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健體】
100天學(xué)中醫(yī)食療(四)
作者:郭海英
第7周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nèi)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飲、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見皮膚瘙癢,易生癰癤等。實(shí)驗(yàn)室檢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yàn)異常為特征。長期發(fā)展可影響臟器的功能而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統(tǒng)計(jì)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達(dá)100萬~200萬人,其發(fā)病率已超過人群的2%~4%,其中以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
糖尿病屬中醫(yī)“消渴”病的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素體陰虛,飲食不節(jié),或情志失調(diào),勞欲過度等,以致肺燥胃熱,腎陰虧損發(fā)為消渴。臨床根據(jù)癥狀辨證分為燥火傷肺、胃燥津傷、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等證型。
【燥火傷肺】
1.臨床表現(xiàn):口渴引飲,隨飲隨渴,尿頻量多。舌紅少津,苔薄乏津,脈洪或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蚌肉苦瓜湯
配方:苦瓜250g,蚌肉100g。
制法:將活蚌用清水養(yǎng)2日,取蚌肉洗凈,與苦瓜同放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共煮湯,熟后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止渴。
用法:佐餐食用。
(2)玉竹粥
配方:玉竹15~20g(鮮者用30~60g),粳米100g,冰糖少許。
制法:先將新鮮肥玉竹洗凈,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煎湯去渣,入粳米,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后放人冰糖調(diào)味,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5~10日為1個療程。
【胃燥津傷】
1.臨床表現(xiàn):多食易饑,形體消瘦,煩熱汗出,大便干燥,喜飲尿頻。舌紅苔黃少津,脈滑有力。
2.常用食療方
(1)葛根粉粥
配方:葛根粉30g,粳米100g。
制法:粳米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煮半小時加葛根粉拌勻,至米爛成粥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可連服3~4周。
(2)百合枇杷藕羹
配方:鮮百合30g,枇杷30g,鮮藕10g,桂花2g。
制法:藕切成片,枇杷去核,與鮮百合加水同煮,熟時用淀粉勾芡成羹。食用時調(diào)入桂花。
功效: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用法:可作早晚餐或作點(diǎn)心食用。
【肝腎陰虛】
1.臨床表現(xiàn):尿頻量多,尿如脂膏,口干唇燥不多飲,形體虛弱,腰膝無力。舌紅少苔,脈沉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山藥玉竹鴿肉湯
配方:白鴿1只,淮山藥30g,玉竹20g。
制法:白鴿洗凈入鍋,加山藥、玉竹、清水適量,煮至鴿肉爛熟后,放入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養(yǎng)陰益氣,滋補(bǔ)肝腎。
用法:每日1次,食肉喝湯,可常服。
(2)鱉魚滋腎湯
配方:鱉魚1只(500g左右),枸杞子30g,熟地黃15g。
制法:將鱉魚洗凈切塊,加枸杞子、地黃、料酒和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煨燉至肉熟透。
功效:滋補(bǔ)肝腎,滋陰養(yǎng)血。
用法:可佐餐食用或單食。
【陰陽兩虛】
1.臨床表現(xiàn):小溲頻數(shù),混濁如膏,甚或小溲無度,尿量多于所飲,面色黧黑,耳輪焦干,腰膝酸軟,形寒畏冷。舌淡少苔,脈沉細(xì)無力。
2.常用食療方
(1)豬胰海參湯
配方:海參3只,雞蛋1個,豬胰1個,地膚子10g,向日葵稈芯10g。
制法:將海參泡發(fā),去內(nèi)臟洗凈切小段,豬胰切片,雞蛋打入盤中,打勻,放入食鹽,調(diào)入海參和豬胰,上屜蒸熟,出鍋后倒入沙鍋中,加水煎煮,煮沸后,將用紗布包好的地膚子和向日葵稈芯放入鍋內(nèi)同煮40分鐘即可。
功效:補(bǔ)腎益精,除虛熱。
用法:可作輔食或作點(diǎn)心食用。
(2)鮮奶玉露
配方:牛奶1000g,炸胡桃仁40g,生胡桃仁20g,粳米50g。
制法:粳米淘凈,用水浸泡1小時,撈起瀝干水分,將四物放在一起攪拌均勻,用小石磨磨細(xì),再用細(xì)篩濾出細(xì)茸待用。鍋內(nèi)加水煮沸,將牛奶胡桃茸慢慢倒入鍋內(nèi),邊倒邊攪拌,稍沸即成。
功效:補(bǔ)脾益腎,溫陽滋陰。
用法:早晚服食,連服3~4周。
●失眠
失眠是指經(jīng)常性睡眠不足,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甚至徹夜難眠的一類病證。由于睡眠不足,臨床常伴有頭昏頭痛,四肢疲乏,心悸健忘,心神不寧等癥狀。本病常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xué)習(xí)和健康,頑固性的失眠能長期給患者帶來不可名狀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的依賴性,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失眠屬中醫(yī)“不得眠”“不寐”“不得臥”“目不瞑”等病證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主要因長期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情緒波動,以致心失所養(yǎng)或心神不寧。其病位在心,但與肝膽、脾、腎等臟功能失調(diào)亦密切相關(guān)。根據(jù)臨床癥狀一般可分為心脾虧虛、心腎不交、肝郁化火等證型。
【心脾虧虛】
1.臨床表現(xiàn):不易入睡,多夢易醒,神疲困乏,面色少華,心悸怔忡,口淡無味,納呆,食后腹脹,易汗出,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xì)弱。
2.常用食療方
(1)龍眼蓮子羹
配方:龍眼肉20g,蓮子(去衣)20g,百合20g,冰糖2 0g。
制法:先用開水浸泡蓮子,脫去薄皮,百合洗凈,開水浸泡。將龍眼肉、蓮子、百合、冰糖放人大碗中,加足水蒸透,即可食用。
功效:補(bǔ)益心脾。
用法:早晚服用或作點(diǎn)心服食。
(2)雙仁粥
配方:酸棗仁、柏子仁各10g,紅棗5枚,粳米100g。
制法:先煎酸棗仁、柏子仁、紅棗,取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調(diào)入紅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補(bǔ)血養(yǎng)心。
用法:每日1~2次,空腹溫?zé)崾场?/span>
【心腎不交】
1.臨床表現(xiàn):心煩不眠,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脊酸軟,神疲倦怠,心悸健忘,男子陽萎遺精,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紅少苔,脈細(xì)弦或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白鴨冬瓜湯
配方:白鴨1只,茯神30g,麥門冬30g,冬瓜500g。
制法:茯神、麥門冬用紗布包后放入洗凈的鴨腹內(nèi),加水1000~1500ml,先煮30~40分鐘,然后放入冬瓜,煮至鴨肉、冬瓜爛熟,用鹽、味精調(diào)味。
功效:寧心清熱,滋陰安神。
用法:吃鴨肉和冬瓜,喝湯汁,分2~3餐食完,可常食。
(2)竹葉蓮桂羹
配方:新鮮苦竹葉50g,蓮子20g,肉桂2g,雞蛋1個。
制法:竹葉、蓮子熬水,蓮子煮熟,肉桂細(xì)研成粉,雞蛋打散,將竹葉、蓮子水(沸水)倒人打散的雞蛋內(nèi),即入肉桂粉,攪拌均勻,根據(jù)喜好加入食鹽或白糖調(diào)味。
