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有效提高文言文人物傳記閱讀能力的策略
楊榮華
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型和分值,一直保持相對穩(wěn)定,考查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的理解,篩選辨別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歸納和翻譯等。就選材來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人物傳記、小說、雜記等多種文體百花齊放??忌趶土曔@一塊時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找到掌握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方法,沒有探索傳記文的特點,沒有發(fā)現出題規(guī)律,也沒有總結做題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記硬背,或大量的機械性的訓練上,結果事倍功半!
另外,有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閱讀答題的效率也是不一樣的。這里的心理準備,既指一般意義的平靜、專心等,又指由知識、技能等積累而形成的一種文言文閱讀的“前經驗”,見多不怪。有了足夠多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經驗,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在閱讀時就能指向明確,關注集中。
翻譯文句則考查學生對實詞和虛詞的積累,句式的把握,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靈活運用能力。
如果學生掌握了人物傳記的這些特點和規(guī)律,發(fā)現擬題角度和設題特點,在閱讀時才會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答題準確率。
古詩文閱讀 巧抓傳記思路,輕松破解文題 ——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題解題指導 文言文閱讀是每年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必考內容。從文言文閱讀文本的選擇上來看,命題者十分青睞人物傳記,因為人物傳記類文章材料翔實、敘事清楚、語言規(guī)范,常能給考生一定的思想啟示。200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共有18套,其中涉及傳記類文言文閱讀的試卷共有10套,例如:全國卷Ⅰ的《魏德深傳》、全國卷Ⅱ的《郭原平傳》、北京卷的《叔孫通傳》、福建卷的《張自新傳》等,這實際上表明,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文本仍以傳記類為主。 【知識梳理】 人物傳記類閱讀文本的選文特點:人物傳記類閱讀文本選文具有如下幾個特點:首先所選人物傳記以寫人為主,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主要閱歷及其貢獻的內容居多。其次,所選文章的內容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般肯定贊揚所記人物,弘揚正義,貶斥邪惡。再次,選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釋,這給閱讀提供一定的信息。注釋中多有對傳主生平的一些介紹,對考生理解文章內容,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 閱讀人物傳記應明白的問題: 在閱讀人物傳記時必須明確幾個問題:第一、文章寫的是什么人?(一個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第二、文章敘述了什么事?(作者一般是用敘事來表現這個人物的,有時候會寫幾件事。)第三、這個人怎么樣?(是好人,還是壞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樣評價的。哪些語句能夠證明?) 考點闡釋: 從題型來看,大致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題型??疾辄c也不外乎實詞、虛詞、句式、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斷句和文言文句子翻譯等幾個方面。 文言實詞的考查主要在120個實詞考查范圍之內。但應注意的是人物傳記類文章常涉及主人公的官職變動,品性德才等方面的專用詞語,諸如表述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等詞,表人物個性的:埂、鯁、耿、(仁)厚、(仁)矜、耿介、剛毅、周密、寬厚、骨鯁、正直、聰、慧、敏、木訥、奸、佞、詐、狡猾、危坐(儼然)、阿諛、獻媚、諂讒、譎等詞,同學們在閱讀答題時應特別注意。解讀的時候可以用結構分析法、成語聯想法、語境分析法等來辨析詞義。 人物傳記材料中,為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文中常出現對話描寫,因此,還應注意句子中語氣詞的位置,關聯詞語的搭配,“曰”“問”“答”“也”等對話標志詞及對稱句式。 篩選文中信息要注意題干要求,準確把握要求篩選的對象,把握信息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不要張冠李戴。閱讀時要注意把握整體內容,不要只看局部。人物傳記類文章大都用言行、環(huán)境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質,對此,必須全面地把握人物的言行及所處的環(huán)境,注意事件的前后聯系。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通過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對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等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愛是憎,寫作的意圖是贊揚還是諷刺,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要注意作者的議論傾向和抒情的感情基調。要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弄清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閱讀提示: 文言文人物傳記的閱讀應特別留意傳主的姓名、官職及其所處朝代、任職地點及其變動情況等;還要注意把握文中的一些名詞術語,如人名、地名、官職名、官府宮廷名、科舉考試和官職升降專用術語等,這些詞語往往有特定含義,如果誤以為是普通詞語,那就會在理解上出現差錯。 下面以2009年高考廣東卷為例來具體分析。 【實例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開奇之,曰:“公輔才也。”奇妙 B. 以章獻起于寒微 C. 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D.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參考答案為B。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所考查的四個實詞,都是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詞語之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A. 奇:意動用法,認為……驚奇。C. 誅:誅殺。D. 弛:松弛。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①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 ②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 ①發(fā)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懷政之誅,帝怒甚 C. ①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 ②迪請發(fā)內藏庫以佐國用 D. ①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參考答案為D。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A. 代詞,代李迪/語氣副詞,起強調作用,可譯為“一定”。B. 代詞,代亡卒/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 “以何”的倒裝,用/用來。D. 都是竟然。 3.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一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③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⑤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 A. ①②⑥ 參考答案為C。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干的要求,圍繞“膽量非凡”加以篩選,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干要求對應。可先找出不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題中①④⑤并非直接體現李迪“膽量非凡”的,由此可排除ABD選項。①說的是李迪有才情,④敘述李迪被貶,⑤是說李迪想給皇上祈禱。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并以文為媒,結識了柳開。 B. 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所以貶官衡州。 C. 周懷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懲罰太子。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 D. 仁宗登基,章獻成了太后。她曾經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 參考答案為D。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A. 不是李迪“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 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之后。C. “不畏眾怒”錯,文中并沒有提及“眾怒”。 5. 斷句和翻譯。 (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與斯見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國事,殆過矣。” 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參考答案:(1)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2)①(章獻太后)告訴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在看)大概是你錯了!” ②(仁宗皇帝)下詔不批準,但卻覺得他內心很有豪氣。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注意聯系前后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做到文從句順。第①句注意“向”“殆”“過”等詞的落實,第②句注意“許”“然”“壯”等詞的落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