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請你走下講臺
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是不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都常常走下講臺,筆者不敢妄下結論,但可以肯定地說,有相當一些語文老師是固守講臺,而沒走下講臺的,也包括有時的我。
下不下講臺,有什么區(qū)別嗎?有必要經(jīng)常走下講臺嗎?這兩個問題好像沒有探討的必要,但筆者還是想細究一番。
首先推究一下語文老師不愿意下講臺的原因。大致說來,有如下幾方面:一是下講臺而后再上講臺,費時間;二是離開講臺不方便板書;三是有些學生上語文課不認真,隔遠點,不影響教學心情;四是認為下講臺與不下講臺沒有區(qū)別。
接著來研究一下:下不下講臺,有無區(qū)別。
筆者認為,臺上臺下是有區(qū)別的,一是關涉及于語文教師與學生的心理。于語文教師而言,站在臺上,從深層心理來說,是有些師道尊嚴的,似乎自己是語文導師,無論是閱歷,還是學識都勝過學生,因而地位要高一些;于學生來說,“講臺”無形之中,成了語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若走下講臺,好像語文老師是同他們學在一起,打成一片的;若在臺上,他們會在靈魂深處滋生出敬而遠之的心理。二是關涉到語文教師的教學管理理念。語文教學僅是引導學生學語文嗎?僅是關心前排的好學生嗎?三是關涉到語文教師的責任與態(tài)度。后面的學生包括上語文課不認真的學生該不該管理或者說該不該花時間管理呢?在上課時,我們是否要關注課情、學情?
最后談一談,有無必要經(jīng)常走下講臺。
是否要經(jīng)常走下講臺,要視班級實際情況而定,只是我們不能一節(jié)課始終停留在講臺上。
走下講臺,會在語文課堂上產(chǎn)生如下影響與作用:
一、可以拉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
二、可掌控班級語文學情,利用手勢、眼神和走近的動作對不認真的同學進行積極而有意義的影響,可根據(jù)學情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一些調節(jié),還可對一些教學方法進行改變。
三、走下講臺,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把它暫時讓給學生,也讓學生體會一下?lián)Q位的感覺或獲得某種成功的體驗。
四、走下講臺,低下頭來,學習學生的一些長處,這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五、走下講臺,我們似乎失去了一些時間,但我們會贏得語文課堂的整體的最佳的效益。
六、走下講臺,對一些坐在后面的長期聽不明白的學生,是一種實質性照顧與關懷,減去我們對他們的漠視,增強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如此說來,走下講臺,不再是簡單的舉動,它代表著一種嶄新的教學理念,帶著教師的熱情與關懷,還帶著教師的虛心與謙遜……主要的是代表一種教育責任,一種教育情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