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血壓標準
以下為中國人的平均正常血壓參考值:
年齡: 男 女
16—20 收縮壓 115 舒張壓 73 收縮壓 110 舒張壓 70
21—25 收縮壓 115 舒張壓 73 收縮壓 110 舒張壓 71
26—30 收縮壓 115 舒張壓 75 收縮壓 112 舒張壓 73
31—35 收縮壓 117 舒張壓 76 收縮壓 114 舒張壓 74
36—40 收縮壓 120 舒張壓 80 收縮壓 116 舒張壓 77
41—45 收縮壓 124 舒張壓 81 收縮壓 122 舒張壓 78
46—50 收縮壓 128 舒張壓 82 收縮壓 128 舒張壓 79
51—55 收縮壓 134 舒張壓 84 收縮壓 134 舒張壓 80
56—60 收縮壓 137 舒張壓 84 收縮壓 139 舒張壓 82
61—65 收縮壓 148 舒張壓 86 收縮壓 145 舒張壓 83
注:以上統(tǒng)計為1998年完成的,如今人的平均血壓有所增加。
如果發(fā)現(xiàn)血壓高于正常值,則需要一個反復測量和監(jiān)測的過程,如果確定是患有高血壓,那么就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確定病因并施以治療。[1]
1984年醫(yī)學家們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壓”概念,后又在1993年進一步將血壓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為正常血壓,因此當收縮壓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張壓為1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項達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壓”,也就是目前的血壓“正常高值”。根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治療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8.7Kpa(14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這就是血壓“正常高值”尚未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就不是高血壓,這樣如果無靶器官損害,也無危險因素存在的條件下,就無需醫(yī)治。
低了供血不足,高了傷害血管器官
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血壓:
當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中期達到峰值,這時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也叫高壓;
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也叫低壓。
血壓過低,會使身體各部分的營養(yǎng)、氧氣供應不足,產(chǎn)生眩暈、無力,甚至暈厥,同時也會增加卒中風險;
血壓過高,過高的壓力會傷害各個器官組織,包括血管、心臟腎臟等,也會增加卒中風險。
人的血壓不是一直穩(wěn)定不變,在一天之內會有所變化,在一生之內也有所變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壓也會有所區(qū)別,所以就很需要這張表來做參考。
【注意】
血壓測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氣溫等,單一一次測量不能作為診斷結果;
50 歲以后或者有心腦血管病史的,建議每天按時測量血壓并記錄;
此對照表為一般對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以臨床醫(yī)生建議為準;
〖各年齡正常血壓參考值對照表〗
年齡 收縮-男 舒張-男 收縮-女 舒張-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幼童血壓正常血壓參考值〗
年齡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新生兒 76 34
1~6月 70~100 30~45
6~12月 90~105 35~45
1~2歲 85~105 40~50
2~7歲 85~105 55~65
7~12歲 90~110 60~75
〖高血壓診斷的一般參考〗
血壓類別 收縮壓 舒張壓
理想血壓 120左右 80左右
正常血壓 130以下 85以下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輕度高血壓 140~159 90~99
臨界高血壓 140~149 90~94
中度高血壓 160~179 100~109
高度高血壓 180以上 110以上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大于140 低于90
低血壓 90以下 60以下
血糖
低了供能不足,高了傷害器官
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低血糖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輕者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誘發(fā)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還會引起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動脈粥樣硬化癥病情較重、病死率高。約 70%~80% 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同樣,血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進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會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兩個數(shù)值作為參考。
另外,糖友們平時多采用快捷方便的扎手指檢測,因所采血液中可能含動脈、靜脈及組織液等不同成分,所以所測數(shù)值不慎準確,但作為一般參考尚可?,F(xiàn)在一般醫(yī)院也不用此法,多采取經(jīng)脈血液測量。
【注】
孕婦空腹不超過 5.1 mmol/L。
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診斷通常還需要配合糖耐量的檢測;
有糖尿病史的,建議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檢測靜脈血糖。
〖血糖參考值及一般診斷標準〗
診斷條件 靜脈-全血 毛細血管 靜脈-血漿
正常參考值-空腹 3.9~6.1
正常參考值-餐后兩小時 7.8以下
糖尿病-空腹 6.1以上 6.1以上 7.0以上
糖尿病-餐后兩小時 10以上 11.1以上 11.1以上
糖耐受量受損-空腹 小于6.1 小于6.1 小于7.0
