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梁山鹿水-地方史民俗 |
溯源
(《漳州姓氏》王姓部分選)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微子一起被稱為商末”三仁”。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為氏,子姓王氏的歷史有3100年。歷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區(qū),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定都鎬,史稱西周。傳21世至周靈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國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陽,已是東周時代。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或王子僑,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其為”王家”,從此,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至第八代孫王錯拜魏國將軍,這支王姓重新貴顯。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zhàn)亂分別涉遷到山東瑯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fā)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瑯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體。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
再一分支為東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于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后,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來稱為王城王氏。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歷史了。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烏九人,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時女真人完顏氏、耶律氏、夾谷氏,北宋西夏國黨項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八旗完顏氏、伊喇氏等氏族。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的推延多數(shù)同化為中國北方的漢族王姓。
入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開漳
一、 東晉宰相王導(dǎo)從弟王彬,后裔居龍溪,其支脈未詳。
二、 公元943年,閩國內(nèi)亂,王延政于建州稱帝,國號殷,建隆三年,南唐大軍攻陷建州,王延政投降,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封給太師之銜,聽他自便回福建。延政以其長子曾任漳州刺史而定居漳州,延政生四子:長繼成、次繼勛、三繼重、四繼昌。其長子曾任漳州刺史,故延政族屬自此定居于漳州、漳浦等地,謂為閩漳王氏四房派系。繼成后裔初居龍溪上苑,由上苑衍居恒坑,繼成生子宗讓,宗讓生坦,坦生萬安,萬安遷居漳浦,生秋容。同時期,延政的長兄延翰的兒子王繼鵬,亦隨后徙居漳州,傳衍漳浦、云霄等邑,謂為閩漳王氏長房派系。延翰、延政的后裔,便成了漳郡王姓的主流。
三、王審知十四世王際隆,先居福州南臺,次居晉江烏乳巷尾厝倉頭(一作烏衣巷),生四子:長王佑泰、次王右豐、三王右承、四王右輔,分居白礁、杏林、橫口。
四、三槐王氏有一支脈,具體不源不詳,于宋末播居秦溪, 并為秦溪(前溪)王氏肇居之祖。
五、王惠忠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從安溪招卿移入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五都珍山保新羅鄉(xiāng)西陂居住,為西陂開基始祖,后裔遷漳州南門外蔡溪;
六、宋王延政裔孫,開閩王第十四世始祖王壺山由仙游縣遷入長泰,稱“西門王”。西門王姓第四世王德祥于元初遷居泉州,第六世王真治又遷居安溪縣,其子王永惠又從安溪遷回長泰善化里林墩坂上,傳元祥、元初、元昭三子(西門王第八世)。元祥定居江都高坑傳衍,元初回安溪定居,元昭定居江都白泉社傳衍。元祥、元昭分別為高坑、白泉王姓開基祖。
十一、為閩王始祖王審知后裔王光甫,于宋神宗間(1068~1085年),從安溪湖頭徙居角美鎮(zhèn)田里社,俗稱田里王。
十二、元末明初泉州副總管王白野離職后到龍溪縣二十一都茶鋪社定居,后裔傳于現(xiàn)薌城區(qū)石亭鎮(zhèn)埔尾村、寮里村。王白野次子普惠則到南靖后街開基。
十三、王延政傳繼昌,繼昌第四子管友后裔開基于南安嚴(yán)頭,后遷居龍海梅市。
十四、唐初隨陳政父子入閩開漳的王姓將士, 傳隆教流會王姓即其后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