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莖縮
1.陰莖回縮,騎自行車時加劇
麻××,男,38歲。
兩年前,在騎自行車上坡時,突然發(fā)現(xiàn)陰莖縮回至小腹,并同時出現(xiàn)小腹隱隱作痛,其后很快捎失,沒有引起重視。兩個月后,以上癥狀逐漸加重,每次騎自行車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特別是近一年多來,這種現(xiàn)象更加嚴重,有時陰囊和陰莖完全縮至小腹,縮至小腹后即疼痛難忍,為此曾赴數(shù)個醫(yī)院進行診治,西醫(yī)一直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中醫(yī)認為腎陽虛,但治療都始終沒有什么效果,尤其是近半年來,有時不騎自行車亦經(jīng)常發(fā)作,有時一天發(fā)作三、四次,細審其癥:除以上癥狀外,并見頭暈心煩,疲乏無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舌苔白,脈弦緊。綜合脈癥,并參考所服諸藥之療效后,認為,病非腎陽虛,腎陽虛者腰必酸痛,而此病無腰痛,故不宜用溫補腎陽之品治之,證見頭暈心煩,失眠健忘,脈弦緊,乃肝寒而郁,郁而化火之證,且陰莖、陰囊亦肝之所屬。故治宜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舒肝木,理三焦,降心火,助腎氣。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6克 大棗五個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服藥三劑后,頭暈心煩,失眠健忘好轉(zhuǎn);陰莖、陰囊回縮次數(shù)減少,原為每日發(fā)作三四次,近五天來僅發(fā)生一次,而且此次發(fā)病是在騎自行車之后,囑其再服六劑,告愈。
2.性交前反而陰莖回縮
馬××,男,29歲。
兩年多以前,在結(jié)婚后不久正在進行房事時,突熱受驚,其后不久即發(fā)現(xiàn)陰莖、陰囊回縮,但當時并不嚴重,其后每次性交前就有回縮的感覺,為此曾請西醫(yī),中醫(yī)進行治療,先用西藥調(diào)整神經(jīng)的藥不見效,后用中藥補腎壯陽的藥仍不效。特別是最近半年多以來,每次陰莖勃起后,一接觸其愛人則陰莖即刻回縮,有時不想房事也發(fā)生陰莖、陰囊回縮。近一個月來,每天幾乎發(fā)作三、四次,每次發(fā)病均感小腹拘急疼痛而有難于忍耐的感覺。細審其癥:除上所述癥狀者外,并有頭暈頭脹,健忘失眠,心悸氣短,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手指冷,口苦口干,舌苔黃白,脈弦澀不調(diào),綜合脈證及所服藥物效果后反復考慮,病起于驚,驚則氣亂,又加患者素日性格呈多疑善郁,久用補腎壯陽不效,必氣郁不暢,心腎失交所致。乃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舒郁結(jié),化痰濕,交心腎。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干姜3克桂枝10克 茯苓10克 熟軍1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甘草10克 大棗7個
服藥兩劑后,精神改善,頭暈頭脹,失眠健忘,心悸氣短均好轉(zhuǎn)、陰莖、陰囊在這四天沒有發(fā)生回縮。繼服20刑后,患者大喜云:食欲、精神均大見改善,在前天夜間性交時沒有發(fā)生陰莖回縮現(xiàn)象。囑其繼服40劑,愈。
(八)木腎
和××,男,40歲。
陰莖,陰囊麻木七、八年,發(fā)病開始時沒有引起注意,發(fā)病一年后陰莖、陰囊麻木日漸加重,而且按之亦較硬,為此立刻到某院泌尿科檢查,經(jīng)過數(shù)個醫(yī)院檢查后,一直沒有確診,后又到中醫(yī)科去治療,幾乎所有的大夫均診為腎陽虛,僅數(shù)年間即服藥達千劑,針灸達數(shù)十次,卻始終沒有發(fā)生一點效果,尤其是近半年多來,每次服中藥之后,不但無效,反見頭暈心煩更加嚴重。細審其癥,陳上述所敘癥狀外,并見胸脅苦滿,咽喉部有異物感,吐不出,咽不下。連續(xù)咳嗽幾聲,有時突然暫時消失,不久又出現(xiàn),舌苔薄黃,脈弦。綜合脈癥,診為肝郁氣滯,痰濕不化,心腎失交,固擬疏肝理氣,化痰理筋,柴胡桂枝湯加減。處方:
柴胡6克 半夏9克 黃芩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生姜三片大棗三個陳皮9克 蘇葉9克 薄荷6克 玫瑰花9克 代代花9克 浸泡半小時,煎10分鐘后,即服。
服藥四劑后,不但胸脅苦滿,咽中異物感好轉(zhuǎn),而且陰莖,陰囊麻木大部消失,繼服20劑而愈。
(九)下頷關(guān)節(jié)疼痛,不能張口
1.鄭××,女,35歲。
30多天以前,突然左頜關(guān)節(jié)疼痛難于張口。某院診為頜關(guān)節(jié)炎,經(jīng)針灸、西藥治療后,開始三天稍有好轉(zhuǎn),其后又見加重,特別是近一周來,因疼痛較劇,既不能張口,也不能完全將口閉合,不能咀嚼,嚴重影響飲食。細審其證,除以上癥狀外,并見頭暈胸滿,心煩易怒,舌苔白,脈沉弦。綜合脈證,診為肝郁氣滯為本,風邪外客為標。因擬舒肝理氣以治本,疏風散寒以治標。越鞠丸加減。處方:
川芎10克 蒼術(shù)10克 香附10克 梔子10克 神曲10克防風6克 白蒺藜10克
服藥三劑,諸癥消失而愈。
2.郅××,女,58歲。
五個月以前,睡醒以后突然發(fā)現(xiàn)兩側(cè)下頜關(guān)節(jié)疼痛,不能張口,亦不能咀嚼,急至某醫(yī)院診治,診為下頜關(guān)節(jié)炎,予針灸、理療、西藥治療兩個多月不效,后又轉(zhuǎn)請中醫(yī)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劑治之兩個多月,仍然無明顯效果。審其除下頜關(guān)節(jié)疼痛外,并見頭暈頭痛,心煩心悸,時見逆氣上沖,沖則全身汗出,夜間失眠,白天反昏昏欲眠,或時而坐起葉則昏昏欲睡,平臥后則不能入睡,手麻,背困,口苦口干,舌苔黃白而膩,脈弦緊。綜合脈證,并參考前醫(yī)所用藥物后的效果考慮,此乃肝郁氣結(jié),濕郁不化,三焦運化失職為主。治宜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服藥兩劑后,不但頭暈頭痛,失眠心悸,逆氣上沖,手麻背困等證好轉(zhuǎn),而且下頷關(guān)節(jié)疼痛減輕近80%,己能張口和咀嚼,但咀嚼時仍感僵硬不爽。繼服十劑,下頜關(guān)節(jié)活動恢復正常。
按:風寒濕痹著于關(guān)節(jié)自當以驅(qū)風除濕散寒治之,然若治之不效者,此必因其他原因影響所致。下頜關(guān)節(jié)疼痛,因其關(guān)節(jié)屈伸由筋脈所主,故肝郁者亦可引起,所以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而愈。
三、肝藏魂,主驚
(一)夢魘
高××,男,60歲。
數(shù)十年來,在睡眠過程中,經(jīng)常大聲呼叫,有時突然嚎陶大哭,有時突然起床作一些勞動活,如劈柴、燒水、擔水等,有時因作惡夢而突然起床鉆入床下,有時甚至到街上亂轉(zhuǎn)好久,又回家繼續(xù)睡眠,這病開始沒有引起個人的注意,最近,一個時期來,幾乎兩三天即發(fā)生一次,特別是近三四個月來,有時睡眠過程中突然穿上衣服到其他一些同事家敲門,有時甚至還和人家說幾句話,回家后,繼續(xù)睡眠而完全不知此事,及至其他同事問起此事時,才有所發(fā)覺。不得已,請中、西醫(yī)治之,服藥數(shù)個月后,睡眠雖然很實,但以上癥狀仍時見發(fā)生。細審其癥,除以上癥狀外,精神、食欲均正常,舌苔薄白,脈弦緊。綜合脈證及前醫(yī)所用藥物效果后,反復考慮,前用安神鎮(zhèn)靜之劑無效,說明其病不在心,而在其他臟腑。夜間不由自主的游動,乃魂之所主,魂藏于肝,魂不安舍,肝之升降失調(diào)所致也,治宜從肝論治。宗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升清陽、降濁陰,調(diào)營衛(wèi)。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甘草6克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黃6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生姜4片大棗7個
服藥兩劑后,上述諸證一周來沒有發(fā)生,又服七劑,一年后特來相告,上述諸證一直未發(fā)。
(二)心悸
1.心悸氣短,頭暈乏力
余××,女,38歲。
一年多以前,在一次感冒受驚之后,發(fā)現(xiàn)胸滿氣短,心悸心煩,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經(jīng)過住院治療半年多,雖然惡寒發(fā)熱,咽喉疼痛明顯好轉(zhuǎn),但以上所述各癥不見改善,為此曾請數(shù)個醫(yī)院大夫會診,均診為心肌炎、心房纖顫。又予中、西藥治療八個多月,以上癥狀仍不見改善。審其除以上癥狀外,并見神疲乏力,時而惡心口苦,失眠,時時嘆氣,甚或時有逆氣上沖,舌苔白,脈弦細結(jié)澀。再查他醫(yī)所用之藥,大多為炙甘草湯、補心丹、歸脾湯等加減。綜合脈癥,診為邪入少陽,水飲阻滯,因擬和解少陽,佐以溫陽化飲。小柴胡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生姜3片甘草10克 大棗7個桂枝10克 茯苓6克
