌碌無為,于是參加考試,還名列第一,被朝廷授予監(jiān)察御史。張柬之大器晚成的經歷,放今天都能讓喪失斗志的小年輕汗顏。

在基層待久了,不知高堂運作規(guī)律的張柬之,居然在一次討論事情時頂撞了武則天,因而被貶到地方。

好在狄仁杰慧眼識人,覺得張柬之是個人物,于是,在武則天面前極力推薦張柬之。武則天這才召張柬之回朝,擔任秋官侍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張柬之的平步青云同樣離不開貴人相助。張柬之年老后,伯樂一個接一個。前有狄仁杰,后有姚崇。

姚崇在外出任職前,武則天問他誰能擔當宰相,姚崇不假思索地舉薦了張柬之。武則天當天就召見張柬之,并讓他出任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成為宰相。

705年,武則天病重,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把持朝政,張柬之聯(lián)合桓彥范、崔玄暐等人,趁機發(fā)動“神龍政變”,鏟除了張氏兄弟,脅迫武則天傳位李顯,光復大唐江山。復位后的李顯論功行賞,張柬之被加官進爵,一時風光無限。

樹大了容易招風,功高了容易蓋主,張柬之也遇到這個問題,功成之后被武三思擠兌。武三思聯(lián)合韋后,經常在李顯面前給張柬之穿“小鞋”。

李顯又比較俱內,聽了幾次“小報告”就信以為真,于是免去張柬之的宰相之位,將其貶為襄州刺史。此事要怪只能怪張柬之不夠心狠手辣,沒有在“神龍政變”時將武氏集團斬草除根,給了他們春風吹又生的機會。

人的命運往往禍不單行,張柬之到了襄州,同樣是壞事一個接一個。先是漢江洪水,差點淹了江漢平原,張柬之守土有責,每日殫精竭慮;后來準備辭職,回家養(yǎng)老,朝廷又不批準;接著又被流放,這次是更為偏遠的瀧州,當時還是未開化之地。

此時,張柬之已是八十高齡,身體條件也不行了,加上接三連三的打擊,沒多久就郁郁而終了。后來,經過幾代帝王的追封,張柬之又成了中書令、司徒,還得以配享中宗廟庭,可惜人已不再。

從基層到頂峰這條路,張柬之走了八十年;從神壇跌落人間,張柬之卻只用了一年。

展開全部
112 贊 踩 3評論
分享
舉報

神龍元年,當年邁體衰的武則天向還政太子、棄周復唐的目標逐漸走近時,卻出現(xiàn)了一場對于武則天、對于李唐皇室,甚至對于政變發(fā)動者本身都是一場悲劇的政變。

這次政變,除首謀是宰相張柬之外,還有崔玄珪、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官吏為其骨干。這幾個人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弄權憤恨已久,所以很自然地走到一起。很明顯,張柬之等人的政變目的,是乘女皇病重之機,以誅“二張”為名,逼迫女皇退位,擁立中宗李顯復位。

政變很順利,大體經過是:

新年正月22日,張柬之、崔玄珪兩位宰相與桓彥范、敬暉等人率領左威衛(wèi)將軍薛思行所轄右羽林軍500余人至玄武門。又派遣李多祚、李湛及太子李顯的女婿、駙馬都尉王同皎等人,到東宮迎接太子李顯亦到玄武門。集合完畢后,隊伍斬關而入。眾人擁著太子進至女皇臥室長生院,逼迫女皇讓位于太子李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士兵當即斬首。

政變很成功,張柬之等人滿腹正氣、躊躇滿志,準備輔佐他們心中正統(tǒng)真龍?zhí)熳?,復興大唐,建功立業(yè)。

可惜,他們的手腕比女皇遜色多了。女皇對政死,雄獅博兔亦盡全力,干凈利落,洞察秋毫。張柬之等人卻缺少這種果敢和洞察力,遲疑縮手,終成禍患。二張被誅之后,洛州長史薛季昶曾勸張柬之、敬暉說:“二張雖鏟除,呂產、呂祿尚存,去草不除根,終會復生。”

呂產、呂祿本是西漢呂太后之侄,在此借以喻諸武,薛季昶勸張柬之等人趁勢除掉武姓諸王。但張柬之與敬暉對政變的輕易得手正自鳴得意,便輕松地說:“大事已定,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這些人現(xiàn)在就像案板上的肉,還能成什么大事!”

