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分析前提基礎: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歷史會重演
2、技術分析與基礎分析及價格之關系:技術分析在價格變動之前,基礎分析在價格變動之后。
在技術分析感覺價格變動之時,基礎分析還看不出任何的原因。倒是價格變動之后是可以在基礎分析上找到為什么上漲的原因的。
3、不管你是用基礎分析還是用技術分析,但買入賣出的決定還是要靠技術分析來做。
4、唯有供求規(guī)律才能決定牛市或熊市的發(fā)生發(fā)展。
不理解具體的過程進行規(guī)則,任何過程都會顯得雜亂無章,比方說一張心電圖,在外行看來,活象一長串雜亂無章的噪音,可在一個訓練有素的醫(yī)生眼中,其中每一個小波折都充滿了意義,肯定不是隨機而來,對沒有花功夫研究期貨市場行為規(guī)律的人來說,市場動作也可能是隨機的。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隨機的錯覺漸漸消失,相信深入學習后能體驗這種現(xiàn)象。
道氏理論六原則:
1、平均價格包容消化一切因素
2、市場具有三種趨勢:主要趨勢、次要趨勢、短暫趨勢(潮汐、浪濤、波紋)
3、大趨勢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積累階段,熊末牛初,壞消息為市場消化,機敏者買進。第二階段為經濟轉暖,技術者買進,快速上揚。第三階段為好消息滿天飛,機敏者賣出。
4、各種平均價格必需相互驗證:兩個指數(shù)同是高過上一峰值,認為驗證有效,只有一個突破那不算。
5、交易量必需驗證趨勢。價格是第一位的,成交量是第二位的,當大趨勢是上漲的時候,應當上漲放量,下跌縮量。當大趨勢是下跌時,應當下跌放量,上漲縮量。這樣就驗證了原趨勢。
6、唯有發(fā)生了確鑿無疑的反轉信號之后,我們才能判斷一個既定的趨勢已經終結。一個既成趨勢具有慣性,要繼續(xù)發(fā)展,所以通常還是“趨勢還將繼續(xù)”
最常見的批評可能是嫌信號來得太遲。通常道氏理論的買入信號發(fā)生在上升趨勢的第二階段,即當市場向上穿越了從底部彈起的第一個峰值的時候。一般來說,在信號發(fā)生之前,我們大約錯過了新趨勢全部價格變化的20%一25%。
道氏理論的目的是捕獲市場重要運動中幅度最大的中間階段。就這種意義上說,上述批評是不能成立的。
在一個預計持續(xù)數(shù)月的中等上升趨勢中,順應趨勢者會利用短暫的價格下跌買進。而在一個中等下降趨勢中,短暫的價格上彈是賣出的好機會。
我們所說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都是有充分的依據(jù)的。許多人習慣上認為市場只有兩種趨勢方向,要么上升,要么下降。但是事實上,市場具有三個運動方向——上升,下降,以及橫向延伸。僅就保守的估計來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價格處在水平延伸的形態(tài)中,屬于所謂交易區(qū)間,所以,弄清楚這個分別頗為重要。這種水平伸展的狀況表明,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均衡狀態(tài),也就是說,在上述價格區(qū)間中,供求雙方的力量達到了相對的平衡(我們曾經交代,道氏理論用水平直線來描述此類價格形態(tài))。不過,雖然我們把這種持平的市場定義成橫向延伸趨勢,但是更通用的說法還是“沒有趨勢”
趨勢具有三種方向
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
主要趨勢實際上是針對長于一年者而言。因為期貨交易商所操作的時間域比股票投資者要短些,所以在期貨市場上,我們傾向于認為長于六個月便是主要趨勢。道氏把次要趨勢(或中趨勢)定義為延續(xù)三個星期到數(shù)月者,這在期貨市場上也大抵合適。至于短暫趨勢,通常被定義成短于2到3個星期者。