功效:安神,交通心腎。
用法:作早晚餐服用。
【肝郁化火】
1.臨床表現(xiàn):急躁易怒,多夢易醒,甚則徹夜不眠,焦慮不安,胸脅脹悶不舒,或伴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xì)或弦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阿膠佛手羹
配方:阿膠5g,佛手片10g,柏子仁15g,雞肝1具,冰糖20g。
制法:柏子仁炒香研粉,阿膠加水烊化,佛手片、冰糖加水煮開,雞肝捏爛,粗布包裹,在佛手冰糖開水中用勺來回?cái)D壓,再倒入已烊化的阿膠中,兌入柏子仁粉,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補(bǔ)血養(yǎng)血,安神除煩。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2)桑椹茉莉飲
配方:桑椹20克,百合20g,茉莉花5g。
制法:桑椹、百合濃煎,將沸湯倒入裝茉莉花之容器中,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補(bǔ)血安神開郁。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服食。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其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于首位,病程緩慢,呈長期反復(fù)發(fā)作。臨床缺乏特異性癥狀,大部分患者以上腹部脹悶不舒或疼痛,伴食欲不振,暖氣,惡心等為主要表現(xiàn)。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可同時存在。慢性胃炎主要由急性胃炎遷延不愈,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對胃黏膜強(qiáng)烈刺激,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累及胃黏膜,以及免疫等因素所致,其病因迄今尚未明了。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痞證”等病證的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或由嗜食辛辣,飲酒過度,脾胃受損;或長年服藥,誤中藥毒,胃傷不復(fù);或因勞倦過度,損傷脾胃;或因情志不和,肝氣犯胃,以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為本病。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寒、中焦?jié)窭?、胃陰不足等證型。
【肝胃不和】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攻竄兩脅,噯氣則舒,食欲減退,或嘔吐吞酸,遇情志失調(diào)則加重,舌苔薄白,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胡蘿卜炒陳皮瘦肉絲
配方:胡蘿卜200g,陳皮10g,瘦豬肉100g。
制法:胡蘿卜切絲,豬肉切絲后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切絲。先炒胡蘿卜至八成熟后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3分鐘,加入胡蘿卜絲、少許鹽、黃酒同炒,加水少量燜3~5分鐘,撒入香蔥即成。
功效:寬胸理氣。
用法:佐餐食用。
(2)金橘飲
配方:金橘200g,白蔻仁20g,白糖適量。
制法:金橘加水用中火燒5分鐘,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調(diào)和脾胃。
用法:每日1劑,或隨意食之。
【脾胃虛寒】
1.臨床表現(xiàn):脘腹痞脹或隱痛,喜溫喜按,食欲減退,間或泛吐清水,面黃消瘦,神疲乏力,四肢欠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xì)弱或濡緩。
2.常用食療方
(1)丁香鴨
配方:公丁香5g,肉桂5g,草豆蔻5g,鴨子1只(約1000g)。
制法:鴨子去內(nèi)臟洗凈,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 500ml煎熬2次,每次20分鐘,濾出汁,約3000ml,將藥汁倒入沙鍋,放人鴨子,加蔥、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在鍋中放鹵汁,將鴨子入鹵汁煮熟,撈出,鹵汁中加冰糖10g及少許鹽、味精,再放入鴨子,用文火邊滾邊澆鹵汁,皮色紅亮?xí)r撈出,抹麻油即成。
功效:理氣溫中止痛。
用法:鴨子切塊裝盤,佐餐食用,可常食。
(2)豬肚煨胡椒
配方:豬肚1只,胡椒9~15g。
制法:將豬肚洗凈,胡椒粉研碎后放人豬肚內(nèi),用線扎緊豬肚口,文火煨燉,待豬肚熟后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溫胃散寒。
用法:每2~3日1只,飲湯食豬肚。
【中焦?jié)窭А?/span>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口渴不多飲,身體困重,胸悶不舒,舌質(zhì)淡或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2.常用食療方
(1)砂仁燜豬肚
配方:豬肚500g,砂仁10g。
制法:將豬肚反復(fù)漂洗干凈,砂仁洗凈,打碎。把砂仁放人豬肚內(nèi),起油鍋,用生姜片爆香豬肚,加水煮沸,去沫調(diào)味,文火燜熟,最后下花椒、胡椒粉、蔥花,略燜,去砂仁,豬肚切條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
用法:佐餐食用。
(2)參芪薏米粥
配方:黨參12g,黃芪20g,炒薏米60g,粳米60g。
制法:將黨參、黃芪、粳米、薏米洗凈,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胃陰不足】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痛,綿綿不已,嘈雜似饑,食少乏味,甚則不思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苔少或有剝脫,脈細(xì)或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白芍石斛瘦肉湯
配方:豬瘦肉250g,白芍12g,石斛12g,紅棗4枚。
制法:瘦豬肉切塊,白芍、石斛、紅棗(去核)洗凈。把全部用料一齊放人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2小時,調(diào)味即成。
功效:益胃養(yǎng)陰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
(2)麥門冬粥
配方:麥門冬30g,粳米100g。
制法:先用麥門冬煎湯,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加水適量煮粥,待粥快好時,加入麥門冬汁及適量冰糖,調(diào)勻稍煮即可。
功效:補(bǔ)中和胃,養(yǎng)陰除煩。
用法:作早晚餐食之,或可作點(diǎn)心食之。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僅見于胃腸道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由于其發(fā)生的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腸,故又稱為“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臨床上以青壯年的發(fā)病率較高,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多見。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與強(qiáng)烈的精神刺激、飲食不節(jié)、氣候變化等因素反復(fù)作用有關(guān)。其臨床特征是慢性反復(fù)發(fā)作的有規(guī)律的上腹部疼痛,一般胃潰瘍有飽食則痛的特點(diǎn),十二指腸潰瘍多為饑餓痛。此外還伴有暖氣,反酸,或惡心嘔吐等癥狀。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胃痛”“吐酸”“嘈雜”“心痛”等病證的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的發(fā)生或是素體脾胃虛弱,過食生冷,或勞倦內(nèi)傷,饑飽無常,損傷脾胃;或因憂思惱怒,情志不遂,肝氣橫逆,傷及脾胃,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雖病在脾胃,但關(guān)系于肝,涉及于腎,其基本病理是胃氣不和,氣機(jī)郁滯。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分為肝郁氣滯、脾胃虛寒、脾虛血瘀、寒熱錯雜等證型。