糖耐受量受損-餐后兩小時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損-空腹 5.6~6.1 5.6~6.1 6.1~7.0
空腹血糖受損-餐后兩小時 6.7以下 7.8以下 7.8以下
【另】
輕度糖尿?。?.0~8.4 mmoi/L;
中度糖尿病:8.4~10.1 mmoi/L;
重度糖尿?。捍笥?0.11 mmoi/L。
血脂
低了營養(yǎng)不良,高了營養(yǎng)過剩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一般血常規(guī)檢查中檢測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種:
【總膽固醇】增加常見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傳染性肝炎、門脈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減少見于嚴重貧血、急性感染、甲狀腺機能亢進、脂肪痢、肺結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營養(yǎng)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見于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膽道梗阻、甲狀腺功能減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積癥、原發(fā)性甘油三酯增多癥。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叫“好”膽固醇,減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叫“壞”膽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冠心病、腦血管病。
〖血脂一般參考值〗
種類 參考值
總膽固醇 2.8~5.17mmol/L
甘油三酯 0.56~1.7mmol/L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 0.96~1.15mmol/L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 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0~3.1mmol/L
血尿酸
高了引起高尿酸血癥、痛風
尿酸是人類嘌呤化合物的終末代謝產(chǎn)物。
臨床上,當血尿酸超過 390 微摩爾/升,才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臨床資料顯示,大多數(shù)的痛風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過 420 微摩爾/升。
〖尿酸的一般參考值〗
性別 參考值
男性 237.9~356.9μmol/L(4~6mg/dL)
女性 178.4~297.4μmol(3~5mg/dL)
正常范圍
血尿酸男 0.21~0.44毫摩/升(3.5~7.4毫克/分升);
血尿酸女 0.15~0.39毫摩/升(2.6~6.57毫克/分升)。
?這四個指標是我們每個人身體情況的一個參照,這幾張對
照表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超級實用,建議人手一份!
?溫馨提示:以上對照表為一般對照表,若有其他疾病,以
臨床醫(yī)生建議為準。
心率
用年齡計算目標心率
初級公式:針對健康狀況較差的人群。
目標心率=(200-年齡)×(60%~80%)
60%~70%主要用于減脂;70%~80%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普通公式:針對普通人群。
目標心率=(220-年齡)×(60%~80%)
60%~70%主要用于減脂;70%~80%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卡福能公式:針對身體素質較高的人群。
目標心率=(220-年齡-靜止心率)×(65%~85%)+靜止心率
65%~75%主要用于減脂;75%~85%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平均主動脈壓計算
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舒張壓)/3。
也可表示為: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1/3脈壓差。
注: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1/3脈壓差
=1/3(3×舒張壓+脈壓差)
=1/3(3×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
=1/3(收縮壓+2×舒張壓)
脈壓差正常值約為40毫米汞柱,一般大于60mmHg
平均動脈壓(MAP):即一個心動周期中動脈血壓的平均值稱為平均動脈壓。
正常成年人平均動脈壓正常值為70~105mmHg。
血液粘度
全血粘度
全血粘度是一個綜合性指數(shù),它是血漿粘度、血細胞壓(比)積、紅細胞變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流變特性的綜合表現(xiàn),是血液隨不同流動狀況(切變率)及其他條件而表現(xiàn)出的粘度,切變率低時血粘度高,隨切變率的逐漸升高粘度逐漸下降,最后趨向一個平穩(wěn)的數(shù)值。
正常值
全血粘度參考值(正常值):
毛細管法: M(男):4.25(+-)0.41 F(女):3.65(+-)0.3
旋轉法:(37℃) M(男) F(女) 單位230/S:
4.53(+-)0.46 4.22 (+-)0.41 Pa·s115/S:
9.31(+-)1.48 8.37(+-)1.22mP a·s
血液粘稠的癥狀
1.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
2.蹲著干活氣喘
3.陣發(fā)性視力模糊
正常人的血液粘稠標準值是多少?
如以水的粘度為1,當溫度為37攝氏度時全血相對粘度為4-5,血漿相對粘度為1.6-2.4
正常血粘稠度范圍
注意哪些?
血稠醫(yī)學上叫高粘稠血癥,中老年人易患,可經(jīng)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影響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細胞性因素,如血細胞數(shù)量多少、大小、形態(tài),紅細胞變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漿性因素,如血漿蛋白(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纖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長度、直徑和內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緒、生活模式、吸煙、飲酒等。以上因素如發(fā)生障礙活出現(xiàn)異常,就可發(fā)生血液粘稠。
1、什么是血粘度及高粘血癥?