每個趨勢都是其上一級更長期趨勢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說,中趨勢便是主要趨勢中的一段調整。在長期的上升趨勢中,市場暫緩漲勢,先調整數(shù)月,然后再恢復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這個中趨勢本身往往也由一些較短期的波浪構成,呈現(xiàn)出一系列短暫的上升和下降。我們反復強調,每個趨勢都是其更長期一級趨勢的組成部分,同時它自身也是由更短期的趨勢所構成
不同交易商所理解的趨勢往往也不同,所以有相當多誤解。對長線交易商來說,為時幾天乃至幾個星期的價格變化也許無關緊要。而在當日交易者眼中,持續(xù)二三天的上升便構成一個主要的上升趨勢了。所以,當我們討論市場時,特別要緊的是弄清楚趨勢的時間規(guī)模,確認雙方所指的是否是同一個概念。
一般說來,在期貨市場上,大多數(shù)順應趨勢方法的焦點實際上是中趨勢,即可能延續(xù)數(shù)月者。短暫趨勢主要用來選擇出入市的時機。在中等的上升趨勢中,短暫的回落可以用來建立多頭頭寸。而在中等的下降趨勢中,短暫的上彈可以用來開立空頭頭寸。
為了完整地理解趨勢理論,我們必須切實領會支撐和阻擋這兩個概念。如果上升趨勢要持續(xù)下去,每個相繼的低點(文撐水平)就必須高過前一個低點。每個相繼的上沖高點(阻擋水平)也非得高過前一個高點不可。在上升趨勢中,如果新的一輪調整一直下降到前一個低點的水平,這或許就是該上升趨勢即將終結、或者至少即將蛻化成橫向延伸趨勢的先期警訊。如果這個支撐水平被擊穿,可能就意味著趨勢即將由上升反轉為下降。
在上升趨勢中,每當市場向上試探前一個峰值阻擋的時候,這個上升趨勢總是處于極為關鍵的時刻。一旦在上升趨勢中市場不能越過前一個高點,或者在下降趨勢中市場無力跌破前一個低谷支撐,便發(fā)出了現(xiàn)行趨勢即將有變的第一個警告信號。在市場試探這些支撐和阻擋水平的過程中,在圖表上會形成各種圖案,這就是所謂價格形態(tài)。市場如何通過各種價格形態(tài),來暗示自己到底是處在趨勢反轉過程中、還是僅僅處在既存趨勢的休整之中。無論如何,構造這些形態(tài)的基本磚石還是支撐和阻擋水平。
支撐水平和阻擋水平可以互換角色:
只要支撐或阻擋水平被足夠大的價格變化切實地擊破了,它們就互換角色
支撐或阻擋區(qū)的重要程度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決定:市場在該處所經歷的時間、交易量、以及交易活動的發(fā)生時間距當前的遠近。
價格在某個支撐或阻擋區(qū)逗留的時間越長,該區(qū)域就越重要。比方說,如果價格在上升之前,在一個“亂麻區(qū)域”徘徊了三個月,那么這個支撐區(qū)就比市場僅逗留了二天的一個支撐水平重要。
交易量是衡量支撐和阻擋區(qū)重要程度的另一依據(jù)。如果支撐區(qū)域在形成過程中伴隨著高額的交易量,就意味著此處有大量合約易手,相應的水平就比交易平淡之處的水平重要。
第三個辦法是根據(jù)交易發(fā)生的時間距當前的遠近程度,來判斷相應的支撐或阻擋區(qū)的重要性。因為交易商是針對市場變化、針對現(xiàn)有頭寸或未及開立的頭寸采取行動的,所以,交易活動發(fā)生的時間越近,有關水平發(fā)生影響的潛力越大。
僅當市場從支撐或阻擋水平穿越得足夠遠、致使市場參與者確信自己判斷錯誤的情況下,兩者才能互換角色。市場穿越得越遠,人們便越信服自己的新認識。
在判別支撐和阻擋時,習慣數(shù)值很重要(整數(shù)點位)
買盤(多頭)的保護指令應低于習慣數(shù),而賣盤(空頭)的保護指令應高于習慣數(shù)。市場遵循習慣數(shù),特別是這些較重要習慣數(shù)的傾向,是其特征之一,這一特征對期貨交易頗有助益,因此技術型交易商應該把它熟記于心。
怎樣使用趨勢線
