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1日——
親愛的家人:
您好!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獨一無二的時代——科技在不斷加速進步,物質(zhì)文明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享受。但是幾年前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有一篇調(diào)查報告說,未來每四個人中間就有一個人死于癌癥!僅美國,他們的收入到達世界平均富裕標準,但現(xiàn)在就有4000萬人離不開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同時,還有8000萬人需要服用安眠藥。如果有朝一日新興國家也擁有了他們夢寐以求的財富和科技,他們極有可能會得到和美國人一樣的感悟:前景光明,卻危機四伏!
人類的出路在哪里?
《道德經(jīng)》倡導自然無為的淳樸簡單的生活,我們就有機會享受心靈被找回時的祥和寧靜以及神采煥發(fā)的喜悅;就有機會產(chǎn)生顛覆性的覺悟;就有機會開始關(guān)注于敞開自己的心靈:我是誰?我來地球做什么?我將何去何從?就有機會感悟我們不需要外物來讓自己快樂幸福,我們的內(nèi)心原本擁有讓我們快樂的一切。
《道德經(jīng)》學用讓我們有機會跳出小我小循環(huán)的小圈子,進入大我大循環(huán)的、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有機會把自己的生命軌跡變得更大、更圓滿、更自在、更流暢。
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就在我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們《道德經(jīng)》學用的起點!
六月是無為月。
“無為”是一種大思想、大胸懷、大格局。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無”開始,用“無”的境界去為人為事,才能夠達到最大的“有”,才能把事情做到位,這就叫做“無中生有”。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道態(tài)恍惚》中,一起來領(lǐng)略修煉自我與宇宙大自然和諧同步共振的“無為”魅力與強勁生命力。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
看卻看不見的,叫做“夷”;聽卻聽不到的,叫做“希”:摸卻摸不著的,叫做“微”。這三方面不可以追問,因為是渾然一體的。上面不明亮,下面不昏暗,綿綿不斷而無法名狀。復(fù)歸在無物之中。這就叫沒有形狀的形態(tài),沒有物體的形象,這就叫恍惚。迎著它看不到它的頭,跟著它看不到它的尾。把握自古大道,服務(wù)現(xiàn)代人類。能認識宇宙起始,就叫做道的規(guī)律。
本章共九十四個字,分成三段來來詮釋“道”的形態(tài)。
第一段共三十三個字,即:“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而為一”。
老子這一段主要講,道在不同的空間,對不同的生命展現(xiàn)各不相同。
從三維空間中人類感官功能來說,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是不可感知的虛無飄渺。而對修煉者而言,由于認識自己、回歸自己、同化宇宙特性,這個特性本身就會回報給修煉者同等層次境界的禮遇——這個禮遇讓自己超越時空看到不同系統(tǒng)、不同層次的境象。所有境象只是相對時空的相對展現(xiàn),而非大道最本源的絕對展現(xiàn)。老子告訴我們,那個無時不刻掌控著宇宙一切物質(zhì)與生物的造物者是誰?勉強在這里給他起個名字叫“一”,這個“一”就是自然大道。
這一段主要對道的形態(tài)進行了“夷、希、搏”的界定:道的形態(tài)雖然無形、無聲、無物,但他是造化天地、造化萬物、造化生命的本源力量。
第二段共四十四個字,即:“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這一段老子從四個不同視角對道的容貌進行的刻畫,從而使一個無顏無狀、無明無暗,無頭無尾、無上無下、無前無后、無影無蹤的活生生大道彰顯出來。老子把“道”稱之為確實存在的無物宇宙運動,老子想告訴我們什么呢?道是若隱若現(xiàn)的;道是不見首尾的;道是不刻意張揚自己的——在上不耀眼,在下不模糊;道既非一目了然,也不是含糊不清,它綿綿不絕創(chuàng)生萬物,無法把它表述,故命名為“無物”。
這一段主要講道的面貌和運動狀態(tài)。
第三段共十七個字,即:“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三段落主要講道是遠古的,也是時尚的;道是變化的,也是永恒的;道是能量哲學的,也是貼近生活的——如果我們遵循道的準則去行、去做、去指導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我們的生活一定是越來越圓滿,我們的人生一定是越來越富足、安詳、自在、平和的!因為世間的物質(zhì)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道是無中生有、有中有無、無中含萬有,我們只有遵循道的規(guī)律做人處世,才能真正做到不爭、不貪、不敗。
本章的寫作方法,用了六個“不”、三個“無”,形容道的神妙。
道,雖不是人的感覺所能把握的。但道可以通過修煉內(nèi)觀才能看得到、體悟得到。本章的主題思想,好像是在講道具有超越有與無的不確定性:迎面而來,看不見其頭;跟隨著去,亦不見其后。
道具有至高性、神秘性,而實際上老子講的是如何獲得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本章幸福人生密碼有三:
第一,“混而為一定律”。
“混而為一定律”告訴我們:道的無形、無聲、無物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是人類行為規(guī)范的準繩。人因為有思想而成為地球的主人,正如我們常說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里的“冥冥”指的就是道。宇宙能量變化的本原大道就是通過看、聽、用的因果而隱,非感官所顯——這是道的常態(tài)。
只要心中有道,我們就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二,“復(fù)歸于無物定律”。
“復(fù)歸于無物定律”告訴我們:營建幸福人生的修為并不難,進入神奇生命的修為也并不是難事,重要的在于人們在修煉之前要把道理弄明白!