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簡稱,是反映血液粘滯性的指標之一。影響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聚集性及變形性,紅細胞壓積、大小和形態(tài),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纖維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高粘血癥(或稱高粘滯血癥)是由于或幾種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過渡粘稠、血流緩慢造成,以血液流變學參數(shù)異常為特點的臨床病理綜合癥。通俗地講,就是血液過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紅細胞聚集成串,喪失應有的間隙和距離,或者血液中紅細胞在通過微小毛細血管時的彎曲變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環(huán)阻力增大,微循環(huán)血流不暢所致。
2、引起高粘血癥的原因
①細胞濃度過高:血液中的細胞數(shù)量相對增多。例如老年人體內水分相對減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減少,那么血細胞的比例就會相對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體成分減少,固體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紅細胞以外,還有許多血漿蛋白,如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這些大分子蛋白質增多時 常與紅細胞粘合成網(wǎng)格,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導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細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細胞應該是單個執(zhí)行功能,而不是積聚在一起的。當紅細胞或血小板的結構出現(xiàn)某種異常時 ,紅細胞和血小板就會積聚到一起,就會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④血細胞的變形性減弱:人體內的毛細血管是很細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許一個血細胞通過,而且血細胞在通過小血管時還要改變形狀,以利通過,當血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時,通過小血管時很困難,影響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⑤血脂異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環(huán)的,所以血液中脂質含量過高時,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變。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發(fā)生,甚至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
3、高粘血癥的早期信號
血液粘稠,流速減慢,這樣,血液中脂質便沉積在血管的內壁上,導致管腔狹窄、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血、腦血栓、肢體血管血栓等疾病的發(fā)生。有些中老年人經(jīng)常感覺頭暈、困倦、記憶力減退等,總認為是人生走向衰變的必然現(xiàn)象,其實這就是高粘血癥造成的惡果。
早期主要表現(xiàn):
①晨起頭暈,晚上清醒;
②午餐后犯困;
③蹲著干活氣短;
④陣發(fā)性視力模糊;
⑤體檢驗血時,往往針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針管中;
血流變測定時,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項指數(shù)也顯著增高。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如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上述癥狀,應及時去醫(yī)院作血流變學檢查。
4、老年人為何會出現(xiàn)高粘血癥
因為老年人的血管壁彈性逐漸減弱,管腔慢慢變狹窄,所以細胞容易相互緊貼靠攏,引起血粘度的增高,從而使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同時,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與血漿中所含的蛋白質(球蛋白、纖維蛋白)和脂質(甘油三酯、膽固醇)含量增高有關。已經(jīng)證實,血脂異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當血液中含有較多的異物(如血管內壁脫落的上皮細胞、附著于血管壁內又脫落的類脂質等)時,纖維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異物周圍,并把它們包裹起來,這樣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這些血栓當 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較細的動脈時,就會把血管堵塞,造成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導致腦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脈管炎等。
5、怎樣防治高粘血癥
①多飲水:飲水要注意時機,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
②選用能稀釋血液的食物: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蔥、青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檸檬等;具類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姜;具調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蘿卜、魔芋、紫菜、海帶、馬齒莧、核桃、玉米、芝麻、蘋果、獼猴桃等。
③合理的飲食搭配:少食動物內臟及動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葷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時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魚類。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⑤多食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維生素C有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在腸道能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⑥堅持鍛煉身體: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
⑦藥物治療: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藥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雙酯鈉、腸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鏈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選用一些活血化淤藥物如復方丹參片、當歸片、絞股藍、川芎、雙嘧達莫(潘生丁)等。
⑧禁煙:影響血液循環(huán),減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導致不良結局。
⑨定期體檢:50歲以上的人應該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和血小板聚集試驗。根據(jù)檢查結果,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栓塞性疾病的發(fā)生。同時,可動態(tài)觀察血粘度指標,做到心中有數(shù)。
骨質疏松計算
公式 {體重(公斤)-年齡}×0.2= X
風險值 X﹤-4 -4﹤X﹤-1 X﹥-1
危險程度 高危 中危 低危
具體算法是:
(體重-年齡)×0.2,如果結果小于-4,風險高;
結果在-4~-1之間,屬于中度風險;
結果大于-1,風險小。
舉例說明,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的人,風險程度為(45-70)×0.2=-5,
