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
孩子獨立還是依賴,取決于有沒有培養(yǎng)這三種能力
愛孩子,就要學(xué)會放手。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dǎo)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jìn)?!?/span>
父母一方面要給予孩子愛,另一方面也要兼顧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愛和獨立性不能畫等號,獨立性比愛更重要。
但是,獨立性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jìn)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家長慢慢引導(dǎo),從逐步培養(yǎng)孩子以下能力開始。
1.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些行為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
就能“思考能力”來說,很多孩子由于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得太久,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
雖然說,疼愛孩子,保護(hù)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本能。
可一旦疼愛變成溺愛,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
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依賴,遇事不會自己動腦思考,不會想著要怎么解決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父母。
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減弱,也就變得很正常。
不會思考的孩子,只會單方面接受父母的指令,事事都需要父母操心。
長大后很難獨立做事,甚至需要父母為其規(guī)劃好人生,一旦有失誤,偏差,便會不知所措。
2.做決定的能力
亦舒說:“喜歡一個人,就總覺著他是天底下最笨的,處處都要人操心?!?/span>
父母對孩子的愛亦是如此。
因為愛孩子,總想護(hù)著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不懂事,習(xí)慣性的替孩子做各種決定。
從小時候買什么玩具,上什么興趣班,選什么樣的專業(yè),到長大后找什么樣的工作,選擇怎樣的配偶……
在很多父母看來,凡事若沒有自己做決定,孩子肯定會吃虧,會走更多的彎路,承受更多的傷害。
殊不知,父母替孩子每多做一個決定,實則就是在孩子成長路上多添一塊絆腳石。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誰若不能獨立,就談不上擁有自由。
作為父母,事事幫孩子拿主意,雖然為孩子提供了成長的優(yōu)異環(huán)境,但同時也令孩子失去了本該學(xué)習(xí)的獨立性。
一旦孩子對父母形成成長依賴,沒有自己做決定,做選擇的能力,今后遇事難抉擇,沒有父母在旁,甚至連三餐吃啥都不知道怎么選擇。
其實,父母們不必苛求孩子每件事情做得都正確,要有允許孩子犯錯誤的思想。
所以,即便孩子選擇錯了,也沒有多大關(guān)系,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只有跌倒過,才會知道如何爬起來更快。
3.動手的能力
很多不具備獨立性的孩子,背后都有過于“能干”的父母。
包辦好孩子的一切,甚至連基本的穿衣吃飯都不讓孩子動手。
看似為孩子好,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父母這樣的做法,極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其實,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yīng)該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增大,凡事都想要自己親自上手試一試,父母可以因勢利導(dǎo),培養(yǎng)孩子日常生活的動手能力。
首先不要事事替孩子代勞。
家長要注重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適當(dāng)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比如:掃地,洗衣物,刷碗等,讓孩子學(xué)會刷牙、洗臉、穿衣、整理書包。
多帶孩子鍛煉身體,培養(yǎng)孩子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動手做手工,教會孩子如何使用剪刀、畫筆,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性。
唯有掌握動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才能在脫離父母的情況下獨立生存。
龍應(yīng)臺曾說: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有些人,有些事,孩子注定要一個人去面對,只有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才能走得更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