服藥六劑后,胸滿氣短,心悸心煩,食欲不振,頭暈失眠等證好轉(zhuǎn),精神大增,脈結(jié)象亦明顯減少。宗效不更方之旨,繼予上方60劑,諸證消失,精神、食欲正常,心電圖亦完全正常。
2.心前區(qū)憋悶疼痛,心悸氣短
于××,女,42歲。
兩年多以前,在工作過程中,突然發(fā)現(xiàn)心煩心悸,心前區(qū)憋悶,急查心電圖發(fā)現(xiàn)有T波倒置,期前收縮,心房纖顫,即刻住院進行治療。經(jīng)過會診,診為冠心病,期前收縮,心房纖顫。住院后,先以西藥進行治療半年不效,后又配合中藥冠心二號方、瓜蔞薤白白酒湯加減,治療一年多,仍然無明顯效果。細審其癥見:頭暈目眩,心前區(qū)憋悶,隱隱作痛,心煩心悸,氣短乏力,口苦咽干,納呆食減,舌苔薄白,脈弦滑結(jié),偶見代脈,綜合脈證,并參考前醫(yī)所用之方藥效果后,反復考慮:此乃肝郁氣滯,痰熱不化所致也。因擬舒肝理氣,化痰散結(jié)。小柴胡湯加味。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棗5個 瓜蔞15克
服藥五劑后,胸滿胸痛,心煩心悸,頭暈目眩,氣短乏力,食欲不振等均明顯好轉(zhuǎn),精神大增。某醫(yī)見其藥效甚佳,問之曰:何如此之效也?《傷寒論》云: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此病為何不用炙甘草湯?答曰:結(jié)脈在疾病性質(zhì)上有虛實之分,虛者可用炙甘草湯,實者則不可,若實者之因氣滯者應理氣,淤血者當活血,痰滯者當化痰,此病脈見滑結(jié),乃痰氣郁結(jié)所致,故以化痰理氣治之,至于為什么用瓜蔞薤白酒湯加減無效,我認為其病主要在肝膽而不在肺心,瓜蔞薤白白酒加減方乃治肺心之劑,而非治肝之品,故不效,正如喻嘉盲所說,不明臟腑經(jīng)絡(luò),開口動手便錯,即此意耳。繼服10劑,除以上諸證好轉(zhuǎn)外,脈間歇次數(shù)亦由每分鐘3~4次,減為每小時發(fā)作五六次。后因某些特殊原因,患者改用逍遙散加減治之,服藥五劑后,諸證加劇,不得已,又改用上方治之,服藥60劑后,諸證消失,心電圖檢查亦恢復正常。
3.心悸心煩,心前區(qū)痛
郝××,男,49歲。
一年多來,心悸心煩,心前區(qū)憋悶,隱隱作痛。某院診為冠心病、心房纖顫、左束枝傳導阻滯。曾先后住院兩次,共計15個月,除西藥外,僅服治療冠心病的中藥即達400余劑,但始終無效。余診后,根據(jù)以前應用小柴胡湯治療冠心病多有效果的經(jīng)驗,處以小柴胡湯加味治之,服藥六劑,寸效皆無,細審其癥,除心悸心煩,心前區(qū)憋悶,隱隱作痛外,其他無明顯癥狀,舌苔白,脈弦細澀,偶見結(jié)象,綜合脈癥,反復思考,脈弦細者,血虛肝郁之脈,結(jié)澀并見者,為氣滯血淤之象;弦細結(jié)澀并見者,為血虛肝郁。法當養(yǎng)血舒肝。逍遙散加味。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生姜3片薄荷3克 青皮10克
服藥七劑后,心悸心煩,心前區(qū)憋悶果然大減,疼痛消失,繼服上方三個月,諸證消失,心電圖正常,痊愈。
4.心悸心煩,逆氣上沖
郭××,男,25歲。
兩年多以前,突然有一天胸滿心煩,時時煩熱之氣上沖,沖至胸則心煩心悸,沖至咽喉則氣短,咽喉不利,至頭則頭暈,全身煩熱、汗出。急至某院住院治療,診為心肌炎,頻發(fā)性室性期前收縮。先用西藥七個多月無效,后又加用中藥治療半年多,仍然無效。出院后,又單純應用中藥治療五個多月,仍無效果。細審其癥,除以上所述諸證仍然存在外,并見心前區(qū)時而憋悶,隱隱作痛,納呆食減,口苦咽干,失眠多夢,舌苔白,脈弦滑結(jié)代。再審前醫(yī)所用之藥,大多為活血祛瘀、化痰通陽、以及炙甘草湯加減。綜合脈證及所用諸藥之效果后,反復考慮:前醫(yī)所用之方多治在心,而未治肝膽,而本病脈弦滑,煩熱上沖,正痰熱結(jié)于肝膽之癥也。因擬化痰清熱,解郁疏肝,奔豚湯加減。處方:
川芎10克 當歸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0克 葛根15克 半夏10克 生姜3片甘草10克 桑皮15克
服藥十劑后,胸滿心煩、心悸、煩熱上沖、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等癥均減,精神大增,繼續(xù)服藥三個月,服藥86劑,諸癥消失,精神、體力正常,心電圖檢查亦正常。
按:心悸之從肝治者,即使均見肝郁氣滯之癥,亦應分其挾痰、挾血虛、挾氣滯而分別論治,否則往往事倍功半。
四、肝主目
(一)生氣以后,突然失明
晉××,男,49歲。
一年前,突然因某些政治問題被株連,反復揪斗,審查,并被撤消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wù),因其自感沒有一切問題,而且一直堅持黨的原則,工作認真負責,非常冤枉,所以連續(xù)幾個晝夜不能睡眠,也不能吃飯,緊接著兩眼突然失明,經(jīng)數(shù)個醫(yī)院住院檢查一直沒有確診。中、西藥治療—年一直未效。細審其癥,除失明外,并見胸滿胸痛,食欲不振,煩躁易怒,舌苔薄白,脈沉,綜合脈癥,診為郁怒傷肝、肝陰不足、不得養(yǎng)目。治宜舒肝理氣,養(yǎng)陰瀉火。四逆散加味。
柴胡10克 白芍10克 枳實10克 甘草10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 玫瑰花10克 佛手10克 白蒺藜10克鉤藤10克梔子10克 元參30克
服藥20劑后,胸滿心煩,煩躁易怒,食欲不振好轉(zhuǎn),視力微見好轉(zhuǎn),有時能看見人在走動,繼服40劑,視力恢復正常。
(二)碰傷頭部后突然失明
張××,男,30歲。
素有雙眼近視,在農(nóng)村夜間行路時,不慎跌入約一人深的土坑之中,前額亦碰在坑壁上,站起后,突然發(fā)現(xiàn)天空中的星斗看不見了,但其他部分沒有傷痕,爬出土坑之后,道路也看不見了,天亮后,兩眼看太陽僅見一片紅色,其他任何物體均看不見。急邀家兄前往,家兄診得其脈沉,認為系肝氣郁滯,肝木失養(yǎng),陰精不得上注于目所致,故擬王府舒肝丸,一日四次,一次一粒,連續(xù)服藥八天,視力增加,能在一米遠近范圍內(nèi)看見人在活動,在天睛時,可以不靠別人幫助走路,繼服藥20天,視力恢復正常。
按:根據(jù)筆者先父、亡兄的經(jīng)驗,突然失明,脈見沉者,舒肝解郁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五、肝藏血
(一)虛勞
1.再生障礙性貧血久用補益無效
張××,女,32歲。
結(jié)婚兩年多后,生一男孩,次年發(fā)現(xiàn)月經(jīng)量多,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沒有引起注意。一年后,感到疲乏無力日漸加重,頭暈心悸,食欲更差。到部隊探親過程中,經(jīng)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血色素僅在5克%左右,后到某院住院治療,經(jīng)骨穿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其后隨著其愛人的工作調(diào)動,前后在上海、武漢、重慶、西安、太原等地住院達四年多,除輸血后偶而血色素升至7克%外,一般均在5克%左右,在治療過程中除用西藥、間斷輸血外,曾服大量中藥的補益之品,僅人參、鹿茸即達數(shù)斤。審其除貧血外,并見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頭暈,納呆食減,心煩心悸,時時嘆氣,舌苔薄白,脈沉細弦。再詢曾服藥物服藥后的不同反應,患者云:除個別方劑服藥后雖無效果但無不良反應外,大多藥后即心煩胸滿,頭暈加劇,有的甚至出現(xiàn)頭痛,綜合脈癥及所用藥物后的反應,反復考慮:此病雖氣血俱虛,但卻兼有肝郁氣滯之實,若不治其實,但補其虛,則邪氣更甚耳。因擬舒肝養(yǎng)血,健脾除邪,逍遙散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生姜三片薄荷3克
服藥六劑后,精神、食欲明顯好轉(zhuǎn),繼服10劑后,諸證大見改善,血色素增至8克%。
2.貧血,衄血,高熱,癰腫,久治不效
張××,男,28歲。
再生障礙性貧血一年多,在某院住院治療,不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而日漸加重,三個多月以前,因臀部連續(xù)注射藥物不能吸收而化膿,持續(xù)高熱不退,膿腫約6×6厘米,并時而出現(xiàn)神昏譫語。細審其證,除高熱(體溫39.8℃),汗出外,并見面色晃白,面頰有紅暈,神昏譫語,齒衄、鼻衄、大量的紫斑,舌質(zhì)紅,少苔,脈滑數(shù)有力。綜合脈證,診為氣陰俱虛為本,熱毒入于營血為標,標本相比較,實邪為主,當急則治標。犀角地黃湯加味。處方:
犀角9克(另煎)生地15克 白芍15克 丹皮10克小薊15克 銀花12克 連翹12克
連續(xù)服藥10劑后,發(fā)熱、衄血均好轉(zhuǎn),血色素由5克%升至6克%,繼續(xù)服藥20劑,發(fā)熱、衄血明顯好轉(zhuǎn),體溫37.2℃,臀部膿腫亦明顯改善,上方加阿膠9克(烊化),服藥2個月,衄血停止,血色素增至13克%,臀部膿腫痊愈。