說明患骨質疏松癥風險高。體重越輕的人,得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就越高
如果自測風險程度高于中等風險,建議去醫(yī)院做個骨密度檢查。
女性身高“縮水”會帶來的骨折風險:
40歲起身高縮短2厘米以上、平均年齡為71歲的女性,發(fā)生椎體骨折的風險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但男性身高縮短與骨折風險加大之間沒有關聯(lián)。
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基本措施是飲食和運動。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適當多吃富含鈣質的牛奶、芝麻等食品,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香菇、海魚等來幫助人體吸收鈣質,多曬太陽也有類似作用。菠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有助促進骨骼代謝,增強骨骼,也應適當多吃點。同時配合適量運動,效果更好。
標準體計算公式
世衛(wèi)計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標準體重
女性:(身高cm-70)×60﹪=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10﹪為正常體重
標準體重±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
標準體重±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超重計算公式
超重%=[(實際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克萊托指數(shù)”
體重(kg)/身高(cm)×1000
正常值13歲的男子260-280,女子250-270;
15歲的男子300-330,女子300-320;
17歲的男子340-360,女子330-350。
(BMI)體質指數(shù)
(BMI)體質指數(shù)=體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舉例: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
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
當BMI指數(shù)為18.5~23.9時屬正常。中國人準體重計算公式
公式一
〔身高(cm)-100〕×0.9=標準體重(kg)
公式二
男性: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
中國人理想體重計算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兒童正常體重計算公式
(1)2-12歲的兒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計其身高:
身高(CM=(年齡-2)X5+85=年齡X5+75
(2)按年齡計算體重公式:
嬰兒:前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X0.7
后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6X0.7+(月齡-6)X0.5
2-12歲兒童體重(KG)=(年齡)X2+12=年齡X2+8
(3)體重的評價指標如下:
標準體重的60%以下 嚴重營養(yǎng)不良
標準體重的60-80% 中度營養(yǎng)不良
標準體重的80-90% 輕度營養(yǎng)不良
標準體重的90-110% 正常范圍
>標準體重的120% 肥胖
(4)兒童標準體重的簡便計算方法: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準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準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準體重(kg)
(5)兒童成人后身高計算公式
利用遺傳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進行預測。計算公式為:
兒子成人時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
女兒成人時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誤差較大,大約在3-5厘米。
(6)利用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發(fā)育情況,即當時的實足年齡、身高、足長進行預測:
Hm=A+(B×C)其中Hm為成人后的身高,A為常數(shù),B為相應的系數(shù),C為當時的身高。不同的年齡具有不同常數(shù)和系數(shù)。
體脂率
計算公式
成年女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
參數(shù)a=腰圍(cm)×0.74
參數(shù)b=體重(kg)×0.082+34.89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成年男性的體脂率計算公式:
參數(shù)a=腰圍(cm)×0.74
參數(shù)b=體重(kg)×0.082+44.74
體脂肪重量(kg)=a-b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重量÷體重)×100%。
正常值參考范圍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范圍分別是
女性20%~25%,男性15%~18%,若體脂率過高,體重超過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視為肥胖。
運動員的體脂率可隨運動項目而定。一般男運動員為7%~15%,女運動員為12%—25%。
骨質疏松計算公式
具體算法:(體重-年齡)×0.2
如果結果小于-4,風險高;
結果在-4~-1之間,屬于中度風險;
結果大于-1,風險小。
舉例說明,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的人,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松癥風險高。
視力調節(jié)計算
(一)正視眼的遠點在5米以外,近視眼的遠點小于5米.用
D=1/F(屈光度=1米/焦距)
的公式可以計算出近視眼的遠點,也就是近視眼所能看清目標的距離.如4.00D近視能看清目標的距離為0.25米.
(二)近視-1.00DS(正視眼的調力與集合力相一致時);
注視物體距離1米,調節(jié)力1.00D,集合力1Ma;
注視物體距離0.5米,調節(jié)力2.00D,集合力2Ma;
注視物體距離0.33米,調節(jié)力3.00D,集合力3Ma。
調節(jié)力:15-年齡X0.25;如45歲的調力:15-45X0.25=3.75D。
(三)AC/A值怎么檢測?
調節(jié)性集合與調節(jié)之比。調節(jié)與集合是密切相關的聯(lián)動形式。因調節(jié)刺激,引起的集合,稱調節(jié)性集合
AC/A檢查前的準備
1 屈光不正全矯
2 調整好PD
3 明室中檢查
4 雙眼同時注視
5 外隱斜(EXO)為負值,內隱斜(ESO)為正值
AC/A的計算方法
1、梯度法
①測定在5米的檢查距離,戴矯正鏡是的隱斜度為1
令患者注視前方5米處光源(通常是直徑6MM的圓形光斑),右眼前戴水平位的馬氏桿,按照左眼所見光點與右眼所見垂直的關系,判斷是否為正位或者內隱斜,再將三棱鏡依“內斜加基底向外,外斜加基底向內”的原則置與左眼前,漸漸增加棱鏡度,直至點線重合。該三棱鏡為其隱斜度Δ1
②在綜合驗光儀上,雙眼同時增加-2.00D的鏡片,依同法在測定此時的隱斜度2
③按公式AC/A=(Δ2-Δ1)/D計算 D為調節(jié)刺激的變化,此時為2D
注意;在該公式中,內隱斜度為正值,外隱斜度為負值
如被檢查者戴矯正鏡注視5米處光斑時,測得外隱斜為10Δ,戴-2。00D后,注視該光斑,測得內隱斜6Δ,則AC/A=(+6)-(-10)/2=8Δ。即每1D調節(jié)有8Δ調節(jié)性集合產(chǎn)生
2、隱斜測量法
AC/A=PD+(ΔN-ΔO)/D
PD為瞳距
ΔN視近方(33CM)隱斜度
ΔO視遠方隱斜度
D為視遠到視近1/3M時,必須使用的調節(jié)力
測定時,先視遠方目標,在無調節(jié)狀態(tài)下測量隱斜度,然后在注視1/3M出目標,同樣方法測其隱斜度
例如:瞳距60MM,看近時為8Δ基底向外,看遠時為2Δ基底向外內斜視,則 AC/A=6+(8-2)/3=8Δ
眼睛度數(shù)的計算公式
焦度D=1/f (f:焦距.單位要用1/米.1/米又叫屈光度)
眼鏡度=D*100
近視鏡用凹透鏡,焦距:f為負
老花鏡用凸透鏡,焦距:f為正
眼睛焦距的倒數(shù)稱為焦度,用D表示,當焦距的單位用m時,度數(shù)是焦度的100倍眼鏡的度數(shù)等于它的焦距(以米為單位)的倒數(shù)乘100,凸透鏡(遠視鏡、老花鏡)的度數(shù)是正數(shù),凹透鏡(近視鏡)的度數(shù)是負數(shù).所以眼鏡的焦距=100/度數(shù)(單位是米) 所以,不管是近視鏡片和遠視鏡片鏡片,度數(shù)越深鏡片的焦距就越短,只是近視鏡片焦距為負,遠視鏡片焦距為正。
遠視眼鏡的度數(shù)200度時,焦距是多少?