薛季昶一聽,氣泄大半,退后而嘆道:“如此一來,我輩恐無死所了?!?/p>

朝邑縣尉劉幽也曾勸桓彥范說:“武三思還在朝中,公等終究會死無葬身之地的。若不早圖,終為禍患,悔之不及?!被笍┓兑膊辉谝?,把此話當耳邊風。

高枕無憂沒幾天,情勢突變,變化的根源就在他們的正統(tǒng)天子和中興之主李顯身上。中宗無才無德,是雖有賢臣也扶不起來的阿斗。

中宗主政的第一招,就是讓韋后參預朝政。韋后野心勃勃,儼然以武則天第二自居。大臣們群起勸諫,但中宗鬼迷心竅,就是不聽。

武三思為人狡詐,韋后隨心所欲,兩人縱其淫欲。武三思針對韋后想掌握朝政的野心,出謀劃策,深得韋后倚重,韋后又勸中宗重用武三思,以免為大臣所制。由此,宰相之權事實上就操在武三思手中。

在中宗即位的第24天,武三思被任命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攸暨被任命為司徒、定王;武懿宗也受到重用,典掌軍權。后又將武三思、武攸暨和張柬之等16人同稱為立功之人而賜以鐵券,規(guī)定如非反逆之罪,可恕十死。

張柬之等人這才發(fā)現(xiàn)不妙,但為時已晚,來不及了,他們數(shù)次勸中宗誅諸武,中宗都不予理會。

曰后,武三思和韋后說張柬之他們恃功專權,不利社稷,中宗信以為真,將張柬之、敬暉、桓彥范、袁恕己、崔玄玩等5人都封為王,罷其政事,調離京師,表面上不失為尊寵功臣,實際上是奪回了他們的實權。武三思排除異己,拉攏那些被諸王壓制的人,于是,武三思和韋后掌握了朝廷大權,成了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張柬之等5王,終未能逃脫一死。先是張柬之退回原籍為襄州刺史;敬暉也出為滑州刺史;袁恕己出為豫州刺史;桓彥范出為洛州刺史;崔玄珪為梁州刺史。

駙馬王同皎,目擊時事,心中不平,常與親友談及國政,多次指斥武三思及韋后,被武三思誣告“謀廢皇后”而被斬。

武三思隨后又誣桓彥范、敬暉等人與王同皎同謀,張柬之等人一月內一連三貶,最終流放嶺南。張柬之與崔玄珪死于道,其他三人均被處死,死得很慘。

敬暉是被剮而死的;桓彥范被杖斃;袁恕己被逼吃毒汁不死,后被錘死。五人被殺的時間是神龍二年(公元706年)七月,即他們發(fā)動政變一年半以后。

他們雖擁立了一個正統(tǒng)的皇帝,但他們自己馬上就死在了這個皇帝的手上,也就是死在他們的“功績”上。

展開全部
118 贊 踩 評論
分享
舉報

80歲的張柬之,推翻了81歲的武則天政權,兩個耄耋老人的巔峰對決,史上唯有此例。

然而,張柬之的輝煌人生卻如同流星一閃,在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報復下,接連遭貶,82歲時被流放邊疆,不久憂憤而死。

這事還得從武則天的晚年說起,當時的她沉迷享樂,常犯糊涂,重用新寵張易之、張昌宗二兄弟。但是,張氏兄弟不以侍寵感恩,反以侍寵而驕,已囂張到與大周武氏、大唐李氏作對的地步。