按:治療疑難疾病必須注意標本緩急,以上兩例之所以取效就在于抓住了這一點。前一例的實邪在肝郁,故從舒肝而解;后一例的實邪在營血熱熾,故從清營泄熱涼肝而愈。
(二)衄血
李××,女,58歲。
高血壓病數(shù)年,最近一年多以來,血壓經(jīng)常持續(xù)在190/100毫米汞柱左右。今年夏季以來,經(jīng)常頭腦脹痛,鼻衄,尤其是近五天來,鼻衄一直不止,雖用降壓、瀉火、外用堵塞方法,一直無明顯效果,有時鼻孔中雖然不流血,但卻從口中流出。審其面赤,尤其是前額印堂部紅赤為明顯,煩躁易怒,舌苔薄黃,舌質(zhì)紅,脈弦大上入魚際。再審前醫(yī)所用之藥,除西藥降壓藥外,并有中藥養(yǎng)陰瀉火平肝之品。綜合脈證及所服諸藥后考慮,此陰虛陽亢,血熱上沖所致,治宜用養(yǎng)陰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處為:
代赭石30克 生龍骨15克 生牡蠣15克 龜板20克 元參15克 天門冬15克 石決明15克 懷牛膝10克川楝子10克 茵陳10克 生麥芽10克 生地10克
服藥一劑后,頭暈脹痛好轉(zhuǎn),衄血減少,繼服2劑后,衄血停止,又服四劑痊愈。某醫(yī)問,前醫(yī)用平肝養(yǎng)陰瀉火不愈,老師用養(yǎng)陰平肝潛陽反愈者何也?答曰:前醫(yī)雖用養(yǎng)陰瀉火平肝,然其平肝之力不足,前人為了說明平肝藥力的大小,將其分為鎮(zhèn)肝、平肝兩類,并云代赭石屬于鎮(zhèn)肝,石決明屬于平肝,此病脈上入魚際非鎮(zhèn)潛不解,故此證以鎮(zhèn)肝熄風湯而愈,而天麻鉤藤飲用之不效也。
(三)斑疹
1.小腿出血點滿布,微癢
卞××,男,38歲。
七個多月來,小腿滿布出血點,微癢,在某院住院半年多,診為過敏性紫搬,先用西藥治療三個月,后又配合中藥治療四個月,但始終不效。細審其證,兩小腿至膝以下滿布出血點,大者如小米,小者如針尖,大腿部亦有少許如小米大的出血點,微癢,口微干,二便正常,舌苔白,脈沉細。察其所用中藥,有補氣、涼血、養(yǎng)血、解毒、甚至有單用大棗者,然其效果均不滿意。綜合脈證及所用藥效后,考慮再三:脈沉細者為血虛,血虛自應養(yǎng)血,然前醫(yī)用養(yǎng)血不效者,何也?乃未同時應用活血耳,醫(yī)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就在于此,然為什么有的佐用養(yǎng)血反無效,乃未佐以解毒也。故治宜養(yǎng)血活血,解毒散風同施。丹參銀翅飲。處方:
丹參20克 當歸15克 川芎10克 白芍15克 生地15克銀花15克 連翹15克 薄荷6克
服藥6劑,出血點竟大部消退,繼服12劑,出血點全部消失而愈。
2.大片紫斑
何××,女,45歲。
小腿滿布出血點,小者如小米,大者成片,已兩年多,曾先后反復住院治療,診為過敏性紫癜,但始終不見明顯效果。細審其證,兩小腿滿布出血點,小者如小米大,大者融合成片,很少健康皮膚,若走路稍多則更加嚴重,平臥休息時則出血點減少,口微干,舌苔白,脈弦滑而數(shù)。再察前醫(yī)之方藥,除西藥外,中藥中有歸脾、健中、一味大棗等。綜合脈證,反復思考,脈滑數(shù)者,熱也,肝胃俱熱,斑疹因出。治宜清肝胃之熱,涼血消斑?;邷訙p。處方:
犀角10克 生地10克 白芍10克 丹皮10克 生石膏20克 知母10克 元參20克
服藥六劑后,斑疹明顯減少,有的部位已有大部的健康皮膚出現(xiàn),繼服六劑,出血點反見增多。細審其舌苔白,舌質(zhì)稍暗,脈沉緊而數(shù)。綜合脈證,反復思考:此病先用化斑湯取效,乃清熱涼血消斑之法合拍也,繼用之無效,因久病血絡(luò)瘀滯,清其熱,則血必滯。法宜桃核承氣湯加減。處方:
桃仁10克 甘草10克 大黃6克 桂枝10克 丹皮15克生地15克
服藥10劑,出血點全部消失,繼服20劑,痊愈。
(四)七竅出血,浮腫,發(fā)熱
申××,女,14歲。
十幾天前,因感冒服用APC兩片,服藥后不久,發(fā)現(xiàn)浮腫、無尿、發(fā)熱加重,又服APC兩片,浮腫、無尿、發(fā)熱更加嚴重,急轉(zhuǎn)某院進行治療。住院不久,發(fā)熱浮腫更重,并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不止,煩躁不安,進而發(fā)現(xiàn)譫語時作,鼻衄、耳衄、眼內(nèi)眥流血、咳血、便血、陰道出血,全身到處是大片的紫斑,醫(yī)診急性腎功能衰竭,除用各種止血劑,維生素C及其他利尿劑,急欲用腹膜透析或人工腎治療之。但因客觀條件不能立刻執(zhí)行。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邀余前往會診。細審其證,除七竅流血、紫斑外,并見煩躁不安,時而譫語,持續(xù)高熱,全身高度浮腫,舌苔薄黃,舌質(zhì)紅,有淤斑,脈洪大滑數(shù)。綜合脈證,反復思考,診為營血熱熾,淤血阻滯,急予犀角地黃湯加減,以清營涼血,活血止血。處方:
犀角10克 生地20克 丹皮10克 白芍15克 茜草10克降香6克 茅根40克
一夜12個小時,共服藥兩劑,次日上午又往診,陰道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均基本控制,僅見兩側(cè)鼻孔中有少量血水溢出。繼予兩劑,出血停止,精神亦大見改善。
按:此病雖然見高度浮腫、尿少,然以七竅出血為主,故宗急則治標法論治。
(五)腫瘤
何××,女,45歲。
四年前,在左下腹部發(fā)現(xiàn)一個腫物,某院外科診為纖維瘤,并進行手術(shù)切除術(shù),手術(shù)順利,精神,食欲很快恢復正常。一年以后,在原來的手術(shù)部位又發(fā)現(xiàn)兩個腫物,經(jīng)過幾個醫(yī)院外科檢查后都診為纖維瘤,又進行第二次手術(shù)切除,手術(shù)效果良好,很快精神、食欲又恢復正常,但手術(shù)后一年多又在原來的手術(shù)部位發(fā)現(xiàn)比原來還要大的四個腫瘤,經(jīng)過幾個醫(yī)院檢查,仍然診斷為纖維瘤,于是又進行第三次手術(shù)。一年后,在手術(shù)的部位又發(fā)現(xiàn)六個,小者如棗,大者如雞蛋大的腫瘤,又請多個醫(yī)院檢查,仍診為纖維瘤,建議繼續(xù)手術(shù)切除?;颊咭蛉问中g(shù),三次復發(fā),每次復發(fā)均使腫瘤增多,病情加重的情況,不得不勉強求中醫(yī)治之。細審其證,除見有六個大小不等的腫瘤外,并見下腹疼痛,陰天時疼痛加重,疲乏無力,面色微青,舌質(zhì)稍暗,脈沉澀,綜合脈證,診為瘀血凝滯。因擬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罱j(luò)效靈丹加減。處方:
丹參30克 當歸10克 赤芍10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三棱3克 莪術(shù)3克 肉桂1克
服藥30劑后,腫瘤有所縮小變軟,腹痛減輕,繼服上方一年多而諸證消失。
某醫(yī)問:此病腫物達6個之多,病程又久,為何不重用三棱、莪術(shù),而反用3克呢?答曰:此病病程已久,正虛邪實,若以大劑三棱、莪術(shù)以破血消癥,必使正氣傷而邪難除,所以只可以小劑緩消,使其寓補于攻之中,如此才可使瘤消而正復得愈。
六、肝主脅肋,少腹
(一)脅痛
1.協(xié)下腹痛劇烈,痛徹肩背
高××,女,65歲。
臍腹、胃脘、右脅下陣發(fā)性絞痛半個多月,嚴重時痛徹腰背、右肩背、嘔吐、并曾嘔吐出蛔蟲兩條。某院外科診斷為膽道蛔蟲病,用阿托品、驅(qū)蟲藥、中藥烏梅丸加減治療后,雖然有所減輕,但仍時作時止,醫(yī)生要求手術(shù)治療,因患者體質(zhì)較差,患者又畏懼手術(shù),而改請中醫(yī)治療。審其疼痛仍如上述之狀,并每日發(fā)作一二次,每次約一個多小時外,并見食欲不振,身微熱,舌苔薄白,腹部柔軟,脈弦緊。綜合脈證,診為寒氣凝結(jié)肝經(jīng)所致。故宜溫肝散結(jié)。大黃附子湯加減。處方:
大黃3克 附子10克 細辛3克 枳實10克 厚樸10克
晝夜24小時連服兩劑,次日來診,云:腹痛、脅痛末作,改為一日一劑,又服兩劑,病愈。
某醫(yī)問:諸醫(yī)刊多報導云烏梅丸治療膽道蛔蟲病甚效,老師為何不用?雜志上未見報導用大黃附子湯治療膽道蛔蟲病,為何反而用之?答曰:中醫(yī)治病常常表現(xiàn)為一證多方而皆愈的現(xiàn)象。其原因在那里呢?我認為就在于一個理字,即雖處方眾多,然其組成原則卻是相同的,所以取得同樣效果。烏梅丸和大黃附子湯的組成原則都是苦辛通降,寒熱并用,所以均可用于膽道蛔蟲病,又加以它們都是溫肝的方劑,所以都可用于肝寒所致的脅痛。但為什么用大黃附子湯有效,烏梅丸效果較差呢?就在于病者寒較重,烏梅丸溫熱之功較差,大黃附子湯溫熱之力較強而已。
2.脅下腹痛,痛徹少腹、陰莖
黃××,男,53歲。
右脅下腹痛如絞,通徹少腹、陰莖,小便不能,某院X線拍片檢查確診為右側(cè)輸尿管結(jié)石,經(jīng)中藥排石、西藥嗎啡、度冷丁治療三天無明顯效果。審其右脅下腹部劇痛,時輕時重,按其腹尚柔軟,舌苔薄白,脈弦緊。細問其服用排石藥物后的效果,言其疼痛非但不減,反見疼痛加重,脈證合參,再結(jié)合前藥服后的效果,診為寒邪郁結(jié)肝膽所致,因擬大黃附子湯散寒邪破陰結(jié)。處方:
大黃3克 細辛4克 附于10克
兩劑,晝夜兼進,20個小時后往診,患者云:已愈。