度數(shù)=100/焦距(焦距單位用米)
0.5m.度數(shù)等于焦距(米為單位時)的倒數(shù)乘以100.所以你現(xiàn)在除以100,2就是焦距的倒數(shù),當然焦距就是0.5m
平均聽力損失計算
①平均聽力損失的計算方法是將被測試者的500 Hz、1000Hz、2000Hz的平均聽力損失分貝數(shù)之和除以3。
②平均聽力的計算是這只耳的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除以4的結果是您這只耳朵平均聽力
③平均聽力損失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按WHO來計算是計算500、1000、2000、4000這四個點的平均聽力;還有就是按中國標準來計算是計算500、1000、2000這三個點的平均聽力。
④怎么樣計算聽力損失程度?
250HZ:45DB,500HZ:60DB,1KHZ:65DB,2KHZ:80DB,4KHZ:110DB,8KHZ:110DB,在醫(yī)院測得左耳聽力是這種結果,怎么計算聽力損失程度?那按照這種聽力,是屬于什么程度了?
取500HZ 1OOOHZ 2000HZ 4000HZ的值的平均值(60+65+80+110)/4=78.75,按照中國聽力損失程度分法屬于中重度,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分法屬于重度
根據(jù)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聽力損失將聽損程度分成5個等級:26~40dB為輕度,41~55dB為中度,56~70dB為中重度,71~90dB為重度,大于90dB為極重度。
⑤根據(jù)WHO規(guī)定,聽力損失的程度是如何劃分?
根據(jù)國際(世衛(wèi))標準,聽力損失程度分為以下幾類:(分貝,即dB)
正常聽力:-10~25分貝 對一般的聲音及語言分析清楚。
輕度聽力損失:26~40分貝 對細小的聲音難以分辨,如樹林風吹聲。
中度聽力損失:41~55分貝 對日常語言有聽覺上的困難,與人交談感到模糊不清,開始需要借助助聽器的幫助。
中重度聽力損失:56~70分貝 對于較大的談話聲?汽車聲仍感模糊,助聽器幫助較大。
重度聽力損失:70-90分貝以上 對于叫喊聲及洪亮的聲音,如汽車喇叭聲。鼓聲才有反應,助聽器幫助較大。
極重度聽力損失:大于90分貝,通常極難感覺聲音的存在,需要靠助聽器的輔助,才能感受到聲音的振動力。
聽力損失程度到中度就應配助聽器了,適合的助聽器不但幫你聽得更好,還可以剌激聽神經(jīng)防止聽力進一步下降。
呼吸
呼吸計算公式
(1)動脈血CO2分壓(PaCO2)
動脈血CO2分壓(PaCO2)PaCO2=0.863×VCO2/VA
VCO2為CO2排出量(ml/min)
Va為每分鐘肺泡通氣量(L/min)
0.863為使氣體容量(ml)變?yōu)镵pa(mmHg)的轉換因子
(2)動脈血氧分壓(PaO2)
坐位:
PaO2=104.2-0.27×年齡
仰臥位:
PaO2=103.5-0.42×年齡
(3)動脈血氧含量(CaO2)
CaO2=0.003×PaO2+1.34×SaO2×Hb
(4)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
SaO2=HbO2÷(HbO2+Hb)×100%
HbO2是血紅蛋白結合的氧量
急性肺損傷比率
(1)急性肺損傷的氧合指數(shù)=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氣氧分數(shù)
氧合指數(shù)<300,診斷為急性肺損傷(ALI)
氧合指數(shù)<200,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
(2)急性肺損傷比率
急性肺損傷的氧合指數(shù)=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氣氧分數(shù)
氧合指數(shù)<300,診斷為急性肺損傷(ALI)
氧合指數(shù)<200,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
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
(1)吸入氣氧分壓PIO2=(大氣壓—PH2O)×吸入氧濃度%
(2)肺泡氣PO2(PAO2)=PIO2—PCO2×1.25
(3)肺泡動脈氧分壓差(P(A-a)O2)=PAO2—PaO2
將(2)的結果代入(3)中即可得P(A-a)O2
(4)肺泡氣公式
肺泡氧分壓(PaO2)(mmHg)=[FIO2(%)×(大氣壓-PH2O)]-(PaCO2×1.25)]
FIO2=吸入氣濃度(%)
PH2O=氣道水蒸氣壓力,通常為6.3Kpa,即47mmHg
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5)肺順應性
肺順應性(Cdyn)=潮氣量÷(最大氣道壓-呼氣末正壓)~ 1
自我體檢
肺功能檢查
憋氣
能憋氣50秒鐘最理想(50歲為30秒、60歲為25秒),如果少于10秒,說明肺功能很差。
吹氣
深吸一口氣,然后猛吹氣,能在3秒內吹完則肺功能正常(50歲為4秒,60歲為5秒)。中老年人吹氣時間超過6秒,預示肺功能下降。
心功能檢查
原地小跑一會兒
(感到微微氣喘即可),停止活動后,在5-6分鐘脈搏恢復正常者,心功能良好。如8分鐘恢復,說明心功能較差。超過8分鐘則心功能有問題。
爬樓梯
中老年人爬3-5層樓梯感到心跳加快,有些氣喘,休息10分鐘恢復正常為良好。休息20-30分鐘后仍感到氣急、呼吸困難,甚至心跳越來越快,則心功能明顯下降。
動脈硬化檢查
坐位前屈
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腳趾朝上,腰部前彎,手臂前伸努力觸及腳趾。如果夠不到腳趾,或夠腳趾的過程中感到憋氣、心慌等不適,說明動脈可能已硬化。
糖尿病檢查
單側眼瞼下垂
中老年人突然一側眼瞼下垂,這是糖尿病引起的動眼神經(jīng)麻痹的信號。長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引起機體的代謝紊亂,從而導致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單側眼瞼下垂。