什么道理?人是怎么在天地間生出來的?萬物是怎么在天地間生出來的?天地是怎么在宇宙間生出來的……一層一層往遠古追,一直刨根問底追到頭:原來,宇宙間的一切“有”都是從“無”中生出來的!這個“無”不是什么都沒有;這個“無”只是包含著一切“有”的契機。無,就是無邊無際,無所不能。用一顆空無的心和知足的心來為人為事,我們可能收獲的就是久違的海闊天空、自由自在。
懂得“復(fù)歸于無物定律”,可以少走許多的彎路,可以收獲到的就是一個不一般的自己!
第三,“執(zhí)古之道定律”。
“執(zhí)古之道定律”告訴我們:在宏觀上,誰能大道行世、天下為公,誰就掌握了好人一生平安的方法了。在微觀上,我們要營建和諧地球、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生,我們應(yīng)該借鑒前人智慧,以歷史為鏡,以古人為鏡,特別是踐行大道的品格力量,這樣我們做事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壓縮到最小。古人說:“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成語說:“前車之鑒、古為今用、道冠古今、能者為師”等等名言,都包含有老子關(guān)于承上啟下、代代相傳、源淵流長、生生不息的思想體系。
修學大道,就是學他的至上性,而不是瑣碎精微性。
現(xiàn)在,將本章的《悟道心得》與大家共勉:
一、道的形態(tài)是無相、無聲、無形,當我們懂得去相、去聲、去形時,所累積的功德能量就不會漏掉。
二、我們只選擇聽見及看見我們所相信的世界,就最終看不見生命的真相。
三、人不必瞻前顧后、左右搖擺,不必擔憂結(jié)果的成功與否,不必腳踏幾只船彷徨猶豫,消耗精氣神。
四、人只要有排他性,就沒有了包容性,您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您就走極端,就偏道,就離開了中道。
五、人的處境,要用和諧理念去化解,要用理導勢!
六、人生黑暗了,但心不要昏暗,生命要的是當下每一刻的快樂自在。
七、人在無中,才能無窮無盡,才能寧靜致遠,才能聚精會神。
八、人生是有命運的,命運是可以改的,您不改他有定數(shù),您要改,就可能打破枷鎖。
九、對不知道的事情常持敬畏之心,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生命形態(tài),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人生負起全責。
十、如果您能每天吶喊21遍:我是一個無我無為的大胸懷者,我用不著為一點小事而煩惱。您會發(fā)現(xiàn),恍惚之中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親愛的家人,《道德經(jīng)》學用走的是一條生命工程的探索之路。
當我們把充滿無為的大思想注入我們的身體之中,生命中綻放的愛與喜悅將徹底打破困擾身體的種種憂慮壓力、埋怨痛苦的枷鎖。當我們把無為的大格局注入我們的言行之中,您的善良真誠、寬容平和、博愛謙卑、敦樸快樂的能量場將冉冉升起——人的能量級高,生活就順暢。當我們把無為的大胸懷注入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高能量級往往會自動關(guān)閉那些危機痛苦之門,往往會自動打開溫馨快樂、自我實現(xiàn)的另一扇幸福之門。
感謝家人每月來信的分享,也希望您的《道德經(jīng)》學用故事與大家分享。您心中的無為大道,將通過您的文字結(jié)構(gòu)與密度,釋放出更高的能量級。同時,我非常感恩大家給我《道德經(jīng)學用每月一信》分享的機會!感恩我們一起成長,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發(fā)生,所有的創(chuàng)造!謝謝您!我愛您!
趙妙果
作者授權(quán)代發(fā)
2012年06月01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