只要第三點應驗了,并且趨勢仍照既定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那么上述趨勢線就在好幾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趨勢概念的基本觀點是,既成趨勢的下一步常常是順勢發(fā)展。由此推論,一旦某個趨勢如其趨勢線所標志,具備了一定的坡度或演進速率之后,通常將繼續(xù)保持同樣的坡度。因此趨勢線不僅可以確定在市場調整階段價格的極限位置,更重要的是,可以顯示出在何種情況下原趨勢正在發(fā)生變故。
如何確定趨勢線的重要程度
它未被觸及的時間越長,所經過試探的次數(shù)越多,則越重要
3%原則和2天原則不僅適用于考察重要趨勢線的突破,也同樣可以應用于鑒別市場對重要支撐和阻擋水平的突破。
扇形原理
下面講扇形原理。這是趨勢線另一種頗有意思的用法(見圖4.11a到c)。有時候,當上升趨勢線被突破后,價格先是有所下跌,然后再度上彈,回到原上升趨勢線的下邊(該線此時已成為阻擋線了)。請注意,在圖4.11a中,價格跌破1線后,再度彈升到1線下邊,但是未能向上穿越1線。此時我們可以作出新的一條趨勢線(2線)。隨后2線也被向下突破了,然后價格又一次彈回,向上試探2線未果,于是我們得到第三條趨勢線(3線)。第三條趨勢線若再次被突破,通常就意味著價格將下跌了。在圖4.11b中,第三條下降趨勢線(3線)的突破構成了新一輪上升趨勢出臺的信號。由上述兩例來看,原先的支撐線被突破后均變成了阻擋線,原先的阻擋線被突破后均變成了支撐線,記朋友們注意其轉化過程。圖中依次變得平緩的三條直線形如扇子,扇形原理由此得名。請切記,第三條趨勢線被突破是趨勢反轉的有效信號。
如果趨勢線過于陡峭,那么通常表明價格上升得太快,因而難以持久。如果這樣的趨勢線被跌破了,可能只是意味著上升趨勢的坡度將調整回45°,而不是趨勢的逆轉。如果趨勢線過于平緩,則說明這個上升趨勢過于衰弱,因而不太可靠。
在趨勢加速的情況下,有時我們需要按角度依次增加的順序作出好幾條趨勢線。某些圖表分析師提倡利用彎曲的趨勢線刻畫這種情形。依據(jù)我個人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采用另一種工具——移動平均線,它與彎曲的趨勢線異曲同工。同時掌握數(shù)種技術工具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得心應手地根據(jù)不同場合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本書所介紹的所有技術都不例外,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良好的,在有些條件下可能就很差。如果技術分析師能掌握充分的后備手段,就能揚長避短,在各種特定環(huán)境下,分別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在加速的趨勢中,如果用移動平均線來代替一系列越來越陡鞘的趨勢線,就更為有效、可靠。
重要趨勢線被突破后,表明現(xiàn)行趨勢發(fā)生了重大變故。但是上升管道線的突破恰好具有相反的意義。它表示流行趨勢開始加速。有些交易商把上升趨勢的管道線的突破視為增加多頭頭寸的依據(jù)。
管道線還具有測算意義。一旦在價格管道的兩條邊線上發(fā)生了突破,價格通常將順著突破方向達到與管道寬度相等的距離。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管道的寬度,從管道邊線上的突破點起,簡單地順著突破方向投影出去,得出價格目標。
50%回撤便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舉例來說,假定市場處于上升趨勢,已經從100的水平上漲到200的水平,那么,接下來的調整常常是回撤到這場運動的一半處,即大約150的水平,然后市場才恢復原來的上升勢頭。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市場傾向,在期貨市場上頻繁地重現(xiàn)。同時,這種百分比回撤的概念也適用于任何規(guī)模的趨勢—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
