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加腦子收陽粉
[組成]麻黃根、藁木、白芷、牡蠣(煅)、龍骨各15克、米粉60克、腦子1.5克。
[用法]上為細末,研習(xí),以紗帛包裹于汗處撲敷之,汗止為度。
[主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fēng)等證,汗泄不禁,服諸藥不能止者。
[來源]《證治準繩》
十三、二仁丸
[組成]杏仁(麩炒黃)、麻仁各另研、炒枳殼、訶子(炒捶去核)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溫湯下。
[主治]專治虛人、老人風(fēng)秘,不可服大黃
[來源]《類方準繩》
十四、秘方半夏丸
[組成]半夏(用生姜汁煮三五十沸取出切作塊,更煮令熟焙干為細末)30克、麝香(研)3克、水銀15克、生薄荷(和水銀研如泥)1大握。
[用法]上件藥入薄荷泥內(nèi)更研千百下,丸如芥子。每服3克,金銀湯臨臥下,3日再服。
[主治]治心瘋狂。
[來源]《證治準繩》
十五、不忘散
[組成]石菖蒲、白茯苓、茯神、人參各37.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3克,食后溫酒調(diào)下。
[功效]益氣寧神開竅。
[主治]善忘。
[來源]《類方準繩》
十六、蓯容散
[組成]肉蓯蓉、續(xù)斷各7.5克、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各22.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食后溫酒調(diào)下。
[主治]久服至老不忘。
[來源]《類方準繩》
十七、丁香爛飯丸
[組成]丁香、木香、廣茂(炮)、京三棱(炮)、甘草(炙)各3克、丁香皮、甘松(凈)、縮砂仁、益智仁各9克、香附子15克。
[用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克,白湯下,或細嚼亦可。
[主治]食傷太陰,又治卒心胃痛。
[來源]《證治準繩》
十八、木香黃連湯
[組成]木香、黃連、川木通、川黃柏、炒枳殼、陳皮各7.5克、大黃9克。
[用法]上為細末。分作2帖,用水10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渣,食前溫服。
[功效]清熱利濕,調(diào)氣導(dǎo)滯。
[主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
[來源]《類方準繩》
十九、牽牛丸
[組成]黑牽牛、元胡索(微炒)、補骨脂各60克。
[用法]3味另炒、另搗,取末。煨蒜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食前蔥酒鹽湯任下。
[功效]補腎壯腰,活血止痛。
[主治]冷氣流注,腰疼不可俯仰。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乳香應(yīng)痛丸
[組成]乳香15克(另研)、五靈脂、赤石脂各30克(研)、草烏頭45克、沒藥15克(另研)。
[用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空心溫酒送下,日進2服。
[功效]活血祛風(fēng),散寒止痛。
[主治]風(fēng)走注疼痛。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一、地榆散
[組成]地榆、赤芍藥、黃連、青皮各等分。
[用法]上共為末,每服9克,漿水調(diào)服,或以新汲水亦得。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
[主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二、輕腳丸
[組成]木鱉子(另研)、白膠香、白芍藥各60克、草烏120克、赤小豆30克。
[用法]上末之,赤豆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丸加至10丸,溫酒或木瓜湯下。病在上,食后臨臥服;在下,空心服。熱物少時。
[功效]祛風(fēng)散寒通絡(luò)。
[主治]左癱右瘓,腳弱不能行履。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三、止夜起小便多方
[組成]益智仁20個(和皮銼碎)、赤苓9克。
[用法]上用水250毫升,前至150毫升。臨臥熱服。
[功效]益腎縮泉。