【肝郁氣滯】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悶脹,痛引兩脅,得暖氣或矢氣稍減,郁怒則脹滿痛甚,噯氣泛酸,納呆食少,舌苔薄白,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麥芽青皮飲
配方:生麥芽30g,青皮10g。
制法:將生麥芽、青皮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去渣。
功效: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
(2)佛手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約500g),鮮佛手15g,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用開水汆去腥味。佛手、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時,調(diào)味即成。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脾胃虛寒】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隱作痛,痛時喜溫喜按,饑餓加重,得食則減,受涼或勞累易發(fā),多食脘腹痞脹,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四肢欠溫,時嘔清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潤,脈沉細(xì)或濡軟無力。
2.常用食療方
(1)黑棗糯米粥
配方:黑棗7個,糯米40g。
制法:黑棗、糯米洗凈,倒入小鍋內(nèi),加清水2大碗,旺火燒開后,改用中火煮半小時,加紅糖1匙,生姜末少許,再煮片刻,離火。
功效:補(bǔ)中除寒,溫脾養(yǎng)胃。
用法:作早餐或作點(diǎn)心食用。
(2)胡蘿卜燒羊肉
配方:羊肉1000g,胡蘿卜500g。
制法:羊肉切塊,胡蘿卜切成轉(zhuǎn)刀塊。起鍋(不放油),將胡蘿卜先炒10分鐘,至半熟,盛起,備用。起油鍋,放植物油3匙,用旺火燒熱油后,先人生姜5片,隨即倒人羊肉,翻炒5分鐘,加黃酒3匙,至炒出香味后,加細(xì)鹽、醬油、冷水少量。再燜燒10分鐘,倒入沙鍋內(nèi),放人胡蘿卜、橘皮,加清水約3大碗,用旺火燒開,加黃酒1匙后,改用小火慢燉約2小時,至羊肉酥爛透香時,離火。
功效:暖胃補(bǔ)虛,祛風(fēng)除寒。
用法:佐餐食。
【脾虛血瘀】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刺痛而持久,痛處固定、拒按,食后加重,或伴有嘔血、黑便。舌紫黯或有瘀點(diǎn)瘀斑,脈弦或澀。
2.常用食療方
(1)墨魚粥
配方:干墨魚1條,粳米100g,香菇50g,冬筍少許。
制法:墨魚去骨洗凈,切成細(xì)絲。香菇和冬筍也分別切成細(xì)絲。在沙鍋里放入清水、墨魚、料酒,熬煮至魚肉爛。然后加入粳米、香菇、冬筍熬粥,待粥成時,用食鹽、味精、胡椒粉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養(yǎng)血和血。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一
(2)仙鶴草粥
配方:仙鶴草20g,三七粉10g,糯米250g。
制法:先將糯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然后放人仙鶴草及三七粉,再煮20分鐘即可。
功效:養(yǎng)血補(bǔ)中,化瘀止血。
用法:每日2次。連服5日為1個療程。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X線檢查中發(fā)現(xiàn)胃整體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胃的下緣達(dá)盆腔),同時臨床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的一種慢性病。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胃下垂多與體質(zhì)因素有關(guān),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結(jié)果。此外,十二指腸潰瘍、飽食后立即長途行走或勞動等也可成為胃下垂的發(fā)病原因。其臨床主要癥狀為持續(xù)性腹脹腹痛,多在飯后發(fā)生,進(jìn)食越多脹痛越劇,可伴有惡心,噯氣,便秘,嘔吐,排尿困難等,女性患者可見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此外還可產(chǎn)生失眠,頭痛,頭昏,憂郁等一些神經(jīng)精神癥狀。
胃下垂屬中醫(yī)“胃痛”“胃脹”等病證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主要因素體脾胃虛弱,或思慮傷脾,以致中氣下陷所致。根據(jù)臨床癥狀辨證一般可分為氣虛下陷、肝脾失調(diào)、脾虛夾滯、脾胃陽虛、瘀血阻滯等證型。
【氣虛下陷】
1.臨床表現(xiàn):脘腹脹滿隱痛,體重肢困,倦怠嗜臥,飲食無味,面黃肌瘦,舌淡苔白,脈緩無力。
2.常用食療方
(1)黃芪補(bǔ)胃棗
配方:蜜炙黃芪60g,橘皮10g,黑棗1000g,豬油、白糖、黃酒適量。
制法:將黑棗、黃芪、橘皮放人大瓷盆中,加白糖1匙,熟豬油1匙,黃酒2匙,拌勻。瓷盆不加蓋,旺火蒸3小時,離火。以后,每天可在飯鍋上蒸一次,直至吃完為止。
功效:補(bǔ)氣益胃。
用法:每日午飯和晚飯后,吃黑棗5個,喝芪棗汁水半匙。3個月為1個療程。
(2)紅參薯蕷肚
配方:紅參1支(20~30g),淮山藥300g,火腿瘦肉100g,豬肚1只,黃酒適量。
制法:紅參切薄片,淮山藥切片,火腿切薄片,均加黃酒適量浸潤。豬肚洗凈后用刀切開一小口,將紅參、淮山藥、火腿塞入肚內(nèi),用線扎好,放入沙鍋,加水浸沒,中火燒開,加黃酒1匙,改文火煨4小時,至肚爛為度。然后剖開肚,將紅參、淮山藥、火腿倒出,曬干或烘干,研末裝瓶蓋緊。
功效:補(bǔ)脾養(yǎng)胃。
用法:每日2次,每次3g,飯后用開水吞服,或用肚湯送服。3個月為1個療程。
【肝脾失調(diào)】
1.臨床表現(xiàn):脘腹脹滿,性急煩躁,暖氣呃逆,舌質(zhì)淡紅,脈弦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茉莉玫瑰茶
配方:茉莉花6g,玫瑰花6g,青茶6g,陳皮9g。
制法:上物以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
功效:疏肝理脾。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用。
(2)佛手柑粥
配方:佛手柑10~15g,粳米50~100g。冰糖適量。
制法:將佛手柑煎湯去渣,再人粳米、冰糖同煮為粥。
功效:健脾養(yǎng)胃,理氣止痛。
用法:可作早晚餐或點(diǎn)心服食。
【脾虛夾滯】
1.臨床表現(xiàn):食少便溏,倦怠無力,口苦或口酸,暖氣,舌質(zhì)淡胖,苔膩,脈濡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消脹開胃茶
配方:核桃10g,紫蘇6g,雨前茶6g,建神曲6g,炒麥芽10g。
制法:將上藥先煎好,于湯中加老姜、砂糖調(diào)味。
功效:行氣和胃消食。
用法:每日1劑,頓服。
(2)舉胃豬肚散
配方:豬肚1個,白術(shù)200g,升麻100g,石榴皮30g。
制法:將豬肚洗凈,三味藥用清水洗凈、浸透,裝入豬肚內(nèi),兩端扎緊,放人大沙鍋內(nèi),加水浸沒,慢火煨至豬肚爛透,撈出,取出藥物曬干研末,豬肚切絲。
功效:健脾益胃,升舉中氣。
用法:藥末以米湯或溫開水送服,每次5~10g,一日3次,肚絲佐餐適量食之。
【脾胃陽虛】
1.臨床表現(xiàn):脘腹脹滿冷痛,喜熱飲,喜暖喜按,嘔吐清水,食少便溏,氣短無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桂圓肉蒸雞蛋
配方:桂圓肉5~7克,雞蛋1個。
制法:新鮮雞蛋去殼,放入小碗中,可加白糖少許,約蒸3分鐘,蛋半熟(蛋黃凝成糊狀的半流質(zhì)時),將桂圓肉塞入蛋黃內(nèi),再蒸10分鐘(或燒飯時放入飯鍋內(nèi)蒸熟,讓蒸汽水進(jìn)入)。
功效:補(bǔ)益心脾。
用法:當(dāng)點(diǎn)心吃。每日1次。