據(jù)《資治通鑒·則天順圣皇后》記載:唐大足元年(701年),年僅17歲的永泰公主李仙惠,也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因為她的丈夫武延基在酒桌上對張氏兄弟頗有微詞,張氏兄弟得知后,便在武則天耳邊中傷武延基夫婦,從而引發(fā)武則大怒,最終迫使二人自殺謝罪。從此,再也沒有人敢于公眾場合議論張氏兄弟的不是。

俗說話:“事無絕對!”就在這時,狄仁杰以年老體弱為由,上書武則天,打算御任致仕,也有可能是他不想卷入朝廷政治斗爭中的借口,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當時,武則天讓他舉薦治國賢才,狄仁杰又再次推舉張柬之。在此之前,狄仁杰也曾兩次推薦張柬之“是一位奇士,可為宰相,而非司馬”,只是武則天均未重用。同時,靈武軍使姚崇也向武則天舉薦張柬之“深沉穩(wěn)重有謀略,能決斷大事?!?/span>所以,武后當天就召見了張柬之,封其為鳳閣鸞臺平章事,接著又升任宰相。

如此以來,想要專權的張氏兄弟和張柬之便不可避免地對上了。不久,宮中傳出武則天生病臥床,張氏兄弟不分日夜于床上侍候。一直忠于大唐的張柬之,早有擁立太子李顯登基之心,見有如此良機,遂找到右羽林將軍李多祚,相約密議。

張柬之對李多祚道:“高宗在世時委你重任,令你掌管北門禁軍,時至今日已有30余年,不知你可還記得高宗之恩?!崩疃囔窳髦鴾I道:“無時不敢相忘,只恨沒有機會盡忠罷了?!?張柬之聞言,心下暗喜,遂告訴他誅殺“二張”計劃,既可為大唐盡忠,而且還可榮享權貴。李多祚欣然同意,并當即以妻兒安危立誓,鏟除張氏兄弟,決不相背。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情加重,臥床不起,張氏兄弟更是時刻不敢離開。這時,張柬之以宰相身份對外詐稱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陰謀造反,企圖殺害陛下(武則天)。接著,張柬之又伙同大臣崔玄暐、敬暈、桓彥范、袁怒己等人,在李多祚率領500禁軍的護衛(wèi)下,將武則天寢宮包圍,眾人又沖進迎仙宮,在走廊將張易之、張昌宗兩人誅殺。同時,又派李多祚、李湛、附馬都尉王同皎等人前去東宮迎接太子李顯,還以武氏年邁為由,要求她退位,并禪讓帝位于太子李顯,史稱“神龍政變”。

之后,逮捕張氏兄弟同黨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并盡數(shù)斬殺。李顯登基為帝,是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氏在上陽宮病逝,享年82歲。

接下來就該論功行賞了,張柬之為誅除張易之、張昌宗的首功,被提拔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王,封邑500戶。不久,又以漢陽郡王加“特進”銜,免除治理政事。

按理來說,張柬之的人生大好機遇已經到來。誰知:“事實多變,福禍難料”。半年后,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向李顯告密,說張柬之等大臣想要誣陷韋皇后。其實是武三思和韋皇后有染,又在一起賭錢,被張柬之撞見。但是,李顯出于不愿得罪武氏一族勢力的目的,雖然心中存疑,但還是免去了張柬之的宰相職務。

為此,張柬之上書李顯,請求回襄州老家養(yǎng)病。李顯自然也不愿落下一個“卸磨殺驢、鳥盡弓藏”的罵名,所以又任命他為襄州刺史。后來,張柬之上書要求辭去漢陽郡王爵,但是李顯依舊沒有同意。

神龍二年(706年)夏,因武三思之故,張柬之再次遭貶,并被流放到邊疆瀧州。不久,抑郁而終,享年82歲。

晚年的武則天雖然有點糊涂,但她求賢之心卻不糊涂,本著量才使用,不問年幼的原則,大膽任用80歲的張柬之為相,結果張柬之卻以自身大才,令武則天遭遇人生最大的“滑鐵盧”。真不知該感嘆武則天年老識人不足好呢,還是該贊嘆張柬之發(fā)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大才”算計提攜他的武則天好。但此事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永遠不怕晚。