按:山西中醫(yī)研究所已故名老中醫(yī)李翰卿曾說,治療腎、輸尿管、膀胱結(jié)石的原則,一首先是排石,因為只有石去病才愈。二是分寒熱、虛實、臟腑、經(jīng)絡(luò),若但知治石,而不知寒熱、虛實、臟腑、經(jīng)絡(luò),則療效必差,本例之所以取效者,一在于處方由寒變溫,二在于處方治膀胱變?yōu)橹胃巍?div style="height:15px;">
3.右脅下腹痛,痛徹少腹、胃脘
張××,男,56歲。
一個多月以前,在坐汽車上山的過程中,突因顛簸較重而發(fā)現(xiàn)右脅下、右臍腹劇烈疼痛,惡心嘔吐。某院診為腎下垂,腎扭轉(zhuǎn)。住院治療一個多月不見改善,后又請中醫(yī)以補腎之法治療十天仍不見效。細審其證,右脅下、胃脘、右臍腹均疼痛,尤以右脅下、右臍腹疼痛較甚,按壓腹部尚柔軟,食欲不振,夜間口咽微干,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細小數(shù)。綜合脈證,反復思考,此病雖為腎下垂、腎扭轉(zhuǎn),然其按照中醫(yī)基本理論去認識,其病位并不在腎,而是在肝,而且脈弦亦為肝脈,證脈合參,此證必肝陰不足之所致也。治宜養(yǎng)肝理肝瀉火,一貫煎加減。處方:
川楝子10克 生地10克 枸杞子10克 麥冬10克 沙參10克 石斛10克
服藥四劑后,疼痛好轉(zhuǎn),繼服六劑,疼痛減輕六、七,但又服六劑,疼痛不再減輕。再詢其證,云:脅痛、腹痛確已大減,但近日來又發(fā)現(xiàn)右側(cè)腰痛酸困,頭暈,舌苔白,脈弦細、尺大。綜合脈證,診為肝腎俱虛為本,肝郁氣滯為標。故擬滋補肝腎以培本,舒肝理氣瀉火以治標。宗滋水清肝飲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生地15克 山藥10克五味子10克 茯苓10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 梔子10克 枸杞于10克 薄荷3克
服藥20劑后,諸證全部消失,超聲波復查已正常。
按:本例之取效,首先在于按照中醫(yī)理法方藥去辨證論治,其次在于不受西醫(yī)病名的局限,再者在于按照隨證治之的原則改變用藥方法。
4.右脅下、胃脘疼痛,久治不效
葛××,女,39歲。
胃脘疼痛,時輕時重三年多,中、西藥久治不效;近半年多來,疼痛日漸加劇,住院后,初用西藥治療兩個月不效,后又轉(zhuǎn)入中醫(yī)科病房治療,先后以中藥健脾溫中、散寒止痛、活血止痛等劑,并配合針灸治療三個多月,疼痛始終不減,尤其是近半個多月來,每日疼痛均在四個小時以上,疼痛劇烈時簡直難于忍耐,在疼痛的同時出現(xiàn)頻繁的嘔吐,有時象鉆痛,有時象酸痛,此時若注射度冷丁也很難緩解,酸痛緩解后,隱痛仍然存在,食欲甚差,胃脘痞滿,體重日漸降低。邀請老師會診,老師察其體瘦,腹肌雖緊張而按之不硬痛,疼痛雖胃脘、腹部均見,但以右脅下為甚,其痛時輕時重,嚴重時大聲呼叫,減輕時不斷呻吟,在疼痛嚴重的同時并有有劇烈的嘔吐,食欲甚差,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云:此病在肝,病屬陰虛。治宜養(yǎng)陰理肝,一貫煎加減。處方:
拘杞子10克 沙參10克 麥冬10克 川楝子10克 元胡10克 生地15克
服藥一劑后,疼痛減輕大半,服藥三劑后,疼痛消失,繼眼10劑,諸證消失。其后,患者為弄清病因,又到數(shù)個醫(yī)院反復檢查,診為潰瘍病穿孔后形成的胰、膽、胃粘連,要求手術(shù),因患者無明顯痛苦,而來治療。
按: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已故名老中醫(yī)李翰卿曾云:腸梗阻的治法一般是攻下,但是病程較久,正氣虧損者,又不可但予攻下,若徒予攻下,非但里實不除,而且使正氣更虛。病反不除,因此治療時,或者采用攻補兼施,或者采用但撫其正的方法,扶正之法,一般有三種:一氣虛者,補氣,主用人參;二陽虛者,補陽主用附子;三陰虛者,補陰,主用沙參、生地、麥冬。
腸粘連的治法一般是活血,但是病程較久者,往往合并正虛,至于腸粘連引起的腸梗阻,由于反復嘔吐?lián)p傷陰液,所以合并陰虛者亦不少,因此治療時應注意養(yǎng)陰育陰,一貫煎為養(yǎng)陰育陰理肝之有效方劑,可采用之。
5.左脅下腹痛,時輕時重十余年
耿××,女,成。
胃脘疼痛,時輕時重十幾年,數(shù)個醫(yī)院治療一直不效,亦未明確診斷。細審前醫(yī)所處之方,除西藥外,中藥之方多從脾胃論治,或以溫中健脾,或以溫中散寒,或以苦寒清胃,或以活血止痛,或以養(yǎng)陰益胃,然始終效果不著。察其脈證,疼痛正在左肋下的上腹部,他處不痛,按之無明顯壓痛,亦不見明顯的緩解,舌苔白,脈沉弦澀。綜合脈證,診為肝寒所致。擬用溫肝暖肝。暖肝煎加減。處方:
拘杞子10克 沉香6克 小茴香6克 肉桂6克 當歸10克
服藥二劑后,疼痛大減,繼服四劑,疼痛消失,又以10劑而愈。
某醫(yī)問:前醫(yī)曾用溫中散寒、健脾溫中之劑,何故不效?答曰:前方治在脾,本方治在肝,病所不同,故療效有異。又問:前醫(yī)亦有用溫肝之藥者,何故不效?答曰:肝是體陰用陽之臟,若肝病甚久,但溫其陽,不治其陰,則肝不柔,病難愈;此外,病有主次之分,本病之病位主要在肝,應治其肝,不治脾而兼治肝,否則主次難明,很治有效。
(二)胸脅痛
1.脅間刺痛,時輕時重
蘇××,男,成。
右側(cè)第四肋間疼痛,時輕時重一個多月,醫(yī)診肋間神經(jīng)痛,曾予西藥、針灸及活血止痛之劑治之不效。審其脈沉,診為氣滯血淤,予柴胡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瓜蔞15克、枳殼10克、郁金10克、蘇術(shù)6克。服藥四劑而愈。
某醫(yī)問:本例患者我先用活血止痛不效,后用瓜蔞薤白湯加減無功,老師為何用瓜蔞、赤芍之類反效也?答曰:脈沉者,以肝氣郁結(jié)為主,治當從舒肝理氣為主,你用瓜蔞薤白重在寬胸理肺,用活血之劑重在活血,一不理肝,二不理氣,故其效較差,《內(nèi)經(jīng)》在論治法時強調(diào)適其至所,就在于此。
2.心前區(qū)悶痛,久久不效
蘆××,男,70歲。
心前區(qū)一片疼痛十幾年,數(shù)個醫(yī)院診為冠心病。用消心痛、冠心蘇合丸、心寶、丹參片、硝酸甘油等治療后,仍時輕時重。近半年多來,心前區(qū)憋悶疼痛之狀較前加重,某醫(yī)以活血、通陽、寬胸之劑治之,癥狀不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見日漸加劇。細審其證,疼痛僅僅表現(xiàn)為胸部一側(cè)之心前區(qū)憋悶疼痛,他處不痛,并同時兼見氣短、心煩、喜嘆氣、舌苔白、脈弦滑。綜合脈證,再結(jié)合前用諸方反復考慮:胸部一側(cè)疼痛當屬于肝而非屬于心,肝郁當舒肝。前用活血,通陽治心之不效者,但治心而未治肝耳;脈弦滑者,痰熱郁于肝膽也。治宜舒肝理氣,化痰清熱,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當歸10克 赤芍10克 瓜蔞15克青皮10克 橘葉10克 黃芩4克
服藥20劑后,心前區(qū)憋悶疼痛消失,心電圖復查亦正常。
3.胸膜粘連,胸脅疼痛久久不愈。
魯××,女,成。
結(jié)核性胸膜炎愈后三年多來,右側(cè)季脅部一直經(jīng)常疼痛,尤其是在深吸氣、跑步的時候最為明顯。某院診為胸膜粘連先用胎盤組織液、理療無明顯效果,后改用中藥活血祛淤之劑,初用之時疼痛略減,繼續(xù)用之又不效,為此經(jīng)常感到心煩,有時甚至因此而哭泣。細審其證,除以上諸證外,并見頭暈頭脹,心煩急躁,納呆食減,時時嘆氣,舌苔白,脈弦滑而澀,綜合脈證,診為肝郁氣滯,痰淤相結(jié)。治擬理氣舒肝,活血化痰。處方:
柴胡10克 赤芍10克 瓜蔞15克 青皮10克 白芥子10克橘葉10克 蘇木6克
服藥兩劑后,脅肋疼痛竟減,續(xù)服20劑,疼痛消失。
某醫(yī)問:從諸多雜志報導來看,均云活血祛淤藥為治療胸膜粘連的有效方法,然此例用之反不效,老師雖亦應用活血祛淤藥,但其藥量、藥味均少于前醫(yī)諸方,而其效竟如此之神,其故何也?答曰:從經(jīng)驗來看,活血祛淤確是治療胸膜粘連的有效方法,此例之不效者,乃因其挾痰、挾氣滯所致,故但予治血無效,而以理氣化痰,佐以活血取效也。李翰卿先生曾云:治疑難病尤當注意挾雜,即此意耳。
(三)臍左一片疼痛不止
和××,男,28歲。
十幾年來,腹痛一直不止,平時僅隱隱作痛,跑步、生氣后往往突然劇烈疼痛,休息后逐漸減輕。經(jīng)過數(shù)個醫(yī)院檢查一直沒有確診。用針灸、按摩、中藥、西藥治療一直不效。細審其證,腹痛僅在肚臍左側(cè)天樞穴附近出現(xiàn),其他任何部位均不疼痛,按壓局部時疼痛加重,食欲睡眠均正常、舌苔白,脈弦澀不調(diào)。綜合脈證,反復考慮;天樞者,胃經(jīng)之穴也,天樞者,轉(zhuǎn)樞之意也,能使清氣得升,濁氣得降,然清氣之升,非肝睥不可;脈弦澀不凋者,氣滯寒凝也。治宜疏肝助脾,散寒解郁。逍遙散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4克 薄荷3克
服藥兩劑后,腹痛好轉(zhuǎn),繼服四劑,腹痛減半,又服藥20劑,疼痛消失而愈。
(四)闌尾術(shù)后腸粘連,腹痛一直不止
陸××,女,25歲。
一年前行闌尾切除術(shù),術(shù)后雖然劇痛已經(jīng)消失,但仍經(jīng)常疼痛,走路、咳嗽、生氣時都使疼痛加重,患者為了減輕痛苦,經(jīng)常彎腰護腹走路。不得已,又進行第二次手術(shù),手術(shù)進展順利,但手術(shù)后不久,又發(fā)現(xiàn)右小腹疼痛,走路、伸腰,甚至咳嗽,都使疼痛加重。某院以胎盤組織液、理療等法治療兩個多月仍不效,邀余以七厘散治之。服藥后腹痛不但不減,反而出現(xiàn)頻繁的嘔吐。細察脈證,除腹痛外,并見心煩頭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脈弦。綜合脈證,反復考慮,此病雖有淤血,然因其肝氣不舒與淤血俱在,寒熱并存,氣郁不行,寒熱不解,徒治其血,故難得愈。治宜舒肝理氣活血散寒,小柴胡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干姜6克甘草6克 大棗6個當歸10克 白芍10克
