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夏的主要成份原文網(wǎng)址 發(fā)布于:2012-05-08 12:51:35
分享到:
更多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夏的主要成份
半夏的簡單介紹:
常說的半夏為旱半夏,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性溫,味辛,有毒。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痰濕水飲、胸膈脹滿、惡心嘔吐、痰多咳喘等病癥。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性味歸經(jīng):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半夏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半夏主治:用于濕痰咳嗽,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半夏的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改善心血管功能
3、止咳作用
4、抗生育作用
5、中藥半夏既燥濕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嘔,對多種嘔吐均可應用。
半夏加工后的品名與功效: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濕化痰外,尚有調(diào)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虛濕困、痰飲內(nèi)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jīng)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適用于脾虛痰涎涌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制后入藥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宜用于體弱多痰、寒濕較輕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陳皮、枳殼、枳實、川芎、沉香等14味中藥煎汁浸泡,待藥汁吸干,再烘干入藥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氣化痰作用增強。
青鹽半夏,又稱鹽半夏。為清半夏用青鹽水浸拌,曬干入藥者。青鹽半夏毒性降低,清熱化痰作用增強。多用于治療瘰疬痰核、梅核氣等病癥,可收消痰散結之功。
竹瀝半夏,為清半夏用鮮竹瀝淋灑拌勻,待竹瀝被吸盡,曬干入藥者。竹瀝半夏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宜用于胃熱嘔吐,或肺熱咳痰、黃稠而黏,或痰熱內(nèi)閉、中風不語等證。
蘇半夏,又稱蘇夏。為清半夏再經(jīng)加生姜、樸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鹽、黨參、川貝等進一步加工,晾干入藥。蘇半夏降氣化痰平喘作用增強,適用于脾胃不和,夜臥不安,或小兒食滯痰阻、咳喘嘔逆。
半夏的應用:
1、中藥半夏既燥濕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嘔,對多種嘔吐均可應用。用治痰濕犯胃或胃寒嘔吐者,常與散寒止嘔的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湯;若胃虛不納,反胃嘔吐者,可配伍補氣和中的人參、白蜜等同用,如大半夏湯;若與清熱降逆之品同用,亦可治胃熱嘔吐,如配黃連、竹茹、橘皮同用,謂之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還可用于妊娠嘔吐,可配伍人參、干姜同用,如干姜人參半夏丸;亦可配伍蘇梗、砂仁等理氣安胎,和胃止嘔之品同用。
2、中藥半夏具辛散溫燥之性,能燥濕化痰,為治療濕痰、寒痰咳嗽的要藥。常用于濕痰犯肺而見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嘔惡不適、苔膩脈滑,常與橘皮、茯苓、甘草同用,如二陳湯;若寒飲犯肺,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者,可配細辛、桂枝、麻黃等同用,如小青龍湯;若痰熱內(nèi)結,咳嗽痰黃者,則須配伍黃芩、瓜蔞、膽南星等清化熱痰之品同用,如清氣化痰丸。
3、中藥半夏主歸脾經(jīng)而能燥脾濕以除生痰之源,配伍熄風之品,可治脾濕生痰、肝風內(nèi)動所致的風痰頭痛、眩暈,兼見胸膈脹悶,苔膩脈滑之癥,常與天麻、白術等同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
4、中藥半夏具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結之效,故可用治胸脘痞悶之證。如為寒熱互結而見脘痞嘔惡者,可與黃芩、干姜、人參等配伍,以寒熱互用,如半夏瀉心湯;如為痰熱互結,痞悶嘔吐者,可配伍黃連、瓜蔞等同用,即小陷腸湯。若痰氣互結,梗于咽中,如有異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稱為梅核氣,可配伍厚樸、茯苓、蘇葉等同用,如半夏厚樸湯。
5、中藥半夏內(nèi)服外用均有消腫散結之功。如治癭瘤、瘰疬痰核之癥,可與昆布、海藻、貝母等化痰軟堅散結之品同用。用治癰疽發(fā)背及乳瘡等癥,可用生半夏為末,以雞蛋白調(diào)涂患處,亦可用鮮品搗爛外敷。
半夏的宜忌:
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其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
半夏的主要成份:
氨基酸和以鈣、鐵、鋁、鎂、錳、鉈、磷等為主的無機元素。另含多糖,直鏈淀粉,半夏蛋白(系一種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