青光眼檢查
觀察瞳孔
瞳孔正常直徑為2-5毫米,圓形。瞳孔呈橢圓形多是青光眼的表現(xiàn)。
血液黏稠檢查
看舌頭
對著鏡子伸出舌頭,如舌頭顏色發(fā)紫,說明血液黏稠;如果不僅發(fā)紫還有紫色斑點,則血液黏稠度過高,并已出現(xiàn)循環(huán)不良和淤血。
骨質疏松檢查
測中指間距
兩手向兩側水平伸直,測量兩手中指指尖之間的直線距離,然后再測量身高。
如果身高比兩指間的距離少,說明骨質疏松和骨密度減少。身高比指尖距離少2-3厘米者,照X線相片可顯示為明顯的骨質疏松。
腰椎間盤突出檢查
挺腹伸腰仰臥
兩手置于體側,以枕部及兩足跟為著力點,將腹部向上抬起,保持上述體位并深吸氣憋10-20秒,憋至面色潮紅,如感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說明腰椎間盤突出。
這項測試是通過增加腹內壓力使腰部椎管內壓力增大,如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神經(jīng)根病變,就會引發(fā)腰部及下肢疼痛。
骶髂關節(jié)檢查
盤腿試驗
又稱“4”字試驗,仰臥,將一只腳向內彎曲放在另一側伸直的大腿上。請家人一手按住對側胯骨,另一手將屈曲的膝部往下壓,若臀部出現(xiàn)疼痛說明骶髂關節(jié)有病變。
骶髂關節(jié)疾病是產(chǎn)生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特別是老人腰腿痛多由此引發(fā)。
腎病檢查
查尿蛋白
取100毫升新鮮尿液,放入器皿中,加熱至沸騰后,尿液會出現(xiàn)渾濁。此時在尿液中滴入5-10滴白醋,并再次加熱,如渾濁消失表示正常,如渾濁不消失則為蛋白尿,應引起警惕。
大病先兆自查表
1:頭暈、頭昏
早晨醒來后頭暈、頭昏,可能出現(xiàn)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2:心慌饑餓感
凌晨4~5點鐘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饑餓感,且疲乏無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適的感覺才逐漸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傾向。
3:清晨浮腫
如果在起床活動20分鐘之后還不徹底消失,則提示可能有腎病或心臟病。
4:棕色尿液
提示肝臟可能出現(xiàn)問題。
5:口臭
可能是胃或肝出現(xiàn)了問題,或是牙周病引起。
6:口中有氨味
要格外注意腎臟的健康。
7:眼瞼蒼白
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
8:眼角出現(xiàn)模糊的灰環(huán)
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中年男性應馬上與醫(yī)生聯(lián)系。
9:臉色潮紅
可能與心臟病或高血壓有關。
10:惡心想吐
除去懷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11:舌面白而呈毛茸狀態(tài)
提示免疫系統(tǒng)功能嚴重失調或身體出現(xiàn)了某種癌變。
12:眼睛痛
除去用眼疲勞的原因外,看書看報時眼睛劇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13:手發(fā)抖
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14:吃油膩食物后上腹疼痛背
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膽疾病。
15:食欲亢進,體重卻減輕
可能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16:沒有食欲,見到油膩就惡心,易疲勞
可能是患了肝炎。
17:飯后總是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痛等癥
提示積食了,要多吃新鮮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18:爬樓梯時心慌、胸悶
提示心臟功能較弱。
19:指尖比指節(jié)更粗大
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肺部疾病
20:指甲生長緩慢,沒有光澤變黃變厚
提示淋巴系統(tǒng)出了毛病。
自測頸椎法
一級:脖子酸痛、僵硬(建議抬頭看看天花板,脖子后面是否有感覺)
二級:脖子、肩膀、后背酸痛,僵硬、面色晦暗
三級:有倦容、抵抗力差、易過敏、易留色素印、長斑
四級:胳膊不得勁,疼痛,麻木(從這一級開始基本得去醫(yī)院了)
五級:面部光澤、膚色不均、皮膚松弛與實際年齡不符。
六級:經(jīng)常睡覺落枕(落枕是一種輕型頸椎病)
七級:走路發(fā)飄,跑偏、寫字不穩(wěn)(從這級開始要做手術了)
八級: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腳深、一腳淺
九級: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現(xiàn)難言之隱(從這級開始做手術效果也不好了)
十級:下不了床(從這級開始可能做手術風險就很大了)
步幅計算公式
定義:步幅為一步的距離,以腳的中心算。你走一步后,兩腳中心的距離就是你的步幅。
成人正常步幅大約在65厘米左右。
步幅和身高的關系
人的赤腳長約是身高的1/7
單步長在166cm以上的一般為高個
身高=單步長+1/3足跡長
單步長在148cm--166cm以上的一般為中個
身高=單步長+1/2足跡長
單步長在140cm以下的一般為矮個
身高=單步長+2/3足跡長
一公里≈1000m
補鈉計算
男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體重(kg)×0.6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 ×0.035
應補生理鹽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888
