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或經量發(fā)生異常改變。大多數(shù)婦女28~30天行經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內仍屬正常,月經持續(xù)時間一般3~7天,一次月經出血量為30~50ml。月經不調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以及月經過多、過少等,為婦科常見病證之一。本病證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部分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及生殖器炎癥或腫瘤引起的陰道異常出血等疾病。
病因&病機
月經不調病因復雜,診斷時應做婦科檢查,以明確是功能性改變還是生殖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所致。本病的主要病機在于氣血失于調節(jié)而導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肝氣郁滯或者腎氣虛衰所致。而以肝郁為主,肝為腎之子,肝氣郁滯,疏泄失調,子病及母,使腎氣的閉藏失司,故常發(fā)展為肝腎同病。
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氣條達,疏泄正常,血海按時滿溢,則月經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憤怒傷肝,以至疏泄失司,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過度,則月經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則月經后期而來。
腎虛:素體腎氣不足,或年少腎氣未充,或久病失養(yǎng),或多產房勞,損傷腎氣,或老年腎氣漸衰,使腎氣虧損,藏泄失司,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以致月經周期紊亂。
腹針療法一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關元、氣海、中極、雙氣穴、雙四滿。
隨證加減:熱象明顯者,加中注(雙);脾虛者加天樞(雙);氣滯者加帶脈(雙)。
操作規(guī)程:患者取仰臥位,根據從上至下、從中至旁的原則,逐次在所選穴位上快速進針,主穴采用深刺,隨證加減配穴均采用淺刺,不行提插,輕微捻轉,使得患者自覺局部憋脹感,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進針后3~5分鐘捻轉1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不行針,依進針的順序取針,取針時不行提插捻轉。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膳浜习纳耜I,或者溫針炎,每次選取2~3個穴位進行溫針灸。
療法二
取穴:中脘、下脘、關元、氣海、上風濕點(右)、天樞(雙)、氣穴(雙)。
操作規(guī)程:患者取仰臥位,根據從上至下、從中至旁的原則,逐次在所選穴位上快速進針,中脘、下脘、關元、氣海、氣穴均采用深刺,天樞、右上風濕點均采用中刺,不行提插,輕微捻轉,使得患者自覺局部憋脹感,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進針后3~5分鐘捻轉1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不行針,依進針的順序取針,取針時不行提插捻轉。每周3次,10次為1個療程,于月經結束后開始進行針炎治療,可配合艾炎神闕。
其他療法——電針
取穴:中極、大赫、子宮、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配穴:肝郁氣滯配太沖肝俞;腎陽虛配腎俞、命門;肝腎陰虛配肝俞、太溪;脾虛痰盛配脾俞、豐隆、公孫。
操作規(guī)程:選穴后常規(guī)消毒、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接電針儀,連續(xù)波,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休息5天行下1個療程。
按:電針治療月經不調有很好的療效。選穴多以任脈及足三陰經穴為主,配小腹及下肢穴,一般多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如在行經期針治,應注意電量不能過強,尤其小腹及腰祗部穴位,以免引起月經過多。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月經過多應同時治療原發(fā)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