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分離焦慮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轉載)

    我高興的是,笑笑童鞋現(xiàn)在能夠如此淡定地描述自己的“哭”,幾個俏皮的包子笑“嘿嘿嘿”,聽得出來他非常輕松,就像給我講托馬斯的故事一樣,這說明,他已經接納了自己的情緒?。?!而且,他還主動調整了情緒:想媽媽的時候,可以哭;但是知道媽媽馬上就回來,所以不必哭。情感與理智,完美的過渡!

    “想媽媽想得哭”,可能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xiàn)的情感,屬于“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xiàn)。




(二)讓家長焦慮不已的“兒童分離焦慮期”。

    “分離焦慮”,是整個兒童時期最為常見的情緒問題,每個孩子可能都會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當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孩子會表現(xiàn)出害怕、不安:媽媽在哪里?我要找媽媽!

    這種狀況主要與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關。
    當寶寶能夠區(qū)別熟人與陌生人的時候,就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及逃避的反應,對熟人,則會與之產生密切的依戀關系。比如,孩子的眼睛會一再地搜索媽媽,看到了,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只要媽媽一離開,寶寶就會茫然失措,進一步可能通過哭鬧、喊叫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xiàn),或者會緊緊抱著媽媽不放手、生怕媽媽離開、耍賴、情緒暴躁等等。

    孩子為什么會如此“粘”媽媽呢?一分開就鬧得像生離死別一樣?
    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物體永存”的概念,在孩子的認知里:物體一旦離開了,就等于完全消失了!只有他看得見的東西,才是存在的!
   
    所以,孩子的思想認為:媽媽一旦離開我,就不會再回來了,我再也看不到媽媽了!
    哦,天啊,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身邊一位最親最親的人一旦離開我們,將不再回來,我們又怎能不焦慮、不害怕、不揪心呢???

    當孩子的認知能力逐漸發(fā)展起來,經過家長的陪伴和耐心等待,孩子明白了媽媽并非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在一次又一次分離、相聚的過程中,慢慢改變認知、接受現(xiàn)實。

    當然,孩子還會偶爾表現(xiàn)出“分離焦慮”,這一方面是源于人的本性,我們成人不是也一樣希望和親密的人永不分離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分離焦慮期”,恰恰是我們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打個比方,你深愛的人離開你一天,你不會焦慮,因為你知道他馬上就會回來,這是“認知能力”。你深愛的人將離開你一個月甚至更久,你心里可能會產生依依不舍的感覺,如果你對他完全的信任、他給你足夠的安全感,那么,你除了正常的思念,就不會有額外的擔心、焦慮、害怕;反之,如果你對他不信任、不放心、他沒有給你安全感,那么,你可能會把自己陷在深深的擔心、焦慮、害怕之中。

    在幫助孩子擺脫“焦慮”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幫助自己,主動克服自己的“焦慮”。
    很多家長一提到孩子“粘人”,就叫苦不迭;一提到孩子“哭”,就心煩意亂。我剛寫過一篇《用積極的思維看待孩子的“缺點”和“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孩子依戀親人,害怕分離,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一件好事,不僅標志著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一切正常,同時也證明孩子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啊,對不對?(我的意思并不是,沒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就不重感情,我只是用積極的思維看待問題。反過來,沒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我也會認為他豁達開朗。)

    而且,媽媽們還應該慶幸,寶寶依戀的對象是自己這個當媽的,而不是別人,更不是物。如果寶寶對他人的依戀勝于對母親的依戀,或者寶寶的依戀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物,比如,布娃娃、玩具、枕巾、鉛筆,或者自己的手指頭,也就是說,寶寶不是從媽媽那里得到心理安慰,而是從其他人或物品那里尋求寄托,那么說明寶寶的依戀模式出現(xiàn)了問題。(在下文: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表現(xiàn)中,有敘述。)

    好了,媽媽們現(xiàn)在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了嗎?接下來我們看看什么是“安全感”,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三)什么是“安全感”?

