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博物館藏品有幾個好處:
1、通過博物館標準器的器型線條、發(fā)色和彩料色彩搭配提高審美;
2、通過博物館標準器發(fā)色或者彩料色彩了解各年代色彩特征,通過各年代色彩特征提高斷代能力。
------禪古茶人
2021年5月13日文章介紹了臺北故宮乾隆琺瑯彩正在展覽的圖片,深得大家的喜愛,本文介紹臺北故宮正在展出的康熙御制琺瑯彩,重點關注康熙進口琺瑯料的色彩,對于鑒別很有幫助。
康熙使用的全部是進口琺瑯料,器型端莊,由于進口琺瑯昂貴,只做小件的碗、瓶、盤,未見有大件,進口琺瑯濃艷料厚,一般高于釉面1mm左右,并大部分料彩表面有細小裂紋。雍正6年創(chuàng)燒國產(chǎn)琺瑯料,料薄色澤淡雅些,彩料高于釉面約0.5mm左右 ,而且基本沒有開片,器型也是小件居多;到了乾隆早期生產(chǎn)了許多大件琺瑯彩,很快國產(chǎn)琺瑯也被消耗于盡,乾隆后期主要生產(chǎn)粉彩,而且粉彩也被使用到顏色越來越差,特別到乾隆后期粉彩紅彩基本黯淡無光。---禪古茶人
「 風格故事——康熙御制琺瑯彩瓷特展」
展覽時間 | 2020/8/18—2021/10/31
地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qū)207
琺瑯彩創(chuàng)燒于清康熙晚期,到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頂峰,乾隆之后逐漸斷燒,琺瑯彩工藝也隨之失傳。可以說,琺瑯彩的創(chuàng)燒標志著釉上彩瓷工藝的最高水準,因為其工藝考究,成本高,產(chǎn)量低,只在宮廷作坊生產(chǎn)與制作,琺瑯彩瓷器在陶瓷收藏中一直處于金字塔。頂端,價格也是屢創(chuàng)天價。此次在臺北故宮的特展中,能夠一覽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可謂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清康熙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
清康熙 琺瑯彩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茶碗
清康熙 銅胎畫琺瑯方盤
皇帝實驗室的試作
清康熙 錦地團螭紋碗 “大明弘治年制”款
這件碗共畫有五枚團螭紋,對比景德鎮(zhèn)燒制的瓷器和廣東生產(chǎn)的銅胎制品,大約可以鋪陳出團螭紋自康熙朝出現(xiàn)后,逐漸蔚為流行至縱跨整個18世紀的狀況。另外,碗外開光紋樣之外,由相當尺寸的方格逐一堆棧完成錦地圖案,在單面?zhèn)€別標記藍彩“十”字下,不僅突出每一個立方體的造型,也同樣讓平面圖案更加豐富有變化。
清康熙錦地開光西洋仕女肖像畫碗 “大明弘治年制”款
碗外開光畫有四幅表情與姿態(tài)各不相同的西洋仕女肖像畫,由于風格與技法均迥異于中土原來的樣式,故可借鑒西方畫琺瑯工藝發(fā)展進程中,袖珍肖像畫的出現(xiàn)及其于17世紀中葉以后的流行狀況,輾轉回應傳教士馬國賢書信(1716)提及他和郎世寧應皇帝要求試繪畫琺瑯的經(jīng)過,進而見證康熙御制琺瑯彩瓷草創(chuàng)階段存在的西洋元素。
清康熙 黃地花卉碗 “大明弘治年制”款
清康熙 胭脂紅彩酒杯 無款
地方情報
擔任過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職務的楊琳(?-1724),任內(nèi)曾經(jīng)三度(1716-1718)上奏康熙皇帝,除了轉呈西洋琺瑯料之外,字里行間一再強調(diào)民間高手躍躍欲試畫琺瑯器和積極研創(chuàng)紅彩的經(jīng)過。
清 覺羅滿保《奏進西洋什物繕單呈覽折》
(康熙58年1月30日)
清 曹頫《奏請圣安并報江南米價》
附件:諭示凡辦理差事應先密折上奏
(康熙59年2月2日)
試作的年代
這組試作品并沒有一件寫出康熙年制款,唯一帶紀年的款識是“又辛丑年制”(1721)。其他以明朝款為記的作品,在與明朝標準款識比較后,因包含永樂、宣德、成化和弘治在內(nèi)的各式款識均和標準款不同,故知為后仿明款的作品。加上部分作品的器形又有康熙朝的特色,因此可整將這批作品的燒制時間推早至康熙朝。
清康熙 胭脂紅彩杯 “永樂年制”款
清康熙 天藍釉胭脂紅彩暗龍盤 “宣德年制”款
清康熙 胭脂紅彩碟 “大明成化年”款
清康熙 淺紫地花卉碗 “大明弘治年制“”款
清康熙 胭脂紅彩碗 “又辛丑年制”款
御制風格
清康熙 琺瑯彩黃地牡丹碗
清康熙 琺瑯彩白地花卉碗
清康熙 琺瑯彩粉紅地番蓮碗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三季花三果碗
清康熙 銅胎畫琺瑯花果盒
清康熙 琺瑯彩紅地罌粟花碗
宮廷潮色
康熙朝皇家作坊使用的琺瑯料,多半來自西洋。一直等到雍正六年(1728)役匠等摸索出提煉辦法后,國產(chǎn)與進口色料同時并用才成為日常。以此回溯宮廷技師最初接觸的顏料與色彩,除了來自地方的桃紅色料外,如展品所見般,舉凡黃、綠、藍、紅、紫、黑,以及從中混融再生的各種彩料,無不是18世紀獨步全球的宮廷潮色。
清康熙 琺瑯彩藍地四季花卉碗
清康熙 琺瑯彩黃地花卉淺碗
清康熙 琺瑯彩紅地牡丹碗注:以上圖片與文字來源于官方網(wǎng)站。
聯(lián)系客服