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聚餐。吃到中途,突然聽到大廳另一邊有人在唱生日快樂歌,打頭陣的是一個中年男子。我們聞聲尋去,只見那名男子站起身來,聲音越來越大,穿透了整個酒店大廳。緊接著,席間的男女老少,都跟著附和起來,甚是和諧與熱鬧。我們再仔細(xì)瞧過去,便看見一個大約六七十歲的老人,頭戴生日皇冠,正吹著蛋糕上的蠟燭。原來,這是一大家子給老人家慶生呢!從桌上的小孩兒到這位壽星,這一家子估計也算得上是三世同堂了,天倫之樂,于笑聲中羨煞旁人。
看著老人家笑得合不攏嘴,我也打心底里無端地生出一股暖流來。或許這位老爺子的兒子提議過要趁著父親身子骨還硬朗,好好辦一場酒席。但是老人家畢竟是老人家,過了大半輩子,不喜排場,不好面子,最需要的,就是一家人團(tuán)團(tuán)圓圓地聚在一起,好好地吃頓飯,開開心心地拉家常。就好比現(xiàn)在這樣,過一個生日,沒有任何禮物,會比這親人的陪伴來得更實在,更貼切。
看到此情此景,我突然就想到我姑父家的兩位老人。我姑父早年下海經(jīng)商,只得留下父母在老家。經(jīng)過了二三十年的打拼,如今也已是一家員工三百多人的企業(yè)老總,雖不是腰纏萬貫,但也是家底殷實的富貴人家了。每次姑父姑姑二人回家,便買上好多吃的補(bǔ)品,穿的華服,用的便器給兩位老人家,匆匆在家逗留幾日,便又忙忙回公司料理事物,留給老人家的時間,掐著手指頭都能夠算過來。轉(zhuǎn)眼過去,老人家對這些上佳的吃穿用度,根本沒有多大心思。到頭來,補(bǔ)品早已過期,華服存于柜中,便利的家居用品對于行為笨拙的老人家來說,也沒有多大用處。其實最缺的,還是自己家人與自己的陪伴。二位老人家嘴上不說,但心中還是想姑父姑姑、孫子孫女多陪陪自己的。人老了,有人陪伴,心里就覺得踏實。姑父嘴上不說,但心里總是對于二老來說是愧疚的。年輕時打拼,顧不上家里;中年后,料理公司,繁忙得不可開交;年紀(jì)越大,還有自己的兒女之事操心。到頭來,留給父母的,還真沒有多少。
都說,陪伴是最好的長青,陪伴,也是最好的孝道。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我們提倡“百善孝為先”。可是在空草老人越來越多的現(xiàn)實社會里,有多少真的將自己對父母的孝心轉(zhuǎn)化成了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陪伴呢?“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多少人在難以挽回的那一刻發(fā)出的喟嘆??!所以,即使再忙,我們也要抽口給父母打個電話,說上幾句閑話。放了長假,別老總想著去什么異域風(fēng)情的國度爽一番,回家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孝道,當(dāng)然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孝道貴在行中孝,唯有持之以恒,便不會有日后的自責(zé)與悔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