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書法前,很多初學者會糾結選擇什么字體的問題。是選擇端正的楷書、自由的行書,還有個性的草書,古樸的篆書,還是典雅的隸書呢?
在開始練字前,先認識以上字體的特點吧!
一、楷書
楷書又稱正楷、真書、正書,橫平豎直,形體方正,筆畫平直。
楷書始于漢末,通行至現(xiàn)代,長盛不衰,為漢字溝通、交流的第一選擇。
學楷書,不得不提楷書書法的淵源正統(tǒng)——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的《多寶塔碑》。
《九成宮醴泉銘》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作品,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被后世喻為“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正書”、“天下第一銘”,享有“楷書之極則”的美譽,被歷代書家奉為“歐體”的楷模。
《多寶塔碑》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作品。清腴瘦硬,結體嚴謹?shù)烂埽o湊規(guī)整,平穩(wěn)勻稱,又碑版精良。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二、行書
行書體,漢字的主要書體之一,萌發(fā)于兩漢,成形于魏晉,中唐之后的一千年間又有發(fā)展。
行書特點是筆勢流動、用筆靈活、體態(tài)多變。
王羲之創(chuàng)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chuàng)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chuàng)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chuàng)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chuàng)作了《鴨頭丸帖》等。
《蘭亭序》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yōu)美動人的無窮魅力。
《祭侄文稿》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之作,全篇結構寬博平正,開合聚散灑脫不羈,雍容大度狂而不野。通覽全篇,無論是用筆、結體和章法,都極盡變化而自然和諧、渾然一體。
《寒食帖》
宋代書法家蘇軾作品,線條沉著有力,如棉裹鐵,瘦硬剛勁,筆力勁健。肆意放縱,得于率真。神情靈動,藏巧于拙。
三、草書
形成于漢代,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分章草和今草。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意,謂之草書。
《肚痛帖》
字如飛瀑奔瀉,時而濃墨粗筆,沉穩(wěn) 遒邁,時而 細筆如絲,連綿直下,氣勢連貫,渾若 天成。
唐張旭書,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自敘帖》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懷素,唐代書法家,與張旭合稱“顛張狂素”。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四、隸書
隸書,由篆書發(fā)展而來,有秦隸、漢隸等。
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曹全碑》:筆畫圓潤飄逸,如行云流水,結構精巧玲瓏,結體扁平,體態(tài)典雅。
《乙瑛碑》:書風茂密雄強,用筆起伏多變,方圓相間,粗細有致,行筆流暢。
五、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tǒng)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篆書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xiàn)出莊嚴美麗的風格。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tài)。運筆勻平,給人純凈簡約的美感。
《秦公簋》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大篆代表有:《石鼓文》和《秦公簋》。
《嶧山刻石》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版,形體均勻齊整。代表作品有李斯的《倉頡篇》、《嶧山刻石》。
看了以上對五種字體的介紹,相信各位已經(jīng)對漢字字體有了直觀形象的認識,從中選擇一款中意的字體來練吧。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各位書友們,堅持練字,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便可以練就一手好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