確切地說,在很大的程度上,50%回撤是市場的一種傾向性,而不是一條精確、嚴格的規(guī)則。此外,所謂最大和最小百分比回撤——三分之一回撤和三分之二回撤——也是廣為人知的。換言之,價格趨勢可以分成三等份。通常最小的回撤大約是33%.最大的回撤約為66%。這就是說,在一個強勁趨勢的調整過程中,市場通常至少回撤到前一個運動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有幾方面的原因使這一常識極有意義。如果交易商試圖在市場下方計劃一個值得買入的價格,那么他可以在圖表上算出33%——50%回撤的區(qū)域,以此為參考,
反轉日發(fā)生在市場頂部或者底部。頂部反轉日有個通行的定義:在上升趨勢中,某日價格達到了新的高位,但當天收市價格卻低于前一日收市價。
反轉日的價格變化的范圍越大,交易量越重,那么作為近期趨勢可能反轉的信號,它的分量就越重。
如果價格持續(xù)暴漲,始終不調整,并打破了所有的技術性目標,一直達到一個歷史上的重要阻擋區(qū)域,同時市場表現(xiàn)出嚴重超買的狀態(tài),那么就值得非常警惕了,這個局面很有向下反轉的危險。在期貨市場,大多數(shù)重要轉折點的出現(xiàn)總是伴隨著各種形式的反轉日而來的,這些反轉日通常只是更大規(guī)模的、更具分量的圖表形態(tài)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頭肩形頂部反轉形態(tài)中,其頭部或許就是一個反轉日。當然,這并不是說反轉日本身便會導致整個趨勢的逆轉。
很顯然,周反轉比日反轉重要得多,因此圖表分析師對之倍加警惕,力求捕捉重要轉折點。周反轉也叫“兇神惡煞”
依此類推,月線圖上的月反轉就更要緊了。
突破跳空通常是在高額交易量中形成的。突破跳空更經常地是不被填回。價格或許會回到跳空的上邊緣(在向上突破的情況下),或者甚至部分地填回到跳空中,但通常其中總有一部分保留如初,不能被填滿。一般來說,在這種跳空出現(xiàn)后,交易量越大,那么它被填回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實上,如果該跳空被完全填回,價格重新回到了跳空的下方的話,那么這其實倒可能是個信號,說明原先的突破并不成立。
向上跳空在之后的市場調整中通常起著支撐作用,而向下跳空在之后的市場反彈中將成為阻擋區(qū)域
中繼跳空(或測量跳空):當新的市場運動發(fā)生、發(fā)展過一段之后,大約在整個運動的中間階段,價格將再度跳躍前進,形成一個跳空或一列跳空,稱為中繼跳空。此類跳空反映出市場正以中等的交易量順利地發(fā)展。在上升趨勢中,它的出現(xiàn)表明市場堅挺;而在下降趨勢中,則顯示市場疲軟。正如突破跳空的情況一樣,在上升趨勢中,中繼跳空在此后的市場調整中將構成支撐區(qū),它們通常也不會被填回,而一旦價格重新回到中繼跳空之下,那就是對上升趨勢的不利信號。
衰揭跳空:最后這一類跳空出現(xiàn)在接近市場運動的尾聲處。在價格已經抵達了所有目標,并且上面介紹的兩種跳空(突破跳空和中繼跳空)均已清晰可辨之后,分析者便開始預期衰竭跳空的降臨。在上升趨勢的最后階段,價格在奄奄一息中回光反照,跳上一截。然而,最后的掙扎好景不長,在隨后的幾天乃至一個星期里價格馬上開始下滑。當收市價格低于這種最后的跳空后,表明衰竭跳空已經形成。上述情況非常典型,說明在上升趨勢中,如果跳空被填回,則通常具有疲弱的意味。
島形反轉
