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說:
“路經(jīng)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為人處世,學(xué)會留有余地,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智慧。
就像俗語講的那樣:做粥要三分米,七分水;養(yǎng)生要七分飽,三分寒;讀書要三分看,七分品。
“三七定律”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展現(xiàn)。
退休之后,想要活得舒心,過得自在,一定要懂得“三七定律”。
老話講:“心中有事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span>
人生一世,誰也不可能永遠無往不利。
遇到不順心的事,要看得開,看得淡,保持灑脫的心態(tài)。
62歲那年,蘇軾被貶到海南儋州。
當時的海南,還未開發(fā),地處蠻荒,氣候環(huán)境也不好,經(jīng)常有毒蛇出沒,是人人畏懼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蘇軾沒有意志消沉,而是放平心態(tài),直面現(xiàn)實。
沒有隨身攜帶書籍,他就在簡陋的草棚中,和兒子一起讀書抄書,樂在其中。
沒有太多的美食,他就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了生蠔可以烤著吃,還特意寫信告訴家人。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span>
蘇軾一生三次被貶,環(huán)境一次比一次艱苦,但他卻從不在意,而是調(diào)整心態(tài),接納一切。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則事事如意,事事順心。
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從小就體弱多病,成年之后也一直被各種疾病困擾。
有一次,他生了一場大病,上吐下瀉,痛苦難忍,身邊的人都很為他擔心。
但他并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認為自己患的不過是癬疥之疾。
在醫(yī)院的46天里,他利用空閑時間把病中所見所聞全都記錄了下來,整理成了一本日記。
即使醫(yī)生已經(jīng)下發(fā)了病危通知書,季羨林也沒有展現(xiàn)出一絲沮喪和痛苦。
他平靜地躺在病床上,心情明朗,與身邊的人談天說地。
最終,季羨林成功逃離了鬼門關(guān),死里逃生,讓醫(yī)生都為之感嘆。
正是這樣一種灑脫的心態(tài),讓季老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活到了98歲的高齡。
歌德曾說:“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span>
你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生活就會給你什么樣的回應(yīng)。
年齡越大越明白:人生中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內(nèi)心的磁場吸引而來。
當你學(xué)會看開,接受一切,你的身心自然會更加放松;
當你身心愉悅,輕松自然時,你的人生狀態(tài)也會越來越好。
保持灑脫的心態(tài),過好當下的日子,自會收獲健康,遇見美好。
《論語》中說:“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span>
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與包容。
不管是愛情、親情、友情,想要關(guān)系長久且穩(wěn)定,都需要及時溝通,彼此包容。
一段感情中,學(xué)會溝通,才能互相理解,減少誤會,懂得包容,才能避免紛爭,長長久久。
楊絳和錢鐘書兩人的相處模式,就讓人非常羨慕。
雖然他們結(jié)婚幾十年,婚姻幸福,生活美滿,但兩人實際上性格差異很大。
楊絳平和低調(diào),冷靜識大體,從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錢鐘書則率性真誠,個性倔強,有時候就像個孩子一樣。
1937年,楊絳生下女兒錢瑗,在一家醫(yī)院坐月子。
有一天,錢鐘書慌張地跑到了醫(yī)院,對楊絳說:“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span>
楊絳輕聲說:“不要緊,我會洗?!?/span>
過了幾天,錢鐘書又來到醫(yī)院:“我把臺燈弄壞了?!?/span>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span>
還沒幾天,錢鐘書又來了:“我把門軸上的手球弄丟了”。
楊絳依然笑著說:“不要緊,我會換?!?/span>
聽到楊絳的回答,錢鐘書才放下心來。
等到楊絳出院回到家后,把錢鐘書弄壞的東西一一修好,家里又恢復(fù)了原來的樣子。
看了他們的故事就會明白:任何一段感情中,只有多溝通,多包容,才能相處融洽,滋養(yǎng)彼此。
夫妻之間,多一份溝通與包容,關(guān)系會越來越穩(wěn);
手足之間,多一份溝通與包容,距離會越來越近;
朋友之間,多一份溝通與包容,友誼會越來越長;
鄉(xiāng)鄰之間,多一份溝通與包容,生活會越來越順。
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xué)會控制情緒,壓住脾氣,凡事多溝通,遇事多包容。
當你用欣賞和包容的眼光,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也將收獲更多的溫暖與愛意。
作家周國平說:
“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
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span>
做人,如果事事較真,只會給自己增加煩惱。
要想過得舒心一點,就要學(xué)會保持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紅樓夢》中,劉姥姥一家因為天災(zāi),莊稼歉收,家人的冬衣也沒有著落,女婿狗兒整天只知道喝酒生悶氣,迫于無奈,劉姥姥只好到賈府攀關(guān)系借錢。
第一次進賈府,王熙鳳礙于情面,給了她一些錢和衣物。
豐收之后,劉姥姥帶著自家的瓜果蔬菜再次進了賈府,想要報答恩人。
這次,她有幸被賈母接見。
而為了討好賈母,王熙鳳和鴛鴦故意在眾人面前捉弄劉姥姥。
她們將五顏六色的花橫三豎四地插在劉姥姥頭上,被打扮成“老妖精”的劉姥姥,不但沒有惱怒,還笑著說:“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span>
眾人繼續(xù)取笑她時,劉姥姥順勢自嘲:“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事后,王熙鳳和鴛鴦跟劉姥姥道歉時,她說:“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span>
后來,賈府獲罪被抄了家,王熙鳳也進了大牢。
劉姥姥知道后,主動去看望鳳姐,還幫她贖回了被賣到青樓的女兒巧姐。
劉姥姥看似愚笨,實則活得通透。
在家人陷入困境時,她懂得放下面子,故意裝糊涂,討他人開心;受到別人的恩惠后,她能夠知恩圖報,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從劉姥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做人的大智慧:順勢而為,取舍有度。
該清醒時清醒,該糊涂時糊涂。
就如季羨林所說:“人生在世,有時的確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涂。”
糊涂不是犯傻,而是權(quán)衡利弊下的取舍,通權(quán)達變下的智慧。
人老了以后,說話做事不妨多一點糊涂。
有些話,可說可不說;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
有些東西,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做人不用太過精明,如此,才能避免是非,遠離禍患。
很喜歡林清玄的一句話: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人這一生怎么度過,完全取決于自己。
退休之后,想要擁有美滿的晚年生活,一定要記得“三七定律”。
三分執(zhí)著,七分灑脫,才能過得自在;
三分溝通,七分包容,才能尋得幸福;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才能活得通透。
點亮“在看”,人生下半場,愿你認真過好每一天,活出最美的模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