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安定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姜瑋從事精神科臨床診療多年,專長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上個世紀90年代,他就使用傳統(tǒng)電休克療法;2002年進修麻醉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并于2004年在國內率先使用。2006年,北京安定醫(yī)院成立無抽搐電痙攣治療中心,姜瑋即擔任主任至今。10多年來,他經手過數萬例電休克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近日,圍繞患者和家屬關心的電休克治療問題,渡過采訪了姜瑋醫(yī)生。以下是采訪實錄。
一、什么樣的情況適合做電休克治療?
渡過:什么叫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其發(fā)展歷程是怎樣的?
姜瑋:無抽搐電休克療法(MECT)是精神障礙的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簡單地說,其過程就是利用短暫適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大腦皮層廣泛腦電發(fā)放,產生一次癲癇發(fā)作,改變大腦內的神經遞質代謝,使精神癥狀減輕甚至消失,從而達到治療精神障礙的一種方法。
具體操作時,因在通電治療前先作靜脈麻醉,并注射適量肌肉松弛劑,使患者無明顯四肢抽搐發(fā)作,故稱無抽搐電痙攣治療。
很多人不熟悉電休克療法。其實電療的歷史比藥物治療要早很多。上個世紀50年代才研制出第一代精神疾病用藥,而早在1938年就有了電療,此前精神患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電療的出現(xiàn)是精神科治療史上一次質的飛躍。
幾十年來,此項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也逐漸引進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技術,2000年后全面推廣。
與傳統(tǒng)電休克相比,無抽的安全性明顯提高,避免了骨折、脫臼等并發(fā)癥,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也顯著減輕。由于用了麻醉劑及肌松劑,治療過程沒有明顯抽搐,患者只感受到像睡了一小覺,即消除了恐懼感,又使得治療全程充滿了人文主義的關懷。目前,在中國,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已經全面替代了傳統(tǒng)電休克治療。
渡過:電休克療法的適應癥有哪些?什么樣的患者、什么樣的病情適合無抽搐電休克療法?
姜瑋: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或者自殺觀念的抑郁癥是首選。
我們都知道,抗抑郁藥物有一個缺點是起效比較慢,至少要一到兩周,往往要三到四周甚至更長。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很多情況下時間就是生命。
相比于藥物治療,電療的一個好處是起效比較快。一般做三四次,有些很典型的抑郁癥患者就能有質的變化,從滿面愁容就能露出笑臉來,悲觀想死的想法基本上就會消失。一般說來,大約80%的病人可能見到一定的效果。
我們還知道,抑郁癥對人有三個方面的抑制:一是思維的抑制,腦子變慢了;二是情緒的抑制,覺得活著沒意思;三是行為的抑制,做事缺乏動力。
抗抑郁藥物對抑郁的改善有一個過程:首先改善行為的抑制,情緒的顯著改善滯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患者行動力改善了,但情緒沒有得到顯著改善,還有悲觀想法,此時自殺行為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也就是說,患者服用抗抑郁藥1-2周時自殺風險可能會增加。
與此相比,電療對思維抑制、情感抑制以及行為抑制的改善是均衡的,起效快于藥物,大約治療3-4次對典型抑郁癥就會有一定效果,因此能夠迅速遏制患者的自殺觀念。
渡過:看起來降低自殺風險是電療的一大優(yōu)勢。其他還有哪些情況適合電療?
姜瑋:其次,電療對興奮、躁動、違拗、木僵、拒食、拒藥等這類患者的效果也非常好。電療的特點是,既能把情緒往上提,也能把躁狂情緒往下降,兩個極端用起來都比較好,相當于情感穩(wěn)定劑的作用,這也是電療的優(yōu)勢。
第三類就是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對藥物不能耐受或不適于藥物治療者。比如孕婦和備孕的婦女也可以選擇電療。
第四類是難治性精神疾病患者;第五類是靠藥物維持效果較差的患者,可以選擇電療維持。比如說三四周左右做一次電療。
總之,電療在精神科是應用最廣的一項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癥狀來考慮是否選擇電療。
渡過:哪些疾病或癥狀用電療效果最好?比如,以抑郁癥、雙相、焦慮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來比較。
姜瑋:電療對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改善不好,有效率大約在50%-60%;對行為障礙的有效率是70%-80%;對情緒障礙有效率最高,能達到80%-90%。
電療對焦慮的改善也較好。但對強迫、惡劣心境、人格障礙等效果不佳。因為這類患者的病情可能與其性格相關,不完全屬于病理性的。
總之電休克治療對病理性癥狀有效,對情緒、情感上的問題改善最佳。另外,也要看患者情緒障礙是原發(fā)還是繼發(fā)。比如剛才提到的強迫癥,它的焦慮癥狀屬于繼發(fā)癥狀,一般來說,電療對繼發(fā)癥狀的改善不如原發(fā)癥狀。
渡過:在藥物治療這一塊,我們知道有“藥源性轉躁”一說,即抗抑郁用多了會刺激雙相患者從抑郁轉到躁狂。電療會有這個問題嗎?