俗話說:“福不能享盡,權不可用盡?!惫胖弁?,幾乎都想將手中的權利力用干榨盡,直到死的那一刻才會放手。從而造下多少殺孽,留下多少詬病。若能提早放手交權,做個“扶上馬,送一程”的“太上皇”,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自身,或是接班人,或是臣民百姓,都將帶來巨大的福運。

圖片來源網絡

展開全部
91 贊 踩 28評論
分享
舉報

張柬之的下場不怎么好。神龍政變后,他先是被唐中宗拜為吏部尚書,封郡公,又累封漢陽王。但由于除惡不盡,在政變僅半年后就遭到韋皇后和武三思排擠,被擠出朝廷中樞,趕回了襄陽老家。隨后再遭貶謫,被流放到嶺南瀧州,最后因為氣憤,死在了流放地瀧州,時年八十二歲。

張柬之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史書上對他的記載非常粗暴——65歲之前一筆帶過,人物亮點全部集中在人生的后17年。

唐睿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當時已經65歲高齡的張柬之參加恩科考試,由于策問對答如流,在一千余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名,被授予監(jiān)察御史一職。(正八品上,品級雖然低,但是職權很大)

在其后十年時間,張柬之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同僚的推薦,官銜越做越大。尤其是狄仁杰和姚崇,簡直就是張柬之后來官拜宰相的貴人。比如狄仁杰數(shù)次向武后推薦張柬之,搞得武后都不耐煩了,埋怨狄仁杰,說自己已經提拔張柬之了,你怎么還不依不饒?狄仁杰則底氣十足的說道:臣舉薦的可是宰相之才,你卻讓他當一個小小的司馬,你怎么能大材小呢?

仁杰曰:“臣嘗薦張柬之,未用也?!焙笤唬骸斑w之矣?!痹唬骸俺妓]宰相而為司馬,非用也?!?/blockquote>

后來姚崇也向武后極力推薦,說張柬之能斷大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武后也就授予了張柬之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一職(相當于宰相),讓其替自己管理朝政。這個時候的張柬之已經年逾七旬。

圣歷元年(公元698年),武后在和狄仁杰商議后,將流放了十四年之久的廢帝李顯接回了洛陽。

此消息一出,整個朝野震動。因為當時武后已經七十四歲了,此時接回自己兒子,難道是想還位于李唐江山嗎?一時間,洛陽城內流言蜚語四起。同年的九月,流言蜚語被證實,李顯被武后重新立為了皇太子。不少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聽到消息后,都在心中暗喜,看來李唐復國十拿九穩(wěn)了。

然而在張柬之看來,李唐復國這事,八字還沒一撇,離成功還差的很遠。只要武后不宣布退位,李顯不登基繼位,這事就不靠譜。



張柬之的擔心是杞人憂天嗎?從歷史教訓和當時的實際政治形勢來看,其實還真不是。

比如李顯的皇位為什么被廢?就是因為跟武則天有矛盾,所以才會被廢。復立太子,對于他來說,其實是二進宮。既然他坐在皇位上,以皇帝的身份都能被廢掉,區(qū)區(qū)一個太子之位又算個毛線?說到底,能不能繼位還不是武后的一句話。

武則天把李顯廢而復立,其實就是在向天下人表明一個態(tài)度:天下已是我武家的了,能不能還給李家,要看我的意思!只不過武家的人沒一個爭氣的,大臣也傾向于讓李顯登基,所以她還是希望自己兒子繼位,以保證權力的正常交接。

并且傳位給李顯也是有條件的,就是李顯要與武家人和平共處。李顯登基后,要保證武家人在朝廷當中仍然擁有很高的地位。

因此,張柬之對李顯復立太子這事,抱的是悲觀態(tài)。他從實際角度出發(fā),認為李顯的皇位還是不穩(wěn),能否恢復李氏江山,還是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基于他的這種悲觀判斷,所以他就聯(lián)絡了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人,準備發(fā)動政變,用武力逼迫武后退位。