晝夜連進兩劑,嘔葉停止,腹痛大減,繼服五劑,痛止而愈。
七、肝之經(jīng)絡(luò)于巔頂、頸側(cè),腿外側(cè)
(一)巔頂頭痛
1.房事后巔頂熱痛,嘔吐頻作
蘇××,女,47歲。
陣發(fā)性頭頂熱痛,嘔吐二十余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太原等多個醫(yī)院住院治療,迄今未確診,服用中、西藥,并配合針炙等,一直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20多天前,又發(fā)現(xiàn)頭腦劇痛不止,惡心嘔吐,滴水難進,雖反復用拳捶擊頭部也不能減輕痛苦,不得已,又急入某院進行治療。住院后,除支持療法外,并以大劑鎮(zhèn)靜、止痛藥治之,非但疼痛不減,反而日漸加重。細審其病,二十多年來,每次房事之后,頭頂不久即發(fā)現(xiàn)火熱,熱后不久即出現(xiàn)劇烈的頭痛,頭暈,視物昏花,惡心嘔吐,有時僅嘔吐數(shù)口,有時數(shù)天滴水難進。此次發(fā)病之始,僅僅微有惡心嘔吐,但住院后,卻日甚一日,近十幾天來全靠輸液維持生命,有時突然嘔吐,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舌苔白,脈弦緊小數(shù)。綜其脈證,反復思考:病多發(fā)于房事之后,房事之時,多動于心,強于肝,發(fā)于腎,房事之后,厥氣上沖,犯于胃則嘔吐,犯于頭則巔頂劇痛,即腎虛為本,肝寒厥逆為標證也。治宜溫肝降逆助脾先治其標,至肝之標邪減,再治腎本可也。吳茱萸湯加減。處方:
吳茱萸10克 黨參10克 生姜10克 大棗12個當歸10克白芍10克
服藥兩劑后,頭痛嘔吐大減,繼服10劑后,頭痛大部消失;嘔吐停止,飲食正常,然頭痛仍時有發(fā),繼予補腎之劑調(diào)理半年而愈。
2.巔頂頭痛,時冷時熱,惡心嘔吐
盛××,女;56歲。
十幾天來,突然巔頂頭痛難忍,惡心嘔吐,某院診為神經(jīng)性頭痛。先用西藥治療一周不效,又請中醫(yī)以祛風止痛、降逆止嘔、平肝降逆等法治之仍不效。細審其證,巔頂時冷時熱,冷時如冰觸,熱時如火灼,并同時疼痛難忍,心煩意亂,惡心嘔吐,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苔黃白,脈弦緊。綜合脈證,反復思考:巔頂者,肝經(jīng)所主也,時寒時熱者,肝膽之邪并見也。大便秘結(jié)者,胃腸實熱也;嘔吐、頭痛并見者,肝郁犯胃也,治宜舒肝和胃,化飲降逆,瀉火,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苓10克 甘草6克生姜4片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5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服藥兩劑,頭庸、嘔吐俱減,繼服七劑,諸證消失而愈。
3.頭腦脹痛,惡心嘔吐,視力下降
劉××,男,29歲。
兩周來,頭脹痛難忍,惡心嘔吐,視力下降。某院診為腦瘤。因無床位而暫時不能住院,為減輕痛苦,要求中藥調(diào)理,審其除上述諸證外,并見心煩尿少,大便不暢,舌苔白,脈弦緊。證脈合參,診為肝郁氣結(jié),水飲不化。因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7個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服藥四劑后,頭痛、嘔吐大減,小便增多,后轉(zhuǎn)腦外科手術(shù)治療。
(二)巔頂灼熱
姜××,男,50歲。
一年多來,經(jīng)常感到巔頂灼熱治忍,先請某院西醫(yī)治療,未確診。半年后,又請中醫(yī)以清熱瀉火,養(yǎng)陰平肝等治療七個多月一直無明顯效果。細審其病,除以上諸證外,并見胸滿心煩,心悸乏力,失眠,舌苔薄白,脈弦細,綜合脈證,反復考慮:診為肝郁血虛、郁而化火,因擬養(yǎng)血舒肝。解郁瀉火。丹梔迫遙散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生姜4片薄荷6克 丹皮10克 梔子10克
服藥四劑后,胸滿、心煩等證好轉(zhuǎn)。繼服十劑后,巔頂灼熱霍然消失。
某醫(yī)問:前醫(yī)用瀉火清熱,養(yǎng)陰平肝而不效,師用丹桅逍遙散見效,其故何也?丹梔逍遙散為瀉火之劑,前醫(yī)所用之方亦為瀉火之劑,為什么同為瀉火之劑,而一方有效,一方無效呢?答曰:火之實者、有郁火、實火之分,若單純由實火所致者,當瀉火;若由郁而生火者,非散非發(fā)不解故《內(nèi)經(jīng)》說:火郁發(fā)之。本證巔頂灼熱為郁火所致,故應發(fā)應散,而不應瀉、降,若降、若瀉則火邪更郁而病難除,故前用瀉火不效,后用舒、散而功。
(三)巔頂冷如風吹
尚××,女,成。
三年多來,頭頂冷如風吹狀,每日每時常以頭巾、棉帽或毛巾包裹頭部以減輕痛苦,經(jīng)多個醫(yī)院檢查,迄未確診。后請中醫(yī)以補氣溫陽之劑,附子、肉桂、人參、鹿茸之屬治之,精神雖有好轉(zhuǎn),但頭頂發(fā)冷不見改善。細審其證,除頭頂發(fā)冷,雖在夏季也需戴棉帽外,別無所苦,舌苔白,脈弦細而澀。綜合脈證,反復思考:巔頂者,肝之所主也;脈弦者,肝脈也;肝氣郁結(jié),清氣不升,濁氣不降,陰陽失其交融之能,故巔頂?shù)涠粺?。治宜舒肝調(diào)肝。逍遙散合柴胡桂枝湯合方。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7個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當歸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 薄荷1克
服藥六劑,頭冷消失而愈。
某醫(yī)問:陽溫之劑治之冷感不減,舒肝之劑治之冷感反除何也?答曰:局部冷感有虛、實之分。虛者,補陽補氣可解,實者、多因郁結(jié)而成。郁結(jié)者,有血、氣之分,郁于氣者,舒肝理氣可解;郁于血者,活血祛淤可除,此例復用溫陽不解者,乃因病非陽虛所致,而由氣郁而成,故用舒肝理氣得解也。(四)巔頂、牙、耳俱痛,逆氣上沖
張××,女,65歲。
兩年多來,牙齦、耳內(nèi)、巔頂陣陣作痛,有時象閃電,有時象攻沖上逆,并同時感到心煩意亂,或心胸煩熱,逆氣上沖,上沖至頭則頭暈汗出,上沖至胸咽則氣短,這種情況,輕則一日二次,多則一日七、八次,經(jīng)數(shù)個醫(yī)院住院檢查治療,診為冠心病、三叉神經(jīng)痛,但一直不見好轉(zhuǎn)。近一年多來,又請中醫(yī)以活血祛瘀,通陽行痹、補氣養(yǎng)血之劑治之,不但無明顯效果,反見日漸加重。細察其證,除持續(xù)不斷的牙、耳、頭痛,時輕時重外,并見胸滿胸痛、胸滿心煩,時時煩熱上沖,沖則氣短心悸,汗出,易怒易恐,糟雜泛酸,口苦口干,手冷而麻,大便不暢,小便不利,失眠,乏力,手足憋脹,精神極差,舌苔白,脈弦緊澀偶見結(jié)象。結(jié)合脈證。反復考慮:此病乃心陽不足,濁氣上沖,肝木失達所致,治宜溫陽化飲,舒肝理氣,調(diào)理三焦。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個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黃4克 龍骨15克牡蠣15克
服藥六劑后,十日來已有五天頭、牙、耳不痛,心煩心悸,胸滿胸痛,手麻、四肢憋脹等證亦好轉(zhuǎn),食欲增加,精神倍增,繼服上藥六劑后,以上癥狀消失,乃停藥療養(yǎng)。但停藥兩個多月后,突然以上癥狀又發(fā)作,然較以前為輕,某醫(yī)以治冠心病的中、西藥治療七日,諸證加劇,不得巳,又住院治療,住院兩個月后,癥狀反較前加劇,乃又邀余會診,細察脈證與前相同,宗效不更方之旨,復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方法兩個月,諸證消失。
(五)兩側(cè)頸部拘急疼痛,胸部囊腫
郝××,男,65歲。
半年多以前發(fā)現(xiàn)頸部兩側(cè)拘急疼痛,活動不便,經(jīng)某院治療一個多月不見好轉(zhuǎn),一個多月后,在兩腿腘窩部又發(fā)現(xiàn)兩個如鴨蛋大的腫物,按之微硬,乃在某脘外科住院治療,住院后,將右側(cè)腘部腫物切除,后經(jīng)病理切片確診為囊腫,因多種原因,左側(cè)腘部囊腫未切除。審其除上癥外,并見胸脅竄痛,煩躁易怒,頭暈時痛,舌苔白,脈沉弦。綜合脈證,診為肝郁氣結(jié),痰滯血淤之證。故擬舒肝理氣,化痰散結(jié)。柴胡橘葉煎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赤芍10克 瓜蔞15克 青皮10克 橘葉10克枳殼10克 甘草10克 白蒺藜3克
服藥六劑后,頸部拘急疼痛消失大半,左腘部腫物較前明顯縮小,繼服六劑,頸部拘急疼痛消失,腘部腫物縮小三分之一,又服兩月而愈。
(六)左股外側(cè)一片皮膚麻木
中××,女,成。