(2)干姜花椒粥
配方:干姜5片,花椒3g,粳米100g,紅糖15g。
制法:花椒、姜片,用白凈的紗布袋包,與粳米加清水煮沸,30分鐘后取出藥袋,再煮成粥。
功效:暖胃散寒,溫中止痛。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長期服食始可見效。
【瘀血阻滯】
1.臨床表現(xiàn):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處,食后較甚,舌紫暗,脈沉澀。
2.常用食療方
(1)三七藕蛋羹
配方:鮮藕汁50ml,三七粉5g,生雞蛋1個。
制法:取藕汁加水適量煮沸,三七粉與雞蛋調(diào)勻,入沸水中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健脾散瘀。
用法:每日1次,趁溫服,連服5~7日。
(2)藕粉羹
配方:藕粉20g,白糖適量。
制法:藕粉加適量清水調(diào)成糊,用沸水沖成糊粥狀加白糖調(diào)味。
功效:開胃消食,活血祛瘀。
用法:每日1次,趁熱溫服。
●腸功能紊亂
腸功能紊亂又稱為胃腸道神經(jīng)癥(原稱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是指以腹痛(或腹部不適)、腹脹、腸鳴、腹瀉、便秘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本病老年人最為多見。臨床除有腸道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外,還可伴有全身性神經(jīng)癥。
腸功能紊亂屬中醫(yī)“腹痛”“泄瀉”“下利”等病證的范疇,并與便秘密切相關(guān)。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與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肥甘,或情志失調(diào),肝氣郁結(jié),或勞倦太過,脾氣受損,或年老體衰,久病臟虛,以致脾胃功能障礙有關(guān)。其基本病理是脾失健運(yùn),腸腑氣機(jī)失調(diào),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辨證可分為肝氣乘脾、濕濁困脾、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證型。
【肝氣乘脾】
1.臨床表現(xiàn):腹脹腹痛,痛即腹瀉,瀉出不多,瀉后脹痛俱減,胸悶暖氣,腸鳴,納呆食少,間或便秘,每因情緒郁怒而發(fā)作。舌苔薄白,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佛手蛋
配方:佛手15g,茉莉花10g,雞蛋2個。
制法:先用清水煮雞蛋一沸,撈出將蛋殼打破,再與佛手、茉莉花同煮15分鐘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醒脾固腸。
用法:吃雞蛋,每日1次。
(2)梅花扁豆粥
配方:粳米60g,扁豆(白扁豆尤佳)60g,梅花3~5g。
制法:粳米、扁豆加清水煮成粥,加梅花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開胃,堅(jiān)腸止瀉。
用法:每日1次,空腹溫服。
【濕濁困脾】
1.臨床表現(xiàn):腹脹腹痛,腸鳴,腹瀉,飲食不當(dāng)則腹痛,瀉下加重,食少不化,惡心嘔吐,倦怠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或濡。
2.常用食療方
(1)車前子茶
配方:炒車前子10g,紅茶3g。
制法:上二味以沸水沖泡濃汁,加蓋燜10分鐘即可,或上二味水煎成濃汁。
功效:健脾利水,化濕止瀉。
用法:每日1~2劑,分2次溫服。
(2)薏苡仁粥
配方:薏苡仁30g,粳米60g。
制法:薏苡仁、粳米加清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健脾利濕。
用法:每日2次,溫服。
【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jìn)油膩之物則次數(shù)增多,納呆食少,脘悶腹脹,面色萎黃,倦怠乏力,舌淡,脈細(xì)弱。
2.常用食療方
(1)粟米山藥大棗粥
配方:粟米30g,山藥15g,大棗5枚。
制法:上物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健脾益胃。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2)益脾餅
配方:白術(shù)30g,干姜6g,紅棗250g,雞內(nèi)金細(xì)粉15g,面粉500g。
制法:將白術(shù)、干姜用紗布包扎,與紅棗共煮1小時,去掉藥包,棗去皮、核,繼續(xù)以小火煎煮,并把棗肉壓成棗泥,放冷后與雞內(nèi)金粉、面粉混勻,加水適量,以常法烙成餅。
功效:健脾溫中。
用法:可作點(diǎn)心或早晚餐食用。
【脾腎陽虛】
1.臨床表現(xiàn):黎明即瀉,腹痛腸鳴,瀉后則舒,腹涼喜溫,形寒肢冷,面色萎黃或蒼白,食少,神疲體倦,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荔枝粥
配方:干荔枝肉50g,山藥、蓮子各10g,粳米100g。
制法:先將干荔枝肉、山藥、蓮子洗凈,加水適量共煮,至蓮子軟熟,再加入粳米,煮成粥。
功效:健脾補(bǔ)腎。
用法:每日1次,作晚餐食用。
(2)四神腰花
配方:豬腰子或羊腰子1對,補(bǔ)骨脂10g,肉豆蔻10g,花椒10g,八角茴香10g。
制法:將豬腰子去筋膜,切塊劃細(xì)花,與其余四味加水適量,煮半小時,再放食鹽少許,煮10分鐘即可。
功效:溫腎壯陽,固腸止瀉。
用法:每日1次,吃腰花,不喝湯。
第8周
●便秘
便秘是糞便在腸道內(nèi)滯留過久,排便周期延長,或糞質(zhì)堅(jiān)硬,或經(jīng)常排便不暢的病證。它既可是一個獨(dú)立的病證,也可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本病由于各種原因?qū)е麓竽c傳導(dǎo)功能失常所致。便秘日久,常常會引起腹脹以至腹痛、頭暈、頭脹、食欲減退、睡眠不安等癥狀,并容易引發(fā)痔瘡、肛裂等疾病。
中醫(yī)認(rèn)為便秘或由恣飲酒漿,過食辛辣厚味,或熱移大腸以致胃腸積熱;或熱病之后余熱留戀而耗傷津液以至腸道津虧;或因七情所傷,久坐少動,而致氣機(jī)不利,傳導(dǎo)失職所成。根據(jù)其臨床癥狀可分為實(shí)熱秘、氣滯秘、氣虛秘、血虛秘、陽虛秘等證型。
【實(shí)熱秘】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面赤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干口臭,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白蘿卜蜂蜜汁
配方:白蘿卜100g,蜂蜜適量。
制法:先將白蘿卜拍碎絞汁,以蜂蜜調(diào)服。
功效:清熱通便。
用法:每日1次,連服數(shù)日。
(2)番瀉葉雞蛋湯
配方:番瀉葉5~10g,雞蛋1個,菠菜少許。
制法:雞蛋打入碗中攪散備用。番瀉葉水煎去渣取汁,倒入雞蛋,加菠菜、食鹽、味精調(diào)味,煮沸即成。
功效:泄熱通便。
用法:喝湯食蛋,每日1次,可服用5~7日。
【氣滯秘】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秘結(jié),噯氣頻作,胸脅脹滿,脘腹痞悶,食少納呆,或腹痛,煩熱,口干。舌淡紅,苔薄微膩,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香檳粥
配方:木香5克,檳榔5g,粳米100g,冰糖適量。
制法:先用水煎煮木香、檳榔,去渣留汁。再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冰糖適量,稍煎待溶即可。
功效:順氣行滯通便。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2)香參燉大腸
配方:木香10g,降香5g,海參10g,豬大腸1具。
制法:將海參泡發(fā),洗凈切片。豬大腸洗凈,切細(xì)。降香、木香裝入紗布袋中。鍋內(nèi)加水適量,人大腸,煮沸去沫,加蔥、姜,煮至腸將熟時,放海參、藥袋,煮至大腸極軟,再加適量鹽、醬油,稍煮即成。
功效:行氣養(yǎng)血通便。
用法:佐餐食用。
【氣虛秘】
1.臨床表現(xiàn):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難于排出,掙則汗出氣短,便后疲乏尤甚,面色白,神疲氣怯。舌淡嫩,苔白,脈弱。
2.常用食療方
(1)黃芪蘇麻粥
配方:黃芪10g,蘇子50g,火麻仁50g,粳米250g。
制法:黃芪、蘇子、火麻仁打碎,加水適量煎煮5~10分鐘,取藥汁備用,入粳米,以藥汁煮粥。
功效:益氣潤腸。
用法:每日1劑,分?jǐn)?shù)次食完。
