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大山
來源:騰訊道學(id:qqdaoxue)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細品其中妙義,對人生的啟發(fā)何止一二。
一、知人者智
曾國藩善于識人,據(jù)說有一次李鴻章帶了三個人去見他,恰好他散步去了。四人便在門口等候。曾國藩回來,對三人上下打量一番,一言不發(fā)就走了。李鴻章跟上去,問此三人如何?曾說:“左側(cè)之人可用,但只可小用,右側(cè)之人萬萬不能用,中間之人可用?!?/p>
知人者智(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李鴻章忙問其故。曾說:“左側(cè)之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他眼皮就耷拉下去了。說明此人善良靦腆,但氣魄不足,只可小用,不可大用;右側(cè)之人,不敢正眼瞧我一眼,卻又偷偷的觀察我,此人心術(shù)不正,萬不可用;中間之人,我看他,他也看我,我仔細打量他,他不卑不亢,坦然相視,說明此人胸襟坦蕩,氣量不凡,可用,而且可以大用?!?/p>
這個可大用之人,據(jù)說就是劉銘傳。
知人有法,像曾國藩這樣觀察入微,知人不難。但僅僅知人是不夠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別人只是智巧,但了解自己才是明智。
二、自知者明
曾國藩不僅知人,且深知自己。他堅持寫了三十多年的日記,在其日記中,他坦然記載了自己的弱點,好名、好利、好色,對自己輕薄無恥的言行進行了無情的批露,痛罵自己“禽獸”,不是“人”……他的書房名“求闕齋”,別人求圓滿,他卻求不足。自知不足,所以反躬自省,勇于改過。
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了解自己,總以為自己像春天的花一樣美得不得了,如果有什么不如意,一定是別人的錯,老天的錯。
自知者明(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西楚霸王項羽曾經(jīng)打得劉邦懷疑人生,但垓下一戰(zhàn),大敗虧輸,把積攢的籌碼全敗光了。烏江自刎之前,還仰天長嘆,“此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
真是如此嗎?陳平曾經(jīng)對劉邦說:“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jié)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p>
項羽待人客氣,但很吝嗇,舍不得給錢給地盤;劉邦恰好相反,待人傲慢,但舍得給錢給地盤。如果誰能去掉自己的短處,學習對方的長處,那么天下唾手可得。劉邦聽進去了,團結(jié)了一批人,而項羽至死不悟。
去其短,襲其長(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劉邦成功之后,不無得意的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有自知之明,團結(jié)一幫人打項羽。項羽自負,連忠心耿耿的范增都被氣跑了,以一敵萬,能不敗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三、強行者有志
老子接著說:“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這一句得和前兩句結(jié)合著看,才知意趣。老子說:“自知者明?!敝雷约旱拈L處、短處是明智,但知能否正確的行呢?老子告誡,“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你不能老想著利用自己的長處戰(zhàn)勝別人,能戰(zhàn)勝別人不過是證明自己有點蠻力巧智罷了,但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這意味著你眼中沒有敵人,敵人只是你自己,你能戰(zhàn)勝自我的偏私、偏見,才能隨物遷移,與時俱進,出入進退就能綽綽然有余裕。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怎樣戰(zhàn)勝自己?“強行”,一定要勉強自己去做。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需要自己“勉強”去做,因為人人執(zhí)著一個自我,這個自我的觀念最為強大和頑固,只有把這個去除,才能隨順自然,毫無障礙。就像老子在《道德經(jīng)》四十九章所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蹦銢]有了自私自我的念頭,當官以百姓的意愿為意愿,當百姓不要搞得太特立獨行,人生當然容易怡然自樂,快然自足。
四、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說:“強行者有志?!蔽覟榱藗€人的飛黃騰達、物欲享樂奮不顧身,這也是一種強行啊,但這種強行顯然不是人生的正途。“強行”需要一個原則,那就是“道”。所以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不失根據(jù)地就會長久,這個根據(jù)地就是道。道生天生地生萬物,人是其中之一,能不失本源,所以長久。
道生天生地生萬物(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死而不亡,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精神長存,足以被后人銘記,故不死;二是說回歸于“道”體,亦永不消逝。
何謂“回歸于‘道’體”?一個人的生命結(jié)束才可回歸于“道”體嗎?非也。道包含萬有,人活著也在道中。但有幾個人能夠理解自己活在道中呢?莊子說:“萬物一府,死生同狀?!?strong>生在道中,死亦在道中,有此覺悟,才是真正的長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