左股外側(cè)約手掌大一片皮膚麻木已半年多,用手抓、針刺亦不疼痛。某院診為皮神經(jīng)炎,用針灸、理療及中藥祛風活血、補氣養(yǎng)血,通經(jīng)活絡(luò)治療后不見改善。細審其證,除以上述癥狀外,別無所苦,舌苔白,脈沉弦。綜合脈證。反復考慮:大腿外側(cè)乃膽經(jīng)所絡(luò),膽與肝相表里,肝主升陽,肝氣郁結(jié),則陽氣閉塞,陽氣閉郁則麻木。治宜舒肝養(yǎng)血通絡(luò)。逍遙散加味。處方:
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術(shù)10克 獲苓10克甘草10克 薄荷3克 生姜3片白芥子6克
服藥四劑后,麻木明顯好轉(zhuǎn),繼服六劑后,麻木消失。
某醫(yī)問:為什么我用通經(jīng)活絡(luò)、養(yǎng)血活血之劑不效,而老師也用當歸、白芍之品反效?答曰:所用養(yǎng)血活血之品雖相同,而你加活絡(luò)之品,吾加舒肝之劑則不同,即一方重在活血,一方重在舒肝理氣,而且本方又加白芥子之行皮中之氣,故此方取效耳。
八、肝主疏泄
(一)郁證
1.服用大量安眠藥后,食欲不振,惡心欲吐
蔣××,女,26歲。
二十多天前,國家庭不和,服食大量安定自殺,經(jīng)搶救后雖然脫離危險,但一直食欲不振,惡心欲吐,頭暈乏力,并時有再次自殺念頭,醫(yī)用肝泰樂等保肝藥物治療后不見好轉(zhuǎn)。審其神情抑郁,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失眠,舌苔薄白,脈沉弦而澀。綜合脈證,診為肝郁氣結(jié),寒水阻滯。治擬舒肝理氣,溫陽化飲。小柴萌湯加味。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6個桂枝10克 茯苓6克
服藥一劑后,食欲增加,頭暈惡心等基本消失,繼服兩劑愈。
2.經(jīng)常數(shù)日痛哭不止
尤××,女,58歲。
十年以前,因心情不愉快連續(xù)痛哭七八天,其后哭聲雖止,但稍有心情不愉快時即嚎啕大哭,少者三四天,多者十幾天,嚴重時甚至在入睡后仍不斷抽泣,為此曾在數(shù)個醫(yī)院進行治療,并曾連續(xù)住院半年多,但始終不效,又請中醫(yī)以甘麥大棗湯治之,服藥數(shù)百劑,效果仍不明顯,最近一年來,以上情況更加嚴重,幾乎每個月都發(fā)作一次,每次發(fā)作三至八天,有時甚至沒有什么明顯的精神不愉快,也不由自主的突然發(fā)病,食欲一股正常,開始僅在發(fā)病期間稍差,但在最近發(fā)作以后仍然較差。細審其證,除以上諸證外,并述每次發(fā)病以前,突然覺到胃脘煩熱不適,逆氣上沖,沖于心胸則呃逆,呃逆幾次之后,即開始哭泣,先為一般抽泣,后為嚎啕大哭,晝夜不止,連續(xù)哭啼數(shù)天后,逐漸由大聲轉(zhuǎn)為小聲,其后慢慢即可停止,在啼哭的同時,不食不饑不便,舌苔薄白,脈沉弦而澀。綜合脈證,反復思考:哭雖屬肺,但脈沉弦而澀卻屬肝寒挾滯,又哭聲之作,忽來忽止之證,諸家稱邪祟,邪祟由痰而生。故治以化痰溫肝,清熱安神。竹皮大丸加減。處方:
竹茹20克 生石膏20克 桂枝10克 甘草70克 白薇10克 柏子仁10克
服藥六劑后,半個多月沒有發(fā)病,服藥一個月后,追訪三年一直沒有復發(fā)。
2.胸中憋悶如擠壓感
郝××,女,成。
胸中憋悶像擠壓樣五個多月。某院診為冠心病。應用中,西藥治療后,開始稍有好轉(zhuǎn),但其后一直不效,細審其證,除胸中憋悶像擠壓樣以外,并見心前區(qū)偶而刺痛,時時張口呼吸,頭暈而重,舌苔薄白,脈沉。細審前用之藥,除治療冠心病的西藥外,尚有中藥活血、通陽、開竅之劑。綜合脈證,再參考服用諸藥后的反應,反復考慮后,認為:此乃肝肺氣郁所致,治擬舒肝理氣,宜降肺氣。柴胡枳桔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赤芍10克 陳皮10克 青皮10克 蘇葉6克枳殼10克 瓜蔞皮15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郁金10克
服藥兩劑后,胸中憋悶象擠壓狀的現(xiàn)象好轉(zhuǎn),繼服上藥兩個月后,諸證消失。
某醫(yī)問:冠心蘇合丸等既行氣開竅,又活血通絡(luò),既然本病以氣郁為主,為什么用此方不效,而用四逆散加味反效?答曰:冠心蘇合丸所理之氣重在心經(jīng),而四逆散加味方(應為柴胡枳桔湯)重在肝肺,所治病位不同,故其效大異也。
(二)奔豚
蘇××,女,成。
陣發(fā)性心胸煩熱,逆氣上沖,甚至不醒人事五年多,曾反復住院檢查治療,未查出器質(zhì)性改變,診為神經(jīng)官能癥。中、西藥久久用之,一直無明顯效果。特別是最近—個時期以來,以上癥狀更加嚴重,有時一天暈厥一、二次。細審其證,每次發(fā)病都在心情不愉快之時,近日來,所以發(fā)作特別嚴重,是由于心情一直不愉快,發(fā)作時,先感胃脘煩熱,繼而熱氣向上沖逆,沖于胸中煩熱、懊憹而難于忍耐,沖至咽喉則憋悶難于呼吸,沖于頭則突然神志不清而倒于地,有時手足冰冷,有時不冷,但無痰聲及吐痰涎,亦不抽搐,幾秒鐘后突然全身汗出而清醒,清醒后以上癥狀消失,有時在發(fā)作前有寒熱往來之感,偶見口干,舌苔白,脈弦滑而澀。綜合脈證,診為痰火郁結(jié)肝氣不舒。因擬舒肝理氣,化痰瀉火。奔豚湯加減。處方:
葛根15克 川芎10克 當歸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0克半夏10克 甘草10克 桑皮15克
服藥一劑后,鑿證稍減,繼服一月后,諸證消失。
(三)厥怔
蘇××,女,成。
胃脘疼痛數(shù)十年,近十幾年來,因經(jīng)常思想不痛快而病情日漸加重,特別是近五、六年來,胃脘經(jīng)常悸動疼痛,嚴重時逆氣上沖,沖于心胸則突然四肢厥冷,言語不能,面色慘白,心悸難于忍耐,近兩年多來,以上情況更加嚴重,有時一日發(fā)作二、三次,為此曾住院400多天,但癥狀改善不明顯。細審其除以上癥狀外,并見其消瘦乏力,面色晃白無華,胃脘疼痛,坐或站立時均彎腰護腹,神疲,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綜合脈證,診為中氣不足為本,肝郁氣結(jié)為標,治擬健脾益氣,舒肝降逆,四磨湯加減。
服藥六劑后,逆氣上沖,心悸乏力好轉(zhuǎn),后改予十四味建中湯加減治療半年而愈。
九、肝主風
(一)痙證
1.拔牙后兩頜強急,不斷的張口咀嚼
申××,女,成。
三年多以前,突然發(fā)現(xiàn)牙痛頭痛,經(jīng)多方治療一年多疼痛不見好轉(zhuǎn),后請口腔科行拔牙術(shù),術(shù)后疼痛雖基本消失,但卻出現(xiàn)頭腦木脹,兩頜拘急不適。一周后,又發(fā)現(xiàn)不斷的張口,不斷的咀嚼,乃赴某院神經(jīng)科診治,住院兩個多月,非但咀嚼樣動傷不見減少,反見日漸增多,又請某院針灸科治療,癥狀不但不減,反而出心悸心煩,失眠健忘,耳鳴耳聾,汗出。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來,除睡眠的開始約一個小時沒有咀嚼樣動作外,幾乎無時無刻的張口、咀嚼。細察其證,除以上所述癥狀外,并見口苦口干,胃脘部偶見悸動,逆氣上沖,沖則汗出,汗出后即突然全身疲軟,食欲不振,兩手憋脹或麻木,小便不利,大便不爽,面色萎黃,舌苔黃白,脈弦緊而澀。綜合脈證,反復考慮;此乃肝郁氣滯,痰飲不化,上熱下寒,郁而化風之痰。因擬舒郁解郁,化飲清熱,熄風解痙。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桂枝10克茯苓15克 熟軍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甘草10克 生姜3片大棗7個
服藥六劑后,睡眠增加,精神好轉(zhuǎn),心悸心煩,汗出頭暈等亦明顯改善,兩頜關(guān)節(jié)僵硬不適感減輕,但咀嚼樣動作不見減少。繼予上方20劑后,諸證大部消失,咀嚼樣動作明顯減少,又眼20劑,諸證消失而愈。
某醫(yī)問:柴胡加龍骨牡湯中本無熄風解痙之藥,為什么治則上談熄風解痙?答曰:桂枝能溫肝伐肝解痙,龍骨、牡蠣能平肝潛陽熄風;桂枝配龍骨、牡蠣熄風解痙之力甚佳;故兒科慢驚風多用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所以能熄風解痙者,即在此耳。
2.小舞蹈病
沈××,女,58歲。
三年前,突然發(fā)現(xiàn)手足抽動,不久即停止,所以沒有引起注意,兩個月后,發(fā)現(xiàn)手足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由自主的亂動,乃到某院診治,住院治療八個多月,診斷為動脈硬化、小舞蹈病,但病情卻日漸加重。特別是近一年來,手足、乃至全身均不停的亂動,除入睡期間有所減輕或停止外,幾乎沒有停止的時間,并同時合并有皺額、呶嘴、眨眼、吐舌、擠眉等變幻動作,言語、咀嚼、吞咽亦覺困難,細審其證見全身不停的亂動,猶如跳迪斯科舞蹈狀,并同時不停的呶嘴、擠,眼、皺額、咀嚼、吞咽,問其痛苦所在時,言語時斷時續(xù),反復問其所苦時,即煩躁不愿回答所問內(nèi)容,診其脈時,兩手不斷進行扭轉(zhuǎn)性動作,兩下肢也不斷的扭轉(zhuǎn)活動,食欲較差,胸滿時痛,小便或不利或正常,大便干稀不調(diào),舌苔白,脈弦緊,再察前醫(yī)所予方藥,除西醫(yī)之外,中醫(yī)大多為養(yǎng)血熄風、平肝安神、熄風定痙之劑,詢其各方之療效,除養(yǎng)血熄風,平肝安神無明顯反應外,應用熄風定痙之劑后,不但抽搐不減,反而出現(xiàn)全身拘急酸痛難忍。綜合脈證,再藥證與療效相比較,知其既非血虛風動,亦非陰虛風動,更不是熱極生風,乃肝郁氣滯,痰濕不化,郁而化風之證。因擬舒肝理氣,化飲除濕,熄風解痙。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黨參10克 黃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10克 大棗7個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黃4克 龍骨15克牡蠣16克