一這樣我們又回到了價格跳空之前的話題一島形反轉形態(tài),有時候,在向上衰竭跳空出現(xiàn)后,價格在其上方小范圍地盤桓數(shù)日乃至一個星期,然后再度跳空而下。在這種情況下,那幾天的價格變化在圖表上就像一個孤島,四周為空白(“海水,”)所包圍。向上的衰竭跳空同向下的突破跳空結合在一起,就完成了一個反轉形態(tài),它通常意味著市場將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折返。當然,這場反轉的規(guī)模也要取決于它本身在趨勢的總體結構中所處的地位。
交易量在所有價格形態(tài)中,都起到重要的驗證作用。在形勢不明時(許多情況下都是這樣的),研究一下與價格數(shù)據(jù)伴生的交易量形態(tài),是判斷當前價格形態(tài)是否可靠的決定性辦法
所有反轉形態(tài)所共有的兒個基本要領。
1.在市場上事先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tài)存在的前提。
2.現(xiàn)行趨勢即將反轉的第一個信號,經常是重要的趨勢線被突破。
3.形態(tài)的規(guī)模越大,則隨之而來的市場動作越大。
4.頂部形態(tài)所經歷的時間通常短于底部形態(tài),但其波動性較強。
5,底部形態(tài)的價格范圍通常較小,但其醞釀時間較長。
6.交易量在驗證向上突破信號的可靠性方面,更具參考價值。
頂和底的差別:頂部形態(tài)與底部形態(tài)相比,它的持續(xù)時間短但波動性更強。在頂部形態(tài)中,價格波動不但幅度更大,而且更劇烈,它的形成時間也較短。底部形態(tài)通常具有較小的價格波動幅度,但耗費的時間較長.喜歡“壓頂”的朋友來說,尚有一點可資安慰,即價格通常傾向于跌快而升慢,因而頂部形態(tài)盡管難于對付,卻也自有其引人之處.通常,交易商在捕捉住熊市的賣出機會的時候比抓住牛市的買入機會的時候,盈利快得多。事實上,一切都是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較高的風險從較高的回報中獲得補償,反之亦然.頂部形態(tài)雖然更難捕捉,卻也更具盈利的潛力。
歸納一下形成頭肩頂?shù)母鱾€要素。
1.事先的上升趨勢。
2.左肩(點A)伴隨著較重的交易量,且之后市場向下調整到點B(在上升趨勢線上)
3.以較輕的交易量上沖到新高點(點C)。(價升量縮,注意)
4.隨后的下跌低于前一個峰(A點處),且接近前一個向上反彈低點(點D)。(破上升趨勢線,注意)
5.第三輪上沖(點E)具有顯著減輕的交易量,且無力達到頭頂?shù)母叨?點C處)。(在上升趨勢線下被反壓)(一半處或三分之二高度)
6.收市價低于頸線。
7.反撲回頸線(點G),然后下跌至新低點。(破頸線時成交量小反強可期,若成交量大小心無反強頸線)
這里有三個顯著的波峰,它們的界定頗為明確。中間的峰(頭)稍高于雙肩(點A和E)。然而,只有當市場以收市價格的形式,決定性地突破頸線之后,該形態(tài)才得以最后完成。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采用3%穿越原則(或在前一章所介紹的其余價格過濾器)、或者雙日原則(即市場連續(xù)兩天收市于頸線之下),作為進一步的驗證手段。另外,除非確實發(fā)生了向下突破,不然始終存在以下這種可能性:整個圖形并不是真正的頭肩頂,在未來某一時刻,上升趨勢也許仍將恢復口
交易量的重要性
與價格變化相對應的交易量形態(tài),在頭肩頂形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在其它的價格形態(tài)中,交易量的作用也都如此。一般來說,第二高峰(頭)的伴隨交易量比左肩為輕。這一點倒不是必要條件,而是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具有的一種強烈的傾向性,也是說明市場上買進壓力減輕的早期警訊。最重要的交易量信號,發(fā)生在第三高峰(右肩),此處的交易量應比前兩個高峰處顯著地減輕。在突破趨勢線的時候,交易量應擴張;在價格反撲時,交易量應減少。然后,一旦反撲完結,交易量便再度擴張。
測量:高點到頸線的距離不大于破頸點到下低點距離
價格目標的調整