    試想,我們的前方有一座懸空搖晃的鐵索橋,橋下波濤洶涌,假如我們不能確保這座橋是安全的、是穩(wěn)固的,我們豈能氣定神閑地跨出腳下的一步?再想,我們每天打開家門、四處奔走,假如我們不能確保家門外面沒有戰(zhàn)火硝煙、沒有刀光劍影,我們豈敢隨便提著小腦袋東游西逛?“安全感”是我們得以生存和快樂生活的基礎。

    其實現(xiàn)在有很多青年和成年人,依然缺乏“安全感”。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電視劇的女豬腳要跟男豬腳分手,無奈地說到:“你讓我太沒有安全感了!”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 1954年提出了頗具影響力的“需要層級理論”。他認為,人的“需要”按照出現(xiàn)時間由先到后、力量由強到弱,可以排列出等級,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其中的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滿足之后就會出現(xiàn)。

    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也就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有一種穩(wěn)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缺乏安全感也是很多心理疾病的隱患之一。
    具有安全感的人,感到被人喜歡、被人接受,從他人處感到溫暖和熱情;將世界和人生理解為友愛、仁慈;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抱有信任、寬容、友好、關心、合作的態(tài)度;傾向于滿足,積極樂觀;以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現(xiàn)實,關注問題而不是關注于對他人的控制;等等。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絕、被遺棄、受到冷落、受到嫉恨、受到歧視,感到孤獨、焦慮;認為他人是壞的、自私的、危險的,常常覺得他人對自己構成一種威脅,對他人抱不信任、仇恨、敵視、嫉妒、攻擊的態(tài)度;傾向于不滿足,消極悲觀,遇事膽小退縮;神經緊張,過于自責,或責備別人,想要控制他人或世界;等等。


    既然“安全感”這么重要,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精神分析的理論告訴我們,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父母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持之以恒的、穩(wěn)定可靠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愛,那么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 并且感覺到自尊、自信,同時延伸出對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以及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可見,“愛”,是“安全感”的重要基礎。
    有了“愛”,孩子才認為生活是安全的、世界是可靠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孩子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有了“安全感”,就相當于打好了地基,地基牢靠,才能建造萬丈高樓。


    以免引起誤解,我補充啰嗦幾句。
    第一,愛亦有“度”,愛亦有“原則”,真正的愛,內涵很深刻。
    第二,信任他人、信任世界,并非不要學習防范和自我保護。

    有不少網友問過我這個問題:笑媽,你教孩子要善良、要真誠,可是現(xiàn)在社會這么亂、壞人這么多,萬一孩子以后被騙被欺負,咋辦呀?

    如果因為社會亂、壞人多,我們?yōu)槿烁改傅木鸵毯⒆尤绾螢榉亲鞔?、繼續(xù)火上澆油,那么,這個世界真的沒救了。
    人活著,總得有一個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你要是認為世界是邪惡的恐怖的,那么你就會隨時警惕、充滿攻擊性、惶惶不可終日;反之,你要是認為世界是仁慈的友善的,相信世上永遠好人多,那么你就會輕松悠閑、感恩知足。正面的思想,能夠吸引正面的能量。
    至于被騙、被欺負,是屬于如何防范、加強自我保護、合理反擊的問題,并不違背做人要善良真誠的基本原則。


(四)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表現(xiàn)、具備“安全感”的主要表現(xiàn)。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主要有哪些表現(xiàn)?

1、孩子經常問爸爸媽媽:“你愛不愛我?”
    正如上文介紹的,愛是安全感的重要基礎。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擔心父母不愛自己、或者擔心會被父母拋棄。當然這可能源于父母平日無意的恐嚇言辭,見下文。這個時候,父母不要不耐煩,而是應該反反復復地向孩子證明: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孩子得到了心理保障,就會慢慢建立安全感。

2、孩子“戀物”,通過物品尋求寄托,離開這些慰藉物就六神無主。
    孩子從親人那里找不到愛、找不到依靠,只能轉移到物品上,比如,布娃娃、玩具、毛毯、枕巾、鉛筆、舊衣服,等等。孩子對這些東西瘋狂的迷戀,不能離開,就像害怕與媽媽分離一樣,拿走了就非常焦慮,只有抱著、抓著、咬著,才覺得安全。
    請注意區(qū)分普通的喜歡和瘋狂的迷戀。

附一則實例
【網友問】
笑媽,您好!我家孩子2歲11個月了,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但是從小就離不開一個小小的紅色毛巾被,到哪里都要帶著,沒那個就不睡覺,毛巾被似乎成了她安全感的一個東西,在幼兒園里表演節(jié)目她都非要拿著,我很發(fā)愁,有沒解決的辦法?