(3)人參黑芝麻飲
配方:人參5~10g,黑芝麻15g,白糖適量。
制法:黑芝麻搗爛備用。人參水煎去渣留汁,加入黑芝麻及適量白糖,煮沸即可。
功效:益氣潤腸,滋養(yǎng)肝腎。
用法:可作早晚餐或點(diǎn)心食用。
【血虛秘】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干結(jié),面色無華,頭暈?zāi)垦?,心悸健忘,或顴紅耳鳴,舌淡,脈細(xì),或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松核蜜湯
配方:松子仁50g,核桃仁50g,蜂蜜500g。
制法:將松子仁、核桃仁去衣,烘干研為細(xì)末,與蜂蜜和勻即成。
功效:養(yǎng)陰潤腸。
用法:早晚各服2匙。
(2)桑椹地黃蜜膏
配方:桑椹500g,生地黃200g,蜂蜜適量。
制法:將桑椹、生地加水適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黏時,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潤腸通便。
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以沸水沖化。
【陽虛秘】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青白,四肢不溫,喜熱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2.常用食療方
(1)鎖陽紅糖飲
配方:鎖陽15g,紅糖適量。
制法:水煎鎖陽,去渣留汁,加紅糖適量,飲服。
功效:溫陽潤腸通便。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完。
(2)杏仁當(dāng)歸燉豬肺
配方:杏仁15g,當(dāng)歸15g,豬肺250g。
制法:將豬肺洗凈切片,在沸水中汆后撈起,與杏仁、當(dāng)歸同放人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湯,煮熟后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溫通開秘。
用法:每日1次,可連續(xù)食用數(shù)日。
●腹瀉
腹瀉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癥狀,系指每日排便次數(shù)多于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食物,或含有膿血。臨床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多是由胃腸道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瀉多伴有發(fā)熱嘔吐,多見于飲食不當(dāng)、食物中毒、急性傳染病、過敏性疾病及化學(xué)藥品中毒。慢性腹瀉病期長,病程在2個月以上,癥狀輕,多由急性腹瀉未及時治愈而造成,且以胃腸性疾病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較為多見。
腹瀉屬中醫(yī)“注下”“后泄”“飧泄”“下利”“泄瀉”等病證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腹瀉主要由于濕盛與脾胃功能失調(diào)所致。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一般可分為寒濕腹瀉、濕熱腹瀉、傷食腹瀉、脾虛腹瀉、腎虛腹瀉、肝郁腹瀉等證型。
【寒濕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泄瀉清稀,甚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fēng)寒者,則有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脈浮。
2.常用食療方
(1)炮姜粥
配方:炮姜6g,白術(shù)15g,八角茴香、花椒少許,粳米3 0g。
制法:將炮姜、白術(shù)、花椒、八角茴香用紗布包扎,加水先煮20分鐘,然后下粳米煮粥。
功效:溫中健脾,散寒利濕。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連服1~2周。
(2)姜橘椒魚羹
配方:鯽魚250g,生姜30g,橘皮10g,胡椒3g。
制法:將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紗布包扎后填入鯽魚肚內(nèi),加水適量,小火煨熟,加食鹽少許調(diào)味。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利濕。
用法:空腹喝湯吃魚。
【濕熱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腹瀉腹痛,瀉下急迫,或?yàn)a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扁豆花茶
配方:扁豆花60g,茶葉12g。
制法:將扁豆花炒焦,與茶葉同煎取汁代茶飲。
功效:清熱化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2)鮮馬齒莧粥
配方:鮮馬齒莧50g,粳米50g。
制法:將馬齒莧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800~1000ml,煮成菜粥,適當(dāng)調(diào)味。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傷食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脘腹脹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苔垢膩或厚膩,脈滑。
2.常用食療方
(1)神曲粥
配方:神曲15g,粳米100g。
制法:將神曲搗碎,加水200ml,煎至100ml,去渣取汁,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食。
(2)萊菔雞金粥
配方:萊菔子9g,雞內(nèi)金6g,淮山藥粉50g。
制法:萊菔子與雞內(nèi)金先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再加入淮山藥粉煮沸成粥,白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順氣消食,健脾止瀉。
用法:每日l劑,趁熱服食。
【脾虛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fù),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jìn)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加,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xì)弱。
2.常用食療方
(1)黃芪山藥蓮子粥
配方:黃芪100g,山藥100g,蓮子肉(去心)100g。
制法:將上三味洗凈共煮粥。
功效:健脾益胃止瀉。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2)薯蕷湯
配方:淮山藥30g,茯苓15g,神曲10g,紅糖10g。
制法:上藥水煎頓服。
功效:補(bǔ)脾滲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頓服。
【腎虛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下完谷,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芡實(shí)點(diǎn)心
配方:芡實(shí)、蓮子、淮山藥、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適量。
制法:將上四味共磨成細(xì)粉,加白糖、清水少許拌勻蒸熟即可。
功效:補(bǔ)腎溫脾,固澀止瀉。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食50~100g,連服數(shù)日。
(2)荔枝山藥粥
配方:于荔枝肉50g,山藥、蓮子各10g,粳米50g。
制法:將前三味加水煮至酥,再加入淘凈的粳米,煮成粥。
功效:溫腎健脾,固腸止瀉。
用法:每日1次,臨睡前食用。
【肝郁腹瀉】
1.臨床表現(xiàn):素有胸脅脹悶,暖氣食少,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fā)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
2.常用食療方.
