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yī)通中對話錄——太素脈法100問之3答于無人島問
于無人島問:道長,三焦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希望你為我們解惑。
云鶴道長答: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有關(guān)三焦的問題,從古至今頗有爭議,其焦點是三焦形質(zhì)的有無。
以《難經(jīng)》、《中藏經(jīng)》為代表的認為三焦有名而無形,對三焦的認識主要從功能的角度加以闡發(fā)。另一種觀點認為三焦是既有名又有形,但其形為何物又各說不一。有認為三焦是人體體腔者,如張介賓說三焦是:“臓腑之外,軀體之內(nèi),包羅諸臓,一腔之大府也?!庇姓J為三焦是人體油網(wǎng)膜者,如唐宗海、張錫純等;有認為三焦是胸膈腹腔之空廓間隙者,如張杲等;
更有認為三焦為淋巴系統(tǒng)者,如章太炎。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機體氣化的場所,主持人體諸氣,總司氣機氣化。三焦作為人體一腔之大府,包羅諸臟。臟腑之功能,氣血津精的生化代謝,氣機之升降出入,氣化之聚散離合,均在這一腔中完成。
如《中藏經(jīng)》稱三焦:“總領(lǐng)五臓六腑,榮衛(wèi)經(jīng)絡(luò),內(nèi)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nèi)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體,和內(nèi)調(diào)外,榮左養(yǎng)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二是人體元氣與水液運行的通道。
如《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薄峨y經(jīng)·三十六難》稱:“三焦者,元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jīng)歷五臓六腑?!?/font>
在道教中,看法又有不同。兩種《黃庭經(jīng)》都有“上合三焦下玉漿”“ 肺之為氣三焦起”兩句?!缎拚媸畷るs著捷徑》記載:“心以上至泥丸,上焦;心下至臍,中焦;臍至涌泉,下焦?!薄对企牌呋`·諸家氣法·元氣論》對三焦的位置和功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認為三焦分別效法天地水三元之氣,又分別號為三丹田,“以養(yǎng)身形,以生神氣,有三位而無正藏,寄在一身,主司三務(wù)?!?/font>
“上焦法天元,號上丹田也,其分野自胃口之上,心下膈以上至泥丸,上丹田之位受天元陽炁,治于膻中,膻中穴在胸,主溫于皮膚肌肉之間,若霧露之溉焉”
“中焦法地元,號中丹田也,其分野自心下膈至臍,中丹田之位受地元陰炁,治于胃管,胃管,胃管穴在心下,主腐谷熟水,變化胃中水谷之味,出血以營臓腑身形,如地氣之蒸焉”
“下焦法水元,號下丹田也。其分野自臍中下膀胱囊及漏泉,下丹田之位受水元陽氣,治于氣海,府于氣街者,氣之道路也。三焦都是行氣之主,故府于氣街。街,乃四通八達之大道也。下焦主運行氣血,流通經(jīng)脈,聚神集精,動靜陰陽,如水流就濕,澆注以時,云氣上騰,降而雨焉?!?/font>
其他一些看法,在注釋《上清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時,唐代梁丘子白履忠講到:“《中黃經(jīng)》曰:‘肺首為三焦?!沃疄闅庵^氣嗽,氣嗽起自三焦,故言三焦起。說三焦者多未中其的,其實今以五臓之上系管為三焦。焦者,熱也,言肝心肺頭熱之義也。”而《三元延壽參贊書》記載了一種將三焦分別視為心、脾、腎的說法。
道醫(yī)通中認為,秘傳三焦位置如下:
上焦---甲狀腺以上
中焦---腎以上喉以下
下焦---腎以下睪丸或卵巢以上。
三焦的連接是靠龍虎二脈,它的能量炁液交換也是經(jīng)過龍虎二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