服藥四劑后,不料想諸證均稍減。繼服20劑后,諸證大部消失,又服10劑,諸證消失而愈。
3、腦囊蟲、昏迷,抽風
馮老師治一人,腦囊蟲病、昏迷、抽風不止,諸藥治之不效,師予蜈蚣120條、全蝎12克、南星15克、雷丸10克、郁金15克等,十劑后,神志轉(zhuǎn)清,抽風停止。
(二)眩暈
1.眩暈,嘔吐,手足抽搐
郭××,女,成。
三年前,突然發(fā)現(xiàn)頭暈惡心,不能站立,急診入某院,診為美尼爾氏病。住院三個多月,癥狀消失,其后又曾發(fā)作兩次,但不太嚴重。三天前,因過度勞累,頭暈突然發(fā)作,此次發(fā)病較前幾次都嚴重,自感天旋地轉(zhuǎn),房屋樹木均顛倒轉(zhuǎn)動,惡心嘔吐,不敢睜眼,不敢翻身,不敢坐立,兩手足不斷抽動,又急住某院三天,癥狀不見改善。審其閉目平臥床上,命其睜眼,立刻感到諸種景物轉(zhuǎn)動,惡心嘔吐,耳鳴失聰,舌苔白,脈沉緩。綜合脈證,反復思考:此痰濕化風之證也。治宜化痰除濕散風,眩暈方加減。處方:
石決明15克 天麻10克 鉤藤15克 防風4克 菊花10克 薄荷4克 半夏10克 陳皮10克 茯苓10克 生白術(shù)10克 玉竹5克 黃芩10克
服藥一劑,眩暈大減,已能短時間內(nèi)看四周景物,抽搐、惡心嘔吐均停止,繼服四劑,諸證消失而愈。
2.眩暈不止,視物動搖
張××,男,48歲。
在看書的過程中,突然感到頭暈惡心,不敢睜眼,休息幾天后,逐漸好轉(zhuǎn)。但其后一看書就又覺到頭暈惡心,為此曾住院五次,前后達三、四年,經(jīng)多方檢查一直沒有明確診斷,至今已整整十年,嚴重的影響工作和學習,更不能坐車,有兩次不得不坐車到外地檢查一下工作,當車行至目的地時,突然不醒人事,經(jīng)搶救以后才脫離危險,最近一個多月來,因為工作比較多,頭暈特別嚴重,飲食亦明顯下降。細審其證,頭暈不敢坐起,喜閉雙眼,有時惡心,欲看書看文件而又不敢看,精神稍差,睡眠正常,舌苔薄白,脈細緩。再審前醫(yī)所予之藥,多為補益、瀉火之品。綜合脈證,反復考慮,此乃痰濕郁火化風所致。治宜除濕化痰,瀉火祛風。眩暈方加減。處方:
石決明15克 鉤藤10克 菊花10克 薄荷3克 防風4克 半夏10克 陳皮10克 茯苓10克 生白術(shù)10克 黃芩10克玉竹5克
服藥六劑后,眩暈稍減,繼服30劑,眩暈消失而愈。
患者云:十年來除西藥外,僅服中藥即達千余刑,其中既有養(yǎng)血祛風、養(yǎng)血舒肝、養(yǎng)陰平肝、平肝瀉火、又有補氣養(yǎng)陰、大補腦髓之品,然始終無效者何也?答曰:本證脈細緩,細援之脈,或見于氣陰俱虛,或見于濕邪較甚,或見于脾虛濕困,—再結(jié)合你所應用諸藥之效果考慮,證既不是氣陰俱虛,亦非脾虛濕困,顯系邪濕較盛所致,故宜從除濕論治,又因證主要表現(xiàn)頭暈,而非全身酸困,即表現(xiàn)肝證較多,所以改用眩暈方除濕化痰,瀉火熄風而愈。
(三)癲癇
紀××,男,14歲。
兩年前,在玩耍的時候突然摔倒在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一分鐘后,神志恢復正常,其后約四個月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癥狀,但四個月后,以上癥狀又出現(xiàn)一次,時間約兩分鐘左右,其后每三、四個月發(fā)作一次,某院診斷為癲癇。予苯妥英鈉治療后,開始有明顯效果,但近三個月來,反而日漸加重,僅只兩個月即發(fā)作達六次之多,而且癥狀一次比一次嚴重,發(fā)作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延長,最近一次發(fā)病競達半小時左右,發(fā)作之后,全身感到疲乏無力,筋骨酸痛。余以活蜥蝎一條、活全蝎二條,共搗至死,為泥,侯干,研細末,開水沖服,一日一劑,共服20劑愈。
(四)口眼喎斜
陳××,女,23歲。
口眼喎斜四個多月,醫(yī)用針灸、中藥牽正散加減治之,口眼喎斜不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見日漸加重,細審其左眼不能閉合,經(jīng)常流淚,口角向右喎斜,鼻唇溝平坦,左前額皺紋消失,不能皺額,不能鼓氣和厥嘴,鼓氣和吹口哨時,左口角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滯留于左側(cè)齒頰間隙內(nèi),口水常自左口角流出,舌苔白,脈浮而數(shù)。綜合脈證,診為風熱客于面頰,治擬疏散風熱。桑菊飲加減。處方:
蟬蛻10克 僵蠶10克 桑葉10克 菊花10克 連翹10克薄荷6克 甘草10克
服藥四劑后,左而頰活動較前好轉(zhuǎn),麻木減輕,繼服四劑后,霍然而愈。
某醫(yī)問:余用牽正散、烏藥順氣湯,針刺頰車、顴髎、聽宮、四白、翳風、下關(guān)、風池、陽白、合谷、列缺等穴,并有時配合灸法,然治之不效,老師僅用桑菊飲加減八劑而愈,其故問也?答曰;風有寒、熱之分虛、實之別,若風熱予辛溫行散,則熱邪更熾而筋更傷,故馳綏癱瘓更甚也。桑菊飲加蟬蛻,僵蠶等蟲類搜剔之品,則筋絡(luò)之風熱除而病速愈,故其效甚著也。
(五)不斷的擠眉弄眼
董××,男,23歲。
一年多以前,突然感到兩眼瞼拘急不適,但沒有引起注意,兩個月后,出現(xiàn)不由自主的擠眉弄眼,面、額部肌肉發(fā)皺,先至某院請西醫(yī)治療不效,后又請中醫(yī)以針灸,安神鎮(zhèn)靜藥治之,不但不效,反見日漸加重。半年前,突然覺到不斷的擠眉弄眼,面部、額部肌肉發(fā)僵,甚至有時不自主的持續(xù)咬牙、張口都覺困難,近一個多月來,除睡眠時間以外,幾乎沒有暫時休止的時間。細審其證,幾乎1~2秒鐘即擠眉弄眼—次外,還不斷的張口、咬牙,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因口噤難開而經(jīng)常停頓談話一、二分鐘,疲乏無力,納呆失眠,面色萎黃,舌苔白少膩,脈虛大弦滑。綜合脈證,診為肝郁氣滯,痰溫不化,郁而化風。治擬舒肝理氣,化痰熄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生姜3片甘草6克 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大黃3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
服藥六劑后,除大便增至一日數(shù)次外,未見寸效。再思脈大為勞,弦滑主痰。此證乃氣血俱虛為本,痰郁氣結(jié)為標。治擬補氣養(yǎng)血,化痰理氣,調(diào)膽抑風。十味溫膽湯加減。處方:
黃芪15克 當歸10克 麥冬10克 黨參10克 五味子10克 竹茹10克 枳實10克 半夏10克 陳皮10克茯苓10克 甘草10克 菖蒲10克 遠志10克
服藥六劑后,擠眉弄眼的次數(shù)減少,面、額、下頜肌肉發(fā)僵之狀好轉(zhuǎn),回答問題亦較前快,在20分鐘的詢問病情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停頓現(xiàn)象,精神、食欲也有好轉(zhuǎn),繼服六劑之后,食欲、睡眠正常,下頜、額、面肌肉發(fā)僵之狀消失,擠眉弄眼由一二秒一次減為一二分鐘一次,為鞏固效果,又服20劑,諸證消失而愈。
(六)震顫,流涎,行動遲緩
懂××,男,28歲。
四肢沉重,行動遲緩四、五年,近兩年來,行動更加遲緩,手指運動不便,說話緩慢單調(diào),有時涎水不由自主的從口中流出。某院診為震顫麻痹,先用安坦、東茛菪鹼治療后諸證好轉(zhuǎn)。但近一年來,不但不效,反見日漸加重。審其表情呆癡,很少眨眼,手指運動不便,不能拿筆寫字,也不能提戥子和不能拿中藥,手微顫,涎水不由自主的從口角流出,平臥肘翻身非常困難,常需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比較快的翻轉(zhuǎn)身軀,走路時軀干向前彎屈,頭向前傾,呈急速小步,而且越走越快,不能即時止步和轉(zhuǎn)身,說話非常遲緩困難,但食欲正常,舌苔凈,脈虛弱。綜合脈證,診為真陰虧損,虛風內(nèi)動。擬滋填鎮(zhèn)納,安其龍雷,熄其虛風。大定風珠加減。處方:
龜板30克 鱉甲30克牡蠣30克 阿膠10克(烊化)炙甘草10克 麥冬10克 生地15克 五味子10克 白芍15克火麻仁10克,雞子黃2枚
服藥七劑后,諸證大減,口涎停止,繼服14劑后,精神大見改善,手指運動較前靈活,走路、轉(zhuǎn)身均較前靈活,說話亦較前為快,并可大步而行。又以上方14劑,說話、活動均近于常人,恢復中藥司藥工作,繼服上藥三個月,愈。
十、數(shù)變善行
(一)時冷時熱,面色時赤時白
韓××,男,48歲。