在我們預計價格目標的時候,還應當考慮到其余許多因素。比如說,如果向下的價格測算目標是30,而32是一個重要支撐水平,那么,明智的做法是,把向下測算目標放在32,而不是30。一般地,當測算目標同清晰的支撐或阻擋水平只有微小差別的時候,我們通常把價格目標調整到這些支撐或阻擋水平上,以求可靠。這種綜合考慮其余技術信息來調整價格形態(tài)測算目標的做法,常常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有許多不同的工具可供分析者選擇,那么,最巧妙的技術分析者正是那些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綜合使用各種工具的人。
在頭肩底形態(tài)前半部分,交易量形態(tài)同頭肩頂很相似。就是說,頭部的交易量是比左肩的稍有減少。然而,在頭部的上沖階段,不但應該顯示出交易活動有所增加,而且其交易量水平經常要超過左肩的上沖對應的交易量水平。右肩下跌部分的交易量應該非常輕弱。關鍵時刻是市場突破頸線而上沖的時候。這個突破信號如果成立,那么所伴隨的交易量非得相應地急劇膨脹不可。這一點是頭肩底同頭肩頂最大的分別.在底部,強勁的交易量絕對是完成形態(tài)的關鍵組成部分。反撲在底部比在頂部更經常發(fā)生,不過,其交易量應該輕弱。隨后,新的上升趨勢應該在較重的交易量下恢復。
頭肩形底的測算方法與頭肩頂相同
對策
在所有的期貨交易中,交易策略問題均是舉足輕重的,并非所有的技術型交易商都愿意等到頸線突破后,才開立新頭寸。較為大膽積極的交易者在相信自己已經正確地判明頭肩底之后,在右肩形成過程中就開始嘗試著買進,或者在右肩下跌完結的第一個信號出現(xiàn)時就買進了。有些人先測出從頭部的底點上沖的距離(點C到D),然后在其50%或66%回撤位置買進。還有些人會看看市場下方有無跳空存在,以利用之作為買進點。也有些人或許沿著點D和E畫出一條短期的下降趨勢線,該趨勢線一被突破便買進。有些人考慮到這種形態(tài)具有樞當?shù)膶ΨQ性,從而當右肩的發(fā)展接近了左肩的低點的水平時買進。這里要說明的是,在右肩形成過程中,會發(fā)生許多預期性的買進行為。如果上述嘗試性頭寸果真有利可圖,那么,在頸線被實際穿越時或者在頸線突破后市場反撲時,交易商就會追加更多的買進頭寸。
流產的頭肩形形態(tài)
一旦價格越過頸線,頭肩形形態(tài)就完成了,市場也就不應再返回頸線的另一邊。在頂部,一旦頸線被向下突破了,那么只要隨后有任何一個收市價格返回到須線上方,都是嚴重的警訊,表明此次突破可能是無效信號。顯而易見,這就是流產頭肩形的由來。此類形態(tài)起初貌似典型的頭肩形反轉,但在其演化過程中的一定時刻(無論是在頸線突破前還是其稍后),價格將恢復原先的趨勢。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條教訓。其一,沒有哪個圖表形態(tài)百發(fā)百中。它們在大多數(shù)時間是成功的,但并不是永遠如此。其二,技術型交易商必須永遠警惕自己分析中的錯誤信號。在期貨市場,致勝的關鍵之一,就是要盡快擺脫虧損的交易頭寸,確保交易損失限于小額.這里,我們或許可以為圖表分析這門工具添加一條最實用的長處:它能夠警告交易商認清現(xiàn)實、糾正錯誤。在期貨行業(yè),迅速地發(fā)現(xiàn)并承認自己的交易決策錯誤,及時采取斷然的保護性措施,這樣的能力和意志力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絕不可以等閑視之。
(w底與M頭)兩峰或兩谷之間的持續(xù)時間很重要
最后,形態(tài)的規(guī)模始終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雙峰之間持續(xù)的時間越長、形態(tài)的高度越大,則即將來臨的反轉的潛力越大。這一點對所有的圖表形態(tài)而言,都是成立的。一般地,在最有效力的雙重頂或底形態(tài)中,市場至少應該在雙峰或雙谷之間持續(xù)一個月,有時甚至可能達到兩、三個月之久(在更大范圍的月線圖和周線圖上,這類形態(tài)可能跨越數(shù)年)。