三花防風(fēng)茶
配方:扁豆花24g,茉莉花12g,玫瑰花12g,防風(fēng)12g。
制法:將上四味水煎取液,加入紅糖調(diào)味代茶飲。
功效:抑肝扶脾止瀉。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通過被污染的食物而傳播。人群有普遍易感性,兒童感染的機(jī)會較成人多,故發(fā)病率也較高。臨床常見發(fā)熱,腹痛,腹瀉,便中有黏液或膿血,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惡心嘔吐等癥。同時還伴有全身中毒癥狀,輕者可表現(xiàn)為低熱或中等發(fā)熱、頭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嚴(yán)重者可見高熱、精神萎靡、煩躁,進(jìn)而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甚至出現(xiàn)口唇與甲床紫紺、持續(xù)驚厥、神志昏迷等危象。若急性痢疾未能及時治療或病程遷延達(dá)2個月以上者,即轉(zhuǎn)為慢性痢疾,其癥狀表現(xiàn)為常感腹脹,食欲不振,時而腹瀉時而便秘,或長期腹瀉,大便有黏液,少數(shù)可有膿血,如遇寒冷、飲食不節(jié)或過度勞累等不良因素,可引起急性發(fā)作。
痢疾屬中醫(yī)“赤白痢”“膿血痢”“疫毒痢”等病證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主要是由于濕熱毒邪侵及腸道,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致濕熱內(nèi)蘊(yùn)所致。臨床上急性痢疾以腸道濕熱蘊(yùn)結(jié)、寒濕內(nèi)犯為多見;慢性痢疾則以脾腎陽虛、陰虛夾濕為多見。
【濕熱蘊(yùn)結(jié)】
1.臨床表現(xiàn):腹痛陣陣,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暫緩,痢下赤白膿血,黏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馬齒莧炒雞蛋
配方:馬齒莧30g,雞蛋2個。
制法:馬齒莧切碎,雞蛋打拌,加少量鹽,倒人燒熱的油鍋烹炒,蛋熟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用法:佐餐食用,連用3~5日。
(2)香連豬大腸
配方:豬大腸90g,黃連、木香末各30g,米醋適量。
制法:將黃連、木香末填入洗凈的腸內(nèi),扎緊兩頭,放入沙鍋,加米醋適量,煮至腸熟爛為度。
功效:清熱化濕,調(diào)氣止血。
用法:上量分3次,空腹食之。
【寒濕內(nèi)犯】
1.臨床表現(xiàn):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凍,白多赤少,或純?yōu)榘變?,里急后重,脘脹腹?jié)M,頭身困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2.常用食療方
(1)肉桂粥
配方:肉桂2~3g,當(dāng)歸2~3g,陳皮3g,山楂6g,粳米100g,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肉桂、當(dāng)歸、陳皮、山楂煎取濃汁,去渣。另煮粳米,待粥成,調(diào)入藥汁及紅糖。
功效:溫陽健脾,散寒止痢。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2)姜茶
配方:生姜、茶葉各10g。
制法:生姜帶皮切碎,與茶葉一起加水1大碗共煮,煮至半碗湯汁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化濕止痢。
用法:每日1~2劑,溫飲。
【脾腎陽虛】
1.臨床表現(xiàn):腹痛隱隱,纏綿不已,喜按喜溫,痢下赤白清稀,無腥臭,或?yàn)榘變?,甚則滑脫不禁,肛門墜脹,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溫,食少神疲,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xì)而弱。
2.常用食療方
(1)大蒜燉肚條
配方:豬肚100g,大蒜150g。
制法:豬肚洗凈,蒜頭去皮,二物加水適量,煮至豬肚熟爛,將豬肚切條再稍煮加鹽調(diào)味。
功效:健脾補(bǔ)虛,解毒止痢。
用法:佐餐食用。
(2)桃花粥
配方:赤石脂24g,干姜6g,粳米30g。
制法:赤石脂打碎,與姜同人沙鍋中,加水適量,煎取汁50ml,去渣澄清。粳米煮粥,粥成時兌入藥汁,煮沸即成。
功效:溫中養(yǎng)胃,澀腸止瀉。
用法:溫?zé)峥崭故持淮问潮M。
【陰虛夾濕】
1.臨床表現(xiàn):腹痛、腹瀉時發(fā)時止,腹脹食少,遇飲食不當(dāng)、受涼、勞累即發(fā)。痢下赤白,或鮮血黏稠,虛坐努責(zé),量少難出,午后低熱,口干心煩,舌紅或光紅,脈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干貝燒冬莧菜
配方:冬莧菜750g,干貝100g,奶湯500g。
制法:冬莧菜取帶葉嫩梗尖,去梗皮,洗凈,用開水焯熟,撈出用涼水沖涼,干貝用水發(fā)好。鍋內(nèi)放100g豬油燒熱,下冬莧菜稍煸,加奶湯、干貝、鹽、料酒、味精、胡椒粉,燒入味,取出冬莧菜,整齊碼放盤中。湯汁勾芡,淋少量雞油,澆在菜上即成。
功效:滋陰補(bǔ)腎,調(diào)中下氣。
用法:佐餐食用。
(2)綠茶蜜飲
配方:綠茶5g,蜂蜜適量。
制法:綠茶放人瓷杯中,以沸水沖泡,蓋緊溫浸5分鐘再調(diào)入蜂蜜。
功效:清熱生津,止痢消食。
用法:每日3~4次,趁熱頓服。
●慢性膽囊炎、膽石癥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膽道疾病,常為急性膽囊炎后遺癥。在老年患者,常是膽石癥的并發(fā)癥?,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rèn)為膽囊炎系由感染、膽汁刺激、胰液向膽道反流,以及膽紅素和類膽質(zhì)代謝失調(diào)等所引起的膽囊炎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右上腹隱痛和消化不良,常易被誤診為胃病。每在情志不舒或飲食不節(jié)時癥狀加重或引起急性發(fā)作。
慢性膽囊炎屬中醫(yī)“脅痛”“胃脘痛”等病證的范疇。中醫(yī)認(rèn)為凡情志不暢,寒溫不適,飲食不節(jié),過食油膩或蟲積等,均可導(dǎo)致肝膽氣滯,脾失健運(yùn),濕熱蘊(yùn)結(jié),影響肝臟疏泄和膽腑的通降而發(fā)為本病。長期的濕熱不化,膽汁凝結(jié),可形成結(jié)石。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辨證一般分為肝膽氣郁、肝膽血瘀、肝膽濕熱、肝胃不和等證型。
【肝膽氣郁】
1.臨床表現(xiàn):右脅脹痛或隱痛,走竄不定,或引及右側(cè)肩背,胸悶喜太息,每因情志波動或飲食不當(dāng)而誘發(fā)。舌紅,苔薄白,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佛手郁金粥
配方:佛手15g,郁金12g,粳米60g。
制法:將佛手、郁金、粳米一起放人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成粥,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
用法:每日1劑,作早晚餐服食。
(2)佛手內(nèi)金山藥粥
配方:佛手15g,雞內(nèi)金12g,山藥30g,粳米150g。
制法:將佛手、雞內(nèi)金加水500ml,先煎20分鐘,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山藥共煮成粥,粥成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健脾疏肝利膽。
用法:隨意食之。
【肝膽血瘀】
1.臨床表現(xiàn):脅痛日久,部位固定,痛如針刺,按之痛甚,右脅下觸痛或捫及痞塊,舌紫暗,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黑豆川芎粥
配方:黑豆25g,川芎10g,粳米50g,紅糖20g。
制法: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人粳米同煮為粥,放入紅糖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用法:作早晚餐服食。
(2)化瘀養(yǎng)肝蜜
配方:山楂250g,丹參500g,枸杞子250g,蜂蜜1000g,冰糖60g。