3、咬指甲,有時候還會把指甲啃的亂七八糟。
    愛咬指甲,可能有一些生理因素,比如缺乏什么微量元素,或者是行為習慣的問題,還有可能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內心焦慮。

附一則實例
【網友問】
笑媽,你好!我兒子8歲了,上三年級,從小一直特別喜歡啃指甲,跟他說了不衛(wèi)生,根本不管用。帶他去醫(yī)院檢查過,身體沒什么毛病,看過醫(yī)生,試了一些方法也都沒有改善,煩請智慧的笑媽指點,謝謝了!

4、孩子膽怯,不敢嘗試,不敢參與競爭,害怕失敗。
    很多媽媽都責怪自己的孩子膽小,這個問題我改天還會專門寫文。今天想先請媽媽們想一想,孩子為什么膽小呢?分析一下自己的原因和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吧。

5、孩子不能接受不同意見,要求所有人必須跟他意見一致。
    沒有安全感的人,很難建立自信,必須借助于他人的評價才能獲得自我認同,也就是說,他在不斷的尋求外在的支持。所以,一旦別人有不同意見,好像就是在攻擊他,構成一種威脅。(如果成人有這種性格特點,同樣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



再來看看“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有哪些表現(xiàn)?

1、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依戀式獨立,也就是說,既有依戀、又獨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孩子沒有壓迫感,所以,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有些父母說,孩子在我面前不敢說話,這屬于人際溝通的一般性障礙。試想,你愿意和一個你害怕的人吐露心聲嗎?缺乏信任、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孩子敢怒不敢言。

2、孩子自信,不怕犯錯、不怕失敗,遇到困難不會輕易放棄努力。因為,即使犯了錯誤、失敗了,爸爸媽媽也不會不愛他、不會拋棄他,而是理解和支持他。

3、孩子專注力比較好,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全身心投入地發(fā)展自己。這是因為,一旦確認他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展宏圖,而不會浪費精力和時間去獲得安全感。

4、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信任,敢于嘗試,愿意主動去探索、去學習。

5、適應能力比較好,樂于與他人分享和合作,不害怕不同的意見。



(五)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無條件地愛孩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拋棄孩子。
    你是否曾經無意識地顯露出討厭孩子、嫌孩子煩的情緒?你是否經常訓斥和抱怨孩子?你是否經常威脅和恐嚇孩子?你是否一怒之下說出這樣的口頭禪:“你再……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媽媽就不要你了!媽媽就把你送人了!媽媽就把你丟在這里不管了!”
    如果把剝奪“媽媽的愛”作為懲罰孩子的條件,如果隨便說一些有口無心的狠話,孩子會認為:媽媽——這個我最親近最喜歡、我作為全部依靠的人,她不再愛我了!我最信賴的人都不要我了!以后沒有人保護我了!這對孩子幼兒的心靈來說,是極大的傷害。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感情上“拋棄”孩子,都會讓孩子造成不安全的感覺。
    我在《媽媽的愛無條件 但是有原則》一文中詳細解釋過什么是“無條件”,本文不再贅述。

2、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個性,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對孩子有很多期待,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往往會不滿??墒呛⒆颖旧聿豢赡苁峭昝赖?,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尊重、接納、關注和支持,賦予孩子足夠的內心力量,那么,孩子也會接納自己,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從而獲得堅實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失敗。
    很多孩子之所以膽小懦弱、畏畏縮縮,是因為害怕犯錯、害怕失敗,更確切地說,是怕犯錯和失敗之后,爸爸媽媽會罵他。有時候,父母“高標準、嚴要求”,超過了孩子的年齡水平,孩子一旦做錯或做的不好,父母嚴厲訓斥,而不是溫和鼓勵、積極引導,結果孩子越來越不敢做。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他,他才有勇氣面對困難。