[主治]夜起小便多。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四、獵皮散
[組成]猬皮1張(燒有性)、磁石15克、桂心9克、鱉甲1枚(慢火炙黃)。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9克,食前米飲調(diào)下。
[主治]肛脫出不收。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五、三白散
[組成]白牽牛、桑白皮、白術(shù)、木通、陳皮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姜湯調(diào)下,空心服。未覺再進。
[主治]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
[來源]《類方準繩》
二十六、秘方鬼哭飲子
[組成]天靈蓋(酥炙)、鱉甲(醋炙)、軟柴胡各7.5克、木香3.6克、豉心(醋炙黃)、阿魏、安息香、甘草各3克、桃仁(去皮尖另研)11枚、貫眾7.5克、青蒿半握。
[用法]上11味細切,杵為細末,先以童便160毫升,隔夜浸,露星月下,至四更時煎至120毫升,去滓。分作3服,每服調(diào)蜈蚣散3克,五更初溫服,穩(wěn)臥至3點,又進1服。至日出時覺腹中欲利,如未利再進1服,已利勿服。
[功效]養(yǎng)陰潤肺,殺蟲。
[主治]專取傳尸勞蟲。
[來源]《證治準繩》
二十七、無礙丸
[組成]大腹皮60克、檳榔、郁李仁、蓬術(shù)、三棱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上為細末,用炒麥蘗面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15克,食前生姜湯送下。
[功效]活血,行氣,利水。
[主治]脾病洪流,四肢浮腫。
[來源]《證治準繩》
二十八、秘方定振丸
[組成]天麻(蒸熟)、秦艽(去蘆)、全蝎(去頭尾)、細辛各30克、熟地黃、生地黃、當(dāng)歸(酒洗)、川芎、芍藥(煨)各60克、防風(fēng)(去蘆)、荊芥各21克、白術(shù)、黃芪各45克、威靈仙(酒洗)15克。
[用法]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食遠用白湯或溫酒送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通絡(luò)解痙。
[主治]老人戰(zhàn)動皆因風(fēng)氣所致乃血虛振。
[來源]《證治準繩》
二十九、四神散
[組成]雄黃、雌黃、硫黃、白礬各等分。
[用法]上研為細末,每用時先浴,令通身汗出,次用生姜蘸藥擦患處,良久熱湯洗,當(dāng)日色淡,5日根除。
[功效]殺蟲止癢。
[主治]紫白癜風(fēng)。
[來源]《證治準繩》
三十、清咽屑
[組成]半夏30克、橘紅、川大黃各15克、茯苓、紫蘇葉、風(fēng)化硝、真僵蠶、桔梗各7.5克、連翹、訶子肉、杏仁、甘草各3.5克。
[用法]上為末,姜汁、韭汁和捏成餅曬干,搗碎如小米粒大。每日少許置舌上咽下,食后臨臥為佳。
[主治]喉中如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俗名梅核氣。
[來源]《類方準繩》
三十一、發(fā)聲散
[組成]栝蔞皮、白僵蠶、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各炒黃為細末。每服9克,溫酒或生姜自然汁調(diào)下,五分錦裹噙化咽津亦得。日二三服。
[主治]咽喉語聲不出。
[來源]《類方準繩》
三十二、排風(fēng)散
[組成]防風(fēng)、秦艽、吳茱萸、天雄、山芋各30克、羌活15克。
[用法]上為結(jié)末。每服6克,空心溫酒調(diào)下。
[主治]鼻塞或生息肉。
[來源]《類方準繩》
三十三、通耳丹
[組成]安息香、桑白皮、阿魏各45克、朱砂1.5克。
[用法]上用巴豆7個,蓖麻仁7個,大蒜7個研爛,入藥末和勻,丸如棗核大。每用1丸,綿裹納耳中,如覺微痛即出之。
[主治]耳聾。
[來源]《類方準繩》
三十四、牢牙散
[組成]槐枝(長4寸)、柳枝(長4寸)各49枝、皂角(不蛀者)7莖、鹽40克。
[用法]上同人磁瓶內(nèi),黃泥固濟,糖水燒一夜候冷取出研細。用如常法。
[主治]去風(fēng)冷蛀齲宣露用。
[來源]《證治準繩》
三十五、神效散
[組成]草烏、青鹽、皂莢各等分。
[用法]上入瓦器內(nèi)燒灰存性,每用0.3克揩齒,立效。
[主治]牙縫出血。
[來源]《證治準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