應補3%氯化鈉=[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1.1666
應補5%氯化鈉(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7
女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03
應補生理鹽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3%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5%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為正常血Na+值,以mmol/L計。
②按公式求得的結果,一般可先總量的1/2~1/3,然后再根據(jù)臨床情況及檢驗結果調整下一步治療方案。
③單位換算:
鈉: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價=mmol/L
氯化鈉: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補液計算
根據(jù)血清鈉判斷脫水性質:
水性質血 Na+mmol/L
低滲性脫水 >130
等滲性脫水 130~150
高滲性脫水 >150
根據(jù)血細胞比積判斷輸液量:
輸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紅細胞比積/患者紅細胞比積)
(3)根據(jù)體表面積計算補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體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糾正后補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一般補液公式:
補液量=1/2累計損失量+當天額外損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補鐵計算
總缺鐵量[mg]=體重[kg]x(Hb目標值-Hb實際值)[g/l]x0.238+貯存鐵量[ mg]
貯存鐵量=10mg/kg體重(<700mg)
如果總需要量超過了最大單次給藥劑量,則應分次給藥。如果給藥后1-2周觀察到血液學參數(shù)無變化,則應重新考慮最初的診斷。
計算失血和支持自體捐血的患者鐵補充的劑量
需補充的鐵量[mg]=失血單位量x200
電解質補充計算
某種電解質缺少的總量:
mmol/L=(正常mmol/L-測得mmol/L)×體重(kg) ×0.6
(正常mmol/L-測得mmol/L)×體重(kg)×0.6
克數(shù)=----------------------------------------------------------
1g電解質所含mmol數(shù)
靜息能量消耗計算
Harris-Benedict計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體重(Kg);H=身高(cm);A=年齡(歲)]
藥物輸液速度計算
靜脈輸液速度與時間參考數(shù)據(jù)
液體量(ml) 滴速(gtt/min) 時間(h)
500 30 4
500 40 3
500 60 2
輸液速度判定
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鐘滴數(shù)×4
每分鐘滴數(shù)(gtt/min)=輸入液體總ml數(shù)÷[輸液總時間(h)×4]
輸液所需時間(h)=輸入液體總ml數(shù)÷(每分鐘滴數(shù)×4)
靜脈輸液滴進數(shù)計算法
每h輸入量×每ml滴數(shù)(15gtt)
靜脈輸液時間滴數(shù)計算
根據(jù)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病情、藥物性質、治療要求調節(jié)輸液速度。
靜脈點滴速度的計算方法:
(1)已知每小時輸入量,計算每分鐘滴數(shù):
每分鐘滴數(shù)=(每小時輸入量×15滴/ml)÷60分鐘
(2)已知每分鐘滴數(shù),計算每小時輸入量(ml):
每小時輸入量=(每分鐘滴數(shù)×60分鐘)÷15滴/ml ①已知每h輸入量,則
每min滴數(shù)=-----------------------------------
60(min)
每min滴數(shù)×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數(shù),則每h輸入量=------------------------------
每min相當?shù)螖?shù)(15gtt)
肌酐清除率計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齡)×體重(k g)/[72×Scr(mg/dl) ] 或
Ccr=[(140-年齡)×體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單位,女性計算結果×0.85
(2)簡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齡)-0.203×(0.742女性)
注:Ccr為肌酐清除率;GFR為腎小球濾過率;Scr為血清肌酐(mg/dl);年齡以歲為單位;體重以kg為單位。
(3)標準24小時留尿計算法:
尿肌酐濃度(μmol/L)×每分鐘尿量(ml/min)
Ccr=-------------------------------------------------------
血漿肌酐濃度(μmol/L)
體表面積計算
即人體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
公式 SA=cHα1Wα2
中國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國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
計算人體表面積的公式較多,但大多數(shù)可寫成(1)或(2)的形式.