4、父母自己有安全感,熱愛生活,待人友善,相信世界的美好。
    就像上文中說的,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心中灌輸社會很邪惡、壞人很多的觀念,那么,孩子一定也認為世界是不安全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以免鉆空子,我再強調一句:正當防范、自我保護、合理反擊,與真誠善良的做人原則,并不矛盾。)
    父母自己具有安全感,熱愛生活、待人友善、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耳濡目染,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5、營造和諧歡樂的家庭氣氛。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關心和體諒,尤其是夫妻之間和睦相處,這將帶給孩子很牢靠的心理支柱。
    如果大人之間經常吵架,孩子處于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沖突的不安環(huán)境里,孩子總是生活在惶恐和焦慮之中,毫無“安全感”,心理上承受很大的折磨。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于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可能躲在角落里壓抑情緒,或者,孩子也學會大人處理問題的方式,變得暴躁、攻擊等等。具體的分析我在《孩子面前夫妻吵架的嚴重惡果》一文中詳細說過??傊?,擁有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6、誠實守信,說話算數(shù),不欺騙孩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片刻這樣敷衍孩子:“如果你聽話我就給你買玩具!如果你聽話我就保證第一個來接你!”可是,僅僅作為哄騙孩子的手段,說到卻不做到。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即使是自己最信任的父母,也會騙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會受到影響。

7、不拿孩子當“泄憤工具”和“出氣筒”。
    大人要面對的事情很多,工作上的壓力,同事間的別扭,夫妻間的矛盾,家庭中的紛爭,還有各種日常瑣事帶來的煩惱……以至于我們的內心總是無法平靜下來,積攢了很多的“情緒垃圾”,無處釋放。如果父母心情不好,就拿孩子當“出氣筒”,那么,孩子在心理上會非??只牛静恢雷约哄e在什么地方。平時也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觸怒了父母,感覺極度的不安全。
    所以,父母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面對孩子的問題。

8、重視親子時光的“質量”而不僅僅是“數(shù)量”。
    有些全職媽媽跟我說:為什么我一天24個小時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還是沒有安全感呢?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被滿足的程度,來自于你的關注度,也就是說,不是僅僅取決于你花了多少時間陪孩子,更在于你和孩子相處的質量。比如,一位媽媽,牢騷滿腹地和孩子分分秒秒糾纏在一起,和孩子做手工,又嫌孩子沒耐心,和孩子閱讀,又嫌孩子問題太多,和孩子睡覺,又嫌孩子哭鬧非要媽媽陪睡……另一位媽媽,雖然只抽出有限的時間陪孩子,但是總是面帶微笑,和孩子輕松地做游戲,溫暖地互動,即便孩子出現(xiàn)問題也保持心平氣和,當媽媽離開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很好地與其他人相處和交往。
    事實上,有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但是親子關系很融洽,孩子的安全感也很穩(wěn)固。其實,一分鐘的全心全意,就足以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而不是一邊看電視(或者一邊做家務、一邊工作)一邊隨便敷衍孩子。

9、肢體接觸的親子游戲有助于建立安全感。
    多和孩子做一些身體上親密接觸的游戲,比如我和笑笑經常玩的,他在我身上“爬山”“跳華爾茲”;我躺在床上、他抱著我的小腿,然后我把腿伸到空中,他就“坐飛機”;等等。很多父母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候,孩子是最放松的,也是最開心的,因為能和爸爸媽媽融為一體。

10、給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環(huán)境。
    有些家長的口頭禪是:“這個不要動……那個不許碰……這個不準做……那個不能拿……”結果,孩子形成一種印象,我周圍的一切都不安全。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內在的求知驅動力特別強烈,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大膽地嘗試,而不是一味地擔心危險或者阻止孩子。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探索行為,會壓抑孩子的正常發(fā)育,甚至養(yǎng)成退縮的性格。要知道,幼兒是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逐漸建立對環(huán)境和事物的安全感。