制法:先將前三昧藥浸泡2小時后煎成藥液,再把蜜、糖兌入藥液內(nèi),以微火煮沸30分鐘,待至蜜汁與藥液溶合而呈黏稠時離火,冷卻后盛入容器內(nèi)密封保存。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用法:每日3次,每次1匙,以開水沖飲,可連續(xù)服用2~3個月。
【肝膽濕熱】
1.臨床表現(xiàn):往來寒熱或高熱,脅痛脅脹,胸悶,納呆,惡心嘔吐,周身發(fā)黃,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大金錢草粥
配方:新鮮大金錢草60g(或干品30g),粳米50g,冰糖適量。
制法:金錢草切細(xì),加水200ml,煎至100ml,去渣取汁,放人粳米、冰糖,再加水400ml左右,同煮為稀粥。
功效:通淋排石,利膽退黃。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zé)岱场?/span>
(2)玉米須燉蚌肉
配方:玉米須50g,蚌肉200g。
制法:將上二物放瓦鍋內(nèi),加適量水,文火煮至爛熟。
功效:利濕退黃,泄熱通便。
用法:隔日服1次。
【肝胃不和】
1.臨床表現(xiàn):脘脅痞脹,食后為甚,納呆,嘔吐,惡心泛酸,噯氣,口黏。苔膩,脈弦滑。
2.常用食療方
(1)枳殼青皮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約500g),枳殼12g,青皮6g,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放入開水汆去腥味。枳殼、青皮、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成。
功效: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2)佛手酒
配方:佛手30g,白酒1000g。
制法:將佛手切片入瓶內(nèi),加白酒浸泡20日后飲用。
功效:疏肝和胃,行氣止痛。
用法:每日1次,每次3~5ml。
●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目前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臨床常見的是甲型和乙型兩種類型。本病主要通過接觸經(jīng)口傳染,乙型肝炎更多因輸入帶有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而傳染。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未能及時治療或急性肝炎遷延不愈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減退,腹脹,肝區(qū)隱痛,肝腫大等,每因過度勞累而加重。
肝硬化則是由多種有害因素長期、反復(fù)損害肝臟致使肝臟變形、質(zhì)地變硬的一種慢性疾病。尤以乙型及丙型、丁型慢性肝炎更易演變成肝硬化。其他如長期缺乏蛋白質(zhì)、B族維生素等所致營養(yǎng)障礙,長期嗜酒所致慢性乙醇中毒,砷、辛可芬、異煙肼等一些化學(xué)物質(zhì)或藥品的長期接觸或應(yīng)用,以及循環(huán)障礙、血吸蟲病等均可損害肝臟而透發(fā)肝硬化。其早期癥狀與慢性肝炎極為相似。晚期可因肝功能減退或門靜脈高壓而致貧血、水腫等嚴(yán)重癥狀。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屬中醫(yī)“脅痛”“積聚”“臌脹”“黃疸”等病證的范疇。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一般可分為肝氣郁結(jié)、肝膽濕熱、肝腎陰虛、水濕內(nèi)停、脾腎陽虛、瘀血停滯等證型。
【肝氣郁結(jié)】
1.臨床表現(xiàn):脅肋脹痛,疼痛走竄不定,常與情志有關(guān),伴胸悶不舒,食少,暖氣。苔薄白,脈弦。
2.常用食療方
(1)玫瑰花粥
配方:玫瑰花10g,粳米60g。
制法:粳米加水煮粥,粥將成時,撒入玫瑰花瓣,稍煮幾沸即可。
功效:疏肝和胃。
用法:可作早餐服食。
(2)郁金清肝茶
配方:郁金(醋制)10g,炙甘草5g,綠茶2g,蜂蜜25g。
制法:上四味,加水1000ml,煮30分鐘,取汁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利濕祛瘀。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頻飲之。
【肝膽濕熱】
1.臨床表現(xiàn):目黃身黃,發(fā)熱惡寒,脅痛口苦,胸悶,食欲不振,或伴有惡心嘔吐,小便黃或赤,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浮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山梔根煮雞蛋
配方:山梔根15g,雞蛋1個。
制法:山梔根、雞蛋加水400ml,文火煮沸15分鐘,去渣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退黃。
用法:飲湯吃蛋,每日l劑,連服10日為1個療程。
(2)紫茄子大米粥
配方:紫茄子1000g,大米150g。
制法:將紫茄子切碎,與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用法:隨意服食,連服數(shù)日。
【肝腎陰虛】
1.臨床表現(xiàn):脅痛隱隱,口干咽燥,或右側(cè)脅肋部疼痛,右脅腹有積塊,由軟漸硬,納差,消瘦,乏力。舌紅少苔,脈弦細(xì)。
2.常用食療方
(1)肝炎藥蛋
配方:瘦豬肉30g,雞骨草30g,雞蛋2個,山梔根30g。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1000ml,同煮至豬肉爛熟,去藥渣。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清熱解毒,降酶。
用法:食肉吃蛋飲湯,5~7日為1個療程。
(2)枸杞蒸雞
配方:母雞1只,枸杞子30g,清湯1000ml
制法:在雞肛門部開膛,去內(nèi)臟,去毛洗凈。枸杞裝入雞腹內(nèi),(雞腹部向上)放入缽內(nèi),放姜、蔥,注入清湯,加鹽、料酒、胡椒面,蒸2小時取出,揀去姜蔥,調(diào)好口味即成。
功效:保肝益精,養(yǎng)肝明目。
用法:吃肉喝湯,每日2次,分4~6次吃完。
【水濕內(nèi)?!?/span>
1.臨床表現(xiàn):腹部脹大,按之如囊裹水或繃急如鼓,腹部青筋顯露,下肢或四肢水腫,甚則面目一身悉腫,小便短少不利,大便秘結(jié)或溏瀉,食欲不振或饑而不敢進(jìn)食,食后脘腹脹甚,或胸脅脹滿,舌質(zhì)淡胖或紫暗,舌苔滑膩,脈沉弦。
2.常用食療方。
(1)桂苓粥
配方:桂心3g,茯苓30g,粳米50g。
制法:先用水煮桂心、茯苓取汁去渣,用藥汁煮粥。
功效:溫化水濕。
用法:每日作早餐服食。
(2)茯苓赤小豆薏米粥
配方:白茯苓粉20g,赤小豆50g,薏米100g,白糖適量。
制法:赤小豆、薏米共煮粥,至粥成后,加茯苓粉稍煮片刻,加白糖調(diào)味。
功效:健脾祛濕。
用法:每日數(shù)次,可隨意食之。
【脾腎陽虛】
1.臨床表現(xiàn):腹部脹大如鼓,下肢水腫,按之如泥,面色晦黃,畏寒喜暖,四肢不溫,食少脘痞,尿少便溏,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質(zhì)淡紫,苔白或膩或滑,脈沉細(xì)無力。
2.常用食療方
(1)艾葉鵪鶉蛋
配方:艾葉10g,鵪鶉蛋2個。
制法:艾葉與鵪鶉蛋同放鍋內(nèi),加清水400ml煮至蛋熟。
功效:溫陽散寒,益氣補(bǔ)虛。
用法:吃蛋,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2)黃雌雞湯
配方:黃雌雞1只,赤小豆30g,草果6g。
制法:將黃雌雞洗凈,與草果、赤小豆同煮至雞肉爛熟即可。
功效:溫陽利水。
用法:飲湯食雞肉。佐餐食用,每周1劑。
【瘀血停滯】
1.臨床表現(xiàn):脅痛如刺,痛位固定,夜間尤甚,脅下積塊,舌質(zhì)暗紫,脈沉澀。
2.常用食療方
(1)山楂甲魚湯
配方:甲魚1只(約500g),生山楂30g。
制法:將甲魚去頭,洗凈,與生山楂共放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至甲魚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理氣活血。
用法:食肉飲湯,每周1次。
(2)加味桃仁粥
配方:桃仁21枚,生地30g,桂心10g,粳米100g。
制法:將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末。用地黃、桃仁、生姜及適量酒浸泡后,絞取汁。先加水煮粳米成粥,下桃仁等汁,再煮沸,調(diào)入桂心末即成。