公式 SA=cHα1Wα2
(1) 這里SA為人體表面積(m2);H為身高(cm);W為體重(kg);c,α1,α2為常數(shù)項.等式兩邊取自然對數(shù),可將(1)式線性化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為自然對數(shù)符號.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測得9名觀察者的身高,體重和體表面積,采用最小變異系數(shù)法,建立了第1個公認的人體表面積計算公式(1),目前仍被廣泛應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測量的401例身高,體重和體表面積,應用最小二乘法擬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給出了容易記憶的簡單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根據(jù)10例實測數(shù)據(jù),提出了由身高與體重推算表面積的二元一次線性公式,80年代趙松山等〔4,5〕分別報道了中國成年男女的計算公式.國內大多數(shù)教科書介紹的計算公式是:
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許文生氏公式:
體表面積(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體重55kg,試計算其體表面積。
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分別為:S男=0.0057×身高+0.0121×體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體重-0.2106,若不區(qū)別男和女,為中國人適用的通式為S=0.0061×身高+0.0124×體重-0.0099。(S示體表面積,單位:m2;H示身高,單位:cm;W 示體重,單位:kg)
血氣分析
(1)酸堿度(pH),參考值7.35~7.45。<7.35為酸血癥,>7.45屬堿血癥。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無酸堿失衡。
(2)二氧化碳分壓(PCO2)參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參考值稱高、低碳酸血癥。>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樞危險。是判斷各型酸堿中毒主要指標。
(3)二氧化碳總量(TCO2),參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體內受呼吸和代謝二方面影響。代謝性酸中毒時明顯下降,堿中毒時明顯上升。
(4)氧分壓(PO2)參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險。
(5)氧飽和度(SatO2),參考值3.5kPa(26.6mmHg)。
(6)實際碳酸氫根(AB),參考值21.4~27.3mmHg,標準碳酸氫根(SB)參考值21.3~24.8mmol/L。AB是體內代謝性酸堿失衡重要指標,在特定條件下計算出SB也反映代謝因素。二者正常為酸堿內穩(wěn)正常。二者皆低為代謝性酸中毒(未代償),二者皆高為代謝性堿中毒(未代償),AB>SB為呼吸性酸中毒,AB(7)剩余堿(BE)參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負值為降低。
(8)陰離子隙(AG),參考值8~16mmol/L,是早期發(fā)現(xiàn)混合性酸堿中毒重要指標。
判斷酸堿失衡應先了解臨床情況,一般根據(jù)pH,PaCO2,BE(或AB)判斷酸堿失衡,根據(jù)PaO2及PaCO2判斷缺氧及通氣情況。pH超出正常范圍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堿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堿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謝酸失衡。但血氣和酸堿分析有時還要結合其他檢查,結合臨床動態(tài)觀察,才能得到正確判斷。
糖尿病飲食計算
每日飲食總熱量,據(jù)病人體重及活動強度來決定。按營養(yǎng)學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為熱量單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產(chǎn)生4kcal,每克脂肪產(chǎn)生9kcal熱量。
(1)體重指理想體重而言,簡易計算公式: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計算,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為肥胖,低于標準20%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動強度:人體對熱量需求受勞動強度影響最大,不同體型糖尿病人每公斤體重所需熱能表:
勞動強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臥床休息 20~25 15~20 15
輕體力勞動 35 30 20~25
中體力勞動 40 35 30
重體力勞動 45~50 40 35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