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cn 】作為一名兒科醫(yī)生,我每天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長。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和所有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成才。為了讓孩子“進步”,達到自己的期望,我也曾焦慮、煩躁、憤怒過,也對孩子說過家長們最愛說一些話,“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你怎么什么都學不好,看看人家。”但當我看到門診出現(xiàn)越來越多“問題孩子”時,我逐漸受到觸動,對待孩子不能隨便否定,更不能太過“挫折教育”,尤其是對6歲前的孩子。
從孩子認知角度看,6歲前的孩子處于安全感建立和完善的時期,如果這時給予太多挫折,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對外界的信任、對世界的好奇與興趣,不利孩子成長。
尤其3歲前,孩子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家人。所以,家長更要多給予一些語言上的肯定和評價。 事實上,孩子是父母的“復印機”。我們長大后的行為習慣、思維模式、情緒處理方式以及為人處世,都能在小時候和父母的相處中找到答案。不管教育過程中遇到多大問題,也不能拿親子關系作為代價。要讓孩子感覺到不管我們多生氣,都是愛他們的。作為家長,不能用詆毀或諷刺的語言教育孩子,也不要給孩子隨便貼標簽;要經常鼓勵,表達對孩子的愛,多擁抱他們;對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指正即可。
同時,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每個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并把它放大,慢慢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才是讓孩子獲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辦法。
另外,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充分參與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現(xiàn)出對家庭有貢獻時給予表揚,慢慢就能培養(yǎng)孩子的價值感,他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會更強。(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兒科主治醫(yī)師 張 欣 □主任 吳 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