姜瑋:我們在治療過程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電療的同時服用了較大劑量的抗抑郁藥。其實雙相患者更適合做電療,不管他是躁狂發(fā)作還是抑郁發(fā)作,尤其是快速循環(huán)型及混合型的雙相患者,電療應該是首選。
二、如何對待電休克的副作用?
渡過:患者和家屬對電休克療法最大的恐懼是其副作用。這大概是受一些電影上有關電擊的情節(jié)的影響。實事求是說,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有哪些副作用?嚴重嗎?如何規(guī)避這些副作用?
姜瑋:從生命安全角度上來講,電休克療法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國際上文獻報道,電療的死亡率大概是五到八萬分之一,相當于外科小手術和孕婦生小孩的死亡率。在全世界,接受過電休克療法的患者,其最大年齡是103歲的,國內是93歲。我個人做過的患者最高齡是88歲。
傳統(tǒng)電休克療法會有一些并發(fā)癥,比如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骨骼肌會強烈收縮,因而會造成骨折、脫臼等,另外血壓也會劇烈波動。改用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后,這些問題也基本解決了。
目前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即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像記憶力、注意力以及執(zhí)行功能等。
在臨床上,反映記憶力減退是最多的,記憶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近期記憶、遠期記憶、瞬時記憶、順行性遺忘、逆行性遺忘等等。
一般情況下,記憶力減退是在治療4-5次以后出現(xiàn),多數患者對治療期間的一些事情忘記了,嚴重者連自己為什么來醫(yī)院、誰送自己來的都記不清。也有人是忘記了電話號碼、銀行密碼等,按理這些應該記得最深、最不容易忘掉的。
多數患者大概在一兩個月,有的人兩三個月慢慢慢慢就全都恢復了。國外文獻報道,逆行性遺忘最長是三個月,順行性遺忘最長是六個月。也就是說,這部分記憶盡管一時會有所缺失,但并不是被抹去了,只是一時想不起來,是記憶提取的問題,日后會慢慢恢復。
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反映在電療后出現(xiàn)理解力、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等下降,具體下降到什么程度個體差異比較大,
電療后會影響認知功能的哪些方面,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預估,每個人出現(xiàn)的情況不同,影響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僅有差的影響,有些方面也會有好的影響,比如說,有些患者在治療后瞬時記憶是改善的。
疾病本身也會對認知功能有影響,病程越長影響越大,比如有些抑郁癥患者情緒回復后,記憶力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恢復較差,有些患者不能恢復到病前水平,這些都是疾病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有些患者電療后記憶力變差了,忘記了自己治療前的實際情況,常常會把記憶力減退歸罪于電療的副作用。
不過無論如何,電療對大腦認知功能的損害是可逆的,是可以恢復的。無論動物實驗也好,還有各種各樣的文獻報道也好,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電療不會給患者的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有人擔心,電療會把人給電傻了,這是不可能的。
渡過:為什么電療會影響記憶力?怎么辦?
姜瑋:人腦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tǒng),疾病的病因還不清楚,也就是說真正出現(xiàn)問題的功能區(qū)還沒有找到。電療就像藥物治療一樣也有副作用,在治療過程中,影響了有關情緒功能區(qū)的同時,也影響了有記憶有關的功能區(qū)。
由于科學水平的問題,目前我們只能通過調整參數如波寬、頻率調整、電極安放位置等操作手段,來減少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將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對人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實現(xiàn)功能區(qū)的定位,通過精準的靶點定位治療,也許會有質的變化。
三、電療的原理和操作過程
渡過:電療的原理是什么?