功效:活血祛瘀,滋陰清熱。
用法:每日1次,空腹食用。
●頭痛
頭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內(nèi)傷,致使脈絡(luò)絀急或失養(yǎng),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患者自覺頭部疼痛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證,可以發(fā)生在多種急慢性疾病中,有時亦是某些相關(guān)疾病加重或惡化的先兆。本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偏頭痛。其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自覺頭部包括前額、額顳、頂枕部位疼痛。其中突然發(fā)作,其痛如破,痛無休止的多為外感頭痛,而痛勢綿綿,時痛時止,長久不愈的多為內(nèi)傷頭痛。
中醫(yī)認(rèn)為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如六淫之邪外襲,直犯清空,或循經(jīng)絡(luò)上干,或痰濁、瘀血痹阻經(jīng)脈,致使經(jīng)氣壅遏不行,或氣虛清陽不升,或血虛經(jīng)脈失養(yǎng),或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或情志不暢,郁而化火,均可導(dǎo)致頭痛的發(fā)生。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一般分為風(fēng)寒外襲、風(fēng)熱犯上、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蔽阻、瘀血等證型。
【風(fēng)寒外襲】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連項(xiàng)背,惡風(fēng)畏寒,遇風(fēng)痛增,常喜裹頭,呈發(fā)作性,舌淡紅,苔薄白,脈浮。
2.常用食療方
(1)川芎白芷燉魚頭
配方:鳙魚(花鰱魚)頭1個,川芎3~9g,白芷6~9g。
制法:將川芎、白芷用紗布包,與魚頭共煮湯,文火燉至魚頭熟透,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疏風(fēng)散寒。
用法:飲湯食魚頭。
(2)蔥豉粥
配方:蔥白10g,淡豆豉10g,粳米50~100g。
制法:粳米煮粥,粥成下蔥白、淡豆豉,再煮數(shù)沸即成。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fēng)散寒。
用法:每日2~3次,連服3~5日。
【風(fēng)熱上犯】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而脹,甚則痛如裂,發(fā)熱,惡風(fēng),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川芎茶
配方:川芎3g,茶葉6g。
制法:上二味,加水適量,煎汁溫服。
功效:祛風(fēng)散熱,理氣止痛。
用法:每日2劑,食前溫服。
(2)桑菊薄竹飲
配方:桑葉10g,竹葉15~30g,菊花10g,白茅根10g,薄荷6g。
制法:將以上五味洗凈,放入茶壺內(nèi),用沸水浸泡10分鐘,即可。
功效:疏風(fēng)散熱。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連服3~5日。
【肝陽上亢】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而眩,時作抽掣,兩側(cè)為重,常偏于一側(cè),心煩易怒,失眠或夢多不寧,面紅口苦,或見脅痛,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細(xì)數(shù)。
2.常用食療方
(1)天麻鯉魚頭
配方:天麻25g,川芎10g,茯苓10g,鮮鯉魚1尾(約1000g)。
制法:將川芎、茯苓切片,與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片,再將天麻片與川芎、茯苓一起放入洗凈的魚腹中,置盆內(nèi),加姜、蔥蒸30分鐘,按常規(guī)制作調(diào)味羹湯,澆于魚上即成。
功效:平肝寧神,活血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2)芹菜翠衣炒鱔片
配方:黃鱔120g,西瓜翠衣150g,芹菜150g,姜、蔥、蒜各少許。
制法:將黃鱔活剖,去內(nèi)臟、脊骨及頭,用少許鹽腌去黏液,并放入開水中汆去血腥,切片。西瓜翠衣切條,芹菜去根葉切段,均下沸水中焯一下備用。炒鍋內(nèi)加麻油,下姜、蒜茸及蔥爆香,放入鱔片稍炒,再入西瓜翠衣、芹菜翻炒至熟,調(diào)味勾芡即可。
功效:清熱平肝,利尿降壓。
用法:佐餐食用。
【氣血虧虛】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而暈,心悸不寧,遇勞則重,自汗或盜汗,氣短,畏風(fēng),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沉細(xì)而弱。
2.常用食療方
(1)黃精蒸雞
配方:黃精30g,黨參30g,淮山藥30g,仔母雞1只(約500g)。
制法:將母雞剁成3cm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內(nèi)燙3分鐘撈出,洗凈血沫,裝入汽鍋內(nèi),加入姜、蔥、鹽等調(diào)料,再將洗凈切好的黃精、黨參、淮山藥放人,上籠蒸3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補(bǔ)虛。
用法:佐餐食之。
(2)參杞哈士蟆
配方:干哈士蟆油60g,人參3g(或黨參15g),枸杞子30g,罐頭青豆25g,甜酒汁50g,冰糖250g,蔥結(jié)20g,生姜片10g。
制法:將哈士蟆油洗凈,放瓦罐內(nèi),加水50ml,甜酒汁25g及蔥、姜,共入籠蒸約2小時。去哈士蟆油上面的黑色筋膜,人罐中,加清水500ml,甜酒汁25g,上籠再蒸2小時,取出放碗中。枸杞子洗凈,人參研成末。將冰糖置大碗內(nèi),加開水350ml,加人參、枸杞子人籠蒸化,取出去沉淀,傾人哈士蟆油碗內(nèi),再加青豆即成。
功效:養(yǎng)血滋陰,補(bǔ)腎益氣。
用法:佐餐食用。
【痰濁蔽阻】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食欲不振,舌胖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滑。
2.常用食療方
(1)僵蠶蔥白茶
配方:白僵蠶不拘量,蔥白6g,茶葉3g。
制法:將白僵蠶焙后研成細(xì)末,用蔥白與茶葉煎湯,調(diào)服。
功效:化痰祛風(fēng)止痛。
用法:每日1~2次,每次取上末3g,以蔥白、茶葉煎湯調(diào)服。
(2)天麻陳皮燉豬腦
配方:天麻10g,陳皮10g,豬腦1個。
制法:將豬腦、天麻、陳皮洗凈,置瓦盅內(nèi),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食用。
功效:化痰降濁,平肝熄風(fēng)。
用法:佐餐食用。
【瘀血頭痛】
1.臨床表現(xiàn):頭痛經(jīng)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如錐如刺,舌有瘀斑,脈細(xì)澀。
2.常用食療方
(1)川芎紅花茶
配方:川芎3~6g,紅花3g,茶葉3~6g。
制法:上物水煎取汁,當(dāng)茶飲。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fēng)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2)姜蔥炒螃蟹
配方:雄螃蟹500g,干蔥頭150g,姜絲25g,豬油75g。
制法:螃蟹洗凈切塊。把炒鍋用武火燒熱,下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蔥頭,翻炒后,把蔥頭撈出,在鍋內(nèi)略留底油,武火爆炒姜絲、蒜泥和炸過的蔥頭,下蟹塊炒勻,依次熗料酒,加湯、食鹽、白糖、醬油、味精,加蓋略燒,至鍋內(nèi)水分將干時,下豬油10g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勻,用濕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陰清熱。
用法:佐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