兩年多來,有時感到腹部煩熱上沖,沖至胃脘則煩亂難忍,沖至心胸則心悸不止,沖至咽則氣短,呼吸急促,沖至頭面則全身汗出,甚或突然神志不清,四肢厥冷,數(shù)分鐘或幾秒鐘后蘇醒;有時突然熱如火灼,不久即止,有時突然上半身發(fā)熱,面赤紅,大汗出,汗出之后,諸證消失;有時突然感到胃中空虛心慌而面也慘白,甚至恐懼難于忍耐,有時突然兩手、兩臂麻木;有時突然兩臂刺痛,但如閃電樣很快消失,有時突然寒熟往來,一、二分鐘后即突然停止,有時突然感到心臟停止跳動,但不久又恢復正常;有時突然胸滿氣短,連續(xù)不斷的長出氣,有時連續(xù)嘆氣后,胸滿即可緩解,有時突然背部困痛難忍,有時口渴多飲,雖飲數(shù)暖瓶水不能解渴,但又有對數(shù)天不喝一口水而不渴,此外,還有時血壓突然下降至正?;蚝艿?,甚至暈蹶,但又有時血壓突然升高而頭暈頭痛難于忍耐,總之,癥狀繁多,變化多端,舌苔白,脈弦滑,綜合脈證,反復思考,癥狀多變者應求于肝,脈?;?,亦應求于肝,此痰郁氣結(jié)所致。治宜舒肝理氣,化痰瀉火。奔豚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1.奔豚湯加減。處方:
川芎10克 當歸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0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 桑白皮10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川軍10克 龍骨15克牡蠣15克
以上兩方交替服用各三劑后,以上癥狀竟消減大半,又繼服各30劑,諸證竟全部消失。
(二)全身竄痛
摩××,男,成。
全身竄痛五、六年,有時在頭項,有時在四肢,有時在胸脅,有時在骨節(jié),有時在肌肉,痛苦難忍,為此先請西醫(yī)治療不效,又請中醫(yī)以中藥祛風散寒、疏風通絡(luò),活血祛淤、養(yǎng)血祛風等治之,仍不見效,不得已,又改請理療科以臘療、紅外線,針灸科以針灸,按摩科以按摩,但還是不見效。特別是近一年多來,以上情況更加嚴重,為此不得不休息,休息以后,給生話帶來用難,又給家庭帶來了矛盾,經(jīng)常因家庭瑣事而生氣,生氣后以上癥狀更加嚴重,常因此而數(shù)次出現(xiàn)輕生的念頭,細審其證,除全身竄痛外,并見頭暈,失眠心煩,胸脅苦滿,口干納差,舌苔白,脈弦滑。綜合脈證,反復思考:此乃肝郁氣結(jié),痰濕不化,郁而化風之證,治宜舒肝理氣,化痰熄風。四逆香佛二花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 枳實10克 白芍10克甘草6克,香櫞10克佛手10克 玫瑰花10克 代代花10克 黃芩4克。
服藥兩劑后,全身竄痛,胸滿心煩竟大減。繼服上方十劑后,全身竄痛消失八九,后以舒肝丸,一日二次,一次半丸,服藥兩月而愈。
患者問:前用那么多的中、西藥,并配合針灸、按摩、理療均不效,孝師僅用十余劑四逆香佛二花湯而愈,其故何也?答曰:病癥與藥不相合也。又問:余曾自擬舒肝理氣之劑數(shù)付,為何服之不效?答曰:其因有二:—你對自己開的藥沒有信任感,你雖有是因肝氣不舒引起的想法,但又懷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所以不能堅持服藥,也就是說即使有微效也不能堅持以擴大戰(zhàn)果,使疾病獲愈。二本病是一個正虛邪實的證候,若舒肝理氣之力稍大則正氣不支,此時只可微量以理氣,使正不傷,而肝氣舒,此所以用舒肝丸半丸,即在此耳。
(三)麻木,肩背酸痛,頭痛等忽作忽止
柳××,男,30歲。
手足麻木,頭暈頭痛三年多,某院診為頸椎骨質(zhì)增生、末梢神經(jīng)炎。先用牽引、按摩、針灸治療無明顯效果,后又請某醫(yī)以中藥祛風通絡(luò)、活血止痛及西藥治療仍不效。細審其證,除上述癥狀之外,并見右肩臂酸痛憋脹,頭暈頭痛,失眠心煩,時作時止,時輕時重,胸脅時滿,口干口苦,舌苔黃白,脈弦而緊。綜合脈證,反復思考,若以上請證因氣虛、血虛、淤血所致,必癥狀固定而不移,而此證卻時輕時重,時作時止,按變動不拘者,其病多在肝經(jīng),肝經(jīng)之病郁為多,且其脈弦緊,亦正與此證相合,因診為肝郁氣滯,寒濕阻于三焦,經(jīng)絡(luò)閉阻之證。為擬舒肝理氣,除濕化痰,調(diào)理三焦。柴胡加龍骨牲蠣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半夏10黃芩10克 黨參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5個桂枝10克 茯苓15克 大黃3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
服藥六劑后,不但失眠心煩,頭暈頭痛好轉(zhuǎn),而且手足麻木左肩臂酸痛亦明顯改善,繼服上方12劑后,失眠、心煩頭暈、頭痛減輕七、八,手、足麻木,肩臂酸痛減輕八、九,又服上方30劑,諸證消失。
(四)失語,偏癱,全身疼痛
白××,女,59歲
高血壓病三年多,兩年多以前突然發(fā)生偏癱失語,某院診為腦血栓形成,住院治療五個多月,病情好轉(zhuǎn),但又住四個多月,病情不再改善。出院后,又邀請中醫(yī)以再造丸、大活絡(luò)丹、補陽還五湯、并配合針灸治療,直至今天,右上下肢雖能緩慢的活動,但走路和用手握拿東西非常困難,右半身發(fā)僵,命其自己活動右上下肢或他人幫助活動時即疼痛難忍,并有時全身酸痛,天氣變化時更加嚴重,雖能說話,但說話的數(shù)秒鐘內(nèi)常因舌難轉(zhuǎn)動而不能繼續(xù)再說下去,再說下去時則言語不清,或根本不能說話,大便干,小便黃,或時見小便不利,或飲食發(fā)嗆,細審其證,除以上所述癥狀外,并見其右手指攣縮難伸,足稍內(nèi)收,走路時不能平放其足,偶見頭痛,舌苔黃白而膩,脈弦滑小數(shù),綜合脈證,反復思考:仲景曾言中風乃血虛為本,風寒為標,孫思貌曾云中風有四:一偏枯,二風懿、三風痱、四風痹。言中風確有風濕所致者,此證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必兼風濕、痰熱入于血絡(luò)也,風屬于肝,血藏于肝。治宜化痰清熱,散風活絡(luò),宗上中下痛風方加減。處方:
黃柏10克 蒼術(shù)10克 南星10克 桂枝10克 防己10克威靈仙3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龍膽草10克 羌活3克白芷3克 川芎3克 神曲10克
服藥六劑后,身痛、偏癱、右半身發(fā)僵均好轉(zhuǎn),說話較前靈活,說話的時間延長,繼服20劑,諸證消失而愈。
第二節(jié) 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血
津液的關(guān)系及治驗實例,
一、內(nèi)科疑難疾病與肝和氣的關(guān)系治驗實例
(一)肝和氣滯
1.胸悶如窒塞感
?!痢?,男,48歲。
胸中憋悶窒塞感兩年多,某院診為矽肺,前后住院一年多,除西藥外,僅服中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劑即達400余付,然始終不見好轉(zhuǎn),且近年來反見日漸加重。細審其證,除胸中憋悶外,并見頭暈失眠,納呆食減,煩躁易怒,舌苔薄白,脈沉而緩。綜合脈證,反復思考;脈沉者,氣郁也;緩脈者,濕痰也;胸中者,心肺所主也;此乃肝肺氣郁,痰濕阻滯,升降失序所致耳。治宜舒肝宣肺,化痰清熱。柴胡桔枳湯加減。處方:
柴胡10克枳殼10克 赤芍10克 甘草6克 桔梗10克杏仁10克 瓜蔞殼15克陳皮10克青皮10克 蘇葉6克黃芩4克郁金10克
服藥兩劑后,胸滿竟然大減,繼服20劑后,胸滿消失達8%左右,心煩心悸,食憋不振亦好轉(zhuǎn)。
某醫(yī)云:本患者為什么我久用小青龍、射干麻黃、蘇子降氣、葶藶大棗等湯等不效,而老師用理氣之品反效也?答:你所用的小青尤、射干麻黃、蘇子降氣、葶藶大棗等均重在洽肺,而無治肝之品,此患者乃肺肝俱病,故治之不效,此其一,你所用諸方重在化痰,而柴胡枳桔湯加減方重在舒氣,此其二;你所用堵方重在降氣,而柴胡桔桔湯重在升氣,調(diào)其氣的升降,此其三;本患者胸滿呈窒塞感乃氣滯為主,故重用舒肝理氣而效。
2.頸部癭瘤,全身憋脹,聲音嘶啞
中××,女,65歲。
雙側(cè)甲狀腺腫大數(shù)年,近兩年多來,甲狀腺日漸增大,顏面及全身上下均感憋脹,手足經(jīng)常感到憋脹難忍,特別是最近一年來,全身憋脹更加嚴重,并出現(xiàn)聲音嘶啞,胸滿氣短,心煩心悸,頭暈頭脹,某院除采用西藥治療外,加用了軟堅散結(jié)、活血軟堅、養(yǎng)陰清肺等中藥200余劑進行治療,但就是效果不明顯。細察其證,除上述癥狀外,按其上下肢均無可凹性浮腫,但略肥胖,出氣較粗,說話時聲音嘶啞,精神一般,食欲正常,既無明顯的消食易饑,又無明顯的食欲不振,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脈沉弦而滑。綜其脈證,診為肝郁氣結(jié),水濕不化,凝結(jié)成痰,痰凝成核。治擬舒肝理氣,行氣化濕,消痰散結(jié)。四逆香佛二花湯加減,
處方:柴胡10克 枳殼10克 白芍10克 甘草6克 香櫞10克 佛手50克 玫瑰花10克 代代花10克 黃芩4克元參10
服藥六劑后,聲音嘶啞,全身憋脹,氣短胸滿,心煩心悸等證均減,而且甲狀腺腫脹之感亦減。繼服上方20劑,除甲狀腺腫大稍有好轉(zhuǎn)外,其他諸證大部消失,再囑其服藥一月以善后。
患者問:為什么前用軟堅散結(jié)、活血軟堅不效,而你仍用軟堅散結(jié)之法卻有效呢?答曰:本證脈沉弦滑,乃氣郁、濕郁為主,痰凝為輔;氣郁、濕郁為主者,當主用理氣、化濕之法進行治療,化痰軟堅僅僅兼治即可,不可本末倒置,前用軟堅散結(jié)不效者,乃重用軟堅化痰,而用理氣之品僅為輔助,即所謂處方君臣佐使有別,故其效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