姜瑋:電療的真正原理目前還不清楚,處于假說階段。通俗來講,如果把人腦比喻成電腦,電療就好比重啟,電腦系統(tǒng)亂了,重新啟動,就可能恢復到一個好的狀態(tài)。
具體地說,就是通過短暫適量的電流刺激大腦,人為引發(fā)癲癇發(fā)作,使大腦皮層的廣泛放電。在這個過程中神經遞質濃度發(fā)生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改變,相當于電腦重啟一樣。
當然這“重啟”只是一個比喻,為的是容易理解。實際操作不是那么粗暴,而是非常精細。
渡過:電療的過程大概是怎樣的?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姜瑋:首先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確定其是否需要做電休克治療,如果需要,我們會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系統(tǒng)評估,包括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以及藥物治療劑量等等,只有上述評估符合要求才能最終決定是否可以實施電休克治療。
多數患者一般在上午治療,需術前4到6小時禁食禁水。治療前還要經過護士以及醫(yī)生的嚴格核對,如姓名、性別、年齡、義齒等等,同時連接好心電、血壓、血氧和腦電等連線并監(jiān)測,護士開通靜脈通道后給予麻醉藥、肌松藥,等患者的肌肉完全松弛后,安裝好電極,給予適量的短于8秒的電刺激,患者會有一個癲癇發(fā)作,由于使用了肌松劑,所以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抽搐,僅僅能夠觀察到患者面部、手指和足趾等輕微抽動。
此外還能夠看到豎毛肌的收縮,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雞皮疙瘩。這期間麻醉醫(yī)生會通過麻醉機給患者供氧,所有醫(yī)護人員都會處于應急狀態(tài),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治療后的15-20多分鐘,多數患者的意識慢慢恢復,能夠進行簡單交流。年齡大的患者醒復時間要稍長,大約20-30分鐘,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器官的老化,對應激反應的能力也會下降,例如血壓的波動會明顯加劇,所以老年患者會承擔更大的風險。
患者意識恢復后還要繼續(xù)觀察15到30分鐘左右,待患者生命體征完全平穩(wěn)后才能夠離開治療室。一般來說,一個患者從治療開始到恢復離開,大約是半小時到一個小時。
渡過:一位患者做電療,一般要多少療程?如何判斷需要幾個療程?
姜瑋:每個患者的治療次數需要根據病情決定,一般情況下,急性期的治療需要6到10次就夠了。我們會根據患者癥狀的改善程度,決定患者是否繼續(xù)治療。
渡過:現(xiàn)在電療是否有一個國內標準化的流程?不同的醫(yī)生操作起來,其水平高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姜瑋:主要是對患者個性化的把握,包括電量的選擇、精準的電極安放位置、治療頻率以及治療次數等等。
就拿電量來說,電量是由刺激波寬、刺激頻率、電流強度以及刺激時間共同合成的一個參數。我們在選擇電量時,首先要從安全性角度考慮,不同軀體狀況、不同年齡的患者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刺激時間和刺激波寬。其次我們再從療效的角度,不同疾病種類我們會選擇不同的首次電量。最后我們還要從副反應的角度,選擇不同的治療頻率,不同的治療次數等。
電量相當于藥的劑量,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電量。如果電量低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超過了患者需要的電量,就會增加副作用。
四、電療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渡過:有人說電療并不能治病,只是改變了大腦的狀況,接下來藥物治療得跟上才行。這個觀點對嗎?電療能否單獨起效果?其效果能否持續(xù)?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來配合?如何配合?
姜瑋:電療的優(yōu)勢是起效快,所以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治療。即通過電療迅速控制患者的危險癥狀,比如說自殺觀念、興奮躁動等,使患者盡早擺脫危險。
電療之后,需要繼續(xù)藥物治療維持。精神科的很多疾病就像血壓高一樣,臨床上僅僅是對癥治療,并沒有消除病因,所以電療后需要繼續(xù)藥物維持治療。
其次,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藥物副反應不能耐受等患者,需要結合電療維持治療。一般情況下是一周到一個月一次的頻率。電療與藥物相比終究不太方便。
電療僅僅是控制急性期癥狀,精神疾病的治療是綜合性治療,后期的藥物治療以及心理治療是必不可少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