11、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現(xiàn)在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一離開家人,就會恐慌不安。而朋友多的孩子,見多識廣,不容易“分離焦慮”,對他人比較信任,能適應集體環(huán)境。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交朋友,比如,可以邀請孩子的伙伴來家里玩,或者組織一些小朋友一起郊游,等等。當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大人也不要急于介入,讓孩子自己解決,從而積累經驗。融入群體,有助于孩子產生歸屬感、建立安全感。



(六)怎樣處理“分離焦慮”?處理“分離焦慮”的幾種錯誤方式。

    當孩子出現(xiàn)“分離焦慮”時,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哭鬧,這時候家長可以這么做:
1、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訓斥,不要反感。
2、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告訴寶寶:媽媽現(xiàn)在要離開、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大概什么時候回來等等,幫助寶寶建立起“媽媽并沒有消失”的概念,讓他跨越這道“認知”的鴻溝,走出分離焦慮的恐懼。
3、用上文所述的11種方式,讓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另外,在平時還可以和孩子進行“演習”,玩一下“捉迷藏”的游戲,但是,不是像普通的那種躲一躲就完了。媽媽可以躲起來之后,自言自語說:媽媽現(xiàn)在去上班了(或者媽媽現(xiàn)在去買菜了),不見了,寶貝自己在家玩,玩什么呢?玩積木,玩卡車,玩的很開心。寶貝想媽媽嗎?想,但是寶貝知道媽媽很快就會回來的。哦~~~(出來)媽媽現(xiàn)在回來啦,(抱著孩子),寶貝一個人玩的很開心啊,你看,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寶貝不哭,自己玩的多好!……媽媽可以隨機應變地說一些話,大概就是這樣類似的心理暗示,不斷的暗示,讓他理解什么是“分離”,而且,“分離”并不可怕。


處理“分離焦慮”的幾種錯誤方式。

1、給孩子貼上“膽小”“怕生”“沒出息”的負面標簽。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偷偷摸摸地溜走。
    對于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轉移注意力可能暫時會非常奏效,但是,這樣做無法讓孩子真正了解并接受“分離”,在認知上還是停留在“媽媽一走就消失”的概念,更無法建立安全感,導致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反而增加了焦慮感和依賴性,因為孩子隨時都會擔心媽媽離開,變得更粘人,還不如“坦白從寬”。

3、父母的表現(xiàn)比孩子更加焦慮,依依不舍。
    即便自己的內心有再多不舍,還是要表現(xiàn)的堅強一點。如果爸爸媽媽每次都能輕松愉快地與孩子告別,孩子一開始也許會哭鬧,但是日復一日慢慢就會適應“分離”。
    說實話,母親的心都是很柔軟的,我當然理解。我和笑笑告別的時候,有時候就是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打轉,不過還是平靜快樂地親吻一下笑笑,微笑著揮手再見。我估計,我要是老淚縱橫,笑笑肯定“母唱子隨”,呵呵。


(七)最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的4句話。
 
這4句話我在《媽媽的愛無條件 但是有原則》一文中提到過:
“你再……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再……媽媽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媽媽就把你扔在這兒不管了!”


【結束語】

    “安全感”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健康心態(tài)的基石之一。

    孩子對世界最初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于父母,如果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就會把這種安全感推及到他人。

    我們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相信生活是安全的、世界是可靠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他人是值得信任的。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擺脫焦慮,克服膽怯,主動探索,大膽嘗試,不怕困難,發(fā)揮自我價值,并且不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控制。

    也許,我們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之前,還需要加強一下自我的安全感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幫孩子建立安全依戀
家長離開前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怎么辦?
平安頭條
你理解的寶寶“安全感”可能完全錯了!這兩個因素才是判斷孩子安全感的標準
寶寶跟誰睡就是誰的娃?李玫瑾:懷胎十月不如養(yǎng)娃十個月,別不信
聽育兒: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要趁早,三招教會你如何做┃蓮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