“雙重頂”術語在期貨市場上被大大地濫用了,大多數(shù)潛在的雙重頂(或底)最終演化得面目全非。歸根結底,價格本具有從前一峰值擋下,或者從前一低點彈起的強烈傾向,這種價格變化正是市場在阻擋或支撐水平上的自然反應,其本身并不足以構成反轉形態(tài)。請記著,在頂部,價格必須真正跌破前一個向上反彈的低點,才能表明雙重頂成立。
三角形的時間因素
關于三角形,我們最后要考慮的是它們的時間尺度。一般認為,三角形屬于中等形態(tài),即它的形成過程通?;ㄙM1個月以上的時間,但一般少于3個月。持續(xù)時間短于1個月的三角形可能屬于另外的形態(tài)類別,例如三角旗形。早些時候我們曾說過,三角形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長期的價格圖表上,但是就其自然本性來說,它還是日線圖的專利。
旗形和三角旗形表示市場充滿活力,但暫時處于休止狀態(tài)。事實上,劇烈的、幾乎是直線式的市場運動,是旗形和三角旗形出現(xiàn)的先決條件。這兩種形態(tài)說明,市場的陡峭上升或下跌過于“超前”了,因而需要稍作休整,“喘息一會兒”,然后再順著原方向飛奔而去。
旗形和三角旗形是兩種最可靠的持續(xù)形態(tài),僅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引發(fā)市場的反轉。首先,請注意在形態(tài)出現(xiàn)前的陡峭的價格上升及其重大的伴隨交易量。還請注意在該調整形成過程中交易量的急劇萎縮,以及在向上突破時交易活動的突然進發(fā)
相對而言。兩個形態(tài)都是短期的,應當在1到3個星期內完成。三角旗形和旗形在下降趨勢中延續(xù)時間往往較短,經常不超過一到兩周。在上升趨勢中,兩種形態(tài)的完成均以對上邊趨勢線的突破為標志。
而在下降趨勢中,下邊趨勢線的突破意味著下降趨勢的恢復。對上述趨勢線的突破應當發(fā)生在較重大的交易量背景下。通常,向上突破時的交易量因素比向下突破時,起著更為關鍵的驗證作用。
測算技術
兩個形態(tài)的測算意義是一致的。旗形和三角旗形被比喻成旗幟在旗桿中點作“降半旗狀”。旗桿就是先前的劇烈上升或下跌的軌跡。而“半旗”的含義是,這類小型持續(xù)形態(tài)傾向于出現(xiàn)在整個運動的中點。一般地說,在形態(tài)完成之后,即趨勢恢復后,市場將重復原先的那一半“旗桿,’
旗形和三角旗形小結
我們來總結一下兩種形態(tài)的要點。
1.在兩者之前,市場上幾乎都是直線式的價格運動(稱作旗桿),且其交易量重大。
2.然后,價格在非常輕弱的交易量下休整一到三個星期。
3.趨勢恢復。同時交易活動迸發(fā)式地增強。
4.兩種形態(tài)均出現(xiàn)在當前市場運動的中點附近。
5.三角旗形同小型的水平向對稱三角形相像。
6.旗形像小的平行四邊形,其傾斜方向與流行趨勢相反。
7,在下降趨勢中,兩種形態(tài)持續(xù)時間都較短。
8.在期貨市場,兩者都非常普遍。
楔形與對稱三角形相似。象對稱三角形那樣,該形態(tài)也以兩條相互聚攏的趨勢線為特征,其交點稱為頂點。從時間角度看島楔形通常持續(xù)一個月以上,但不超過三個月。從而屬于中等形態(tài)的范疇。
無論楔形出現(xiàn)在市場運動的中間還是尾部,市場分析者總能從以下這條一般經驗中得到些啟發(fā):上升楔形看跌,下降楔形看漲。
市場在從楔形形態(tài)中突圍之前,通常至少要朝頂點經歷過其全部距離的2/3,有時甚至直達到頂點后,形態(tài)才告完結(在楔形中,有些時候價格傾向于一直移動到頂點,然后才能突圍而出。這是它與對稱三角形的另一個區(qū)別)。在楔形形成過程中,交易量應當收縮,而在突破時易量應增加。楔形在下降趨勢中比在上升趨勢中持續(xù)的時間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