神龍元年正月(公元705 年),武則天因病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在一旁伺候。張柬之和崔玄暐等人趁機交結禁軍統(tǒng)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發(fā)動兵變,率五百禁軍沖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又包圍武后寢宮,要求武后退位,傳位于李顯,武后表示同意。李顯順利登基。由于這次政變發(fā)生在神龍元年,因此便被稱為神龍政變。

政變后,參與人員都受到了重賞。其中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這五人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但是,神龍政變只是一場關于皇位繼承權的小政變,整個武氏家族在政變后還是活的有滋有味的。

因為,神龍政變的目的是逼武則天退位,擁李顯登基。但當時的國號還是武周,李顯當時是武周皇帝(武周第二代皇帝)。不是大唐的皇帝。

并且,武則天只是退位了,她還沒死。李顯出于政治需要,仍然奉母親為帝,這就導致當時實際上有兩個皇帝。

既然武后仍然能保留帝號,那么武氏一族也就沒喪失權力。比如武三思除了爵位由王爵降為公爵外,其余的待遇沒有任何變化。

也就是說,除了皇帝從武則天變成李顯,新朝廷與政變之前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斬草不除根,最尷尬的人就是張柬之。他發(fā)動政變逼迫武后退位,結果他得罪了整個武氏一族。并且由于武則天沒死,李顯下旨規(guī)定:每隔十天,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要到上陽宮去看望武后一次,盡暄寒問暖之能事,談血脈相連之溫情。

武后見到張柬之就破口大罵,搞得張柬之很是難堪。

最讓張柬之暈菜的是,李顯太昏聵了。朝廷大事,他拿不定主意,很多事情都要咨詢自己的媳婦韋皇后。韋后不是善茬子,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認為:張柬之既然能逼迫武后退位,他就能二度政變,也逼迫李顯退位。留著這個人是個禍害,干脆把他擠出朝廷算了。李顯對此表示贊同。

于是在神龍政變僅僅半年后,李顯就把張柬之罷官奪爵,趕回了老家襄陽。

張柬之垮臺,武三思高興壞了。之前張柬之是宰相,武三思拿他沒辦法?,F(xiàn)在張柬之是落毛鳳凰不如雞,武三思就有辦法整他。很快他就竄通韋皇后,給李顯吹枕邊風,讓李顯再次下旨貶謫張柬之,把他流放到了嶺南瀧州(現(xiàn)在的廣東省羅定市)。張柬之當時已是82歲高齡,哪里能受這種折騰?所以在流放瀧州后不久,就憂憤而亡了。

至于另外策動政變的人,也沒有好下場。政變的二把手敬暉,先是遭到降職處理,后被貶到海南崖州當司馬,最后被武三思派人虐殺;崔玄暐也在嶺南病死,桓彥范、袁恕己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傊褪菦]一個人有好下場都沒有。


景云元年(710年),唐中宗李顯暴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扶持自己的父親李旦繼位。

唐睿宗繼位后,給張柬之平反昭雪,追贈他為中書令,謚號文貞,并且還授予他的一個兒子官職。開元六年,唐玄宗再次下詔,準許張柬之配享唐中宗廟庭。唐德宗在建中年間又追贈張柬之為司徒。

中宗造孽,最后還是靠睿宗、玄宗、德宗三位皇帝給張柬之才“正名”。

展開全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狄仁杰生前做了兩件事,在去世后推翻了武周政權
武則天禪位真相
武則天退位,眾人皆喜,姚崇卻在哭,一年后大家發(fā)現(xiàn):姚崇真高明
唐朝張柬之的簡介
狄仁杰未完成的匡復李唐事業(yè) 八十一歲的張柬之為何做到了?
中國古代史(隋唐)(三十四:張易之、張昌宗入侍禁中、神龍政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